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0 J& C4 X; O7 p/ [ 中国农业专家在布基纳法索洼地水稻田间指导生产。 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农技组供图
$ P; h3 G! ~9 F 在农业领域加强南南合作,是应对全球饥饿、营养不良、贫困和不平等挑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领域南南合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力,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6 e' I* V2 B7 h2 p( v! ~: A
布基纳法索——/ m/ }# P' {8 g) K8 @% Z
水稻培训送到田间地头( n, t( D2 d0 l0 ?) w
在布基纳法索国家1号公路附近的纳柳水稻示范区,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组联合当地农民协会,在稻田旁支起简易棚子,拉起红色条幅,摆上图片展板,吸引了几十位纳柳村农民前来听课。
) \% V- w4 f* q# n$ k “进入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后期管理非常重要。”第二期中国援布农技组组长、水稻专家胡宇舟说,一定要保证田间不缺水,对于肥力不足的稻田应尽快补施穗肥,同时要注意穗颈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防治。3 f/ J g) E# f2 A0 b' {* g
话音刚落,一位当地农民站起来提问:“洼地高处的沙子被雨水冲到稻田里,刚清理完又冲下来,我该怎么办?”援助项目组水利专家黎飞接过话茬:“要在流沙冲下来的途中设置阻隔设施,最常见的就是沉沙池,再定期清理沉沙池,这样就能防止流沙进入稻田了。”
5 q3 A0 z& C, F \ “这是我们专门针对当地农民开设的水稻种植培训班,已经举办6期,目的是把农业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3个多小时的培训结束后,胡宇舟和其他中国专家带着当地农民和技术员走入稻田深处,仔细查看田间禾苗长势,对水稻生产形势进行评估。
" J( a1 b0 v3 N% @" P/ c 地处非洲西部的布基纳法索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是其支柱产业。2018年7月,中布复交不到两个月,第一批9位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便抵达当地开启农业援助。2020年12月,胡宇舟率队的第二批专家组共10人抵布。
+ x/ N3 V1 c; I8 k 近几年,中国专家组在布基纳法索中西大区建设了1500亩洼地水稻示范区,新开发洼地3万亩,并提供了种子、肥料、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还在播种收割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当地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农民累计超过5000人次。“去年,我们还着力在主要洼地水稻产区建设了3座太阳能水井和2个蓄水坝,用于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胡宇舟说。
& S: V$ }8 n. c0 K1 `) T* A. B 49岁的基恩纳雷贝奥戈是纳柳水稻示范区的水稻种植先进示范户,种了两块稻田共约1.9亩。“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水稻比往年长得好多了!”在项目组举办的2021年度水稻高产竞赛中,基恩纳雷贝奥戈荣获大奖。如今,依靠雨季种植水稻,旱季种植蔬菜,他们一家人的口粮有了极大保障,每年种田的收入折合人民币超过8000元。0 ]% M0 P+ O/ P5 b
据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中布农业合作项目办公室测算,2021年纳柳水稻示范区平均亩产约667斤,增产明显,其中2号洼地产量达到2020年的3倍。“第二期项目于去年12月结束,布方充分肯定两国农业合作成果,并已向中方提出请求继续开展第三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胡宇舟说。
/ j) r6 n% m' I# s3 `- F9 ]& P8 o) e “中国专家就像我们的家人,感谢他们在我们村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与模式,大家种出的水稻又多又好。”铁宁是当地技术员,也是纳柳村750亩洼地水稻示范区的直接管理者。对于第三期项目的开展,他充满期待。
/ P' l3 B0 v: v$ \ 巴基斯坦——6 W0 _6 H* A! {: Q2 S( a. e
辣椒丰收带来更多实惠* e/ M4 h! y) L. W
采摘、晾晒、分拣、装袋、入库……“这是我第一次种辣椒,没想到收成这么好。”巴基斯坦帕克帕坦地区农场主瓦希德在田地里采收辣椒,在他身旁,中国专家赵建华正手把手指导采摘。看着红彤彤的辣椒,瓦希德满脸喜悦。4 t) c, h7 H7 G8 y3 L7 A
瓦希德和周边农场主种植的辣椒,种子和技术均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 v B' C9 t, [0 @# I- O 3年多前,四川省丽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昌伟带着种子和技术人员“出海”。经过对巴基斯坦气候、温度、土壤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和分析,他们与四川省普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丽通经济走廊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支持与指导下,开始在巴基斯坦的海德拉巴、木尔坦、卡苏尔、奥卡拉、拉合尔等多个地区大规模种植辣椒。
