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知庸
( ]# r* Z/ [9 [5 E/ p1 x& i 当地时间2月16日本周四,第73届柏林电影节已正式拉开帷幕。/ a9 ]0 t/ P# K9 a6 \4 F+ o
近年来,由于疫情等种种原因,华语片在戛纳、威尼斯、柏林这国际三大电影节上声量渐弱。但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入围数量实现了触底反弹。共有15部华语作品入围各个单元,包括8部长片,6部短片,1部剧集,如此庞大的数量,让柏林久违地掀起了一阵“中国风”。
" i8 w3 i3 b6 e( N. B$ u6 I& Z
, q# ]- D* y0 l7 k8 } 而在主竞赛单元,《白塔之光》《艺术学院》双片入围,为今年华语片征战三大开了个好头。今年的主竞赛评委中,则有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坐镇,这似乎也让华语片擒得金熊的概率有所提升。' {2 R' l# a! _) D& c* n' S3 D
疫情期间,华语片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隐身,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电影海外声望的下降。这次柏林电影节刮起的“中国风”,则有望终于重启华语片的出海之路。
9 N# K/ [, b9 Z' |3 c+ I 骨朵在此将复盘疫情三年来,中国电影在三大电影节上的表现情况,并对即将于柏林亮相的一众华语片进行前瞻,还将独家超前展望,还有哪些华语新作或将于戛纳、威尼斯风光亮相。& E0 k/ B9 ?# I" O- i2 U! I
柏林前瞻:张律、刘健重返主竞赛,
, n7 o4 Y: S" M6 Y3 ]1 f 仁科、张大磊双片入围& V$ T3 b( `; w N1 f: l
首先来看看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的两部华语片。
, q2 a* K+ a& T9 i8 f7 N7 ^ 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是导演继2007年《界》之后,时隔16年重返柏林主竞赛。不过,张律与柏林的缘分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断过,2010年的《豆满江》和2019年的《福冈》都曾在新生代、论坛等次级单元展映,此次能够升级回归主竞赛,影片质量想必不俗。
$ R2 Z: S4 o4 s- \2 L 尽管张律是一名中国导演,但他常年定居韩国,职业生涯的大部分影片,都是与韩国演员合作拍摄的韩语片。疫情期间,张律返回中国,《白塔之光》是他回国后拍摄的第二部华语片。7 ^ P! R: X+ X2 P
) |% q9 |. p1 }' K3 Y' q 前作《漫长的告白》,曾帮助辛柏青拿下去年的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而在新作中,辛柏青则升任男主角,与曾凭《过春天》在柏林惊艳亮相的黄尧,近年来转型为“父亲专业户”的第五代名导田壮壮共同主演。" O; R" n# J9 n. ~
影片以北京白塔寺为背景,谱写一段父子故事,与张律过往见长于通过男女多角暧昧,探索角色身份困境的影片风格似乎不太相同,144分钟的片长也是张律目前最长的一部。或许,张律导演将在本片中做出不少生涯新突破。影片将于当地时间今日就在柏林亮相,期待收获好成绩。
. y7 j+ R5 u7 I7 \2 W: X" F% v 0 p% h1 ]; x( D1 h
《艺术学院》的命运则相对多舛。去年影片曾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却由于疫情原因最终未能成行,此次于柏林主竞赛正式亮相,也是主竞赛名单公布后一周才被宣布增补入围。本片是一部全手绘动画,这也是难得有动画片能够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 N; Y# \+ b; W0 i5 ^5 U! u5 F
本片导演刘健因其坚持一个人手绘整部动画,以动画讲述中国当下现实题材故事的独特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相当声望。由于手绘动画耗时极长,刘健十余年来仅有3部长片作品,上部作品还要追溯到2017年入围柏林主竞赛的《大世界》。该片曾以3.3的高分(满分4分)成为当年柏林场刊评分亚军,但遗憾未能获奖。
7 l2 V7 f; C% l6 W6 c
