|
; ?8 E1 v7 ^% l0 X; } 随着各国签证手续的放开,世界又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G; T+ a# ~. c( j, @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决定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
6 H3 W$ V% }- F0 \/ ~) [+ x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也先后开放了各国签证的申请,我们又可能自由自在地出国旅游了。+ a$ `$ Z" J- ~" a* g# p, r1 Q# a4 i0 I
这三年,地球依旧转动,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变成什么样了呢?. x3 x4 T+ N8 _. z
旅行社们也终于熬过了深冬,等来了复苏的那一天,但那些曾经的旅游行业者们如今都身在何方?他们是否会第一时间归位?疫情放开后的报复性旅游会不会如期而至?: ~9 @ G+ z1 p3 p- y
本期显微故事找到了一群曾在旅游行业负责出境游、国内游的从业者,他们之中:4 R8 k2 G8 a5 T, W( b. J: [
有的人曾经主要负责国内旅行团,疫情期间待业在家,只能靠拍视频勉强维持生计,如今疫情放开,她又对看起来蓬勃发展的旅游行业抱着怀疑的态度;/ P& E; |$ Z1 n8 G
有的人在疫情期间,连续三年只拿1500元工资,只为保留自己旅游行业从业者的身份,就在快熬不下去的时候,跨境游的开放,让他觉得自己的等待一切都是值得的;
; M/ K1 B5 H1 s' e5 Z 也有的人在熬不过去的时候,甚至跨行到家政公司做了育儿嫂,如今听闻旅游行业复苏,又开始找各种途径回归;
! c h- O4 C" {" S2 ` 还有的人从旅游业的扶苏中找到了新环境下的旅游趋势,他认为,未来中亚路线可能是旅游业的热点。
$ f7 g/ d9 E- ~$ x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 `" g& z- e
文 | 潜秋云、大波德、蜜丝桃
7 N( `& S2 x C. u, @5 ? 编辑 | 卓然
' v% s& e$ V9 C! K& g# o 01
( r9 \. ^2 q. |, w t “旅行社迎来用人荒,) X0 R/ u- Q, L$ z! _
但国内游市场更不好做了”
& q! S: M& z% W% M' X 张惠玲 34岁 女 前北京地接导游
, h1 Z% b* v% }5 C- m 我曾在国内旅行社做了8年时间,一边做导游一边做销售,承担了北京地接的主要导览工作。6 m. R8 o5 z% F, l& E# k
疫情那三年,旅游业一潭死水,我只能待业在家。
4 I/ v, b; R! C) w2 Z 身边一些有头脑的导游开始拍小视频介绍本地周边游,我则和另外几个同事则搞了自己的视频账号做影视解说,偶尔直播带货,每个月差不多8000元左右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还有一些同行干脆转了行业,做起别的买卖。
# z1 G4 ~9 `. b" S2 i- j 去年年底可能是最艰难的时间,当时我以为旅游行业算是彻底完了,我的视频也一直没什么起色,甚至想干脆回老家“啃老”算了。
6 f/ k7 g3 v5 k5 { 没想到,就在最难的时候,忽然全国都放开了。! n, ?0 E+ I0 U# v" A9 R
今年2月初,我接到前老板电话,他简单问了一下我的现状,就催促我回去上班,还让我帮问一下有没有其他朋友想要复工,“立刻上岗,收入微涨”。
) C' V" K9 x! F' t ; Q8 a8 X/ H7 ^1 f5 t* R' C
但是我拒绝了,我有自己的想法。" a: s% i. U" {8 d' x9 g! y
国内的传统旅行团的老毛病,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改变。疫情只是让旅游市场按下暂停键,但传统跟团游依然存在购物陷阱、车销自费等老毛病。$ A* n4 r* j( B! w2 n/ f( P
这三年,大家的收入下滑,疫情放开后的第一次旅游肯定更精打细算,更要求高性价比出行,传统旅游团肯定不是他们的首选。
0 G% u# q, w9 i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很多专门接待本地旅游团的餐厅都倒了,跟团游的供应链就紧张了。这一恢复,眼下也很难找到价美物廉的酒店和餐厅,旅行社的利润率提高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N$ |* p$ L% d, A9 D( I
