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4 G* a9 v# x* M' F5 O& ^( r$ o) f. O# B2 P# q3 l
9 }5 x0 T9 K5 J) W
我们就这么走,错就错了。8 h. B" C# _' F% @, ?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 A) a& }: v" I1 K; j% U+ N1 u; Y上海车展,成为一道分水岭。
! \+ G: M0 W" ~5 h曾经,跨国车企对我们来讲,是珠峰一样难以逾越的存在。中国汽车产业数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俯首学习、追赶西方的奋斗史。
( J2 e8 f s2 L; A# \但如今,斗转星移,在2023上海车展上,外资巨头拿着皮尺和放大镜,研究起了他们的中国对手。1 U# v0 X# W: p* }4 S
【史上第一次!】2 K5 n, A) f) [, J* B4 W$ c
进入中国40年,跨国车企们还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过。
1 m% f4 E. s) j& W7 J) K短短10天的上海车展,吸引了大众、保时捷、法拉利、丰田等几乎所有跨国车企,海外高管们纷纷包机参展,半个董事会都来了!
5 b, a/ `: M/ O5 X; ~他们在中国车企的展台前长时间驻足,排队围观、学习。有车企甚至拿着皮尺,跪在地上仔细研究起来。
6 G% s- A" G+ N$ G: u$ n3 F( G$ L0 Z* Y) c; U3 j$ Y
0 F' D+ q/ O) |; G
$ ]" l6 d* o( [; _ L# x' W# O
在众多被外企高管追捧的中国车企中,比亚迪无疑是最靓的仔。! Q- f& t/ F2 a) w4 x& V W( Z
上海车展的豪车馆,历来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等海外豪车的天下。但今年,它们的风头被比亚迪仰望U8抢走。
% q% |3 P8 D) I# w% r# y1 P X从车展第一天开始,仰望U8的展台前,人山人海,以致需要排队很久才能一睹芳容。
, v( W1 G* w; v+ Y x+ |' S; j. q
: R4 ~6 V8 M/ _, r- y, X2 P5 ^
1 j) p9 c4 ~6 ~( Y; [: s8 ^) q5 [, ]
! \: X( J$ {1 c+ g) v6 y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兰博基尼、法拉利的高管们,慕名前来。
* i, X/ ^- o+ ]& R让这些燃油车时代的霸主们,低下身段,前来虚心学习的是比亚迪引领电动车时代的众多黑科技:; d7 R' p3 V) e$ b' D
易四方、云辇、刀片电池……! y* B) P$ j) B! v* G+ i" [6 s
! D! b7 R! }1 o% |
) B6 \" E" }3 u" }9 o: l
$ r) }" [ B6 J0 w$ N技术曾是海外车企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利器。但如今,电动车时代,国内车企成了掌握黑科技的人。
6 B- x. t( B# B8 Q0 {比技术,更让海外车企恐惧的是,传统燃油车在上海车展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的存在感。这预示着:
1 L, L8 H$ [6 y* q- S0 M6 o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S# c4 Z0 H# X. h/ s
消费者也开始用脚投票,他们纷纷抛弃燃油车,拥抱电动车。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成功超越大众,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
, P6 O' _ I' n4 l5 j" m在中国乘用车近40年的历史上,这是自主品牌第一次战胜外资企业。8 D) V% h$ l2 I( K
同样是在一季度,中国以109万辆的出口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打破了日本人自1980年以来,保持了43年之久的纪录!
9 H/ i2 p7 P( f! R中国汽车产业一举翻身,凭借的是电动车的崛起。
" Q2 W2 S5 Y% E8 g7 r然而,仅仅十年前,作为中国电动车产业最大的推动者之一,比亚迪却遭遇一场口诛笔伐,在某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汽车产业的“罪人”。" C; F# G" V- j: E! }
【“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6 p0 i. I! u, Y" r; W! Z @! V
