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一波新机潮让小雷(ID:leitech)突然有些麻木,因为这些机型不管是在配置还是定价上都没有太大差距,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索尼近期发布的 Xperia 1 V 引起了小雷的兴趣,因为它可以说是市面上唯一一款搭载有 3.5mm 耳机接口的旗舰手机。% C/ m1 V% l/ O% D5 @
而且根据官方介绍,得益于 Xperia 1 V 内置的硬件级解码单元和 AI 音频优化技术,让其通过有线耳机播放的音乐,在音质方面可能比市面上某些上万元级专业播放器还要出色。
, E0 g: k0 C0 C2 }9 I$ u
3 Y" `6 f& ?6 P* z% x
3 i% Q, A9 B u2 d4 [* l% j9 k
( B- P7 o5 W. d: r(图片来源:索尼手机官网)
% K, g2 U# m& q9 e6 t: N虽说小雷有些不解索尼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在有线耳机口上下功夫,但也不得不感慨如今还能重视有线耳机的手机厂商真的越来越少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有线耳机的份额会被无线耳机进一步蚕食,最终沦为时代的眼泪。
3 k2 Y- s$ d n1 |; Q& K0 Y话虽这么说,小雷身边包括小雷自己其实也有使用有线耳机的习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还有不少消费者至今不愿放弃有线耳机呢? v ^+ T4 }! j) @
在与几位同事讨论一番后,小雷决定把如今的耳机消费群体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极致音质的顶级发烧友;二是不在乎所谓音质和功能,方便且能听个响就行。对于这些发烧友来说,不管厂商们在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他们也不为所动。相比起有线耳机,无线耳机虽方便,但其无线的形态也带来了不少缺陷。/ b5 P1 t& M- B" s+ [. T' [" p: t5 l
. Z) K# }) `, W+ d+ M' l# t" g7 ]& k9 {/ D1 p7 J
" Y+ g2 o: E3 F( X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5 t% _( \7 Q. j最明显的肯定是音质方面,受限于耳机体积、传输协议、电池续航等因素,无线耳机在音质方面相比有线产品有天然的劣势。而听音乐一直都是耳机的重要使用场景,如果以音乐体验为导向,那么耳机音质好坏的重要性自然摆在首位。而市面上那些音质稍稍好些的无线耳机价格大多在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因此在预算有限且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前提下,有线耳机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s, V/ g6 r& I0 C# u- ~+ o
当然,无线耳机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今主流的旗舰无线耳机也有不错的音质表现。但整体来说,同价位下有线耳机音质大概率是比无线产品好的。
* P! _6 ?( {/ R( Z& Z5 _5 z其次无线耳机在稳定性上的表现也是远不如有线耳机的。无线传输协议无论如何优化,在稳定性上总是要弱不少的。就以小雷自己使用的 AirPods Pro 2 为例,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能保证稳定连接使用,但在蓝牙设备众多的办公室、家里和公共交通等多人场景时,无线就很容易都会出现断连、音频无声的问题,这种时候只能从抽屉里抽出落灰已久的有线耳机。
, ?4 v1 ]5 Y$ r1 i j! q! [+ o c3 [4 w
# m X" [1 o0 o p; b+ i
8 v7 o' ]& K& M0 q8 d. [- }" X(图片来源:雷蛇京东官方自营旗舰店)
5 g1 R4 T/ q' c+ x) ]5 c最后则是一直未能解决的延迟问题,在无线耳机发展早期,有专业人士测试出当时的无线耳机延迟在 250ms 左右,别说拿来玩游戏,就算是看看视频也会感觉到音画不同步。而如今大部分无线耳机都能把延迟控制在 50 到 100ms 之间,拿来听听音乐看看视频是足够用了,但对那些需要玩一些对实时音效要求特别高的 FPS(第一人称射击类)玩家和音游玩家来说,这个延迟还是不够看。) Q0 q, a2 f) T5 V1 |
除了游戏玩家,那些专业的音乐人士对于耳机的延迟要求更是苛刻,在专业的录音场景下需要将耳机延迟控制在 10ms 之间,这是短时间内无线耳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水平。如果对稳定性有着极致而严苛的要求,那么有线耳机显然是更加好的选择。& ] K1 Y7 K" H- ]+ P- P
另外,无线耳机还有个容易丢失的问题。分体式设计让耳机佩戴体积和重量大幅降低,但增加了丢失风险。像 AirPods,电商平台上甚至可以买单只耳机,以解决部分用户耳机丢了一只的问题。' h7 |# ~" y1 ?