7 d4 k0 T) V* g6 P* Y* u 《艺术学院》与导演前两作的多线犯罪故事有所不同,讲述了9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下,一群艺术学院青年们的青春故事。在配音阵容上,影片较前两作以业余人士为主的阵容进行了极大升级,董子健、周冬雨、黄渤等一众明星领衔,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导演贾樟柯、作家许知远等一众文艺界名人跨界助阵,体现出了影片的不小野心。本片将于当地时间下周四于柏林亮相,如能延续《大世界》的好评,有望在柏林有所斩获。
/ E S' k' [9 _! } 仁科堪称本届柏林电影节华语片的福将,参与配音的《艺术学院》之外,由他与李康生、李梦共同主演的《雪云》,也入围了本届柏林的奇遇单元,让他得以双片入围柏林。' a) q1 M- g6 u5 b
) l* O) _, e% f& x- y; j( B8 ` 奇遇单元,是2020年柏林新上任的电影节总监开辟的量级仅次于主竞赛的新单元,旨在挖掘在美学和结构上做出新探讨的大胆作品,《雪云》则成为了史上首部入围奇遇单元的华语作品。本片是青年导演邬浪的首部长片,由他2021年曾入围戛纳的同名短片扩展而来,讲述了一段昔日恋人试图重拾旧梦,却不得不面临生活困境的故事。, A* e( B. f* N8 T: u5 W
除了仁科,导演张大磊本次也有两部作品入围柏林。已在“迷雾剧场”上线的《平原上的摩西》成为史上首部入围柏林电视剧单元的中国剧集,周迅、王一博主演的短片《我的朋友》则入围短片单元。2021年,张大磊曾凭《下午过去了一半》斩获短片评审团奖,收获一尊银熊奖杯,本次能否更进一步夺得短片金熊,我们拭目以待。" i! k1 F" j: Q
1 l& F. O% z/ h3 w+ j; X4 u: z7 A3 U 此外,在本届柏林特别展映、全景、新生代等各单元亮相的华语长片,还有郑保瑞导演,杜琪峰监制的银河映像出品犯罪新作《命案》,范冰冰复出合作韩国女星的争议新作《绿夜》,已在春节档公映的动画《深海》,知名独立动画导演雷磊新作《发光的河》等。短片方面,除了《我的朋友》外,还有已在国内节展上有所斩获的《亲密》等5部短片进军柏林。
4 ]7 T6 N' P4 B' N4 O 2 u& F4 A1 k7 C
15部华语新作齐亮相,让今年柏林的“中国风”刮得热闹非凡。疫情三年中国电影于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的惨淡终于过去,华语片是时候支棱起来了。+ N- k5 d' j' I' W% d
三年复盘:仅2部华语片入围三大节主竞赛,& g- I4 c7 _2 ]( X% R
电影市场中国元素销声匿迹" [; C% i" L* N1 M5 c
柏林上次刮起“中国风”,还是在2019年,12部华语作品齐聚柏林。& A* m6 ?- B2 x6 c: [' q/ ~$ ]& Q1 i) |
这一年,主竞赛单元《地久天长》《一秒钟》《恐龙蛋》三片入围,《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亮相全景单元,让王小帅、娄烨等第六代导演欢聚柏林,《地久天长》还斩获最佳男、女演员两项大奖,一时风头无量。青年导演中,曾国祥的《少年的你》和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入围新生代单元,其中后者最终还获得该单元最佳影片,让华语片在这届柏林收获颇丰。, i7 j& O2 X' i2 ^- u
除了柏林,2019年的华语片在戛纳、威尼斯也保持了不错战绩。《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主竞赛,《兰心大剧院》《继园台七号》入围威尼斯主竞赛,保证了当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都有华语片入围,且平均下来每个节入围多达两部。《继园台七号》最终还在威尼斯获得最佳编剧奖,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这竟成为了近年来华语片在三大节主竞赛获奖的绝唱。7 i3 ~5 l" T9 E
* O, I: n- A( n6 q: z( M 接下来三年,尽管由于疫情,三大节采取了仅公布片单不放映,转移到线上举办等多个无奈举措,但除了2020年戛纳没有设置主竞赛单元,其他8次三大节都还正常公布了主竞赛入围名单并评奖。
0 N& C8 Y- [2 `8 B 而在这8次电影节中,仅有《日子》等两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且入围2020年柏林的《日子》严格来说算是疫情前就完成的选片。两部影片也都没有斩获奖项,导致华语片在三大节主竞赛上的处境越发尴尬。2021年更是创下了全年无一华语片入围三大节主竞赛的遗憾纪录,而中国电影上次落到如此境地,都要追溯到遥远的1987年了。4 i5 C9 Y5 m, l4 C1 ?7 Y
尽管三年间仍有《智齿》《永安镇故事集》《热带往事》《不止不休》等华语片入围三大节的次级单元,但都没有引起太大声量,而到了2022年的戛纳,甚至连次级单元都没有华语片入围了。1 a% N$ u( r& n6 ]0 ?
