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浙江11市成绩单:杭州失速止步2万亿,温州跻身万亿后备军+ D5 r2 u" q- A' d. \; o9 J" u
2022年,浙江全省GDP达77715亿元,增速3.1%,略高于全国3%的经济增速,依然排在31省市区的第4位。
+ |- I8 R) B* d; w& D* s$ s$ c 近日,浙江各市公布了2022年经济数据,亮点颇多。
4 `+ G" ^8 \( \1 i! `' | 其中杭州以18753亿的总量排在全省第一位;“老二”宁波GDP突破1.5万亿,达到15704.3亿元,两座万亿城市格局未变。排在第三的温州增速3.7%,迈上8000亿大关,但增量增速均不及身后“追兵”绍兴,二者差距再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全省排名末位的舟山,以8.5%的惊人增速,反超丽水,摆脱了“吊车尾”的地位。
) `* V/ j; x1 T# {. E# [- T. @ - 01-
0 z$ ?. @ H% {& ]5 d 7市增速超全国 5地迈上新台阶
; l: `7 v% |$ f9 l 6 ^4 K9 {; X8 U1 u' T
2022年,浙江11市中,7座城市增速超过了3%的全国增速。最高的舟山同比增长8.5%,衢州、绍兴、丽水增速分别为4.8%、4.4%、4%,温州、宁波、湖州增速在3.3%-3.7%之间。- H0 p6 D3 i5 m8 _
增速表现不佳的,除了省会杭州仅增长1.5%全省垫底外,嘉兴、金华增速2.5%,台州增速2.7%,三城均集中在5000-6000亿档位。0 k/ y# N# Z0 b& ]# ]/ M" W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宁波达到15704亿元,稳稳跨上1.5万亿台阶;温州首次突破8000亿大关,进入“万亿后备军”阶段;绍兴进位7000亿档,台州从5000亿跨入6000亿,衢州也脱离了千亿档位,开启了2000亿的新阶段。11座城市间序列齐整,没有大幅断档。
1 ~; E7 _" s% O3 h& ^$ U4 v$ |4 D 从占比来看,杭州首位度下滑0.5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比重24.1%,宁波占全省经济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突破20%,温州维持10.3%的占比不变,其他城市占比均在10%以下。杭甬“双核”效应依然明显。, v$ C9 d- i2 a K( {; F$ s, [0 }
- 02-
$ c3 m0 L3 x. ^% k7 x0 v3 I' k' x 产业结构单一 “带头大哥”杭州失速+ v& W' Z# e! d: h6 t8 b/ f
省会杭州是浙江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 l7 }; _5 @* R; A; G- X/ @
2021年,杭州经济增速8.5%,在GDP十强城市中增速仅次于武汉、苏州和成都,与北京并列第4, GDP总量达到18109亿元。彼时,众多分析文章推测,2022年杭州有望与成都携手跨过“2万亿”门槛。8 j w# n1 S; D! c8 d s3 u
然而,从2022年一季度起,杭州便跑输全国大盘,最终完成GDP18753亿元,甚至未能攀上1.9万亿台阶。1.5%的全年增速,仅为全国增速的一半,也是浙江全省唯一一个“1”字头增速的城市。在全国十强城市中,被身后的武汉反超,滑落到第9位。
! v( K$ n! t3 f" w _; ? . q: p- v/ s3 c, L
纵观杭州的各项经济数据,三大产业增速在全省均是垫底的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仅高于舟山的4%,外贸增速2.9%仅高于丽水。唯一称得上“靓眼”数据是消费,社消零总额达到7294亿,增速5.8%,但主要靠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8 U+ r0 l$ Y
增速偏低固然与杭州作为全省“老大”的高基数有关,但更多还是杭州自身产业结构的问题。* f" f4 o& t, b; k# _8 [5 H" W k# [
杭州以数字经济见长,高度依赖于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超过27%。前些年,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杭州贡献了靓丽的经济数据,以及“数字之城”“创新之城”的美誉。但近两年,互联网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再加上疫情反复冲击,杭州经济的脆弱性一下暴露出来。杭州偏“软”的经济结构,面对经济下行环境缺乏“稳定器”,而在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热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育不足,更是让杭州错过了最大的风口。
! ?% s: x$ B) G4 y, h9 R$ a 相比之下, “老二”宁波则是另一番光景。: } Y* c! Y G6 X) J: C& ?
