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五月,《迦百农》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奖。
2 O9 Q$ h; S3 ^. ~7 X# D6 z& \" A今年五月,它改名《何以为家》,终于在中国大规模上映,口碑、票房都一路走高。
6 s( ^; C2 s$ M" K同时,这部电影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是真惨还是恶意卖惨?
* A ~! s+ E' C4 q, a# f我们邀请到10位影迷聊聊《何以为家》。/ B, l' g$ r, Q2 B" }8 [! e

" E+ P8 [0 x* Z/ S! ]综合评分:6.6分
; n& ?" v% `; R0 a$ I- _
; {5 C7 y8 @+ t3 H! ^$ C0 H
+ z( j7 N: c% L晚不安$ F) Q+ D: I. ~9 G2 u
9分$ ?+ O$ `) y/ f4 ], \: |/ d
毫不夸张地讲,拉巴基用一部片跟前辈阿巴斯(纪实与虚构、儿童电影)、是枝裕和(底层非血缘家庭)站到了一个高度上。如何区分真实和卖惨?就看创作者是否跟人物真正站在一起。7 g) c% `4 L# i% b) ]$ z/ m9 n! }
《何以为家》显然是一次对手持摄影的示范级使用,那种穿透银幕的切肤之痛让我想起同年戛纳的《小家伙》。视点的切换毫不突兀,配乐的介入也不滥情。完完全全,从生理到心理层面都被震撼。小男主早熟到令人心疼,片尾对父母的灵魂诘问更是简洁又准确地击中心灵。曾经还吐槽中国版海报像假笑男孩,看完电影要回来道个歉。
+ x; I+ _) f7 p: B8 M% C2 E
7 E3 y2 s( y: ^汪金卫/ U3 B6 j* \/ c. ]) S6 L
9分7 ^0 }0 y3 {5 Q' F: g$ |
去年上海电影节看的完整版。评审团大奖,福茂站台推荐,果然不俗。我觉得可分为四个章节:妹妹,母亲,孩子,复仇。
& ?6 u% x8 L5 r* s* w+ U* x5 D小孩戏本就难拍,更何况是小孩和婴孩。短短一段街头戏拍得惊心动魄,有纪录片质感。小男孩演技逆天惊人。展现底层孩童和黑户难民的苦难,虽略煽情但的确震撼人心。结尾拖沓而说教过多。
+ j. D$ K0 q, X7 ]: c - G# x" k" M9 E! k( k2 ^- ]3 ~
路易3 H' L! j o/ i; Y; {5 `
8.5分& \( b9 P8 e5 C1 o# ^7 `1 j
电影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一个画面,是赞恩带着尤纳斯先生,与叙利亚女孩一起坐在地上,想象另一个美妙的国度,另一种不可能抵达的未来,那几乎是整个故事里唯一的平和与幸福了。
" h% v( p; d2 k" T c* W! }) }! k& i赞恩说,我以为我们能做个好人,但是当他为了保护身边的人而偷奶瓶,抢滑板,我们看见了一种恶的延续。赞恩在这个世界里被迫裹挟进一个破坏性的体系,为了自我保护而成为恶的一部分。恶的滋生不一定是来自于欲望,它更可能来自于愤怒和恐惧。. r( d3 J4 p& F& h% `
导演没有将偏见施加在故事里,没有将人性善/恶作为宣泄情绪的出口,因为问题比善/恶要更复杂、更严峻。无论是赞恩父母、娶了萨哈的男人还是垂涎尤纳斯先生的人贩子,他们毫无疑问是恶的施加者,但与此同时也是恶的承受者,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与折磨已然成为了这个世界中理所应当的一部分。
9 l' ~ e+ ]& p( L- R& w! g1 _( t+ ^我们在感动、哭泣、赞叹、同情的时候,在思考何以为家的时候,或许可以再想一想,何以为恶?8 p2 K l% K: v6 R; [
6 j0 h/ X6 A* f; s2 f" B
) L! {5 R% Z0 k9 q+ X$ b掉线
; f- o1 E7 G, d* c9 w8分, ^+ C7 I$ G4 l5 @2 D6 u