还有就是人才问题。这几年很多旅行社倒闭后,导游、司机等人才都流失很多,重组团队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
0 J3 A+ V2 Z. h; l" s4 ]8 @# q 虽然疫情凛冬过后,大部分人的旅游消费欲望被激发,但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的销售还只是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不像当时三亚出现井喷式的报复性消费。
+ f9 z: {/ J. `0 r* J8 t 图 | 疫情刚放开时,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一房难求
( T) Q# ] R' U6 i; `+ U4 A9 p 我在旅行社工作时经历过非典时期。非典结束后,我们旅行社做过一个收入同期对比,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U' `! `( @ b8 L' @. G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年大疫过后,消费降级所导致的市场萎缩。二是旅游行业发展由峰值向下回落,经历了蓬勃发展期迎来了市场调节期。
S0 X0 v/ W9 K5 q; P) V- X 在经过疫情开放初期的短暂疯狂后,国内游热度会逐步回落。尽管本地亲子出游的消费市场依然存在,但对各个旅行社的资源整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压力也会逐步提高。) C% n6 a4 a# _1 x( a5 \
相比之下,出境游的市场更有潜力。无论是旅游上的新鲜感和体验感,还是大部分游客出国存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都更让旅行社体现它存在的意义。而国内旅游,即使旅行社不提供服务,游客也能自由行。
. e# t& P- U J: R$ \& Z' C# H2 L- X$ } 2 p: _4 I) r6 s1 w1 K1 Y
经过分析,我自己在小红书上分享照片召集伙伴,不光是做导游,也做市场精分,开辟自己的旅行线路。/ k# c4 F# }8 Z' q' o1 }0 G3 o' U& D
比如,专门有宠物的家庭,提供巴士车,保险,各种旅行线路,以及现场图片拍摄,座位按照人和宠物的数量进行价格分配,差不多每张票可以卖到180~300元,现在的年轻人分几类,有孩子的,有宠物的,还有单身徒步爱好者、交友的……# g; j% W5 W2 p3 R+ ~, t
图 | 小红书上的宠物旅游
$ t. X+ |% F' I- s, X 甚至光宠物狗还会区分是哪个品种的旅行聚会,柯基的、比格的、泰迪的……一到周六日,家长们就带着毛孩子出动了,只为去补偿上班时对它们的忽略。8 Z4 B5 c* p/ c1 T7 L
了解细分的情感需求,才能吃到蛋糕。目前我的业务开展正常,询单也在稳步上升,感觉增长的都快有点招架不住了,首先就出现了用人荒。8 }6 p' e2 ^+ f2 v8 G
除了我自己亲自上阵,还需要更多的同伴一起跟上,才能把服务做好。
2 ^6 i1 s4 M) T 02
! F& |' b J T) \: \: J “拿了三年1500元的工资,' l# K3 v/ W# D" h2 {
终于看到跨境游的曙光”% F8 \% S/ q+ M1 V' t/ z5 Z
大周 34岁 现公司主要提供出入境签证服务' K) ]" X) h& }1 N; W5 g
去年9月份开始,我的公司正式转型为专做各类出入境签证的服务公司。
; U- o( l; b; I! ? 此前,我一直是做跨境旅行团的。算起来,我也是个十年的老从业者了。2 n8 B0 ^7 V' _ B6 s% R# b# U3 C
2013年大学毕业我认识了一位旅游行业的前辈,带着我从港澳团开始接触,赶上14、15年旅游业的红利期,业务又陆续扩展了泰国、越南、日韩等。
2 k' A9 P! T! C) Y! q 当然我自己也很争气,不客气地说,那几年在我们郑州,销售方面我没服过谁。只要电话一响,就有业务进来,而我的电话基本一个接一个,没怎么停过。我记得最多的一个月,曾经送出去过七百多人。
6 n5 O9 n/ U/ D6 P5 \5 ]$ F 那两年,我最怕听到,却又最常听到的就是三个字“不够了”。导游不够了、大巴车不够了、甚至机票不够了。3 y6 g5 W0 V. J+ w+ g0 y: e
就拿人最多的那个月来说吧,一个月算下来,光是导游就需要二十几个,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够了就让导游们相互介绍,还不够,就让介绍的导游再介绍。后来发展到导游圈子为了我一个人的团,专门建了个接活的群。7 `- A' W( T( j7 X9 X5 n1 F7 z
