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张呈君 图
6 V; m' |6 L: x {. N7 l. t# B, Z7 U7 f* a3 B& S. r# y: {! e
3月1日,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
( K: I5 X3 g, y8 e/ z. P毕业生就业难,文科生就业更难吗?7 _: f2 G8 M# o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称,就业机会和薪酬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文理科,而是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无论文理科都需要提升综合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9 M# ?0 n: o3 Q7 G* A+ D“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
: b- N! U* `5 }1 V+ E0 O对于文科就业面窄、文科薪资低等说法,倪闽景认为是一种误解。
: x7 Z% _) j# f6 @8 C“不在于文理科的问题,而在于自身与岗位的契合程度。”他说,“无论是文科理科,文科生要加强科学素养,理科生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都很重要的。”
' A4 B1 U/ v; s3 H. O3 L' A在他看来,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文科生也要有科学知识,有信息方面的技能。如果是纯文科学习,要么是工作以后再拓展学习,要么是大学可以对原来的课程做些调整。”+ C7 B) y0 G8 k/ T9 n% p" |' |
最根本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学习的东西不可能使用一辈子,进入工作必须开始新的学习。”1 S: l. _) j# b& A9 f3 w; D2 X
教育也不只是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特点是具有通用能力,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这些东西在工作当中是很重要的。”倪闽景表示,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工作有长期促进作用。
# h1 t! L* t* `薪酬待遇方面,他提到,入职初期可能是人才培养阶段,往后随着贡献增多,收入待遇也许会逐步提高。“我觉得大学生们不要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而是要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有没有发展前途,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8 M' V) _- ^5 Y3 ?0 x* p鼓励大学生先就业4 i, Y% [/ A9 _5 i+ I: K1 h( f
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介绍,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58万人,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
2 O2 x! W, J5 w“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了,但我觉得还是很有信心。疫情以后,这段时间企业都开始进入正轨,用人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倪闽景说。
( f; P# k0 i8 v/ s( e) J# E3 G2月25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人社部门共同举办的“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举行,这是2020年以来上海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超过2.5万个。“这是三年以来最大的,有几万个岗位一次性提供,来的大学毕业生也特别多,从状态看起来,我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是充满信心的。”倪闽景说。
* i9 a1 a7 l$ k此前在担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期间,倪闽景分管就业工作。据他了解,“岗位供给量远远大于高校毕业生人数,如果说想就业,不挑相应的单位和岗位的话,都是能就业的。”
6 n9 m) V" {- j a O. z/ N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毕业?倪闽景认为还有多项工作可以努力。9 Q% x( m$ u4 o/ |% `
“有的时候,大学生不知道哪里有(工作),而企业想招人又招不到。”他认为,要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形成精准匹配。7 r! P* E2 D" T4 a
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找到心仪的好工作,但起点并不代表以后。只要他真的是人才,到单位以后努力工作,他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倪闽景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5 p# B. ~1 R8 i
“怎么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怎么帮助大学生打开视野,怎么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来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倪闽景表示,这些问题值得探讨,高校要引导学生尽早开展职业规划。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