7 y1 q5 Q9 B$ s$ X2 W3 ~
亮相威尼斯两年半后,终于要在下个月上映的《不止不休》
7 q2 M# X0 y4 @4 f 短片方面,华语片倒是表现不俗,除了2021年在柏林获奖的《下午过去了一半》,2021/2022连续两届戛纳的短片金棕榈大奖也都由中国导演斩获。但鉴于短片与电影工业体系还是存在一定距离,从中国电影出海的角度考虑,这些短片的好成绩难以为华语片的国际影响提供太多助力。
2 N) J+ M! v6 g5 a" L 在2022年柏林电影节总监夏布里安的采访中,他坦言由于疫情,他无法前往中国选片,因此仅零零散散看到了十几部华语作品,也就无法选择更多中国电影来到柏林。《艺术学院》去年错失戛纳导演双周,也同样是拜疫情所赐。2 ^# X5 s/ q! p% _
疫情所造成的跨国电影交流隔绝,让中国电影难以在这三年与三大国际电影节接轨。事实上,错失在三大节主竞赛亮相的机会还不是最大问题,中国电影面临的真正困境,是失去了与全球市场的交流机会。
1 Q, T& P. I# ` A
% x7 b7 A9 x! F$ E; R3 F 三大节不仅是全球顶级的电影盛会,还是极为重要的电影交易市场,各国版权商、发行商云集于此。其中戛纳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每年前来的买家数量可以轻松突破一万位。! Q" G2 f( K# Z- S/ q
疫情前,中国电影在戛纳市场拥有极强的存在感。戛纳各处的广告牌上,常见华语片的宣传海报,市场区域也会为中国电影公司留出不少展位。一众中国公司也常在戛纳举办大型盛典活动,甚至市场单元的开幕式都连续几年由中国赞助。
0 Y" z+ ?. D2 S8 v3 I: y. I
7 I- S" w8 n" ~0 Y0 s s 然而在去年的戛纳市场,这些中国元素已几乎销声匿迹。疫情导致基本没有中国片商来到戛纳,只得勉强设置一个各公司的联合展位,并提供线上联系方式以供日后详谈。但这样的交流比起线下交易,显然是更加低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 V n& z+ I+ @) }: _
因此,本届柏林华语片的重磅回归,绝不仅仅意味着中国电影重返国际舞台,更意味着一众中国片商也将重返柏林,恢复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市场的联系,重启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复苏,中国电影在影片本身的影响力,和庞大市场体量带来的吸引力上,都有所回升,这也让今年席卷柏林的“中国风”,可以刮得更有底气。4 F, S& w9 E! c4 J6 I
戛纳、威尼斯前瞻:娄烨、王小帅有望回归,
3 o7 t6 ?1 P' }6 O, y 魏书均、顾晓刚争取晋级
' z& ~0 Z- x: s/ Y3 C/ F4 a 柏林的这场“中国风”,想必只是今年华语片重新闪耀国际的开始。在接下来更为重磅的戛纳和威尼斯上,预计也不会缺少华语片的身影。前两年三大节主竞赛华语片的隐身,客观上也与几位三大节青睐的作者导演这两年并无新作有关。今年,不少导演都已做好了准备,重返国际不是一句空话。
: j& } l% M. { A9 b/ l 娄烨、王小帅两位频频入围三大节主竞赛的第六代导演,今年都有新作。娄烨的《三个字》合作易烊千玺、李现等强大明星阵容,回首一段青春往事。影片已于去年宣布部分戏份杀青,如进度正常,大概率能在今年亮相。6 R( g# B4 j* u4 w+ D% G! S
9 n( N$ R' c# e) o 王小帅去年的《旅馆》声量寥寥,但新作《沃土》是他继《地久天长》之后“家园三部曲”的第二部,再度合作前作获奖女主角咏梅,野心想必不小。影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自2010年《日照重庆》之后,王小帅的作品都选择于柏林、威尼斯亮相,凭本片升级重返戛纳,估计是他这次的首要目标。
