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N4 v* h# S" @, o/ s( y
作者 | 王琳
+ y* l! W6 v6 v4 J& d编辑 | 阿伦
6 Y! ^) q/ m; ?' z6 E$ z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轻松筹商标”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北京轻松筹公司构成侵权,判令其赔偿上海追梦公司经济损失等58万元。+ e1 T! ?1 m" @4 x
案件的起因是,上海追梦公司于2014年9月推出一款基于微信社交圈的筹款工具“轻松筹”,并于2016年6月28日获准在第35类、38类和42类商品上注册“轻松筹”文字商标。北京轻松筹于2016年7月21日获准在第36类金融服务类别上注册“轻松筹”商标,并将该商标使用在金融服务上。% ^$ K; K0 n( S# y
上海追梦公司认为北京轻松筹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网站、微信公众号“轻松筹”及安卓手机APP“轻松筹”上发布了大量众筹项目信息,突出使用了“轻松筹”文字,该标识与原告商标相同,且其提供的服务属于原告商标核定的服务范围,容易造成公众混淆,其行为构成侵权,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等共计2000万元。北京轻松筹公司认为自己使用的“轻松筹”商标不属于原告商标核定使用服务范围,故不构成侵权。
Z1 |2 e, y$ D- ^一审判决意味着,估值20亿的网络互助独角兽“轻松筹”或面临改名的危机。对此,轻松筹对燃财经表示:我司已提交二审上诉资料,法院已受理,一审判决尚未生效且并非最终认定结果。我司拥有35、36类商标,未侵犯对方商标权益。
0 z3 o5 z& v, F! }' o2 K4 I事实上,北京轻松筹和上海追梦公司的事件仅仅是商标争夺战的一个缩影。过去,阿里巴巴和京东、人人车和优信、腾讯和华为等多家公司之间都发起过商标争夺战。企业之间的商标争夺还不仅发生在同行里,甚至两个业务毫不相关的企业也会因为同一个商标对簿公堂。0 ?8 N4 t$ [7 w7 p( I$ s0 P
商标是企业竞争的武器。借此,企业可以牵制对手业务,并趁机反超,也可以发现潜在的对手。当然,也有企业因为疏忽而陷入了商标陷阱,被敲一笔“冤枉钱”,严重的还会导致公司业务受到致命影响。
" b Z6 j$ g6 j3 c在品牌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燃财经(ID:rancaijing)梳理了过去互联网行业的典型商标之争,期待通过这篇文章让你认识到商标背后的那些坑。" [9 `+ n; e' l7 Y8 f) a
大企业踩过的坑! ]# s) R( H- X: C
大企业往往对商标尤其重视,但他们多多少少都在商标上踩过坑。
1 o `/ n* i" U: `" ?- j离双十一还有半个月时间,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促销战原本还没炒热,一封来自阿里巴巴的通告函却让舆论瞬间引爆。1 J5 h* Z6 I! b3 {& S7 j# ]1 F
2014年10月末,阿里巴巴发出通告函,称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取得了“双十一”注册商标(注册号码:10136470,10136420),经阿里巴巴集团授权,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v' ?! w, {* m* o! Z6 M; u- @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集团还注册了“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11狂欢节”、“双11网购狂欢节”等共计11个和“双十一”相关的商标,各类商标的注册时间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不等。
! q: f/ N& n, C5 s# d3 z阿里巴巴的这一举措,打了当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一个措手不及。京东将原定的“双十一媒体沟通会”临时取消,并立即修改其传播文案,就连京东首页的“双十一”也马上变成了“11•11”。 m' ^* V0 l3 c# g7 U$ J
阿里巴巴此举遭到了巨大的质疑。业界更多的人认为阿里巴巴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
6 Z, \8 v" B* x+ Y/ j7 \% U多方压力下,时任阿里CEO的陆兆禧表态:双十一从来就不属于阿里巴巴,就像中国电商从来就不属于阿里巴巴一样。双十一永远都是一个开放的节日。陆兆禧的表态无疑是想告诉大家,阿里倾向于将双十一商标用于防守性质,而非进攻。6 X. X* v1 A* ?; E" Y0 u4 k: M
虽然是防御性质,但是商标在自己手里,随时可以成为打击竞争对手的武器。在“双十一”吃过亏的京东,随后便开始注册”618“商标。据相关数据表示,目前为止含有”六一八“文字的商标申请共92件,有73件为京东申请,其余”618“和”6•18“京东分别申请了95件和9件相关商标。
: G8 K5 R: f! C) ^2 D+ h5 d- q不过,京东的态度显然更加开放,2017年,时任京东集团CMO的徐雷在618发布会上向全国媒体宣布,承诺永远向社会免费开放618商标的使用权。2 C" a* ]% {1 b0 O( q
