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a- G" `) Q2 W8 b8 }7 S
2 b8 V7 \3 V8 [2 S% O7 K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X" y! p9 e1 B. L$ c+ E& C: G5 @
图、视频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6 J; k" S3 b p% n. X1 ]4 t" M一脉珠江水,孕育广府地区的世世代代,一艘艘龙船联结着友好情谊。在广州,珠江支流密布,大大小小的河涌流入各个村落,不仅是村民的母亲河,也是村民对外交流的枢纽。
8 I3 p! C# ]- i' g1 v0 \一湾溪水绿,在广州荔湾区荔枝湾涌,泮塘 400 多岁龙船和佛山盐步 500 多岁龙船 " 结契 " 故事被流传为佳话。而泮塘村和广州其他地区因 " 龙 " 结缘、以 " 龙 " 会友仍在延续,除了有 " 老朋友 ",还有 " 新朋友 ",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又一段村落之间的情义。又是一年端午节,荔湾泮塘村的龙船情义在续写。+ Y- [6 \" |5 `
8 ^% U6 i# _0 I7 I, Q0 k; T
" ?, k/ U0 ]/ k3 y9 }0 { u( ~/ e7 Q8 x" q9 y+ a! f9 Z, n
" 老世 " 结义永相传) t- m* v& k) J' ?5 B" }
广州市区内的多条河涌,见证着各村之间的交情。在荔湾区的花地河片区,一段村民之间义气互助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牵起了泮塘村和茶滘村、坑口村之间的 " 老世情 ",即世代相交。
8 C$ H4 _. G" ^" F# n* K# y+ B5 X3 J) I1 o8 {
& _6 y/ U |2 }2 R5 x9 [
& @8 y( i8 |- n q- E+ U
% s. f0 m" Z; ^* a# k3 q g# k' P# ]
" n' v6 R0 J5 a* @: I) w
# l; M0 Q- j- @* L, x4 ~5 V( b7 j. z9 o4 ?% P: {
0 s# a3 {/ h1 _5 P8 B$ V* i/ n
% v' N0 ]2 @* I3 \
1 `- J- U7 d& W5 o6 {" U
+ Q! h Y* j. Q' ~- S
2 W" u# T6 t9 K# B% n# A8 O
作为泮塘村的后代,泮塘首二三约龙船会召集人李凯帆对龙船结义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o+ [3 o0 Z- I
李凯帆说:" 大概在清末民初,泮塘村的祖辈在端午时节划着龙舟到佛山盐步探‘契爷’,回程遇到拦截,其间遇上大雨、大风,泮塘村祖辈不仅得到茶滘村、坑口村护送回程,还被茶滘村村民留宿,得到帮助后曾想送礼答谢,但对方没有收礼,认为是仗义之举,祖辈们便提议,不妨互结世交。"7 P8 U3 {/ Z$ R( D
2 r. o9 a, t- |7 M+ v" k1 i' R+ p+ y& V0 c$ L* B
, d2 Q% R" F! J. o茶滘龙舟联谊会会长江耀流今年 80 多岁,在负责茶滘村龙船事务已有 40 多年。在这期间,江耀流听着祖辈们流传的仗义相助故事:" 原本泮塘村村民回程需要途经当时的南塘片区的河涌,但由于彼此之间产生口角纷争,泮塘村村民只能从花地河经过,花地河水深且水流急,我们祖辈联合坑口村护送他们。"6 \$ f& v& Z, B3 E* I7 y2 q! o
. X( Z$ v& T4 [* E) S" I2 D% `' c+ N8 d( p! ]& O
3 a, D2 `: d& h# ^$ D8 W* R V1 y
" 当时茶滘村告知坑口村,泮塘村村民回程遇到困难,我们祖辈马上响应,拿上傍身家伙,带上小船,护送泮塘村村民。到了茶滘村,则由茶滘村村民护送他们出花地河口。" 坑口村联谊会会长郭广镇说,泮塘村有着一定历史和地位,大家对泮塘村也怀有敬意,此后彼此尊敬、世代交好。
