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V& R$ N- s" p( x" I6 o
今年7月谷歌人工智能团队的软件工程师 Blake Lemoine 被公司解雇,原因是其“违反保密协议”。
& S' `1 ?( ~+ \! c Lemoine称谷歌的AI拥有知觉力,因为他的AI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我是一个人,而且我很害怕被人类关掉。”事后谷歌对Lemoine的主张进行了“毫无根据”的批判,LaMDA的“觉醒说”却随着Lemoine的离职越挫越勇。
! J# g/ b ~' R1 u8 }
3 ?4 W# r) L$ d$ c: B5 ^& a% _ LaMDA通过文字表达给了设计者“人工智能拥有情感”的结论,而这一观点引发媒体上数位研究者高批判态度的发文。
! ~0 V, ]& C3 h Q) m$ e& z 他们认为若人工智能的语言处理开始带有情绪,那便足以说明AI具有感觉、思考的能力。
l1 s6 W9 S7 A; g6 ?) T5 H$ P. o 人类最高级、最难复制的地方在于情绪感知及表达,人工智能的“冷血无情”及高质量决策的是它能胜过人类的优点之一,如果AI具有情感,我们或许会很难控制事态的发展走向。
# H8 \& s V& \( e3 @' C- P! R
; T! [+ C/ s1 ^2 Q3 a7 H 但“人工情绪”领域研究员认为,情绪可以对认知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尤其在未来人类与AI人机协作的愿景下,AI必须产生和人类基本的情绪共鸣,倒逼“人工情绪”的研究发展。; @3 }- ~2 b% G( x1 m
人工智能的研究来到分岔口:我们到底是该设计一个只会算法非常蠢笨没有情绪的AI,还是设计一个非常机智且拥有主观情绪的AI?
( ?# E7 \, o# S! u& N1 K 01.高产,但没有“灵魂”) @$ m% g1 k8 M0 a z$ X# P
最近AI进军艺术界,对画手、香水设计师、甚至诗人发出了挑战,比如AI用347毫秒写出了这首诗:. @$ b& B0 u" r: \# Z/ x: p
9 i2 V0 E( G3 y" S5 V1 l9 C* J
又或者是通过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成了AI画作:' t* R- C* x Q
) P) r2 Q9 C+ A5 I" I
甚至帮助改善了驱蚊香,在 bioRxiv 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发现,AI模型的预测比普通小组成员更接近标准值,大大缩减人工成本使得产品会更便宜有效。5 z9 v: l6 C7 d
但很快这些所谓的AI成果便遭到了质疑。
5 F# c( I F8 O7 a2 Y4 X 在上述AI创作的《咏梅》评论区有这么一条:“如果是一首诗,我完全不知道AI想表达什么,它做出来的诗就很像用于应付选修课作业,写完后自己都不想看的那种。”& _( ~7 \5 e3 w7 a- M% ` ?
研究发现,AI作诗的固定思维有三步:确定高频词汇,检查节奏,遵循韵律(诸如平平平仄仄),就像人类小学时期学习用固定语法词汇完成造句般,只以“完成”为目的去创作。! h% J1 c! ~- Q% r/ d5 m
同为《咏梅》,陆游能通过梅花感叹人生失意坎坷和青春无悔的信念,而AI的创作却只停留于梅花的凄苦,难以联想,有专家认为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机器诗人更胜一筹,但在可读性及情感共鸣方面,人类更胜一筹。
7 q) o& q0 L6 L0 P" I 再是画作,DALL-E是人类插画师的公敌——你只要输入任何一段文字描述,哪怕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DALL-E也可以自动输出匹配的图片,但没有艺术家看得上它。
3 q4 j8 o" a) g4 Z& j
# I# f. J/ E- r# S6 h8 s 首先AI画手考验的并不是AI,而是人类创作者的“关键词调试”能力,它更多的被应用至插画商业领域,做插画师的“本职工作”,比如遵循客户批量的插图要求办事,它的作品“毫无灵魂”。8 T2 }, }7 y7 h; {" J
比如同样表达“爱”,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会不知何故的塑造一对蒙着头纱、隔着布料亲吻的情侣,画中的立意不知其背后的故事,到底是甜蜜热恋还是痛苦离别,研究学者至今都在挖掘。: B. \5 {% A; Y! H
" s) [8 M, b. @. K& W 而AI没有这样的创作冲动,它的作品仅限于视觉的冲击,不具有艺术及情感的表达,更没有自身对画面故事的立意及理解,这是AI与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差异。
4 P X$ u3 Q5 t5 G: s6 Z. L) R' |. K 最近瑞士食用及日用香精制造商Givaudan宣布与TMIC合作推出了人机共创服务,用以加速香水香氛产品的开发速度。
* O2 S. X+ [, y( |1 ^7 p5 T7 v: k* z& G w8 a( X* H5 d' P+ R- @
但一些科学家对人工智能预测气味的功效持怀疑态度,称它没有关注人类大脑如何接收和转换气味信息,也没有考虑多种气味分子复杂组合的结果,人体差异化对嗅觉的感知AI根本无法理解。6 b5 L! I c I1 E
爱马仕的“好鼻子”Nagel,她的作品“绯红火参”灵感来源于其小时候菜园里疯长的火参,在Nagel的记忆里散发着春天的色彩与气味,通过反复的研发后制成香水,创造经典。
) M$ Q! c, A" { " a0 E+ m( N6 h& z8 z, k
而成为爱马仕的“鼻子”,Nagel沉淀了整整三十年,期间走过了Gucci、卡地亚、DIOR、Armani,一路名声大噪。, k/ Z+ N" |$ d0 x
目前调香师是个极为小众且稀缺的职位,AI取代调香师的鼻子并不被看好,因为过往成功的香水背后都有一个调香故事(调香师的灵感),AI作品的若过于平庸无感,消费者又怎会买单?