+ s: ^4 V% q; a; y 接下来几位中国导演虽还未入围过三大节主竞赛,但都有在次级单元亮相的经验。能否凭借新作完成晋级,将是今年华语片在国际电影节上的一大看点。
# l7 J/ r# e, E" s2 d 首先是三位“戛纳嫡系”青年导演。2018年曾在戛纳拿下短片特别荣誉奖的魏书均,接下来首部长片《野马分鬃》就再入戛纳,次年《永安镇故事集》入围导演双周单元,实现了难得的连续两年背靠背入围,也充分体现出戛纳对他的青睐。
; g' T; R" Q* c9 W" o 今年的《白鹤亮翅》由王景春、易烊千玺主演,讲述一段父亲寻子的故事。可以说,只要进度正常,本片已基本锁定会在戛纳亮相,就看能否升入主竞赛了。甚至魏书均还有另一部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合作朱一龙的新片《河边的错误》也已杀青,一年双片亮相国际,也并非没有可能。
! X0 @- w; V5 r6 q7 O 3 q* v) M' I0 D
导演顾晓刚也是一位被戛纳重点关注的耀眼新星。前作《春江水暖》直接作为戛纳挖掘新人新作的影评人周单元闭幕片亮相,年末更是闯入法国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国际声望大涨。合作吴磊的新片《草木人间》,是顾晓刚“山水图”系列的第二部,延续《春江水暖》的浙江故事,讲述一段母子情深。影片也大概率会前往今年戛纳,就看能进哪个单元了。$ D' A! J2 y7 K2 H
" J' ~9 M e. K0 M5 ~* g3 v
导演邱阳则曾以两部短片入围戛纳,其中《小城二月》一举夺下短片金棕榈,《南方少女》也在影评人周获奖。今年他的首部长片《Some Rain Must Fall》(暂无官方中文名)关于一个中年女性寻觅自我的故事,影片还在后期制作,就已被法国知名发行商买下,将在欧洲电影市场亮相。只要邱阳进度顺利,相信戛纳会给他留下一席之地。
- j9 p& R- T4 Y3 m 三位“戛纳嫡系”之外,还有一位“威尼斯嫡系”。已经三次入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并已有奖项斩获的万玛才旦导演,今年有一部早已拍竣的新作《雪豹》等待上场。影片延续了他的藏地风格,讲述西藏一段人与雪豹的相处故事。此外,导演前几日刚刚开机,黄轩主演的《陌生人》,虽恐怕赶不上今年成片,但也必定会冲击国际电影节。三次入围次级单元,能否换来今年升级主竞赛,值得期待。
- Y( R# i7 ]* `0 ?
1 R4 ~. O8 e9 }6 z 此外,还有几位曾有三大节履历的知名导演,今年会有新作推出,这些影片由于种种原因,入围主竞赛估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较大机会在其他单元亮相。
' X8 o Q" K3 [ 曾凭《牛皮》系列震惊国际的刘伽茵导演,14年后终于有了新作《不虚此行》。影片由胡歌、吴磊等群星主演,讲述一个悼词写作者的人生故事。本片已在柏林场刊上登场,希望能帮助导演重返戛纳。同样有机会重返戛纳的还有新加坡导演陈哲艺,他合作刘昊然、周冬雨拍摄的首部中国电影《燃冬》,虽不像是很有野心的作品,但也有一定可能前往戛纳展映。
7 `+ T8 r' S9 v8 D
0 O3 i0 s! M1 R2 `* ` 第五代、第六代的两位老将顾长卫、管虎,今年都有回归小格局,更注重艺术性的作品登场,也就有了重回三大节的可能。顾长卫的《刺猬》合作葛优、王俊凯,讲述两个俗世奇人的故事。管虎的《狗阵》合作黄渤、闫妮,则是救助流浪狗题材。以两片的情况来说,谋求进入三大节的非竞赛单元,应当是更务实的目标。8 v( r1 n/ S, `) I7 s
细数下来,今年有望前往戛纳、威尼斯的华语片已有十几部之多。虽未必都能成行,但今年华语片的底子已经扎实地打住了,重回国际舞台基本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更多华语片能够扩大国际影响,也就能带动中国电影的更大出海浪潮。中国电影,是时候水涨船高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