. S3 _: p L V% A一河相连,坑口村和茶滘村分工护送泮塘村村民返程成为村落之间的美谈。如今,泮塘村和茶滘村、坑口村的 " 老世情 " 从未断联。
r4 C$ t$ C" V! P4 t0 r& [, j7 B. s4 T) B2 K: R
3 v3 c& G. j& |( R) O0 m. N
0 L b7 ~4 t! D& H# K% z* H% x" s# V
0 y! p! S9 T8 X3 Y9 Z8 r: g
3 O/ d8 c. F6 g0 I
( ?3 w2 l& Y E) [, m& i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等," 老世 " 们必到泮塘村庆贺,热闹氛围堪比过新年。
- m/ ]- N# h" G8 q7 M0 i' R* {端午,茶滘村、坑口村将拖着自家龙船,带上水果、糖果、饼等到荔枝湾涌探访泮塘村,荔枝湾涌的龙船竞艳将上演。农历五月初六,泮塘村会同坑口村、茶滘村到佛山盐步探 " 契爷 ",龙船结义永世流传。2 `0 k3 n( ]0 p% G1 n
# W) x' g* z6 U4 J3 d
; u. M: y3 H; r0 F4 X" @# O
7 `) P6 }8 q; p7 N
0 V2 N* s. `# ?9 e0 L
- {( F, |: U! a5 v( [( b( I2 \友好 " 兄弟 " 结新交6 T$ ^& R' B3 T5 I$ h
" 一、二、三、四…… " 傍晚,有节奏的龙船鼓声在白云区石井桥东响起,二十多名壮丁挥起手中船桨在石井河上划龙船。鼓手叶宝源有力地击鼓,舵手何金潮掌控着龙船的方向,壮丁们奋力划水,石井桥东的龙船风采吸引着市民在石井河两岸围观。9 q- Y. P) {' y9 o0 g0 n, F# x
G+ J3 I! g, A& B$ ^ N
6 w9 D) u) c; M4 c! N5 M
) V0 l( W! y% @" N3 {, V- w2 F" J6 m* [2 k) A
; e/ n- p3 A1 j* J" f) o
回溯过去,石井桥东一直以来没有自家的龙船和狮队,随着石井河开始整治,桥东的村民和居民提议一起凑钱,定做石井桥东的专属龙船。龙船有了,但与其他村落龙船会没有任何联系的石井桥东人十分羡慕各村在端午节互相探访、友好相聚的节日氛围。
+ _$ t/ s! `- I# {/ v n恰逢荔枝湾涌复涌,在舞狮师傅张庭海的介绍下,泮塘村和石井桥东搭上联系。石井桥东龙狮会会长黄杰锋说:" 大约在 12 至 13 年前,泮塘村和石井桥东互结友好,彼此称兄道弟,泮塘村的龙船老师傅也向我们传授划龙船的经验。一来一往,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带着礼品到荔湾区泮塘村探访,彼此从未断联,相互帮助。"
; O7 L# v2 L% [目前,插在石井桥东堤岸上,数支由泮塘村敬赠的旗帜就是彼此之间的友好见证。
$ K! e: J* Q {5 S% a6 F$ C$ |* n# F; l
) {6 k# r3 m* q9 ^0 i8 q" t9 ~; P8 L: l
从小听着爷爷讲述龙船故事、划着泮塘 " 老龙 " 长大的李凯帆,和村中长辈们延续着以 " 龙 " 会友的精神。李凯帆认为:" 划龙船不仅是一项民间运动,还是团结周边乡村的活动方式。通过划龙船,彼此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友好,也是我们世世代代需要传承的龙船传统文化精神。"
* k. Z( Y; o1 _& P' R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 `9 t" {6 i" H' O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q, O1 w: r- a+ \3 y$ t
海报 | 蔡红
# t- t* U" F! X' c责编 | 王敏8 P5 a/ W, J5 \
校对 | 彭继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