$ Y+ W/ V' Z3 w3 I8 m
再比如机票不够了也是常态。因为航空公司放给各类用途的机票都是有配额的。而我常常是把我们当地机票买空的那个人。我记得我最大的香港团,单团90人,我是分三架飞机一天走完的。0 L9 F, A3 K a7 @+ x
后来最大的韩国团,单团120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郑州完全没机票。我就在周边的城市找,最后在邯郸找到了机票,用了4辆大巴车,生生把人跨了个省送上的飞机。' y& j4 K0 P/ a+ Z) u
5 |8 B2 n4 a. W% G 短暂的红利期让我挣到了第一桶金,也让我动了创业的念头。17年前后,我成立了旅游公司,自立门户。但没想到,就在我稍有起色的时候,碰到了旅游业的至暗时刻。+ A) U! U* V3 l* Z4 }# c, L
19年底疫情刚爆发那阵子,公司电话俨然成了“回国专线”。年关之际对于东南亚地区的跨境游算是个小旺季,当时我还有几个团在国外,由于疫情爆发突然,国内外航班乱成了一锅粥,我们是安抚完导游安抚游客,安抚完游客安抚游客家属,还得帮着一起找回国的航班,机票。$ P6 s5 B* Q) \- j# C" j
忙活完这些之后,公司的电话又成了“退费专线”,我们几乎在一夜之间收到了当时所有游客的退费申请。公司的流动资金被吃掉了一大部分。
. L% A: _) q ], k1 {$ S, @8 }. O * D6 x* C3 [$ U$ ?6 n2 j9 D
从20年开始,由于疫情,国内外所有交通方式全部停掉。这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业务突然就消失了。不是下降,不是腰斩,而是直接消失了。死一般的沉寂,全民封控。大家连门都不敢出,更不要说什么旅游了。
, w% ^( a) O9 F1 r2 D/ x 21年是最难熬的一年。当时大家刚刚经历一年的疫情,已经习惯了足不出户的生活方式。这种“习惯”,对行业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1 i4 c# P8 v% ^ 那年夏天,国内外航班曾有过短暂的恢复。我当时看到些许希望,做了一个团。当时定的是7月20日出发,但从前一天开始,郑州就开始下雨。尤其到了晚上,雨越下越大。% a2 {4 Z/ ]% l4 _8 ~# `1 T
+ E2 A1 I+ ]. A( G0 Z. J+ t
我还记得我当时在公司群里叮嘱大家“不要加班了赶紧回家”。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郑州爆发了“720特大暴雨事件”。
- r7 }% p- b+ M" K 这场雨,算是把我当时仅剩的希望,彻彻底底的浇灭了。
4 O* U) @1 ~7 H# _* z 22年是在绝望中渐渐麻木。几乎每周都能听到同行转行的消息,有去卖保险的,有去当中介卖房子的,最感慨的是有一次我在刷抖音,刷到某个同行正在直播。看着她可怜的直播间在线人数,我默默的给她打了个赏,心里泛起了无限的唏嘘。
3 k7 L9 Q" y/ a7 u! a6 q- O% q2 _ 至于没有转行的人,不乏勇气做着各种尝试和抗争,但结局往往很惨烈。有个熟识的同行,趁着短暂的交通恢复,开了个额尔济那旗的专线,为了抗风险,他还专门选择了相对可控的大巴车作为交通方式。. R% z+ p5 X, U( ~& Y5 X9 @
图 | 一些旅行社在疫情期间挖掘西北各个地区深度游 % N' \$ g: n0 F
初听这个消息,我还短暂的羡慕过,为自己缺乏国内资源而懊恼过。但很快就得到消息,他的车刚到地方就被封控了起来,游客们就那么在车上生活了十几天。羡慕懊恼变成了同情和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冒进。8 N" q. U& |9 k
50多人的公司,精简到就剩不到10 个人。没有社保、没有公积金,一个月发放1500元的生活费,也不用上班,大家就这么等着。谁也不知道要等多久,会等来什么,大家只是这么等着。; \: L" X1 A, V+ |7 ?& |
说出来难以置信,像这样在行业里坚持着的人,往往还都是些行业翘楚,资深的资深、销冠的销冠。他们能力出众,其实只要转行,不见得没有好的发展。
. U0 I/ O+ \& r; n0 B: B 但大家为什么还这样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向大家问起,谁也说不清。感觉像是默契的为行业留了一个火种一般。, h8 L7 H W, u5 n, e2 d
当然后来我才知道,与此同时我还因此收获了公司转型的契机。3 u& e8 O: C6 _% ^
我现在公司的业务代表,就是我在疫情期间挖过来的。她原本是跟我合作的乙方公司对接人,专门负责我公司委托的签证业务,是个非常优秀的合作者。