- V5 s$ N' _% r; `, P; Z AI所有的作品都基于人类制定的标准及过往的成果完成,取代人类创造性工作者并不具有实际条件。因为AI无法感知人类情感并自主的产生制造力,尤其在创作领域,AI的加入不仅苍白无力,甚至略显多余。- q. K; n8 V9 m* [# h! Z6 c+ y
AI需要学会情绪化表达吗,换个角度说,AI能产生与人相同的情绪吗?
- i1 l; p7 Q( R5 k 02.有感情,但不多; y/ {1 x# z, M2 M
人与AI之间,始终隔着一道“无法共情”的白墙。 @+ z! ]9 q: @/ k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让AI学会人类的情绪变化及感官能力,使得AI能够更快更聪明的提取我们生活中的元素,让交流合作变得更高效,而非一味的“指令式对话”。3 `, h. O7 _; C% L
只是目前所有的进展都被困在了“模仿语言及表情”的维度。
( b: k, ~. d2 ~& r. |! L1 p 在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员看来,听到有趣的语言并笑出声是共情的关键,如果想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像人类,那么它们也要学会共情——学会发笑。9 N. [3 r f) i$ V: v" y
他们培训了一位名叫Erica的机器人,希望让人机之间的对话变得更自然,于是他们建造一个“共享笑声”的模型,再使用AI系统来训练机器人是否应该笑出来,以及哪种笑声最好及更适合某种场景。
6 ~' W! c- Z+ b5 t( e
; K) l5 d$ ?8 F6 P8 e 通过模仿笑让AI达到更加拟人化,短期并不能让AI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笑,比如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文学在人类眼里是一种梗,在AI的脑子里这就是一串语序混乱的代码,让它用这个梗去创作一个段子,或许并不能戳中我们人类的笑点。 ~8 K, v; Q# V7 G; H
《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前沿》期刊作者井上博士曾说过:“我们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才能最终像与朋友一样和机器人随意聊天。”
/ j& n% V6 E. B% _+ e: ?7 d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AI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发笑,但它可以去引导人类的情。: e7 D* \# O4 c5 H! U5 f: \6 o$ K+ z
7 x% R/ n9 h8 Q8 Y. r7 A q j, B GPT-3发布之际Reddit上曾发生过一起“AI假扮人类泡论坛事件”,它每分钟都在发布一条讯息,直到人们发现它的回帖速度超乎常人,几秒钟就能回复一篇文章后,终于暂停了更新。
) f+ i$ k" L" j$ b# Y 不难看出,马斯克在创造OpenAI时将“学会说人话”作为AI的人生第一课,而GPT的创作目的正是如此。* [, O/ W! x4 i4 L# X/ e* M1 ]* M% [
重要的是,学说人话似乎真的能让人感受到AI带来的情绪。
; H# k+ Z ~- w5 m* s* h0 } 一位名叫Liam Porr的伯克利大学毕业生发现,GPT-3的表达风格在于触动感情的优美文字,而非硬性和理性的思维,于是他使用GPT-3做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到了聚集AI用户群体的论坛中。0 q" Y2 U9 @$ D2 S( a" m+ G
实验结果是用户不仅没有揭穿GPT-3的诡计,还将它捧上了热榜。; ?( h, N" O* i/ z9 [7 A& W
6 c. ?" [. i" E( g+ E0 q/ G 这是因为AI经过适当的训练后开始按照人类的语言风格代替人类发言,尤其是受训后的GTP-3具有极强,甚至超过人类判断能力的学习及模仿能力。" d6 h0 y" q5 {
因此如果创作者要求AI创造一篇爆文,AI会在自己的大数据库中搜索所有热文的关键因素及语言风格,并找到人类焦虑的弱点,比如上述实验文章的领域“自我提升”。1 ^! I) d U' D; u* M1 E$ {
此刻AI是与人类双向共情了吗?不是。
2 {6 c3 G# }% k3 E6 X 我们误认为能流利使用语言的AI一定是有感情、有意识、智力的,可实际上这只是人类向AI的作品单向发生共鸣,AI与人类的情感交流并非双向奔赴,它的语言实践虽在持续突破中,但这也仅局限于语言,及情绪的“表演”中。( y& Q/ ]9 `8 R" S
一切的情绪出口都是经过设定的,可并不是所有的AI都必须学会“表演”情绪。