相比阿里和京东,微信的商标注册之路则颇为坎坷。# ?" M: J& p2 Z
2010年11月12日,创博亚太(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微信“商标,并于2011年8月27日通过初步审核,指定该商标用于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等服务上。* ^4 H& K! r" N: @# P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测试版本发布,三天后,腾讯公司也正式向商标局提交了"微信"图文商标注册申请,双方注册时间仅差2个月。$ I" _9 \9 Z: Y
这场商标之争长达8年,直到2018年初,微信商标案在最终审判中才有了一个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以商标法显著性条款为判决主要依据,驳回创博亚太(山东)科技有限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腾讯公司由此保住了微信商标。! h" q5 {5 C; |% G9 k7 t u0 B9 o
以商标牵制竞品的创业公司
( z! w6 ^7 a2 B8 {* h5 k3 c在品牌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夺市场。而商标,就是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6 P4 q% F( p& G" \) F; _
vipabc和人人车都遭遇了竞争对手的商标“围剿”。6 B J$ D. g3 H7 k3 {( w
vipabc的商标纠纷起始于2014年。彼时,ABC外语培训学校(下简称为ABC学校)一纸诉状将vipabc告上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称“vipabc”中包含了“ABC”商标、涉嫌商标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使用“vipabc”标识,并且索赔5000万元。& U1 m) g8 }- r, T4 a* c5 e
公开资料显示,ABC外语培训学校创始人刘成于2006年6月申请注册“ABC”商标,2008年获得批准,并开始用于学校的教育培训相关业务。4 _% w; p# G* @, z2 B
从业务范围来看,两家企业并非竞品。ABC外语培训学校创办于1995年,属于线下培训机构,体量较小,缺乏知名度。而vipabc属于在线教育机构,曾一度被认为是在线教育首个独角兽公司,2014年请来姚明做代言人后,其名声大噪。9 X( Y$ c- y0 [) ^; D9 I
放眼全球,带“ABC”字眼的商标也不少见,比如美国广播公司ABC、中国农业银行的ABC、女性用品的ABC等。教育行业中带有“ABC”商标的公司也很多,比如abc360、ABC在线英语、DadaABC等,在众多的“ABC”中,为何唯独vipabc躺枪?0 [3 L* p# g2 b+ z, A2 n- L; n! `
原来,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 p& s2 c# s# V4 q# m 2013年,一家以青少年英语培训为主的机构VIPKID成立,其业务和2008年就成立的vipabc构成了同行业竞争关系。9 r U3 K3 S* [8 y: G
VIPKID隶属于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长暨法人名为米雯娟。巧合的是,据据媒体报道,刘成,亦即ABC商标持有者,乃是米雯娟的舅舅。
" Y9 N; C! j: P5 \! {另一方面,ABC外语培训学校网站上显示,其隶属于北京径成英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资料显示米雯娟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同时也是该公司的监事。: y! R$ O& G! R* b% O
也就是说,ABC外语培训学校和VIPKID属于同一家族,米雯娟是家族多家企业的关系连结点。从表面看,是ABC外语培训学校与vipabc关于ABC商标的纠纷,其实,纠纷的真正当事者,是VIPKID与vipabc。
! e0 E0 T0 B* r而整个事件就是VIPKID发起商标争夺,而vipabc是对自身商标的一种捍卫,但vipabc并没有成功捍卫自己的商标。2016年10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判令上海麦奇公司与北京麦奇公司(vipabc公司主体)停止涉案商标侵权行为,并赔偿ABC学校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100万元。
1 r ~( c0 {, v3 {终审结束后,“vipabc”更名为TutorABC。同年10月,麦奇教育集团(vipabc主体)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发起了“ABC”商标的“撤三”申请。所谓”撤三“是指,注册商标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 X+ D; @& A5 _; ]: {1 W% r$ p2017年8月商标局发布注册商标撤销决定,并于2017年11月发布注册商标撤销公告。至此,市场上从事英语教育的机构,以某某ABC、ABC某某来命名的品牌,无商标侵权之虞。1 R& A0 K _/ f2 C. s