作为同样拥有高基数的万亿俱乐部成员,2022年,宁波经济增速达到3.5%,增量突破千亿,达1109亿元,为全省最高。在全国城市排位中,与前方天津的差距从2021年的1100亿缩小到607亿,与身后青岛的差距从458亿拉开至784亿。这主要得益于“工业立市”的定位下,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加上港口和外贸的实力加持。从这个角度看,宁波提出在2025年“进入全国前10”的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 f8 Y# K, L3 N2 f - 03-/ b% @7 g6 Q* j% F U/ N5 R
突破8000亿 温州跻身“万亿后备军”
6 F4 a. C# r# q* c 2022年,省内“第三极”温州也成果显著,以3.7%的增速,顺利攀上8000亿台阶,与唐山、徐州、大连处于同一档位,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二梯次后备军。高达22.4%的外贸增速,给温州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9 M0 x7 B/ \0 v( C; ]
# i8 B/ ~2 y1 R7 R) K; O+ v 2020年,温州曾提出,到2025年,“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的发展台阶”。如今,摆脱了疫情影响,时间还剩下3年,目标并不遥远。
$ o; D6 D! p' T8 B% P4 X' v. E$ L( ^ 不过,温州省内第三的地位也并非高枕无忧。2022年,浙江第四城绍兴,也以4.4%的增速,顺利越过7000亿台阶,增量超过温州111亿。
, z5 B5 ?/ T2 T' a2 R& n 近年来,绍兴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制造业占比逐年提升,二产占比从2020年的45.2%提升至2022年的49%。5 j' U, v' t6 f0 E: |7 A
疫情冲击下,先进制造业“稳定器”的作用凸显,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0.2%、38.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速达到38.9%和36.2%。绍兴市全年二产增速达到5.8%,有力拉动了GDP增长。7 {1 q$ n& y5 |; Z7 q
而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温州的短板。长期以来,温州制造业受困于“低、小、散” 问题,近年来虽然加速改造升级,但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二产占比偏低、创新研发投入低、外资利用水平低,再加上距离上海杭州较远导致产业承接上的劣势,也让温州在转型过程中显得“慢人一步”。
/ X! P; ?) O" T) \) f 能否尽快追上兄弟城市产业升级的步伐,将决定温州未来几年能否再创辉煌。8 ^6 W3 C& d% Q
- 04-$ M1 W6 r- r' G3 w) E
工业外贸狂飙 “末位小弟”舟山晋级
5 z: X5 Z" s0 L9 c 2022年一开年,舟山经济增速便领跑全省。一季度,甚至连超丽水、衢州,排在第9位,但二季度时被衢州反超,最终以8.5%的增速,实现GDP1951.3亿元,全年定格在全省第10位。尤为难得的是,舟山财政收入实现了16.6%的逆势增长。, [! r. ?5 V/ |7 e- X
从生产端来看,舟山第二产业增速达到15%,高居全省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需求端来看,舟山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破千亿,增长4%,进出口总额增长43.6%,消费增长4.1%,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一力当先,没有明显短板。
" g3 R; v+ S6 e+ }5 b3 [* Q 根据舟山市官方总结,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在于自贸区发展以及油气全产业链的建设推进。2022年,自贸区舟山片区新增油气企业2432家,占新增注册企业的比重为36.2%,累计集聚油气企业11735家。目前,舟山已建成全国最大、单体全球位于前列的石化基地,年炼油量达4000万吨,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全球第六大国际船加油港、全国重要的LNG登陆接收中心……自贸区的红利在释放。% J9 t' K6 m+ S3 t+ p b1 @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背靠宁波舟山这全球第一大港,伴随着绿色石化产业的强劲增长以及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良好积累,舟山经济“狂飙”的步伐还会继续。
, _; k3 R& @1 p$ C' b ], x, W 浙江11市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工业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愈发凸显。纷纷打出“工业立市兴市”招牌的浙江各市,在2023年的表现,值得期待。0 Z) z) n% y4 R' Q' D9 `
文/搜狐城市 郭扬 p' h- D$ _6 A9 n" W
参考资料:0 g) `- M. P3 a! T7 K' \
[1]各地统计局、商务局、海关等官方网站# G9 H) r! x. `& @" j
[2] 2022最后冲刺,绍兴经济有何大招.绍兴发布1 m% ]; a5 }8 j; N) \
[3] 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 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从上半年报看舟山市经济亮点.舟山日报
5 ^8 _$ r# o Y7 e [4] 舟山“浙”十年:经略海洋 向海图强 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台资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