2011年,比亚迪遭遇创业以来最大一次挫败。
2 R, ^ U l/ _" q% _! C那年9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它成了众人炮轰的对象,有专家愤慨道:“政府对发展电动车这么激进,比亚迪是有责任的!”
3 ^2 @* t$ J6 _5 }会场外,这家企业更是四面楚歌:销量暴跌、股价暴跌、经销商集体退网……很多人认为,比亚迪要完蛋了。
3 u* X) C/ X6 n+ R10年后再看,当初这些判断,都成了笑话。( G' O' r# M3 q
全球第三,超越大众……对中国车企来讲,这样的成绩几乎是天方夜谭。但眼下,它正成为现实,而创造奇迹的,正是比亚迪。
# o" {+ v+ k' T! m) w" R2 W这个奇迹的源头,始于20年前。
, x$ Z$ D* h( k2002年10月,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深圳总部召开股东大会,议题只有一个:收购秦川,进军汽车行业。 I& e2 [2 ]5 ]6 Z5 M
很多人闻言反对,但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样反对,王传福终究会按自己的意志做决定。
|& e+ F m$ W: L& u& ?' K不但要造车,还要造电动汽车——这就是王传福的意志,也是伟大梦想。% `- Q! V+ j9 p+ z4 u2 m9 E% e' F! y
这个梦想吓坏了香港资本市场,基金经理们威胁要抛光比亚迪的股票。王传福却嘲讽对方:目光短浅,一眼只能望两三年。4 F1 I+ k: Y3 M @6 N/ v
尽管外表坚定,但王传福的内心也有挣扎。( F& \0 j5 Z" [7 |
在收购协议签字前几天,他一字一顿地问身边人,“我们有戏吗?”得到的答复是:
2 X$ R$ V$ \3 j1 H/ z“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E; s2 R- Q" x2 i# l( o$ _
* x8 o& {* s8 r0 w
. H& Z5 y7 L7 t, G' t+ v
! I3 A6 D* o: I8 O6 r/ O王传福的担忧、身边人的回复,都不无道理。 }4 Z- e; R9 T# P6 l& E' ~" q l
20年前,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别说电动车,连燃油车都还没整明白。
) Z$ U1 e! b* `5 }1 D: N放眼全球,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通用汽车,刚刚在电动车EV1上铩羽而归,特斯拉那时尚在襁褓中。
6 P$ a% Q) H$ @1 f1 y) v整个市场,无人看好电动车。
) X0 Z$ b! N) @4 R冰冷的现实,很快就重创了比亚迪。当他们试图寻找零部件供应商时,对方要么不合作,要么干脆报出天价。
% f- h6 o" O, d1 Z既然没人愿意陪着冒险,比亚迪只好自己动手。最终,比亚迪炼成了垂直一体化大法——除了轮胎和玻璃,什么都自己生产。0 z8 ]1 R( ]( ^- G) t9 y* P
大法虽好,但怎么活下去还成问题,只有活下去,才能实现伟大梦想。
6 c; X8 b5 z- Q+ Z) V在大洋彼岸,特斯拉的办法是融资。20年36轮融资,先后烧掉了200多亿美元。
) G& m/ f. c& D3 G, p1 s4 G王传福的背后,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他活下去的办法是向现实妥协,靠造燃油车来养活电动车。
6 K) t) c* j) ^' i9 n即使造燃油车,比亚迪面临的难度,也是地狱级的。2003年,比亚迪耗资过亿,造出了第一款新车,内部代号316。6 _5 \6 \: Z& m! d, p2 A8 W% N
兴奋的王传福,邀请全国经销商来参观,换来的是一片摇头。一怒之下,王传福挥起了铁锤。1 z$ `9 @; n( S* X% S) s K/ z
那一天,天空飘着小雨,又阴又冷,所有人的心情都跌至了冰点。8 R8 s) y* N/ Z: d
但这个读遍了汽车类书籍,声称造车就像造玩具的男人,并没有放弃。$ E# n" I5 W0 Q. J+ |
他很快吸取了教训,在模仿丰田花冠的基础上,造出了比亚迪F3。这款产品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一代神车,也造就了比亚迪的销量冠军。
5 f6 n) e" r8 B' r; f, m【“比亚迪要完蛋了”】; T+ N& c6 d( U, |
故事如果到此结束,那今天的国产车,也只不过多了一个燃油车巨头。% L# l/ g8 t2 U& T( S6 n o ?! s
暂时向现实妥协的王传福,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伟大梦想。2007年,在深圳坪山基地落成仪式上,他语出惊人:: f0 X% A' x# M( s. x
未来是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天下。
