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z6 }2 _6 X$ r8 t*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雅尼湿地风景如画。鲜 敢 董志雄摄
; Z; n+ ?. q H1 I3 \江苏太仓金仓湖郊野湿地公园五彩斑斓,风景旖旎。计海新摄(人民图片)
5 R( O0 m( v8 ^在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里,一只丹顶鹤自由觅食。申翌晓摄(人民图片)
. N" ^/ M! J, u3 u# U2 A海南海口羊山湿地里的水菜花。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8 K1 k* }% e* S' u5 x. W
白天鹅在山西运城的盐湖生态湿地嬉戏。闫鑫摄(人民图片)
3 ]# V7 F6 t9 R1 n沙洲氤氲、河湖纵横、候鸟齐飞、苇荡摇曳……海滨湿地、湖泊湿地以及城市公园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旅游为人们提供了绿色生活,也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
7 o3 k) ]4 u; a1 B( W9 f. Q$ u生态风光
/ f5 {: C, u' U) w% x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已成为许多人热衷的生活方式,也是旅游休闲的新亮点。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冬以来,气候宜人的云南腾冲北海湿地、江苏泰州溱湖湿地纷纷迎来越冬的候鸟,这些生态景区成为许多游客户外休闲的热门选择,摄影爱好者也陆续到访,用镜头捕捉生态之美。' h2 a# {6 v8 z6 f' V/ J R7 P
湿地旅游是指以观赏湿地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为主,同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湿地旅游与休闲度假、文化民俗、户外活动等相结合,产品形态日渐丰富。马蜂窝旅行玩乐大数据显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成都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丽江拉市海湿地公园等是近期热度颇高的湿地旅游目的地。此外,湿地公园的热度与季节密不可分,在候鸟迁徙的季节,作为鸟类主要栖息地之一的湿地热度涨幅会非常明显。
% v% O+ t! |; P R+ U2 E H6 G) n携程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理楠介绍:“目前湿地旅游丰富多彩,湿地公园主要以原生态的自然湿地景观吸引游客进行生态观光。湿地研学则通过徒步、观鸟等方式,让游客了解湿地功能、常见动植物等相关知识,寓教于游。此外,湿地旅游还融合钓鱼、农植、露营、游船、骑行等多种休闲体验,丰富了湿地旅游的娱乐性,也提升了湿地旅游的综合价值。”- v$ V# r) }7 P% N6 K
独特魅力
1 O {5 J: C4 x7 H3 V& e相比普通景区,湿地拥有独特丰富的生态系统,对游客有更强的吸引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与社会文化地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钟林生告诉记者:“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等功能,是实现亲水、观鸟等活动的良好旅游地。”
$ N; a7 H0 e- l+ N中国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类型丰富且分布广泛,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到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若尔盖草原,再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形态各异的湿地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且视野开阔,极具旅游吸引力。1 ]' e2 X7 W. W
钟林生说:“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维护着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库。通过对湿地的修复与保护相关科普知识的传递,游客在湿地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过程中可充分了解野生动植物相关知识,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相关信息。”& A- r6 g0 g# G/ |( `
前景广阔+ p2 f7 y- X7 d
在类型多、面积广的优势下,中国湿地旅游前景可期。科学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将湿地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研学科普等相结合,使其体系更完善、玩法更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 U% z9 ?/ m$ v) r e+ e0 D' K9 L
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向记者表示:“各地在开发湿地旅游时,需始终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任何湿地旅游的开发都要以环境为先,让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带动湿地生态经济发展,也让湿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成为环境保护的助力,实现二者的正向循环。”+ R; v) \3 T( ]$ [# i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认为,湿地旅游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方式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一些“生态旅游+互联网”的模式正在兴起,更多的数智化科学技术融入湿地生态保护中,同时,各地在湿地旅游开发中注重丰富湿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品质,完善配套设施,助力生态与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8 t! e( x2 A. h# o钟林生建议,发展湿地旅游时,可对湿地旅游景区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更好地进行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建设。同时景区与外围交通、城乡发展、环境保护、循环生态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改善湿地景区及周边的总体生态格局,维护与恢复地方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和培育栖息地环境。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科教宣传,倡导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让湿地公园成为大众可接近的城市自然课堂,让湿地保护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本报记者 赵珊)" u. c$ F6 C+ j8 f5 Z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5日 第 12 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