改名后的vipabc没有品牌价值的附加,逐渐错失了市场机会。2018年,VIPKID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00亿,显然成长为另一个在线教育的独角兽。# c7 o5 T4 R$ j/ K- h& ~9 O7 B7 @
相比于vipabc,人人车在商标问题上的处理显得更不成熟。
1 v$ Z3 ~) x8 ~; q/ H公开资料显示,人人车最早的商标注册是从2014年12月开始,当时注册的方向大部分是二手车经纪、汽车翻新等业务;但作为一个二手车电商平台,人人车在售后维修、道路救援、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价格分析等方面的商标注册都被特福莱湖北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优舫(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抢注。0 \- |8 E- Z4 b# N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人人车在融资时,有股东收到了匿名邮件,指出人人车的发展存在商标方面的问题。, w2 Y; ~) G) ]3 @. `, F' c1 X
巧合的是,优舫(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是优信集团下面的科技、大数据公司,该公司拥有一个重要的商标,该商标注册时间为2014年5月,具体为35类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系统化领域的商标,其商标注册范围是:“成本价格分析、在计算机中进行数据检索(替他人)、为消费者提供商业信息和建议(消费者建议机构)”等。而这一类别恰好符合人人车业务。: e. }9 A4 m9 V3 \, M" b2 }3 l. [1 {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燃财经,在人人车产品还未诞生时,创始人李健曾和某投资人洽谈融资事宜,最终该投资人并没有投资李健,但却反手就注册了人人车商标,并在随后以80万的价格将其转让给了优信。9 q2 n6 d) t& E0 ]+ X7 Y$ Z
人人车因此陷入商标困局,但局面远比想象中焦灼。“人人车如果想以该商标缺乏显著性对该商标提出商标无效请求,实际上对他的伤害远比优信更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权大师创始人孟潭告诉燃财经。原因在于,自成立以来,人人车用超过5亿元的投入砸出了其品牌价值,虽然现在人人车陷入了资金困境、裁员消息频传,业务模式也受到了巨大质疑,但李健信心满满,他要“把新战略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并于今年之内实现盈利。”3 i2 m/ ?! z" A7 i
这就意味着,即便前路坎坷,但人人车“出售自己品牌”的概率微乎其微。眼下,或许人人车唯一能做的就是协商并要求优信转让。6 j7 }/ @1 X* H4 n
跨界商标争夺* J* j! J9 ~( m* o
为保险起见,大企业往往都会进行跨类别商标注册,或者看到其他企业注册同名不同类别的商标时而发起异议,因此两个业务上看似毫不相关的公司往往因为商标撞车而产生激烈争夺。
) q8 C8 a+ `6 e" [1 B作为可以抗衡BAT的存在,华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内几乎是顶尖的。
3 |# q* N4 R: C' O7 s2005年,华为便开始申请“荣耀”的商标,并于2008年注册成功。直到2013年华为正式推出荣耀手机,这之间时隔8年。
8 z/ I: r1 B4 `0 R& N荣耀手机卖得十分火热,2014年年底,便交出了全年销量2000万部、24亿美元营收、2亿美元利润的成绩单。次年,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上线,不到两年用户突破2亿。* b7 n* T0 L3 d8 w
王者荣耀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营收,腾讯对其商标也很重视。从2015年到2016年,腾讯注册了56条关于王者荣耀的商标,类别从软件程序、赛事推广、多媒体宣传到各项周边产品等45类全面覆盖,当然也不乏手机。这就意味着,一旦商标通过,腾讯就可以推出“王者荣耀”手机,这很容易和“荣耀”混淆。
/ U1 O3 _8 r! f n7 \认为利益受损的华为迅速行动,申请否决掉“王者荣耀”这个商标在手机领域上的注册。双方针锋相对——华为在应用商店下架了“王者荣耀”,并且即便用户通过其他渠道下载,也会被华为提示为高危险性软件,而腾讯公布的“王者荣耀”60帧手机里也没有华为。$ h: G0 L/ y( [% b- `
腾讯和华为之间的博弈,表面上看是手机厂商与服务提供商利益的纠纷,但实际上华为的业务早就涉及云服务、游戏、视频等,这多多少少和腾讯有竞争关系,争端迟早要爆发。
9 }+ M" D& }0 R6 p这场争端的结果是:强势的腾讯表示如果华为坚持否决“王者荣耀”的注册,就禁止所有华为手机安装王者荣耀。最后华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停止了与腾讯的对抗。
& N) J, ?7 G. m相比于腾讯和华为的竞争,“滴滴”的商标之争听上去就有些无厘头。% d. B: I. G6 w
