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p$ P* @! U1 V, M% @情系烧饼(散文)' X c& v" ?( @! I$ B
黄烧饼,是深受我们水乡老百姓欢迎的一种食品,也是我的至爱。- l, {' m, j0 f0 {
所谓黄烧饼,就是用圆桶形火炉烧烤成熟的黄色烧饼。一样平常不撒芝麻,没有馅儿,表皮涂着菜油。香馥馥的,软和和的,老少皆宜。城里乡间,街头巷尾,村口路边,总有那么几个饼铺饼摊。饥肠辘辘的平头百姓,吃不起也舍不得吃酒店里的高档饭菜,价廉物美的烧饼自然是最好的选择。3 O' ]- ]: z' O. k# M; |' n; V
呱呱坠地后不久,我就与黄烧饼结下了不解之缘。
3 h/ r ?( o( X% L6 A1 G母亲生我时,青黄不接,又值大跃进后遗症影响严重之时,一天三顿吃的都是只有几粒米的胡萝卜叶子薄粥。由于没有营养,奶水又少又薄。襁褓中的我肚子吃不饱,日夜啼哭。本就瘦弱的我哭声越来越小,像一只小病猫子在叫(母亲的原话)。) u+ \# ]( U$ b. Q$ @0 M5 e
母亲一筹莫展,只能抱着我流眼泪。父亲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他咬咬牙,卖掉心爱的二胡,换回五斤面粉。父亲提着面粉,辗转找到隔壁村里做过烧饼的吴叔叔做了几炉黄烧饼,回家煮给母亲吃。$ Z0 R3 _* L7 G$ \0 F$ T9 F" C5 L
母亲吃了煮烧饼,奶水渐渐多起来,也厚实了很多。而我,吮吸着烧饼带来的香甜乳汁,终于有了饱肚子,不再哭闹。
, ^$ {) L8 t# w: F- L( @3 t, q上高中时,学校门前的大路边有一个饼店。天天早晨,空气中就会散发出如有若无的香味,那是店主在做烧饼了。9 z) N9 |9 X; R' o/ _. }
偶然到校早,我总要在烧饼店门口停下脚步,痴痴地观赏店主做饼的全过程。那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制作。烧饼师傅穿着一件雪白的工作服。卷起袖子,伸出手,动作敏捷而和谐地左右开弓,将一只只生面饼匀称地贴在火炉内壁。几分钟后,又像变魔术一样平常从炉中夹出一只只闪耀着金黃色光泽的烧饼。趁热吃,那绝对是无与伦比的鲜味。; l& z) k; p- o1 r/ X ?
我咽下唾液,毅然拜别。70年代,饭还吃不饱,能上高中,已令父母捉襟见肘,怎能奢望美食的享受呢?- ^3 c. O1 u* G% A8 c" s
一天中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住宿生们都到食堂吃饭了,带伞及不怕雨淋的走读生们也回家了。我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望着窗外的滂沱大雨发呆。大概是太饿了,肚子咕咕地嚷了起来。& m$ S8 F, H* Q4 w7 D0 p

" t* `: \' L* H0 T4 k过了一会儿,教语文的杨老师突然打着伞来了。他把我喊到门口,塞给我两只还有余温的黄烧饼,温和地说了一句:“饿了吧,快点吃!”便急忙忙忙地走了。: C& O& P' E0 L5 X/ }7 ` m
雨太大,杨老师的裤角全湿了。这个时间点,他肯定还没吃饭吧!手捧着那金黄金黄的烧饼,望着老师矮小却又高大的背影,一股暖流霎时间涌遍满身。
% T J& j# @' p9 [4 b V4 j冷静地吃着喷香的烧饼,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杨老师那慈爱的面容,挥之不去。$ x4 d* B& ~5 c7 b( S3 W! V
婚后,我到了四十多里外的集镇低级中学上班。/ P0 F% s# i5 c, j
镇中央小学西边有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巷子南方出口处,靠着东墙,搭了一顶简易帐篷。帐篷下放着烤炉和案板。这便是老字号安仁饼铺。做饼的是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年夫妇。男主人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脸,是一个宽厚的生意人。# j3 S% }& E' S5 F9 ]
八十年代,烧饼也随着时代而进步,出现了表皮撒满芝麻的白糖烧饼,葱油烧饼以及龙虎斗(又甜又咸)烧饼,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老夫妇既做多味饼,也做平凡的黄烧饼,满意了不同顾客的需求。天天早晨,饼摊前总是围满了顾客,人多了还要排队。
7 U4 H3 C6 y. @" @" a! D每次上街购物,无论多忙,我都会专程跑到安仁饼铺买几只黄烧饼,细细品尝,寻觅那迢遥而熟悉的味道。丈夫冷静地陪伴着我,没有一句怨言,还乐呵呵地认真谛听我那说了上百次的关于烧饼的故事。
. _2 l! M4 v8 [, s! ~退休后,我来到儿子工作的都会——泰州。2015年冬季,我患子宫肌瘤住院开刀。或许是开刀前清肠的缘故,出院后,一度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突然想起了久违的黄烧饼。家人找遍泰州城,都没有买到。儿子二话不说,顶着北风,驱车数百里,回兴化老家买回一大方便袋黄烧饼。9 b$ X7 ?1 w# [0 A
鸡汤烧饼、排骨汤烧饼、肚肺汤烧饼……吃着这些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的汤饼,我胃口大开,身体一天天好转,很快恢复了康健。. L- l, j/ `3 R5 C1 @7 ~
年近花甲,一路走来,风风雨雨。黄烧饼始终伴随左右,带给我无穷温情。* ~/ h- p) H6 R( ~
黄烧饼,我永远的至爱!- {3 U- Y( e7 R' n1 W C! h7 I3 J
稿件审阅:王正荣) L" F. ^; j% S, m E8 v0 w0 L
简评:文章用简便的文字道出了对烧饼的至爱,作者通过买黄烧饼故事道出了杨老师的伟大和儿子的孝顺,结尾干脆利落。是一篇非常好的乡土美文,读完意犹未尽。. V' k) V3 Z1 B3 `$ T
" M) \% }# s1 s8 K$ |$ _
作者简介: 杨在华,江苏兴化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演讲与口才》《第二课堂》《班主任之友》《语文报》(教师版)《教师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及其他作品300余篇,并辅导门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文60余篇。
& y7 q, @+ \) g% @" `/ ~投稿咨询微信:zxm549750302(推荐微信投稿)
- o0 c9 \# c5 P. w2 c% D杂志征文大赛投稿邮箱:zxm789654@126.com
6 P2 W. ~8 P3 g6 Q6 M" N% q平凡投稿邮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 S/ i1 y5 c9 V: ~! Z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尊。: W5 b5 D# D- j- I6 w+ W
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Z& v: z8 r: ~4 k
$ f6 I3 a7 s*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672610347335025163/7 W* H! Q8 _* p% J, J* A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