总得来说,无线耳机凭借便携和方便的特性确实把有线耳机打得溃不成军,但有线耳机还有很多优点是目前的无线耳机所无法比拟的。9 {1 F3 h ?, e# W# a2 {& a
开头我们就曾提到,除了在索尼和某些千元级手机上,我们基本见不到 3.5mm 耳机接口的影子,这直接导致有线耳机的使用场景大幅减少。同时手机厂商们为了建立起自己的生态,陆续推出自家的 TWS 耳机,相比传统耳机品牌,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手机厂商的耳机产品,以至于传统耳机品牌在市场的份额被手机厂商所蚕食。' l y) {! O6 u0 F. q1 w4 M4 z
) @0 t9 f1 Y$ c* F5 f- O
" T1 `( q7 S! @! M6 F
5 J- k _0 k3 @( `- ^4 O1 m; \
(图片来源:森海塞尔京东自营旗舰店)
2 Q2 H$ b, E4 @+ F2 [7 ]% ]* f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选择有线耳机,传统耳机厂商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像曾经的巨头森海塞尔也只能落个把相关业务直接出售的下场。" D1 N) a& R+ O4 t/ g N+ ]4 P# K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无线耳机能成为市场宠儿,归根结底还是得益于它的各项优势,其中不少优势的优先级在用户心中已经超过了音质和绝对的稳定性。例如降噪,如今两三百元的无线耳机基本都会标配主动降噪功能,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通勤的用户来说是刚需。% u, d/ S3 P7 E" _% W6 G
6 @) g' _! E* M1 y1 X4 v
5 G( ?6 ]. ~; m4 C
, ^ `- I0 E! j3 \& g8 M( H再比如智能化,无线耳机不像有线耳机,它的可塑性和可玩性更强,在手机厂商们的努力下,如今的无线耳机除了能听听音乐看看视频外,还在往物联网设备,AI 语音控制,定位服务等更高阶的体验迈进。换句话说,无线耳机在未来肯定不只是一副耳机,它会是万物互联中相当重要的组成,甚至可能是不少智能终端的控制入口。% }9 F$ ]" E( D. @3 ^1 f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传统有线耳机产值在 400 亿元左右,并且在持续萎缩,市场空间逐步被无线耳机所占据并引领耳机行业的成长,2018 年无线耳机产值占比已过半达到 60%,未来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属于有线耳机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回。& S. L/ ]( H( z# i* X
积极点来看,有线耳机的产值下降速度在放缓,但短时间里不可能彻底消失。只要对有线耳机有需求的用户群体一直存在,有线耳机的性价比优势一直保持,那么在产品层面上它就能顽强生存着。: ^, M9 ~" k A; B/ O7 o
就像即便 2022 年的今天,智能手机成为绝对主流的手机品类后,功能机每年仍有数亿的出货量。从这个层面来说,有线耳机不会突然死亡,只会慢慢边缘化,变成相对小众的品类。: Q& P: V. Y0 G8 `
在小雷看来,未来的有线耳机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继续发挥自己高音质的优势,推出更多顶级的有线耳机,以满足那批音频发烧友的需求,这个市场虽说不大,但也是有线耳机谋取出路的方法之一;二则是打一波价格战,虽说市面上已经存在大量一百多两百元的无线耳机,但有线耳机能够凭借稳定性、不用充电即可使用、不易丢失等多个特性给无线耳机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也能满足那些预算不高且需要一条有线耳机的用户群体。' W4 }4 m" K; d7 i. R+ U- T3 g/ x9 r
总的来说,现在有线耳机已经不是主流产品,但仍然有目标群体。相较于无线产品,有线耳机还是有不少不可替代的特性。当然,对普通用户而言,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这些,对于有线无线产品,搞清楚它们的优势劣势,看清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即可,切勿踩一捧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