2016年,福建从事山茶油销售的宁德市国仕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了名为“滴滴传情”的商标,取其“健康送万家、滴滴传真情”之意,进入公告阶段后,旗下有“滴滴”商标的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异议,要求不予核准注册,向国家商标局提交了答辩。
$ K/ I7 Y. K" B! C; y/ W' Q1 ~8 V: ` 图 / 视觉中国“北京嘀嘀公司”认为:其旗下的“滴滴打车”软件进行网上约车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的现代化出行方式,与异议人形成唯一对应关系,“滴滴传情”具有明显的复制和模仿异议人商标的恶意。1 u* I" b: l) s/ m+ n
( Z; x+ p1 s, N9 g
宁德市国仕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认为:“滴滴传情”作为一个整体,与“滴滴”、“嘀嘀”等在呼叫、中文含义、整体外观等方面区别明显,不易产生混淆。“滴滴”、“滴滴出行”并没有使用在食用油、食用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等产品上,也不易产生混淆。
" D. ]% N2 b2 ^! |0 X. O+ g事实上,这不是滴滴第一次发出警告。此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苏州刺绣艺术家邹英姿在申请“滴滴绣”商标时,也收到“滴滴打车”提出的异议。! |5 R% y9 o/ V$ }
在国内,商标注册讲究先到先得,无论是公司主体还是个人都可以对已注册的商标提起异议。但工商总局商标局《决定》中明确表示,被异议商标制定使用商品与异议人引证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和服务在商品的功能用途、服务的内容对象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不属于类似商品或服务,同时也未构成近似商标,商标局对异议人的主张不予支持。
/ R3 j: g" w; M1 j( Z4 G7 i* b因此,滴滴打车的两次异议均被驳回,“滴滴传情”和“滴滴绣”的商标得以注册成功。/ M- e9 r Z8 L1 {' T" i6 o
有“远见”的抢注
$ v" q1 e( v E+ M4 Z/ Y1 P _; e商标注册也有灰产,一些人专门盯紧知名公司并注册其商标,而等待公司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谋取暴利。8 ~8 Q* ?7 P& @: d$ W/ |& R6 W% K
特斯拉和中国商人占宝生之间的商标纠纷持续了5年多。
7 h5 j5 c# F3 V# b' u B占宝生是江西九江都昌人,70后,在广州做生意。2006年,占宝生开始涉足汽车用品业,并于2006年6月注册了特斯拉.CN、特斯拉.COM.CN的域名,9月注册了英文“Tesla”和中文“特斯拉”两个商标。% v. d% y8 Q5 `1 w+ s$ T
占宝生表示,注册特斯拉出于偶然并不是奔着特斯拉公司而去的,“我从小就喜欢物理,崇拜物理学家,当时想了好几个名字,比如爱迪生、安培,但已经注册了,但交流电之父尼古拉.特斯拉.CN的域名还可以注册,就注册了。”巧合的是,特斯拉公司在2003年便已经成立了,而马斯克以“特斯拉”命名自己的公司也是为了纪念偶像。$ [6 V4 V9 j5 C M
3年后,也就是2009年,占宝生拿到了“Tesla”商标注册证,使用权限持续到2019年。但中文“特斯拉”商标并没成功注册,原因在于特斯拉通过行政异议程序,让占宝生的中文“特斯拉”商标失效。
& B+ U+ z0 s* }没法获得Tesla标识的特斯拉当然不开心,他们在2012年就想与占宝生对商标转让进行谈判,最后则因为价格无法谈拢不欢而散,这才导致后面双方对簿公堂。
6 F, y9 I) U& v' s) H: T" A按照《商标法》相关规定,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商标,则可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而特斯拉将占宝生告上法庭,意味着作为商标所有者的占宝生需要提供产品的宣传、生产、销售等证据。
4 M" t' L$ u( f% l4 e B占宝生明显很清楚这些条例,他在2010年已经利用特斯拉品牌推出了产品:一款很多车主都很熟悉的车内装饰品,两片嫩黄色的、会摆动的树叶,托盘是个轮胎模型,并参加了当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拍下视频后挂在网上。
: K' v6 u/ E2 i8 _' G2 d同年,占宝生启动了特斯拉官方微博,虽然鲜有更新。被媒体质疑“敲诈”后,占宝生又注册了一个新的微博账号回应,同时6天内推出了特斯拉官网,尽管网站内除了突出特斯拉商标和汽车图片外,几乎没有其他内容。
) A+ |6 Z' m k/ U- @另外,占宝生组建了一个名为“一群特斯拉的疯子”的团队,其中包括占宝生本人,其他参与者为化妆品行业生意人、绰号为“王敢敢”的王国生,还有未具名的“首席设计师”和一个设计师,另一个人是被称为模具专家的印度人马可。! u, ]; ^; y% j
图 / Pexels这场纠纷的结果是,占宝生放弃了“Tesla”商标使用权。按照官方说法,北京三中院在受理特斯拉、占宝生商业纠纷一案后,“积极与各方当事人沟通,通过电话交流、安排谈话等方式,向当事人辨法析理,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北京三中院的调解在客观上“为特斯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商标障碍”。至于占宝生是否获得了某种赔偿,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后来,他又做起了域名生意。
