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回复: 1

技术贴!“丫丫”“萌兰”“花花”……怎么区分这么多熊猫到底谁是谁? ...

[复制链接]

1629

主题

713

回帖

702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028
发表于 2023-4-28 1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经过约 16 小时的飞行,运送旅美大熊猫 " 丫丫 " 的货运专机于北京时间 4 月 27 日下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降落," 丫丫 " 顺利回国。1 Q' d) P  m$ }
  ~+ N- ], H- v6 b/ ]% t& m

) P* U" M: j7 t2 C  ]4 M
1 z3 T6 B9 o/ R6 h+ e5 C) [4 月 27 日,旅美归国大熊猫 " 丫丫 " 在位于上海的隔离检疫圈舍内。图片来源:新华社3 f/ L& N8 U" l; e8 N
从西直门三太子萌兰到四川女明星花花、女明星的带刀侍卫和叶,再到努力给自己找编制的高高、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棕色大熊猫七仔,以及在韩国被宠成小公主的福宝、乐宝等等,最近只要一打开社交媒体,那就像捅了熊猫窝一样,全是各式各样的大熊猫。2 I  y/ P' ]5 D" l8 C/ Q
但你知道,这些熊猫该怎么 " 认不同 " 吗?" q1 ?5 x: a) G0 L6 n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大熊猫,其实有两亚种。
& m  Q) I7 e4 u2 {大熊猫,是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独苗苗,现存有两个亚种:$ c7 @3 g8 d2 g% a/ x5 T
生活在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内多个山系的大熊猫指名亚种,也就是所谓的四川大熊猫;" _) j3 ]# i' R& r$ P/ a
以及只生活在秦岭山区内的大熊猫秦岭亚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秦岭大熊猫。
; l+ S" q* b+ T" H# E9 B8 V虽然是同个家族的好兄弟,但因为重重山脉的隔绝,这两种熊猫已经几十万年来没有来往过了。0 e- R; _! h, M) C+ Z0 ?& ?
秦岭大熊猫无论是进化还是遗传多样性,都比生活四川大熊猫要原始。0 T& t5 T  N; H! L( ]8 D
从外观来看,两种大熊猫其实也很好辨认。
6 S2 b8 q4 a3 \秦岭大熊猫的头小,牙齿大,偏圆的头骨让他们更像我们熟悉的老虎等猫科动物。而四川大熊猫的头大,牙齿小,头型更像熊类动物。
+ i. S0 W7 y7 M  c4 r; z3 @7 d" O简单来说,就是秦岭大熊猫脸圆头圆嘴短,像猫咪。而四川大熊猫脑袋长,嘴巴尖,像熊。
/ ^# h2 M+ D. U! ?0 Q3 ^7 E此外,还有一个不太显眼的特征——秦岭大熊猫的胸部及腹部的毛色多为深棕色。
4 R" B; j; z+ b+ P通体棕色的大熊猫七仔,就是秦岭大熊猫中的棕色典范。
4 ~! h( N1 N+ ~$ N; x' I/ Y2 y迄今为止,棕色大熊猫在我国的发现达 10 次,全部都出现在秦岭地区。; ]! e7 S1 S# F4 V
如果说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还算好区分,熊猫个体间的区分就需要花点心思了。
- c, V8 `! v0 Y( `' O5 O$ K, P首先排除四川女明星花花这样先天的 " 矮胖三角饭团 ",我们想要区分其他熊猫,第一个要看的就是毛发颜色。/ J- Z1 y- U, T+ s( n
除了棕色这个特例,熊猫的黑色部分毛发还可以细分为深黑色、深灰色和浅灰色等。# a2 o1 l8 s6 e. P, v
像生活在四川大熊猫繁育基地的绩效,就格外出众——就像生着生着没墨了一样,它出生居然是浅灰色,和其他黑白团子比起来是格外显眼。
8 y! @3 H; d% H9 z现在的它,生活在四川都江堰熊猫谷,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和别熊一样的黑色,不过某些角度下依然能看到它的毛色是偏浅的。3 [$ `+ Y6 c2 ]  g2 J; y% G
看完颜色,就可以看耳朵了。& f8 I/ ~* M6 `3 Y
经常看熊猫的视频的人就会发现,这熊耳朵,还真是各有各的长法。* ?* |( Q8 L7 Y/ x
比如 " 西直门三太子 " 萌兰,就是一对显眼的扇形招风耳,跟他阳光开朗大男孩的身份十分相符。- f4 f/ g9 x8 r* L# L2 [7 M