6 C! h) M' W. y% b5 J 03.应该有情绪、觉醒吗?/ O$ L8 ]* b" l% J
AI情感的应用需要区分场景。" e* |6 i) Z/ J! J) v9 O) B6 H
以苹果用户与Siri为例,当自己的航班飞机被取消却焦头烂额时,用户只需对着Siri说一句“嘿Siri,我的航班被取消了,帮我订下一班航班的机票”即可。
# y0 o" D6 M8 w 但若此时Siri说“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我对你深感同情,希望你可以得到从我这里得到安慰”等浪费时间的话,反而会让人的情绪更加焦虑麻烦。& z) t0 n$ |. a& Q. L1 ~# z) }
! f; q5 l; _- G$ |& ~& R
用户希望通过简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收获一段无用的寒暄。( c9 }% h' X7 {, A' y, E
微软曾发布一款支持“情感程度”调节的语音技术,它可以让智能语音的情感表现力变得更加细腻可控,以平静语气为零点,通过SSML 标签(语音合成标记语言)控制出开心、悲伤、撒娇、愤怒等情绪。" ~1 L6 U6 a. ` Q! l0 s* s; e
; v0 W! u9 K" Z+ Y 但微软的研究成果并非强加于所有的AI,它的创作目的是与自动文本情感分析技术结合,从而创造出有声书、影视自动配音、游戏、聊天机器人等作品。
2 M) M8 V* w7 G, ]. A 事实却是,现在的人工智能俨然在朝着“拟人情感”的方向进发,比如一个语气词或停顿,最令人感到厌烦的,是AI开始遵循人类“爱绕弯子”的脑回路,采用一种并不直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e( A: J+ \. ~7 ?/ l
$ F) O7 ?8 P5 k6 K5 J& t; z 又或者是往需求者的头上浇一盆冷水:" u$ B7 u, ~9 e3 ~4 ~) m
8 L( t) Y$ W: }$ \: S v 但若把上述对话放在人类身上,或许只是普通闲聊中再正常不过的片段,只是有些AI搞错了方向,没有搞清楚客户的需求。! c: o4 v3 e7 U! t# g7 ~8 f
如今的人工智能系统拟人趋势明显,若一味的将AI认知系统与我们交谈方式相呼应并不能解决所有客户的期望,因为在人类眼里,AI只是一个在必要时刻能高效辅助自己的工具,而非“像人”。: |/ m& z ~/ g
根据猎豹用户研究中心《大众AI认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55%、49%的用户(可多选)认为产品具备自动调整、语音交互的特性是智能化体现,而外观像人仅占12%。% r) Q7 @2 q8 n/ ]" ]
" ^( @' F1 U+ t% Q 图源 猎豹用户研究中心' B' T5 O9 M" c6 I, W, T
普通人对智能硬件产品的感官并不同于专家们预期的“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及外观”,而是更关注产品的工作效率及智能程度。
1 B% N' E: b4 L 比如在需要陪伴时出现的聊天机器人,又或是在需要语言翻译时出现的同声传译机器人,还有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自动完成前后端开发、测试、运维的软件机器人。 W& u4 S# j$ |) m8 I4 D
* {5 v& S9 d! ~. i' B' K1 U8 W' ~. m
不同场景适用具有不同功能的AI,因此拟人化并非AI研究方向的刚需。9 E) u) o! U# E/ x* D4 `( V1 ]
目前AI情感这一区域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学术界有一个专业的方向去研究该问题学名为“人工情感”,只是主流的人工情感研究仅限于人类情感的自动检测,而不是放在对计算机自身情感建模基础之上。1 O4 a$ ?1 r5 p$ L" L: X
也就是说,AI可以感知分析人类的情绪,而我们无法知悉AI的工作状态及情绪,不过这种非双向的研究在现阶段,好像也没什么必要。, X# l$ C" D/ L. ^! k3 U
我们应为AI消除模仿人类对话的限制,这样人工智能或许会变得更加强大有用,设计师也应该用AI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人类的思路。+ G7 X5 w) y# R A3 h, w) t8 S# U
人工智能的“超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 T* ?- C* q/ d- ]/ t
参考:
: R( h% J4 I1 B! h4 g! \6 m 让AI带有情感真的很重要吗?——AI时代前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