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 e% J# ^# l4 a6 q
1 E ]' d" n: x6 T( G. H! r# {& I
" 五羊杯 " 奖杯 郑迅 摄1 f+ n, K7 j; X. c7 y
□虚若谷
7 \& Y3 I% p; m6 |; n3 A3 y" A人在工作之余,总要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的人生才有趣、有味。
# P, m6 e; o2 y/ ?我学习象棋,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 " 两个 20 年 ",前 20 年绝缘于象棋,后 20 年痴迷于象棋。和多数棋迷相比,我起步比较晚,但路子比较正,进步比较快。当然进步也是相对来说,印象中看过一则资料,象棋大师陈柏祥也是 20 岁才开始学棋,几年时间就达到一流高手的水准。我学棋注重打谱,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智慧。曾有朋友谈论我,经常自己和自己下棋。我解释说,这是打谱,不是自己下棋。
5 I2 j& n- z* h$ Q: ?4 e! y, N* T我的第一本棋谱,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棋谱,是贾题韬老人所著的《象棋名局精解》:局面的优劣、得失的关键,贾老分析得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棋手的构想、临枰的心理,贾老亦能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至于文采斐然、引人入胜,还是其次的。贾老的 " 五羊杯 " 对局评论,直接塑造了我对象棋的理解。我很庆幸,在开始学棋的时候,即遇名局,复得精评,暗合了 " 取法乎上 " 的古训。7 l3 [) r) m! @ M3 n& ]. r5 X& s! ?
有贾老作为学棋的指路明灯,我就更多关心关注 " 五羊杯 " 象棋赛。" 五羊杯 " 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象棋邀请赛,规格高,大体上只有获得过全国冠军的棋手才有参赛资格,优胜者更成为冠军中的冠军、王者中的王者。赛事开创了民间办体育、社会办棋赛的先河,推动了象棋发展,影响了一批后来者;赛事也最为亲民,在文化公园挂大棋盘现场讲解,每每引得万众瞩目,观者如堵,让象棋更加深入人心。" 五羊杯 " 对于进一步提升象棋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O' t$ H+ Q! {: z+ o% \- A; I
我广泛搜求 " 五羊杯 " 的棋谱,每有所得,便奉为至宝。我购买了《羊城晚报》体育部前主任苏少泉和棋坛前辈陈松顺等合著的《五羊杯象棋冠军赛》,可惜成书较早,只收录了前十一届比赛的棋谱。好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发达,我下载了以后各届比赛对局记录。这些棋谱,我打过不止一遍,深为棋手们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所折服。
/ |3 E3 P9 `3 p9 ?3 X7 Z2 H随着眼界的不断扩大,我又读过杨官嶙、胡荣华、柳大华、李来群、吕钦、赵国荣、许银川等著名棋手的棋谱。他们都是全国冠军,也曾在文化公园弈出精彩对局,尤其是胡荣华 6 度捧杯、吕钦 11 次折桂、许银川 7 番夺魁,更是 " 五羊杯 " 历史上的不朽传奇。打谱一段时间,我仍会读贾老的棋评,贾老的文字不同于寻常的对局评注,那种关于象棋的整体观念、宏大构思是我理解象棋的根基,是我消化名手对局的内功心法。从《名局精解》到《残局新论》,贾老的作品,我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贾老关于 " 五羊杯 " 的棋评,不仅是我学棋的源头发端,更是我学棋的万能钥匙。" O1 X$ h8 { W O1 N
第 30 届 " 五羊杯 " 要恢复举办了,我的心中满是欣喜、激动。总体来说,我的棋力仍然不算高,但敝帚自珍,象棋也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如果没有 " 五羊杯 "、没有贾题韬老人棋评的指引,我连现在的棋力也达不到。" 五羊杯 ",就是我心目中的象棋圣殿,借着 " 五羊杯 " 复赛的机会,为心目中的圣殿写下一点文字,这是我的荣幸。衷心期盼 " 五羊杯 " 象棋赛能够永远举办下去,这是广大棋迷的福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