6 L1 j9 ?. u+ C- R B$ c E& v8 t& a) ~
4 L# x# `, Y, T9 |) q8 C% ^5 r
+ A, s% U$ h' t) s3 ^这是比亚迪首次明确自己的新能源战略。但王传福在电动车上的布局,早在造车之前就已经开始。
! e3 Q2 V3 w. W2004年,比亚迪微电子成立。两年后,比亚迪电动汽车研究所成立。% z; c, I1 f4 a9 `9 c8 u
这种按部就班的谋局布子,在2008年开始突然提速。那一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F3DM。
6 M O% p! o, C第二年,比亚迪一口气采购了200多吨磷酸铁锂,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卖家。甚至,还布局锂矿,杀进光伏产业。' T9 P! Z& G! l/ h0 B* X2 [
在燃油车一统天下的年代,比亚迪在电动车链条上的布局,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5 ]# X" [! m0 x. p3 `+ [
也正是因为这种领先,让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3 [8 t. q( h4 x R/ C# ^6 v4 ~. v以IGBT芯片为例。2005年,比亚迪刚组建IGBT研发团队时,整个车规级市场,几乎看不到任何需求。# a0 |: B. ^9 L2 \4 S0 H2 [# V
三年后,当它收购宁波中纬,准备自己生产芯片时,质疑声排山倒海而来。在很多人看来,比亚迪接手了一个月亏5000万的大窟窿,一个看不到任何盈利希望的烂摊子。
1 O8 x- v, z# O& ?; f比这些质疑声更可怕的,是来自行业和市场的否定。
' }- h) z3 }+ \6 z0 G2011年9月,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比亚迪遭到了众人炮轰,一位专家愤慨道:“政府对发展电动车这么激进,比亚迪是有责任的!”. C' ~" _! q& c9 j6 m5 ^& Q/ }1 |
言外之意,比亚迪将汽车行业引向了电动车的歧途。
! o2 }/ L. G- w; G) T+ I2 v在会场之外,比亚迪更是四面楚歌:多年的激进扩张,引发大量的质量投诉,最终导致销量暴跌、股价暴跌,经销商集体退网……很多人因此认为,比亚迪要完蛋了。
3 ?( L8 O, i7 J# |' A# x这些变故集中爆发,超出了王传福的预期。更糟的是,他期盼的那个“电动车的天下”,没有及时到来。
1 x7 m3 W4 U/ l- h! H" ]" B: m事实上,即便三年后的2014年,新能源汽车政策落地,电动车也没有立刻爆发,反倒是燃油车不断井喷。
& j" x6 e9 @ Y6 W在这个漫长的产业等待期里,王传福只能一边目送吉利、长安绝尘而去,一边用燃油车赚来的钱,艰难地维系着自己的电动汽车梦。
0 `1 D8 j6 t# j但这种坚持和隐忍,也让比亚迪炼出了刀片电池、DM-i混动等技术,最终在电动车时代到来时,全面爆发。5 E" Q/ P2 |- u# U7 }7 n
【“我们就这么走,错就错了”】
1 ~* e2 k5 X- L# ^9 O, p8 s为了梦想,与现实妥协,在妥协中,又不忘坚持自己的梦想。5 e, b$ o: I2 I9 r/ q
这样的生存哲学,在过去20年,被王传福和比亚迪演绎到了极致。
' }" S( \8 C% X7 |3 \+ J0 i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当年,通用汽车之所以放弃电动车,就是因为锂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 ^) F8 J4 S* V+ D f
在锂电池领域,一直存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之争。1 P) J6 f, Q) u& o" L9 H5 ?- O% y- m6 K
选哪条路,在比亚迪内部曾有过分歧。2005年,数名技术高管在董事长办公室,与王传福展开了激辩。
5 Q1 F( P( h4 a6 u7 L+ i在他们看来,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更有前途。但王传福认为,三元锂电池用到大量钴和镍,都是中国稀缺的,将来大规模商用时,会被卡脖子。# N$ U5 h; U# v
从大学开始,王传福与电池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最后拍了板:“比亚迪只有做磷酸铁锂,在中国、在世界才有出路。”/ ^ k9 L4 O5 `8 e! n% O% T
但他的这个判断,在现实中却先后数次遭到打脸。
5 T0 r7 f& \- v! i$ O1 q% t+ }先是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向中国发起了磷酸铁锂专利战。) ?( y2 i7 r5 p: T0 o
