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当前环境下的情感。
, h. x* w4 }) ~9 g在新世纪流行起来的情动研究领域,情感 / 情绪,被认为不属于私人个体的存在。5 ?: [, U, {+ y
它是一种被外在的刺激在我们体内诱发出来的 " 力(force)",这种力能够驱动我们的行动。但不同的个体,在收到一样外部的刺激时,也会有不一样的情感产生:与个体的经历、特质、所身处的环境等都相关。就比如今年 3-6 月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时,一些信息在一部分上海居民和一部分外地居民心中,就激起了完全不同的情动。
' G' |& M* p; `- l: b$ T什么是情动?根据斯宾诺莎和德勒兹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它。
! P+ E) a1 Y: B4 c+ J% ?$ @首先它是一种外部刺激和我们的身体 " 相遇(encounter)" 的时刻,在我们体里诱发的某些积极或消极张力(intension);
A* ]! r3 I2 F6 ?其次是一种持续性的变化(ongoingness/ continuous line of variation),只要我们活着,就一直存在。前面提到的外界与我们身体的接触时刻所产生的张力,是在这持续的变动中生发出来的;& z' c$ a( t9 c) U' p
第三,它是一种语境,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环境、文化性的因素会影响我们对刺激带来的张力的解读(解读后,情动才变成了有名字的 " 感受(feeling)"),社会的范式(norm/paradgim,规定哪些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决定了我们能够解读出的情感的可能性。比如对于防疫的策略,有些人解读出 " 被保护 " 的安全感,有些人则解读出截然相反的东西,和接收信息者所处的语境不同、所接受的社会范式不同、对话语和律法的反思程度不同都相关。
( G0 ?1 J3 V& D4 Z5 b也是因此,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式的当下(collective present)中。我们的身体会将这种集体式的当下吸收到体内,变为我们个体情动的一部分。
3 L7 d( d' d$ D) j0 d: i& U/ ~0 R: D2 D* ~5 {2 ^# G( f2 b7 F
7 E5 _. C6 I* U& N# v
' A& y( O, F( E! D! T* ]9 g
而我们目前所身处的这种集体式的当下里,无疑是创伤频发的:疫情、战争、各国间的冲突……在这个社交媒体的时代,群体和群体间分歧正在凸显和扩大,而能够把我们再次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其实就是这种集体性的情动。
' v5 G6 g9 I8 L, ]3 I& O我想说,近几年来我们遭遇了很多次集体创伤,作为旁观者和幸存者,我们并不曾从创伤中幸免。在这集体性的当下中,我们每个个体的生命空前地连接在一起,是彼此的亲人——因为降临在我们头上的命运的共通的。
* b# ?+ W9 z( J7 [) a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身体的情动都因为创伤的进入,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我们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感情,有一些甚至没有语言去谈论的(也就没有变成能够被我们识别出来的 feeling),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体内这种情动的存在——也有一些是没有权利去谈论的。8 o8 e& d$ b- g
但情动是关系式、语境式的概念,它发生在身体和外界的关系中,它反过来也会对我们关系的对象、对我们所身处的外界产生作用和影响。' ?6 |. u1 I4 l) n! O
也就是说,我们也正在共同塑造自身所身处的当下、环境和时代。我们如何目睹、如何言说、如何记忆,就是我们可以参与到建设这段历史的最直接的方式。' ^4 }+ t% U, l# q' e1 H. J( n. A
因此我真正想说的是两件事:: G( D1 F _6 [4 \% [
1. 我们的情感不止是个人的,一些集体的、公众的东西,塑造了我们的情感,为我们情感变化的区间规定了某种范围。
* ^9 d, ? s3 ^在如同此时这样的当下里,每个个体想要靠心理学意义的自助和自我关怀,就保持充分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就想实现 " 心理繁荣(flourishing)",确实是不现实的。
+ w Z9 J4 E8 r( |心理维度的努力是必须要有的,也是这样的当下中我们能够靠自己抓住的救生筏(如果不是心理也可以是其他精神性的自我关照)。
$ i- _4 s0 K; G2 ^& M. [但若要想要真正实现心理的繁荣,就必须要参与到公共生活里去。我们别无选择地要把生命投入到改变集体性的机构化的外部现实里去。关心每一个生命所处的境遇,为每一个生命奔走呼吁,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在关怀我们自己——正如前文所说,今日 ta 们的处境亦有可能是我们明日的处境。这正是我们每个个体实现幸福的必经之路。
, r7 m; g+ l O) c V0 l- P" f2 `" z: S
; c7 V& Q# T3 m- ?, G x, T% m. h0 h- v& F( v- R
2. 我们也不必沉溺于悲观,因为每一个存在于当下的生命,都是当下这个集体式的存在里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然能够影响这个存在。
6 U: W) B9 I4 |* o0 V! b2 v; V现在的这个当下的困难,不只属于我们一个国家,也属于整个世界。我们能做的,是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 / 情感 / 情动,言说出来。这不是一件私人性的事,我们的言说会将本就漂浮在空气里的那不容忽视的公共情感(public feeling)更加表露出来。4 q& {8 `3 ~8 q$ u
情动领域重要的学者、酷儿理论者 Sara Ahmed 在 2021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抱怨(Complaint!)》的书。她记录了当下那种 " 受挫 / 沮丧(frustration)" 的情感,以及这种集体性的情感在每个个体生命中造成的回响,也包括她自己的生命。这些情动领域的学者指出,书写出公共场域里存在的情动过程,对 ta 们自身有着 " 心理治疗般(therapeutic)" 的意义。
# s2 Q* m# k% s3 i% l: g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承认、体察、言说、记忆自身的情动,尤其是公共性集体性的部分。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时刻,只有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好的转变。 h/ l4 r/ @& b3 L/ e4 f3 r
2022 年 11 月 26 日# p: F6 @& M( w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G* B. s+ s F3 _, Q! C1 h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