# W8 E e0 B; d, H 20年下半年,她原公司支撑不下去,开始陆续裁员,当时她跟我聊起身背房贷的生活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我抓住机会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就这样她来到我的公司,当坚持过最困难的时期。
3 P' C, r/ _" G7 m 她熟识的签证业务成了公司第一个启动的业务,而且现在发展特别好,她一个人就能创造三分之二的业绩。不客气地说,公司转型成功,她有很大的功劳。
0 L1 U% v2 E* P' R; ^ 我现在是老客户的团也还在接,但最主要的业务还是签证,也算是进入一个更细分的赛道。行业重新洗牌了,坚持下来的人,也算换来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 K5 Z" [5 Y: e9 `- D. t2 Z 目前来看,挺好的。
9 i+ o+ h' X) G& h 03
, j" h q- E: H+ m$ b8 N0 I “旅行社老板跑路后做了育儿嫂
% ?$ F$ {% e: G( [ 现在终于能回来了”
/ g; y3 X! O! { 小卢 28岁 从业5年 base深圳 现居西安
1 P. Q, u( w& [; n; ]$ |; @$ o 疫情之前,我在深圳一家境外游公司工作,做旅游定制师。( ~0 B6 L* G" |
我们是携程下面的供应商,做一些高端海岛项目,客单价在一到三万左右。说是定制,其实都是标准化的流程和路线,当地的地接和所有服务人员都是我们外包的第三方公司。/ {) \- J' ~# J0 F y1 K
客户就这样被层层转手和盘剥。每成一单我约有一到两千的提成,效益最好的时候是2018年,我做大溪地和斐济几个太平洋小岛,一个月能有两万多元入账。$ c, V0 V* \# o. ~8 n# R
我这个人心性不稳,钱揣在口袋里沉得慌,就想花。疫情没开始之前我就想辞职了,我的打工信条就是“干一年,玩半载”。能自由出入境的时候,广深往返泰国、马来西亚的机票也就七八百,我周末两天时间都要抽空去玩儿一趟。
+ p; @* T& Y+ s: v$ Y 上班快一年了,我想来个GAP,去趟红海附近转转。结果我刚辞职没多久,疫情就来了。 W0 K- \3 L2 {
很快疫情导致跨境封锁,境外游首当其冲,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公司挺都没挺,领导直接卷钱跑路了,听说同事们都被拉黑,要钱无果上微博发话题、打官司、线下讨债……反正闹得一地鸡毛。我还庆幸自己提前清账走人躲过了一劫。
8 I( ?8 w- E1 Y 后来为了刺激出游,各大航司纷纷推出随心飞就享飞套餐。
4 n6 m1 b2 j% D
* V6 k1 ^! s/ h/ b 我时间自由,买了好几家公司的,今天在新疆,明天飞海南,后天去东北。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痛痛快快地玩儿遍了中国,字面意思——年末航司结算,我光机票钱就省了十二万多。
1 H2 A& @: C2 P: C 不想动的时候,我就窝在版纳的民宿做义工,又是飘荡了大半年。可以说疫情三年,一半的时间我都很开心。4 Y6 c2 l/ Y. u) e! K
到了第二年,我有点坐不住了。钱花得差不多想重回老本行,结果发现境外游几乎全军覆没,境内游也苟延残喘。我联合几个朋友做了一段时间新疆定制,根本没客人。加上家里人一直催,我也就回了陕西。 y. m; k+ n) S
陕西不比广东,西安交五险一金带双休的工作简直比珍奇动物还少,四处找工作碰壁使我更加迷茫。正好我一个亲戚生娃去了月子会所,听说那边有专门的月嫂培训机构,一个月能拿一万多。
f2 N2 h; P3 D) j& M 我听完兴趣还挺大的,便前去了解,原来是家政中介。我应聘的依然是销售,把公司链接到的家政、住家保姆、月嫂、育儿嫂、看护等资源推销给各大月子会所、医院、养老院以及私人客户。工作上六休一,底薪2000,成交一单按5%拿提成。往日挣惯了大钱,一点一点挣提成真的相当费劲。我都有点后悔前一年的挥霍。# n# d C. l0 D$ h" G
本来我是报着看好这行发展、了解清楚模式、以后开个家政中心的目的去的,越了解越发现里面琐碎事儿不断:6 [' C. m0 Y# _- c- |0 h1 |9 `
不同阿姨的定价、技能、优势、证书;服务不同对象的注意事项;面对各种客户时如何拿捏痛点都是学问;同样价格的月嫂水平也参差不齐;培训行业有各种名目;各家主打的都是态度而不是专业……干了一段时间我便心烦不已。
. a) v6 N7 E! ? 我无奈地认清了自己:追逐过山高海阔的人,怎么能被困到小小的一方天地。干了不到一年,我又恢复了自由身,打开地图盘算着去哪里歇一歇:实际上就是畏惧参与社会。
; T3 W- r) j# L0 L0 { 旅行久了的人都是这样,耐不住,很恐惧回归正常的生活。
6 @# I, \" _; N: p 好在没多久疫情逐渐放宽了,直到彻底开放国门,我才意识到过去的日子回来了。
