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大、浙大、北理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如何做的?, `2 I$ r; J# c1 Q' z$ k$ X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作为一个商业化的技术转移部门,把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业务进行部署和整合,设立了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科技开发部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依照学校的具体情况,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来制定相关政策。
' n, e/ X4 r3 ~% t0 V
6 V+ z$ S7 [1 G$ g0 B 2021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1086.1亿元,同比增长31.6%。
4 I7 q3 f: `3 I# S# W% r7 b& z8 u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等院校篇)》,截至2021年底,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不断趋向专业化。5月28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的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上,科技部以及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经验。
* c& B0 u: S1 W s4 x 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提到当前中国科技成果交易效率仍偏低,成果转化专业人员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在部分高校院所考核评价体系中权重偏低,成果转化导向不突出,对中试等中间环节投入不足,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面铺开。 ' w6 e; }" t9 `9 b
2021年高校转化科技成果总合同金额同比增三成$ [" p+ e+ d4 X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杨云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等院校篇)》显示,2021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1086.1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合同总金额为129.8亿元,同比增长13.6%;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956.3亿元,同比增长34.5%。近四成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领域。
! J2 l$ P* P7 Y6 | 2021年,近六成科技成果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在本地实现转化,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本地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是上海(19.6亿元)、北京(8.9亿元)、江苏(8.8亿元)。在异地转化方面,浙江、江苏、广东、山东队其他地方产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强,承接金额最高。上海和北京高等院校众多、科研能力强,输出到其他地方的成果多,辐射能力强。 - Z/ T. W3 v9 f& o1 @1 @( z
“各高校在推进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以及完善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化模式。”杨云介绍,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强化科研诚信机制建设,制定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负面清单7项;通过专家论证方式来确定学校和发明人是否持股,通过调查取证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界定入职前后专利交叉的情况;同时优化转让、许可类成果转化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程序预计缩短50%左右的审批时间。 % E/ O: ^+ b ?- _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介绍了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作为一个商业化的技术转移部门,把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业务进行部署和整合,设立了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科技开发部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依照学校的具体情况,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运用来制定相关政策。学校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让科学家能够第一时间成果披露、评估专利、获取授权,实现完全信息化,让科学家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
/ `4 R4 l$ d) y- v& |' n 姚卫浩表示,北京大学产生的知识产权有三个流向:一是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二是沿着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产品化的路径,在异地科研机构里形成技术孵化和转化;三是和北大建立的元培基金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外部投资机构等成。立新的衍生公司在新成立的衍生公司里,科技开发公司持有学校股权,在合适时机适当退出,获得股权收益回报。 ) i6 Z2 f6 h4 d1 a5 B3 P# D+ V
转化第一公里缺钱、缺人、缺专业服务
$ M% [- ~6 ^) l1 H! k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等院校篇)》,截至2021年底,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不断趋向专业化。592家高等院校自建了技术转移机构,占高等院校总数的40.1%。560家高等院校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占高等院校总数的37.9%。864家高等院校具有专职从事科技转化工作人员,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8.5%。
$ g; J( H4 j4 g. J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表示,各个学校在建设各自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时,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每个学校也有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固定的答案,适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好的。”
8 {, U. A8 B6 [' V( k 为推动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组建成立,基金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重点解决在成果转化第一公里时缺钱、缺人、缺专业服务的现状。“北大这几年投决会里投资成立了一些企业,有北京大学老师的项目,也有个别校友的项目,目前10个亿已经投出了6个多亿。”姚卫浩表示,北大的经验是一定要关注原始创新和早期成果转化,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原始创新的功能定位。
+ V: ~; [" B- W& F: H8 P, p % x& v7 l8 R; g+ d H" m: F! ~/ s) G0 Q3 p
成果转化工作涉及多项法律法规,高校应当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转化过程合规零风险。
2 N" ^; P: w7 t% O" Z8 v# m 同时,成果转化工作涉及多项法律法规,高校应当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转化过程合规零风险。“我们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处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也是我们这个部门面临的很大挑战。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也要进一步优化,很多文件都写了,制度也有了,但真正怎么落地,各个高校还要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姚卫浩表示。此外要逐步形成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生态。
3 U, t* {3 j- O- @: F A h4 o ) I* m. B2 G5 m p+ G$ f& g+ o6 \
当前中国科技成果交易效率偏低,成果转化专业人员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在部分高校院所考核评价体系中权重偏低,成果转化导向不突出。
$ j, U! n# S$ R “当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科技成果交易整体效率偏低,高校考核体系中成果转化导向不够,成果中试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以及成果转化专业人员不够的问题。”杨云表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等院校篇)》建议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形成有效的成果评价方法体系,推动建立符合成果转化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公共研发支撑体系,探索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体系,打造具备知识产权运营、法律、财务、企业管理、商业谈判能力的复合型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7 G1 _) u; ^; P4 b) Q0 k, F1 ^5 M
- T. N2 x1 u/ r
强化专业化人才核心资源,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 i" p1 t7 N) } 陈柏强表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很重要,这不是靠听两次讲座、做几次培训就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人才。“高校一定要搭建练兵场,让大家在实践中成长。让这些最优秀的人愿意来干这个事儿,就要有一些激励机制创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