# m2 O( d* C T! Z+ ~ ^2 w 2021年,该辣椒种植项目推广到了瓦希德所在的村庄。了解到种植辣椒的收益更好,瓦希德动了心。原本种植玉米的他,从2021年11月开始小规模试种辣椒。" A, x0 D( z$ `* J" q
从收成来看,种植辣椒平均收入是其他农作物的3倍左右,每亩增收折合人民币约1500元。瓦希德很喜欢项目采取的订单签约种植模式,“项目方给我们这些签约农户提供了育苗、田间管理、采摘、制干等技术支持与指导,我们种的辣椒制成干辣椒并确认合格后,还会被项目方定价回购。”: a- _' G% U7 a7 e! {5 s+ s/ B
瓦希德和几名农场主算了笔经济账,发现相较以往每亩收益翻了一倍多。不久前,他们纷纷与项目方签订了下一季的辣椒种植计划。
% \/ H6 O! ~. S “2022—2023年种植季,我们在巴基斯坦合作种植面积达1.5万英亩(1英亩约合6.07亩),预计收获干辣椒3.75万吨,可为当地创造4500万美元外汇,解决当地几千人阶段性就业。此外,项目还为当地培养了100多名掌握辣椒种植技术的人才。”陈昌伟说。
0 G6 [: F- h6 m' e' L2 s 在2022年9月召开的中国—巴基斯坦农业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上,“巴基斯坦辣椒种植农业产业示范与推广项目”被首批列入“中巴经济走廊农业项目”。过去一年,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参与辣椒种植项目的6个示范农场取得了大丰收。目前,南旁遮普地区正在进行集中育苗、移栽等工作,将逐步进入田间管理阶段;信德省的种植工作也在按计划推进,预计今年6月这些干辣椒就能进入中国市场。+ X" _+ H+ e) p) z0 q2 j- Q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农业专员顾文亮表示:“中国与巴基斯坦都是农业大国,巴基斯坦有大片肥沃的可耕土地,全国6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中国在种子培育、作物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I4 h' }( W. |- V! J4 g4 t
乌兹别克斯坦——
; _: w/ r, P2 z' T& H+ Z! @" ~ 棉花膜下滴灌节水又高产% i8 o# l4 b! X$ r5 {
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一块棉田里,棉农斯高特告诉记者:“这两年,我的棉花是种对了。最想感谢的,是中国新疆的棉花专家对我的大力帮助。”
! [& n( ]8 W" \' ^, [; J7 t8 |# q 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历史悠久,素有“白金之国”美誉。资料显示,当地耕地面积1/3以上用于棉花种植,棉花种植面积占中亚国家的50%,棉花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半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
8 e0 [# p: Q9 Z# Y+ L9 E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调研小组来到乌兹别克斯坦调研发现,尽管卡什卡达里亚州棉花试验点地区的土壤条件优良,灌溉水质也不错,但由于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棉花产量并不高,平均每亩在200公斤左右。
, g3 F6 x7 T* M6 @$ F 3个月后,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调研结果基础上,决定在该试验点地区推广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种植技术,帮助当地保障生态用水、提高种植水平。他们组织人员施工,耗时1个月完成地下管网工程建设。2021年3月,中方技术人员重回当地,继续开展因新冠疫情耽搁的后续项目。
2 B/ D7 B4 L2 i+ j( f( C “2021年4月,我们完成了115亩土地的棉花播种和滴灌带、薄膜铺设工作,之后开始棉花滴灌及施肥,同时对当地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滴灌系统使用的技术培训。”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铁介绍。& U: h6 S2 l7 c" c) N4 v4 X, @
2021年10月得到的测产结果显示,采用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种植技术的棉花平均亩产约404公斤,相比同地区大水漫灌方式亩产增幅达140%,同时节水50%以上。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遗传和植物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阿卜杜贾利勒在现场宣布了测产结果,并高度评价中方技术在乌本地化的成功经验。
) U+ d( Y! m( {3 {# K9 V “我们的棉花种植技术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地开花,目前推广速度很快。”刘铁介绍,为加快采用中国棉花种植技术,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中国植棉技术引进委员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加快了棉花制种车间等合作项目建设。“在卡什卡达里亚州的成功示范,极大提高了当地棉花种植水平,许多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棉花生产企业都对中国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刘铁说。
* p8 C( E: ?& M7 w2 R' G% _- I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3日 04 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