一些场景台词的表现过分激烈和直接,尤其是最后借赞恩之口的控诉。但仍是一次非常打动人的现实主义,尤其喜欢摩天轮的意象——上一秒赞恩飞到顶端,看见海平线和晚霞,眼前是希冀中的美好天堂,下一秒落入凡间,嘈杂袭来,耳边处处疮痍。
- L$ W4 o# I3 R
. H0 c& x! Y$ ^# s1 a' I' b徐若风
0 L4 `! X) |3 i4 f8 T7.5分* R1 e' m+ i# t
的确让人心疼到发颤,但被打动之余也无法忽视电影存在的问题。比如,假设整理成一条平铺直叙的时间线,再去掉偶尔出场的悲天悯人配乐,可能效果会更出彩。目前这个版本所不断努力营造的真实感,常常在情境瞬间的切换、配乐的煽情中消弥,和曼多萨差距太大。
; _" t) Z3 U; ^; z+ ~( J
+ N; F% e, M2 p; I北投少年他9 l7 _$ c& D" q n& f+ r9 N
7分
7 \$ x1 {$ U: b1 E6 D题材尖锐,身份问题残忍压着生如蝼蚁却又不知羞耻的人。极力塑造真实感,拉巴基捕捉环境细节虽细腻但难以融入情感,过于煽情的配乐反而破坏情绪。小男主身为难民,能表演得如此自然又克制,确实厉害,最后的笑容胜过一切煽情手段。3 ~0 F A" \( c% G6 t
% D8 I( V2 M9 f% u
( A, ]: W& q, K: o, e) v( `

2 m# S' z/ k0 e0 B6 v后自愈
) m7 `% v8 k j8 S4 Y6 [ X) n7分* a' p; J `* d1 s
写实风格版的《无人知晓》。小男主有着太过超越年龄的成熟,导演想借男孩之口表达出来的出彩的台词显的刻意,剧作感太重。在剧本和某些地方的转承处理上还是有些青涩,法庭戏毫无张力,也在削弱男孩对父母控诉的冲击力。小男主演的的确好。 F3 h( f: ^. f) Z5 o
- e* a7 _& y! Y) _4 `7 E
鲛人河7 f0 R R, f4 G4 H3 ]
7分
* h& T3 j6 |( b1 K$ { f从题材上来讲真是《小偷家族》+《无人知晓》。金棕榈和评审团都给了边缘人的苦情故事。大量手持和情感大于信息量的细节镜头让人觉得冗长,反而冲淡了本应有的张力,几个炫光滤镜让人觉得画面不够干净,有点画蛇添足。- u+ D1 y. a. q, a, O0 ~$ o2 L
拍摄调度手法看似插入不少刁钻角度,但结合叙事,并不觉得有多高明。前大半部分镜头几乎没有离开过主角,导致情节想铺开,却一直铺不开,到最后男孩给电视台的独白说教味太重。后半部分看得挺揪心的,如果调度得能更大气一点会好很多,女导演视角还是过分细腻了。" W' x3 A- S1 |5 A) o' H
& M) s: Q- }; M3 B/ m# y; m居无间. ~9 x/ Q# O3 M0 O( v( n( r
7分
1 S& m4 u7 y1 Z0 i* y, ?* s, F煽情手段可以的,赞恩与婴儿在街边的互动戏让人泪目,导演对表演的把控力太强了。从一家人的困境切入到移民的整体困境,这种社会关怀是野心也是掣肘。对这部关于“抛弃”的电影来说,如果开始是一个人被抛弃,结尾是他也选择抛弃就戛然而止,会更有力量一些。现在的处理虽然丰富,但也软绵绵的。 / }+ ]7 s" L; d9 \' }% r
7 E9 C5 L# C T* U
欢乐分裂
3 P$ U, v7 f: ?6 M! |6 \6.5分
n. `$ x9 b6 ^5 x! K: w; q) p4 H小男主精湛的演技掩盖了不少叙事和剧作上的瑕疵,把一个“中东版《无人知晓》”演绎得格外心酸动情,俩娃的相依为命、与妹妹的分别皆催泪指数十级,但同样亦带来过分煽情之嫌。
. ^& o9 V, \; z( C* e( B+ l) e; O3 O- k" Z$ C
" W; M; a3 i# K风影电影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Z2 j* i) P" g7 D; z
' Z F: ^. A0 T" D6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686025365657223693/- ~' a* z" J: j* L& c; a! d0 Q% H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