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06|回复: 0

科技伦理的底线不容突破 最高决策层的方案来了!

[复制链接]

28

主题

0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表于 2019-7-29 04: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表明科技伦理建设进入最高决策层视野,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8 Z8 N) H  r  V2 ^
来源:共青团中央
* _/ W  S! C* E) O& U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毫无疑问,科技伦理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共同议题。当科学技术的能量越来越大,把控不好它的危险也日益加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秩序。$ n( g! }& h  J- j. q7 v
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不断突破着人类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基因编辑婴儿等重大科技伦理事件时有发生。如何让科学始终向善,是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全球治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2 m' _) ~: K7 I
这次《方案》的审议通过,也让一些网友联想到去年那则震惊学术界的消息。+ `, x: e  \8 c8 a
2018年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v8 x: M# E  U6 w" ^: ~% ~% i
贺建奎(图片来源:美联社)
2 |9 Y# p! T# d  _2 i6 M- h  X' u# ]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 q6 X- B5 g; Q' h# c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图片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 b" K5 A; L' H
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后续难道要对双胞胎继续实验?伦理问题怎么办?人类的历史就此被改写了吗?7 Y- `9 s+ U8 D% P+ u& ^1 \8 T
“这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问题的范畴,后果不可预测,一定是伦理争论的焦点。即使技术是100%可靠,人类是否可以或应该编辑自己的生殖细胞和胚胎,(看到这个消息)绝大多数人肯定大脑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表示。
4 k1 H: {, C7 O: L! S* C@知识分子 微博随后发布百余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6 b4 h5 ]% S: W3 j
南方科技大学也随即发布了“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
5 S! L5 z1 {* h人民日报在评论文章《人类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 锐评》中指出:
! j# s5 p  D0 \0 Z0 D' [0 j3 l# Y9 H
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很远,却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原因。
9 E5 g6 ~8 }& r# T- ~8 s; M" M2 K- X: j% q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这不是反科学的态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P3 |- V" K  s+ o: X
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疾病,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奏’,只是不负责任。”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不当使用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 a, U! ?, v0 t( C/ [) i' w'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3 v- n+ q' Q! u# W9 B+ R: u8 a
与近代科学的发展同步,西方国家较早提出一些伦理规范,而在我国,由于现代科学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不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法律规范,科技伦理常常落后于科技发展,使得重大科技伦理事件发生时,常无应对之策。! `6 e8 j% W- n1 @: K6 ~
一个负责任的科技大国必须坚守科技发展的伦理底线。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方案》已审议通过,接下来,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治理机制,强化伦理监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等工作将紧锣密鼓开展。科技伦理建设的步伐将稳健加快。
! H0 k* V5 W, ?中国科协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科技工作者认为违反科研伦理道德的行为具有很大危害性,但完全践行科研伦理道德的人较少。% X3 Q, A9 F! H+ j3 f
对科研活动来说,成果和创新重要,遵守伦理道德同样重要。科研人员应该明白,科技伦理不是研究的障碍。伦理加强、道德规范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反之,伦理问题频发则会使整个科技界受损。
3 z7 G1 r* J$ ~) h$ \8 o科技伦理建设,道阻且长。以《方案》为新起点,勠力同心,我国科技伦理建设必将迎来新发展,保障科技创新活动行稳致远。
% M- M, S1 _6 B( g" {" i0 ]
+ i1 }6 m- t3 P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lHjh4d
  L) s; {, N: _: b! g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2 20:11 , Processed in 0.0385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