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1.11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回复: 0

瞭望丨让中国纸再次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1591

主题

728

回帖

698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982
发表于 2023-5-28 2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纸是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作为发源地,急需提升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更好满足书画创作和修复的需求。”  `3 ]) l% Q6 q4 @3 J1 L1 _' i1 d
目前,项目组已开启前期研究和需求调研。现代造纸技术与传统古法造纸的“不同系统”,为同一个目标,打通壁垒和门户之见
; a& S0 c! s( s! t+ F工人在安徽黄麓镇纸笺加工技艺传习基地作业(2022 年 9 月 8 日摄)刘军喜摄 / 本刊
2 n0 D; z* E3 Q# @+ s! d% V4 R
0 B1 _4 Y' [+ V- |; g* b5 p$ D0 }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书法,被张晴和三个非遗传承人围在中间。一位传承人用嘴沾湿手指,捻了一下纸。' v  C! n3 K% y$ K) o* a! \5 k
“弄清楚了吗?”张晴问。
% \' Y) \. G) M- B' Y9 N: c$ I7 W那人点点头,“楮皮纸,材料来自马来西亚或泰国,机器做的。”, j  t. ~* {* E7 d' N
“我们能做吗?”张晴又问。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极高。
' o! N! W6 F( Z) M3 ^; y4 t张晴不甘心。回忆起6年前发生的这一幕,张晴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这幅字第一眼,他就被震撼了——和中国传统书法的“向内”不同,井上有一书法的饱满、立体,给人一种“字怎么跳出来了”的感觉。! s  @* {1 @8 l
身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看到了艺术表现效果不同背后,纸的差异。经过调研后他发现,一些这样的高质量传统书画用纸,国内要不无法生产要不生产成本极高,不得不依赖进口。
; J7 N5 Q/ l% y$ H“中国艺术家什么时候普遍能用这样的纸创作?”这成为张晴对纸探索了近二十年仍无法解开的心结。“纸是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作为发源地,急需提升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更好满足书画创作和修复的需求。”
' I3 y) l# B/ g2023年3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项目——“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召开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标志着这个率先在国内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展传统书画纸制备工艺改良和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项目,正式开工。
1 |( [- W) ~5 ?, x作为项目负责人,张晴期待借此为我国古代书画作品的高质量传承保护、现代书画作品的高艺术创作提供技术力量,“让中国纸再次走向世界。”
- d- q$ ]- ?7 D倒逼8 J' y5 u1 {: h( z: j
两间约两米宽、四米长的仓库,排着顶到天花板的铁架。架子上存放着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手工纸的样本。这是张晴用五六年跑遍全国收集来的。仓库外,挂满了他将不同纸、墨和色彩组合试验后的画作。他发现,现有的中国传统书画纸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当代艺术创作和古代书画修复等实际需求。
  {: `' [. Q: ~' |- Y: \: R具体而言,一方面是现有艺术用纸的表现力有局限。相比中国传统书画内向、平面的视觉特点,西方的油画往往在视觉上呈现层次感、立体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油画画布可先刷涂层,颜料可以多次覆盖,达成立体效果,而中国传统书画用纸无法涂层,墨与颜料内渗,如果用传统手工方法制造可涂层纸,则成本极高。
0 z4 ?, S8 D) N! }( _/ }7 t“传统手工纸不能满足面向国际艺坛上相互竞争的当代艺术创新。中国纸的材质能不能塑造一种全新的美?”张晴期盼,在传统纸之外开拓出一种能表现“向外”“立体”绘画效果的纸,给中国当代艺术家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1 H% T9 z$ s%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美术馆分管修复工作的副馆长,张晴注意到,很多博物馆的古代书画、古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修复原材料的缺乏成为主要瓶颈。一位修复师告诉他,不同时代的纸酸度不一样,用错反而会损坏古代书画。即使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流程,也可能因为水质、浆糊、原材料和古代不同,导致最终产出的纸有所不同。因为缺少合适的修复用纸,很多博物馆馆藏书画只能小修小补。修复用纸亟需研发。