6 _! t! E5 q5 \5 f4 k
# B: w7 U. d* F7 v4 \同样遭遇商标抢注的陌陌可没有特斯拉那么幸运。* j; u' I0 W5 |
2014年11月,奋斗4年后,刚刚提交了上市申请的陌陌成了被告,理由是其侵犯了杭州尖锐软件有限公司注册的45类第“11312563”号陌陌商标。2 l' K9 v) i, \4 ^+ f. I* a7 [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尖锐软件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6日申请注册“陌陌”商标,专用权期限为2014年1月7日至2024年1月6日,其适用的商品/服务列表包括4502社交陪伴、4505交友服务/婚姻介绍/计划和安排婚礼服务,4503服装出租等。7 r; H, t8 v8 T+ `% }+ ?
但是,这和杭州尖锐软件的主营业务似乎完全不符。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安全系统的研发和服务。
$ M9 z$ @) | l" Q; w. Y4 \反观靠匿名社交起家的陌陌,虽然其已经注册商标超过60个,涵盖科技应用、地理等多个范围,涉及第9类可下载软件、第35类广告、第38类信息传送等,但并没有涉及45类的商标。& P" M) T! ^/ O' p9 I( M
这就意味着,陌陌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及时信息交流沟通软件进行的商标保护。而宣传的时候陌陌采取了弯道超车策略,集中到了”陌生人交友“这一服务主题上面了,直接催生了“约炮神器”的戏称。但过多关注业务发展的陌陌似乎并没注意到商标的重要性。/ i/ F! q# y3 R: i
最后,北京陌陌几经周折,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将第11312365号陌陌商标收了回来。$ ?( m" `# ~/ c( K5 q5 U2 h6 t
企业的竞争武器
! ?4 ]. ~1 {2 w/ P商标之战,从来都是企业的竞争武器,表面上看是侵权之争,实际上是市场战略之争,是未来规划之争。“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业务开展之前先注册商标,但商标注册并不是马上就完成的,中间涉及很多环节,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企业注册的商标种类来推测他们未来可能的业务布局。”孟潭告诉燃财经。" H9 t) d V; U6 ~0 F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标之战更像是一场持久战。“现在来说,中国的知识产权领域还有很多法制比较模糊,一没有明确的条文,二是很多法院没有相应判例(法律上指判决的先例。虽然中国属于大陆法系,不属于判例法系,但法院在对诉讼案件进行判决时,之前其他法院进行的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判决依然可以作为参考或借鉴)。”孟潭表示。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微信还是vipabc等企业的商标之争都花费了2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6 {& G& x* w3 t当然,本文所呈现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商标问题绝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行业,在传统行业也随处可见,比如拉锯多年的王老吉与加多宝纠纷、南北稻香村的争议、红牛商标授权等等。1 j' S5 R" I& y5 O
对于不断进化的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把商标和业务列为同等地位,而不是业务先行商标随后。一些吃过亏的企业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点。“之前大家找到代理机构更多需要的商标注册业务,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的是监控和跟踪的需求,也可以看出企业对商标的定位从单纯的防御走向了更全面的商业运用……从商标窥视商业也会成为越多越多创业者、企业家的共同认知”,孟潭表示。
' h" b+ R( N" Q0 V% c6 ]" x% Y而过去的种种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对商标的重视不够,那么类似的故事周而复始上演,商标的战争也永远不会停止,就像北京轻松筹遇到的此次商标危机一样。% G, b, q# J4 Q- F- q' D4 A4 L
0 @3 ?+ j& b0 N1 \( T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i1F33u$ O9 J2 L2 Z8 [$ f9 T$ u6 i6 A e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