紧接着,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纳入能量密度指标,三元锂电池开始井喷,而磷酸铁锂电池不断被边缘化。& O h! t' @$ @8 t& u+ C' _* M
受此影响,比亚迪将动力电池的王座拱手让给了宁德时代。
' n8 N' e3 R( M c" i; D+ Y在现实面前,比亚迪再次选择了妥协,它没有固执于磷酸铁锂,而是同时生产两种电池。+ z" l' t: k; }0 Q
但妥协的另一面,则是不忘坚守。即便被大多数车企抛弃,甚至只剩下自己孤军奋战,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再研发。
/ K e/ c. V$ v9 {4 y1 Z% l
8 r/ W2 ?$ ?1 r8 O9 `% {4 _
) Y( u# n; P$ W V- F5 p0 d# o
9 [# V- F1 l& d最终,凭借2020年发布的刀片电池,比亚迪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拉了回来。
4 i4 N# P; M# o* u2 W1 b8 u比亚迪的生存哲学,最极致地体现在它的外观设计上。
! z. ]' X4 q/ t& ^# X( @一直以来,比亚迪的车型设计都被认为“土得掉渣”,尤其是那独树一帜的汉字按键。
' }& B1 c! f/ J9 o0 w* Q但无论吐槽再多,王传福依旧我行我素,“中国人要有骨气和信心……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就这么走,错就错了。”4 J. S g- X4 B% p6 ?6 l- \
王传福对汉字的情结,或许源自他早期的一次出国经历。当时,他到国外出差,对方海关执意要看他的返程机票,生怕他赖在国外。4 q [( i1 A8 c4 C' E
这让他感觉受到了侮辱,事后,他撂下了一句狠话:“让我留下我都不愿意。”
b* f9 ~% d3 B' q. N但即便固执如此,该妥协的时候,王传福却丝毫不含糊。3 W- M- n- b. b( t8 |
2016年,王传福从大众挖来沃尔夫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并在深圳打造了一座先进的全球设计中心——黑水晶。
/ b: o% p2 f7 R9 t& i
! }3 |; q2 Z" ?
8 G( y3 b* v1 R; E- n5 E2 y, C t* s3 f4 I# y# d+ f( c. G/ ^
艾格的加盟,为比亚迪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新设计语言。+ s) B4 q3 L+ a: G( @: @, M1 {. M
从宋MAX开始,比亚迪汉、仰望U8……被人吐槽了很多年的比亚迪,突然脱胎换骨,发布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产品。3 Z, f2 {( Y& ~; r8 d
/ m, O' v6 V# R8 G3 J
: i, \& r3 Z6 N. h4 G& m5 o
- V. j! m8 J. {# n V7 X I9 A: p4 _从技术到品牌,当比亚迪补上设计这块最后的短板时,它的爆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 M0 H0 I% S C8 P. T2 B7 r/ g【挤地铁的王传福,更可怕】' ~3 E8 y1 t( P$ W+ H7 }
技术创新,讲究的是节奏。# u- Q% g, N3 ^/ e2 n
任正非曾说过: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科技史上,因为布局太超前,死在半路上的企业不计其数。+ W4 q. F3 ]2 E( c
比亚迪在电动车赛道上的布局,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却最终活了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既懂坚持又懂妥协的生存哲学。7 D' ~ E& l; e- F7 R k
而这套哲学的精神之源,正是王传福。+ m6 `' I8 Q$ u. N$ S) ~2 R+ Q2 _
这个喜欢标榜自己“搞自然科学出身”的企业掌门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像是一个技术控。' l' ?0 m5 Y- F+ i1 ^$ y- O
他喜欢读书,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技术类的书籍。- Y" s, F( g4 f- U. y! p
他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工厂、实验室,和工人们一起抓研发进度。' Z3 h1 G3 F/ ?8 `