4 d* Q& g7 o/ E) D靠传统方法制作已经不够。张晴告诉记者,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均为手工制造,有不可取代的特性,但也存在智能化程度低、成纸工时长、工艺标准缺失等缺陷,难以低价高质大批量生产。
4 e) y8 y6 Z! i0 t. a  d3 w/ c( y5 }张晴用“倒逼”来形容项目的初衷,“纵观文化发展史,科技是重要推动力”。张晴开启了通过技术手段推动书画纸工艺标准化、精准制备智能化、制备技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致力于创新研制出高强度、低定量书画修复用纸和满足现代艺术需求的高性能书画纸。2 X) S$ o1 p, y* M9 ^
“艺术创作更新换代”3 o- S6 Z: C1 h! }* A
由中国美术学院牵头的10家科研及技术单位,贯穿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传统书画用纸的性能测试、制备助剂研发等上游环节,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团队牵头,生产环节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浙江工业大学承担自动化研发,下游应用单位主要为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 t* Z7 L/ U; ~- @& J# [0 S项目设5个课题:一是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环保工艺改良设计与实现,二是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制备助剂和改性材料研发,三是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精准制备及专用设备研制,四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用纸的研制及应用评价,五是中国艺术专用纸研制应用与标准体系研究。0 b1 D1 A) Z9 e0 o. y
针对古代书画修复用纸的应用需求,由科研院所检测古纸的成分、酸碱度,形成配料、试剂、纸浆的成分配方,非遗传承人结合经验、在地材料,按此制作,由故宫等应用单位试用,成熟后形成全流程标准化,实现机械化生产。8 X' r9 ]# v- |
“到时可以专门生产一张万历十五年的纸,去修复万历十五年的书法作品。”张晴说。! s. i. @/ i9 x& ]: \2 d0 T* ~, Z
针对艺术用纸新品研制的需求。“以前艺术用纸配方,多是艺术家自己和造纸厂摸索,试验的配方有限,生产也是少量定制。”张晴说,“现在我们希望将尽可能多的配方摸清,选出最好的,改进现有配方与工艺,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为社会大众服务。”9 l, L. H9 F- ]) x6 z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批量生产出几百种高质量艺术用纸,通过材质更新,助推中国艺术创作更新换代,提升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张晴说。
& M8 L) ~" S# K5 Z传统和现代- Z1 D& ?3 k. l8 D  s" U" Q" i
如何看待手工与机械、非遗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W( U$ R) D' K: }
横跨美术批评、策展等不同工作领域,组织策划过“上海双年展”、世博会等大型国际展览的张晴,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诸多思索。“传统工艺生产的纸依然有不可取代的特点,需要有人恪守,同时我们也要走出一条新路,用新技术手段将最优秀的传统保留、复活。”
; C  I+ |# @9 P) f; j" f1 x0 V就书画材料而言,保留复活需要关注各个时代最优质的纸与水质的关系、优质的纸与墨和印泥的关系、优质纸与颜料的关系。“不仅是纸,今后还需要研究和纸发生关系的要素,颜料、墨、印章,是怎么把纸激活,最终配出最好的搭配的。”张晴说。
( V+ X% C. L/ R自2022年11月启动,项目预计历时36个月。届时,将完成12项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3个关键专用系统与装备、5项工艺提升与制备关键技术……
0 D3 F% y4 u9 [# \: p1 @目前,项目组已开启前期研究和需求调研。现代造纸技术与传统古法造纸的“不同系统”,为同一个目标,打通壁垒和门户之见。“本来很多单位的资料、信息都是保密的,现在要让每家每户打开大门。”张晴说。. q$ a( o4 _/ |# o$ P5 z0 j
澄心堂纸被誉为史上最好的中国纸,藏于故宫博物院,轻易不示人。项目组的一位非遗传承人曾在故宫展览时,通过拍照、放大澄心堂纸,分析纤维成分模仿复制。现在,同在项目组的这位传承人和故宫成了“队友”,不用再“盲人摸象”,他受邀请,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澄心堂纸样。; u' n* z& Q0 j8 F9 K& ^$ E
“看到真东西了,一辈子没见过。”他激动不已,“这回做就不一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

GMT+8, 2025-2-24 10:36 , Processed in 0.0374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