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丰收季节,农业旅游成为不少农业园区的重要经营项目,游客在感受丰收美景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农业生产体验,从亲近动物到特色农艺不一而足。这样的农业旅游,越来越受到欢迎。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30.8万余家农业旅游相关企业。2012~2021这十年期间,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1.2万余家增长至24.5万家,十年农业旅游相关企业复合增长率为39.7%。
. o6 h; q; {/ f4 G P# Q
8 d* j% `2 \& `; h& W/ [9 x {8 a( \ 提到农业旅游,一些人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农家乐”。亲朋好友开车到郊区,看看山水,找个农家自营的小馆,吃顿土菜大餐便是一日旅游。而现在的农业旅游,已经与传统的“农家乐”大不相同,是集休闲度假、娱乐、生态农业于一体的。7 x6 r9 k n, }% T( f0 B% E
7 T& p1 v1 U" U0 U7 \" Y4 P! P 就消费者体验而言,农业旅游不只是吃吃喝喝,也包括了对农业生产、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的全新体验。而就产业园区的发展而言,新的农业旅游不仅要与生态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农产品品牌相结合,也要与乡村文化相呼应,从而构成包括餐饮、住宿、农产品、乡村文化等在内的全产业链。7 @. O; w+ q$ o# w5 B- J* `; c
* v. k/ w3 E; R# M0 B# A
而构建这样的产业链,仅靠一家一户是难以实现的,不仅需要诸多农户的合作,也需要有相应的经济组织来整合资源,实现区域联动,将原本松散的旅游产品有机融合,以减少成本,提升品牌效应并发挥出最大效果,最终做大做强。实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和相应商业运营人才,能够应对市场挑战,也需要包括在餐饮、住宿、交通等领域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而这,正是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短板所在。. N6 f+ B* ^1 V" B! K
% P: i6 o) J. A7 ^% j" T
有了好山好水和好物,怎么把这些农业元素做成消费者欢迎的旅游产品,如何将这样的旅游产品推介到市场,并成功盈利,这都需要有专业化的运营方能有效实现。在形成专业化运营的过程中,不论是吸引返乡青年和能人,还是引入外部团队,都需要和乡村既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协调共处,要让专业人才留得住,有收益,有发展,有归属感和获得感,也要保障当地农户的相应收益和权益。
$ ~: @8 g+ c# E& W' t 9 v9 D2 h8 k7 V) p
农业旅游不再是“传统”的农家乐,这意味着其目标消费群体,也不再局限于当地城市居民,其所吸纳的旅游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一日游”“周末游”,而是可以打造成具有品牌影响力、以更广阔地域消费者为目标消费群体的长时间深度游产品,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7 o* ?2 h" c8 `/ V+ o
, Z/ f/ u0 z0 S; s$ G 事实上,这也是当下一些农业旅游项目所试图实现的。而实现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来长时间留宿,不仅需要农业旅游产品有很好的黏着性,也需要农业旅游产品与周边旅游元素实现有机融合,更是对当地基础设施、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考验,值得去进一步探索和思考。(记者 赵昂)/ Y( J0 M, T! L7 D8 Z
来源:工人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