: k% M: E+ W' X5 _+ t/ }; p; r 朋友圈里有些跑得快的,已经东南亚玩儿开了。过年看旅游业也是一片红火。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但我还是第一时间把港澳签注续上了,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 B+ f4 Y: x G( I; E. ?# { " P' m# [- d- p2 h3 w& I. N
我以前就有一些旅行社资源,他们和当地(国家)旅游局合作有内部价,有联系到我的问愿不愿意继续做,相当于挣个差价。
$ O' g5 }8 b3 u# \7 B. ]4 D$ O 我想着没多大意思,不如自己弄个摊子。我联合了几个旅行圈的朋友做滇藏川定制路线。提供车、提供酒店、路线指引,还负责一路拍美照。现在事业刚起步,朋友圈的广告也发得少,但我有信心能干好。9 }/ a p# ]4 H8 q( L6 t
毕竟春天来了,一切也都该复苏了。7 }5 _5 R0 ^0 }
04
2 z* f9 y' \) ~5 {) H2 s( L3 G. ]6 e% D “旅游行业的报复性消费: O5 E: n: R- s5 v; Q" ?
是大家的想象”! s8 {7 N+ X8 [; a, R# [
中亚姬哥 48岁 从事中亚跨境游20多年# K* x* E& W: w+ V& e% G
在疫情爆发前,我曾是个主做中亚旅游线路的从业者。
: e0 e9 {& H) c$ G# B; G& C 我家住在新疆口岸附近,九十年代初我18岁就出国了,自学俄语,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从事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商务活动。
$ M X, V: I+ `- I; @3 ~' Z- L+ m 出境游火的那几年,我经常接一些旅游团和商务考察团来中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较多,跨国际间合作之类的公务考察团也常接待。
5 j/ O5 j6 ?: r5 N' e 相比于东南亚等热门目的地,中亚算比较小众的。接待的群体也都是些公务出访,顺带旅行的商务人士。- Z3 @% G2 F0 `# U
我的服务范围相对比较固定,就是中亚五国+俄罗斯,主打“一带一路”,因为这些地方离得很近,我都很熟悉,已摸爬滚打了20多年,大家都称我是 “中亚活地图”。
5 h$ V% |, a2 r3 r' Q8 S 最忙的时候,我经常是起早贪黑的工作,甚至三餐都顾不上吃。谁能想到,疫情三年,我一下子就没了游客和业务,幸好我手头也有其他的工作,靠那些生意,勉强维持生计。
7 k6 K. c% g" Y3 w8 v% O, z K6 m 最近几个月,疫情的阴影终于散去,很多人都说旅游行业肯定会迎来报复性的反弹。
2 Z: n, o& B; R 但我其实并没有那么激动,以我多年的经验分析,旅游业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尤其是我们这种冷门目的地,不太可能向三亚一样一下子就爆发了、挤满了。6 s6 X v9 a& [& K7 s
开放后,最让我欣喜的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游客敞开了大门:开放免签政策,欢迎中国游客来玩儿——其实疫情之前来这两个国家的中国游客也不是很多,但积极友好的态度让我们这些在外华人很开心。
$ u1 T) T* N' K9 E) i8 W( l9 w) g
( ?0 F, B+ B% Q- E 反而是我所在的吉尔吉斯坦,政府部门不太上道,依旧存留腐败行为。大多需经中介才能拿到签证,这样他们多少返点好处费,反正给人找不痛快。% F; S) G' E/ r
没想到很快放开了,在我的支持之下也给他们安排了出境游,现在两人在美滋滋玩耍,实现了西游丝路梦。4 Q) T3 K& s5 I! e$ G1 v
据我观察,疫情之后很少有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客户。可能挺了三年确实不容易,大家消费起来明显比之前更理性了。
- L2 ~+ O, d7 D) ` 关于未来,我还是比较看好的,“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这些年中国和中亚合作越来越紧密,通向西方的中-吉-乌铁路今年就开建。来中亚淘金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 V" g* S7 y, u1 R1 V
只要人来人往,旅游行业就会繁荣。中亚,将再次称为聚焦的热点。& _* h) b$ i+ j% e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