王传福很享受这种身份,不管什么场合、见任何领导,都喜欢穿工服戴工牌。/ _) |; O& t5 u4 q, y4 {$ q! [
6 k; t1 f2 P/ N2 Q+ x; W0 F+ b
4 v; L; Y. Z- g# }- \& H+ R0 ~! l ?2 m1 d( {! L- K6 g
对技术的痴狂,让王传福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非常自信,有时甚至表现为是自负。/ s G# @0 F; D3 m- R- R7 }
他曾经说过:“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最好的汽车。”# C, \2 P+ B j4 t) l" H) U1 V8 r
他更蔑视西方的技术壁垒,在他看来,这就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让其知难而退。9 U; r0 x, T, e; i% K
当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断言,大陆就是以举国之力,也很难造出顶级芯片时,他回怼道:芯片又不是神造的,而是人造出来的!6 U- }7 ?8 K0 Y l% |
这样的自信,也让王传福在比亚迪内部,说一不二。
1 _9 l; o9 m6 h/ ~, ^0 a当年决定进军汽车产业时,有记者曾问他,这是你个人的决定,还是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答道:
/ l# B& U) V8 k' P9 d9 s8 x9 A“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i0 S3 L6 t8 Z; F
自信的人,通常都很固执、不懂得妥协。但如果你据此认为,王传福也是这样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n3 U) L. W- a" }
事实上,自信并没有让王传福变得死板。只不过,他的妥协里总带着几分技术控的执拗。$ J; t/ R# ^$ x q& M6 C
据彭博社报道,王传福早年曾去香港见投资人。
+ ]4 a3 Z3 Y: U路上,这位董事长被下属建议,捯饬一下自己的外表。而他的解决方案是:花几美元,从路边小贩那里买了一件新衬衫。
. I2 k) d+ h: k( H5 o* ]5 n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这样形容王传福:
1 f* C1 n0 X$ {: a“这家伙简直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搞定。”
! v4 l4 h$ i5 C2 t7 ^* V很多人光注意到前一点,却忽视了后一点。; f: ]; i9 v8 D
对企业家来讲,光有梦想还不够,还要能把事情搞定。为此,他必须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要求助于现实。
7 U* e5 o! v9 r: h0 Z4 L* h7 c没有这种妥协,比亚迪不可能熬过漫长的产业等待期。
4 m7 x/ O- ]/ k6 G2008年,王传福曾吹过一个牛:比亚迪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因为这个牛,王传福被嘲笑了很多年。
: ~+ q4 Q+ s5 {3 d2 K; |其实,早在2003年,在“忽悠”技术专家廉玉波加盟比亚迪时,王传福就给他讲过这个梦想。4 H9 U2 j7 \6 A, p2 H k
十几年前,在中国汽车产业敢吹这种牛的,王传福恐怕是第一人。* p" h, z7 H: J: B; {5 O5 a
彼时的王传福,多少有些心虚。2010年,为了迎接巴菲特来访,他组织了50多人的接机团,并亲自给后者当司机。
. m, N; W$ u. t2 F到了上海车展,王传福却信心爆棚,他甚至不顾首富身份,自己挤地铁去车展。
4 L& v7 A2 W# f( t: ^* D) h O, L' u6 I8 v4 l8 I" Q( Z
/ }" X0 v- f z! S* q: u
3 P# o3 I4 |) R8 u; } @0 ^1 J9 y
但挤地铁的王传福,显然令对手更加害怕。
3 Z. [. p; m J4 y9 h从2002年决定做车,到2022一鸣惊人,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市值车企,以及全球能源冠军,再到如今的仰望。只争朝夕的王传福用7000多个日夜,改变了中国汽车业,改变了世界汽车业,并且还在改变更多。1 l' J& I3 J' J: K4 y, z
【参考资料】/ ^) {/ }2 n+ R: z) b7 h# L1 U9 n
[1]《王传福:比亚迪,筑梦四时》商界
+ b" n* }+ Y+ l- M; i" N' Q. \$ I[2]《王传福忍痛砸毁316 比亚迪孤注一掷F3》搜狐汽车
4 ~, b6 h X( t6 X* T7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