% [% Z3 k* \" _% W0 R% x$ r0 U  f5 W# b- L) @) M6 L3 w# b, K) _
9 n5 w) A# p  @( P' j( W: j& Y
萌兰。图片来源于网络
, j( C9 e+ I# `出生就以胖闻名,成为大熊猫基地有史以来有记录出生体重最重大熊猫幼崽的胖女孩艾玖,则是有一对十分飘逸的精灵耳,好像她晃晃脑袋,那对耳朵就要扑棱着翅膀飞出去了一样。1 U- U! S# o" m; [  a

# N9 `, a, X. W: `& u. n% ~' r% [5 w7 u- {

/ ~% v& K/ z  l艾玖。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p1 R& B/ K3 ]9 X# [5 c; v
女明星花花的淘气弟弟和叶,则有着和性格完全不符的内敛小耳朵,耳朵形状小而尖。
* D' X$ w3 r% w3 ?  w6 ?- e; {以面相凶狠出圈的 " 黑道 " 熊猫缘小,耳朵则是符合 " 熊设 " 的飞扬跋扈,搭配着形状凶狠的黑眼圈,一看就不好惹。
, g% y* ?+ r! s. R8 b& C; J2 l除了耳朵形状,黑眼圈形态、大小也是作为辅助的辨认特点。  g) k( k5 O4 ]1 t4 w' r
比如被戏称为 " 二狗 " 的润玥,就自带眼线,黑眼圈部分飞出去两笔,十分好认。
1 w' h1 W! t. e! q* r# w# A, B+ R% ]; T( w! R$ f) c
  s  i4 D$ q3 v0 B7 g
" _9 `0 U" K6 X0 _
润玥。图片来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O2 R3 s+ ?  T" F( l
高阶的熊猫粉丝,还可以看肩带。
+ o* n8 v# x; U& @从大熊猫的背部观察,那道横过来的黑色部分就是肩带了。萌兰的肩带比较宽,而和叶的肩带则非常细窄。! M3 I: E2 J! y9 h. l$ O  _. V
如果大熊猫刚好正对着你,还可以看看它们的脸型、鼻梁高低等等细节 ……
1 @  ?/ d7 M- u( z8 H把以上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看,你一定能成为动物园里面最会认熊的那个人。0 S% [! R% o0 K% y1 k+ ?) @1 ]
不过这些辨认方法,针对都是那些坐在动物园乖乖坐着给你看的大熊猫们;对于那些在野外自由生活的大熊猫,想要看它们的全貌那可真是比登天还难。6 l3 t, e$ B  g  P/ B6 h
那么对于这些神出鬼没的野生大熊猫们,科学家又是如何区分的呢?
- `: k- G' U- o4 V& y0 S- f答案很简单,看便便,找脚印。2 X) `  w- @4 @9 Y
咬节法是传统的野外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通过对熊猫便便中竹节长度、形状的分析,以及领地大小等信息综合,就可以鉴别个体并且进行大致的估算。
4 H4 m& i6 C% }7 c3 \# C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科学家也开始用上了 DNA 识别法。
" @) P- T7 i6 k- A# O1 \# S, t在便便上,会包裹着一层由肠道分泌出的黏液,它能够保护熊猫的肠道不被纤维划破。通过采集这种黏液,就可以在实验中鉴定熊猫个体,分析它的健康状况等等多方面的信息。9 r% T( e4 [) V$ s7 @7 }- ]' W( M
不过这种鉴定方法只适用于特别新鲜的便便,如果已经从 " 湿青团 " 变成了 " 干青团 ",就没办法用了。9 Q# Y5 z% e; \# F* @
足迹,是科学家们在野外追踪野生动物的常见方法。
" h4 P- S* i  _3 {$ m通过对脚印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找到熊猫的生活轨迹、生活状态等等多方面的信息。8 k. I) e6 h0 X8 |* m; S$ c) R' m% _
而熊猫的脚印也十分特别,它们进化出的伪拇指让它们能够抓握竹子,也让科学家在分析足迹有了很多信息。  F* T. r: [+ z1 X/ |$ j
总而言之,对于野外的科学家们来说,能用来辨认熊猫的信息就要少得多了。
: J; I9 [5 A3 a, u4 \9 l5 R而且就算能够辨认出熊猫个体,也可能根本就见不到熊猫本熊。; e* k) }( d/ ~, G  _6 K
作者:海德拉 科普作者
8 x" R# r8 V' W0 m! m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0

主题

651

回帖

640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408
发表于 2023-4-28 1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家有熊猫,青团管够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4 18:30 , Processed in 0.0383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