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年春华秋实。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我区社会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困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翻天覆地辉煌巨变。与全区一道,拉萨呈现出经济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持续改善、各项奇迹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这统统辉煌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贤明向导与亲切关怀,全市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感同身受,对巨大的党无限感恩。0 A4 t( _1 c4 O8 ^4 |
值此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拉萨日报推出《百名百姓话目前》专栏,百名群众代表以亲身感受诉旧苦、话今生、谈变革、颂党恩,隆重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敬请关注!' O w& H( b* \' t' D9 z
驻村工作队和桑珠卓玛老人一块儿唠家常。
* A" V8 k6 t$ X: T" N+ v记者走进曲水县三有村,一排排特色光显的藏式小楼,村落街道整洁宽敞,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家家户户楼顶,路边的柳芽已经破枝变得嫩黄,路边的老人们或闲话家常、或看书下棋,悠然自得;小孩子在旁边嬉戏玩闹,温馨而又祥和……# z# l1 P1 H0 V4 {8 J1 Z" S
记者走进三有村东区40号C—58号,见到了82岁的桑珠卓玛老人,她身着藏袍,站在自家楼顶上,望着远处已经翻过的土地回味过往,永不消失的汗青印迹在桑珠卓玛眼前重现。& @3 w1 q( R: D+ x2 r7 D& t
雅鲁藏布江的水滚滚不绝,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桑珠卓玛及父母、两个姐姐都是拉萨功德林寺位于曲水县拉玉庄园的“差巴”(租种庄园土地的农奴,在农奴的职位中最高,有相对稳定的土地利用权,但要承担极重的赋税),桑珠卓玛从小在庄园内劳作,没有人身自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备受欺辱。“民主改革前,我百口人都是拉萨功德林寺位于曲水县拉玉庄园的‘差巴’。当时,庄园里有不少农奴因差役繁重,吃不饱、穿不暖,在寒冷的冬天被冻死、饿死,我10岁那年,父母也因此早早地脱离了人世。13岁的时候,我就成了‘差巴’,为农奴主没日没夜地干活,干活全靠一双手,拔草拔得全是血泡,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挨打。庄园里,和我一样的小‘差巴’有40多个。”提起往事,桑珠卓玛陷入了沉思。& _+ B$ M( D$ p6 }0 N8 o
1955年,在庄园吃尽了苦头的18岁桑珠卓玛与姐姐、姨妈不堪重负,商量后选择了逃跑,三人步行一个多月逃到了日喀则亚东县。“当时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对峙不下去了,心内里只想着逃出去,没有思量结果。假如被抓,面临的就是一顿毒打。”桑珠卓玛回忆道。为了不被捉住,她们没日没夜地赶路,心内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想脱离家乡,逃得越远越好。身上带的粮食几天就吃完了,她们不得不沿路乞讨,逃到亚东后她们发现,像她们一样逃跑的农奴尚有许多,于是农奴们便团结起来,为维持生计开始艰难的奋斗。
3 x0 N8 x9 w# ~$ L/ [汗青的车轮滚滚向前,1959年3月28日,民主改革的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甜睡的土地。在共产党的向导下,广大农奴得解放,开始当家作主。从那一天起,农奴分得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千百年来被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农奴,第一次成为可以支配自己运气的主人。“1959年,解放军把我们这些流离的农奴调集起来,向我们宣布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我们获得了人身自由,并告诉我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也可以回到自己老家去。”桑珠卓玛和姐姐选择了回到曲水。回到曲水后,桑珠卓玛和两个姐姐每人分到2亩土地。第二年春天,她们用心在田地里播下了青稞,秋收季候,看着一筐筐属于自己的粮食,心田冲动了好几天。 “在旧社会,我们给庄园主种地,没日没夜地干活,却没有一粒粮食属于自己。庄园主每年春天来庄园给农奴送种子,秋天气势汹汹地来庄园收债,稍有不慎,就会把人关进黑屋一顿鞭打。”桑珠卓玛对记者说。
; C8 C, u) c; E! {1963年,桑珠卓玛和其他9名村民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组织村民发展生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履历过苦难的人,才更加爱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翻身农奴的亲历者,我深切感受到,是中国共产党的向导和良好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让西藏各族人民过上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桑珠卓玛淡淡地说道:“度过隆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暖和。”2016年,桑珠卓玛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位于拉萨河畔的三有村,住进180平米的两层藏家小院,暮年生活舒服舒服。
% h6 I1 m6 _" s) t6 K- h }“我现在还会常常不自觉地哼起一首歌。”说话间桑珠卓玛就开始唱了起来:“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桑珠卓玛老人履历了新旧西藏两重天,也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不同的是,在旧社会,她为农奴主而活,生活凄切;在新西藏,她为自己而活,生活面子有尊严。在桑珠卓玛的歌声中,记者仿佛听到了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经久不衰的原因,创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期间的脉搏,对新西藏和广大翻身得解放的藏族人民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生动朴素的表达,简明形象地反映了新西藏的新气象,触动并表达了一代翻身农奴的深层心理和深厚情感,以幸福高兴、饮水思源猛烈感染了广大群众,因此在时间长河中保持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2016年,桑珠卓玛老人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曲水镇曲甫村搬到了达嘎乡三有村。“你们知道三有村的‘三有’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房子、有健康、有产业。”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0 \$ ~6 q/ F. C" n) J6 L六十年的斗转星移,雪域高原改天换地。现在,桑珠卓玛居住的二层藏家小院有180平方米,家里干净整洁,客堂里藏式家具、电器设备样样俱全。“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呀,我们一家人免费住进了这么大、这么好的新房子。女儿在县当局做保洁员,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去年,外孙女也从大学结业考到了林周县强嘎乡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师,小外孙在县城里上小学3年级……”说起现在的生活,桑珠卓玛脸上乐开了花。
' @# m' p8 v7 L* h# l0 J6 O“在旧社会,从我的老家到拉萨,坑坑洼洼的土路要走上三天;现在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坐车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到拉萨,连村里都有红绿灯了。在旧社会,作为一名农奴,冻死、饿死在路边根本没人管,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班看病有医保,孩子上学不费钱,国家给补贴,村里还常常演大戏,谁不说咱生活好。同时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每个月尚有500多元的补贴。”桑珠卓玛说,搬到三有村后,她也继续发挥老党员的作用,用自己的亲身履历,积极向村民宣讲党的好政策。
5 D2 y7 _# F" y: q( Y“60年风雨沧桑,苦尽甘来,今天的日子是祖祖辈辈渴望的格巴桑波(意为太平盛世)。”桑珠卓玛脸上笑容更加辉煌光耀,面容固然沧桑但精力矍铄……桑珠卓玛的人生变迁是整个西藏巨变的缩影,报告了自民主改革的60年来,西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朴素、团结奋发开创出了幸福大道。
; s/ X6 ~9 M& x: b/ p% I
) m, I" Y9 }) g* \9 _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672626378837328392/; r9 K3 z8 S* q6 n1 j' i7 F' {5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