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6月14日,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以499票赞成、28票反对和93票弃权的压倒性结果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AI Act)草案。若通过立法,或成为全球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法案。但欧洲媒体随后评论称,它完全生效还需数年时间。
; J7 e4 C' ?$ n4 {8 j1 ] a当地时间2023年6月14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欧洲议会议员参加投票。视觉中国 图
6 J$ X1 d: I. E9 Y& H; `5 O5 u, `5 q, z9 K- i& y% m# }% N
据德新社14日报道,该草案的通过意味着,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将开始“三方谈判”,以确定法案的最终条款。$ Z8 A6 `; [, Q3 t% d7 Y( ?+ K* D2 B$ i
德国《商报》15日对此评论称,《人工智能法案》预计将在今年年底获得最终批准,但距离完全生效可能还需数年时间。
+ j4 ?8 f4 Y8 M) ^' ^! J1 [- {欧盟委员会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达成协议,新的法案将可能在2026年对相关公司产生影响。法案通过后,在极端情况下,违规公司可能被处以高达3000万欧元(合3300万美元)的罚款,或公司全球年收入的6%,也就是说对于谷歌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其罚款可能高达数十亿欧元。- F3 g; S; e9 I9 X* U" ^5 b/ J
202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全球首部监管人工智能的法律草案,此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就草案进行多轮修订和讨论。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横空出世后,欧盟立法者紧急商讨了原版本草案中未涵盖的问题。. ?% g; n* W1 H0 o. g6 w
根据该草案,欧盟应将人工智能系统(如ChatGPT等)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应用程序越危险,适用的规则就越严格。同时,欧盟还应制定全面的人工智能禁令,比如禁止鼓励危险行为的交互式对话工具,以及用于预测谁将犯罪的预测性警务工具等。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议会官网显示的最新草案中,实时远程生物识别技术从“高风险”级别调整为“被禁止”级别,这意味未来公司不能利用AI技术在欧盟国家的公共场合进行人脸识别。
8 X9 @% ?4 |; [+ p" \9 z4 v, f* Q对于欧盟这一立法加强监管的行为,美国《时代》杂志评论称,欧盟并不是尖端人工智能开发的重要参与者,这个角色由美国和中国扮演,但欧盟经常扮演引导潮水的角色,其法规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标准,并已成为针对大型科技公司力量的先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