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旅游”只提及一处
: }) x7 X9 h5 K( Z 从北京城久违而熟悉的拥堵可知,全国两会又盛大召开。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出炉。作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纲领性文件,《报告》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每个人都希望从中看到政府对所在行业的指导性方略,捕捉到关乎自身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脉络与信号。
% D* \( `) T4 [ \' Z 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旅游与其它生活服务领域相比,属于更偏精神层面的消费领域;即先有“国泰民安”,后有旅游休闲的繁荣。作为疫情三年后的首度全国两会,政府层面对旅游行业有哪些新的指引与方向?作为旅游业内人,我们是否可以从《报告》中洞悉中国旅游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 i' q9 B; e6 ^- b j , x0 l- q7 H# b) r' ? R; Q
# 从朝阳产业到帮扶领域
; k! } k+ S+ S2 u9 P6 l8 {3 ]) |: J' z8 x- Y* \3 J
纵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直接提及旅游业的只有一处:“疫情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帮扶旅游业发展。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7 g2 w. E2 \: |9 e4 I$ ^
这关乎旅游业的唯一一句话,表明国家层面对于旅游业过去所受到的冲击和艰难,是有感知的;对于旅业的复苏,国家层面也并无特别的强调。业内人士认为,这多是出于旅游业对于大环境的天然依赖,疫情仍处于变化期和“摸着石头过河”的不可控阶段,因此相关的产业政策并没有大宗消费和商业那么具体而强烈,国家政策仍是以“帮扶”性质为主。
3 p7 A& @* A$ e/ ~" v. k 当然,旅游人也不必妄自菲薄,作为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一定是千锤百炼、慎之又慎的,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各行各业能得到“点名”的篇幅向来都不会太多。$ }" a+ K2 N v( ?9 b" }1 G2 E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j; q3 ?( ]0 l4 Z
梳理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近年来对旅游业的提及至多不超过三处:$ k* H3 d5 g4 r6 M( _
2014年,新一届政府履职后的首个年度工作报告,在提及旅游时,《报告》强调“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旅游业作为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引擎。
7 F$ x+ T3 H* ?5 T4 Y K/ N2 S# H: O 2016年,《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准备“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 F2 v$ N8 T8 m/ d8 K
2017年,《报告》对旅游业的提及达到三处之多。“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作为过去一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证据和工作亮点在开篇体现,“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作为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而“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见旅游在当时亦作为政府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一大抓手。
1 m( I9 n4 H7 K( x8 n3 p, P7 V1 G! u 2018年,“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仍作为政府五年来工作亮点呈现在《报告》的开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则成为《报告》中第二处给出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
, t5 J. s! u6 Q9 r% o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旅游业的提及虽只有一处:“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而这句定盘星似的话语给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打上了“全域游”的烙印。) K! h7 V- b, `& g5 B
然而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报告》中的旅游业则成为了亟需帮扶政策倾斜的困难行业,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支持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等说法。1 K" ~7 m9 ^) a0 b" F: L
2012-2023年旅游市场主要指标趋势 来源: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2 n+ P* j# z U2 J L$ R9 w& H
穿越三年疫情,回头看过去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走势,“一路奔赴向上,疫后低迷震荡”,但在国家宣布“乙类乙管”和中外人员往来新规后,旅游业迎来了抗疫复苏的战略转折点——从朝阳产业到帮扶领域,旅业三年的翻转虽让人不胜唏嘘;而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切口更可窥见,宏观层面国家关于旅游业近几年来的隐含态度:“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过难关、有奔头”。
: F, Z( y9 c; C( A 但从2023年再度上扬的折线可以见得,只要终结了城乡居民流动和接触性消费的限制措施,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更好的时光即将到来。
: @; G) i1 e( X # 扩内需、促消费、增就业,旅游大有可为
4 z4 y$ }2 X& S+ n8 p
. t! x( c" P D! i% h! J$ R& Y 疫情向后退,旅游向前进。2023年春节过后,我们能明显感知到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景气水平的急剧上升。《报告》将2023年GDP目标定在5%,在未来扩内需增消费的部分,旅游业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O: N# P( @6 w5 C) U0 D
以节假日为节点,以冰雪、避暑、亲子研学、休闲康养、乡村旅游为抓手,持续释放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潜力;抓住七八月避暑旅游和研学旅游的时间窗口期,争取国内旅游市场尽快进入全面恢复新通道;推进国有重点旅游景区特别是城市公园降价和免费,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免费开放,激活城镇居民的都市休闲、周边旅游、近程旅游和中远程旅游、出境旅游需求。
^& A& N" r+ Q: G9 @5 U4 i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的带动脚步,中国旅游业还需要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不仅以旅游接待者,更以旅游消费者的身份加入到旅游复苏进程中来。一旦广大农村居民的旅游意识被唤醒,旅游消费的内需基础将更加坚实——以主客共享、存量利用、增量拉动的新理念指导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让高质量的旅游休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加速器。" f7 r+ Z5 f2 I; \$ g% u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y9 x0 }/ a+ n, _2 f; s7 b 而从《报告》中提出的2023年政府就业目标来看,今年跟往年相比压力更大:城镇新增就业由过去两年的“1100万人以上”,提高至“1200万人左右”。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最高曾攀升至6.1%,16-24 岁青年失业率全年均处历史高位,青年就业难问题依然突出。
- ^, f8 [' r' I% e! D 而复苏期的旅游业无疑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毕竟——疫情前,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2023年春节期间,搜狐旅游就看到身边的机构和业者,无一例外都纷纷重启招聘,将过去三年流失的人才回揽,有经验的旅业人才面临供不应求的状态。; D5 o$ B0 r; R4 e& t/ J- E5 s& n4 Y
" |& u) p5 g3 ~
2009-2019年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8%;2019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254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支出的1/5。过去10年,没有哪个国家对全球旅游业的重要性超过中国;但旅游人也需要认识到,即便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旅游业收入也仅占GDP的4.56%。/ x: Y( l) A6 i) ^
而对全球大多数国家来讲,旅游业也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产业,像泰国这样旅游业占GDP总量高达25%的国家是极少数。有数据显示,即便在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达5.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7%。# Y' w- h' h* u, Q4 m
但旅游业向来有“1:9带动效应”的说法。通俗来说,就是在旅游领域中投资1块钱,会带动9块钱的收益,这9块钱将来自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因此,旅游业内人不必奢望这个产业会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多大的篇幅——国家大事一眼望去,事事不提旅游,却又事事关乎旅游,就业、民生、投资、消费,都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连带效应。# ~0 u/ B `: ^
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疫后旅业的复苏,正在路上。" ~7 d0 ` i& I& f9 U% S0 @" J
搜狐旅游将持续保持关注!
) X" H8 ~2 F/ N" v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