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 G1 \9 n! e7 m5 @, T; ]; A! I O% ~. D( u- v0 N: y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 i% q) T7 O+ }) a, Y1 w" R* A
* ]9 \; H6 U# J& m z
文 | 20社,作者 | 罗立璇 ' L+ W% v* w4 U, j
根据36kr消息,淘宝天猫商业集团迎来重大人事变动。这也是阿里巴巴集团在3月末公布大规模改组计划,启动集团“1+6+N”后,第一个进行人事调整的子公司。( J) N" |. y2 s& S( |6 _( J
阿里巴巴现任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杨光(花名:吹雪)将离职,目前正在办理交接。
/ m- A" T% m: h: c! s0 R吹雪离开后,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将被拆分为三个部门。
' _# D3 _1 y* I6 ^3 o/ [ G v" X0 [7 J, n- k$ @; X
; {8 e w: U# n4 p
! ]7 O8 b, `3 \8 n1 y* e, q行业发展1部,由原淘特、1688负责人汪海(七公)负责,包括B系(1688),淘特,服饰行业等,以丰富度驱动。
2 k: Q* G6 K4 n5 x ~3 C# }* t- `0 w6 L9 A& Y+ \% s% w' b
- 7 j( B+ N7 e. H7 N/ a3 _$ H( A0 n
行业发展2部,由原天猫国际负责人刘鹏(花名:奥文)负责,包括电器、快消等五大行业,以品牌驱动。; E- s- z+ [" |0 d' J1 {# K t
1 J4 Q b) s* ^( q
* X1 s% ]" I' \9 X行业发展3部,由原猫超负责人刘一曼(花名:一漫)负责,主要是食品、生鲜等商超领域的高频业务,该业务由原本地零售的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整合而来。
4 C& P# Y- d8 v+ q/ l2 U( m+ Z* \2 j# S- v9 p& P
7 f: E2 Y/ m, U X" m' N7 L9 R此外,20社还了解到,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妈妈事业群总裁、闲鱼事业部总裁刘博(花名:家洛)将担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市场负责人。0 X2 W" i5 D0 ~4 k9 F
其中,行业发展1部和行业发展2部,可以理解为分别继承了淘宝、天猫此前两个事业部的运营思路:一个更重产品的丰富度,助推潮流;另一个则更看重品牌、服务成熟企业。
& D. N1 r0 w( e. G( u% y' j- E这样的整理思路,直接指向让各部门发挥自己所擅长的部分,来大幅提高业务效率。( V3 v" E" Z9 {9 j3 v
合并之路并不顺利
% ]3 I3 B7 x- G% j* \5 D H我们此前就分析过,淘宝、天猫的合并之路并不顺利。
t- _7 @1 S8 ^! I" Z这次合并需要追溯到2021年12月,阿里宣布新整合设立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大业务板块,当时的组织架构调整的逻辑依然是整合,去除冗余的组织和人员,也拉开了阿里轰轰烈烈“滚动式裁员”的序幕。3 Y5 V& C5 ~0 }, y h, N$ d1 ]- O
其中,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都被整合到一起,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CEO戴珊(花名:苏荃)分管。
I# e- M5 F/ F9 @“当时B、C合并的时候,上头的想法应该是,既然之前蒋凡也在一起管,从组织架构来说问题应该不大,而且都是在淘宝天猫这个大池子里,用户都习惯在淘宝app上使用”,一名阿里内部人士回忆,“但其实大家磨合过程还是挺痛苦的”。
( \8 v" _2 `" U( i% \ P( E4 t! L痛苦的原因是,B、C之间业务运营逻辑,有着不小的区别。
4 t; h3 e: j; B' ?! G天猫更重视把规模做大,吸收和运营品牌、服务成熟企业。淘宝虽然也重视成交额,却也同样重视推动趋势和风潮,在产品上的精力花的不小。
4 G' x' ~. J' e. ?* ~6 D$ K$ K5 \+ \上一次合并中,从行业1号位的安排就可以可以出,天猫是这次合并的强势一方:消费电子负责人为原来天猫的行业负责人何春雷(花名铉清)、家装家居是天猫的徐重(花名恩重)、快速消费品的负责人是此前在天猫国际事业部的吕建美(花名梦姑)。
. i# P2 g3 n' ^5 |* }* L其中只有一个例外,服饰时尚行业的1号位,由淘宝的陈利娜(花名乔乔)担任。根据20社了解,淘宝的服饰行业一直非常强势,是唯一GMV体量比天猫更大的行业。
& m) l1 e7 }6 f' y( x4 j, P/ \$ Y2 x这次拆分,体现了本次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理念:更迅速、更灵活。既然合并反而让业务因为磨合而变慢,不如放弃合并,让淘宝和天猫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业务能力,争夺市场身位。
0 s& t, ]! }6 q( z$ D+ r继续降本增效: p8 s# K0 s( G3 w
合并又拆分,并不是在做无用功。相反,这两个举措都指向一样的目标,那就是降本和增效。: r' K* d; B: m R, Q, T' |
此前合并,让组织架构能够实现合并同类项、去除冗余人员以外,更关键的一个问题可能是让流量分配更公平。
# F9 y8 a) [ X- Q5 f3 g淘宝孵化了天猫,并持续给天猫进行流量输血,因为后者的预算更高,所以流量往往更倾斜向天猫,尤其在大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少中小商家出淘的浪潮,把“省”的标签带到了拼多多。
+ |1 A+ G( }2 h在过去一年消费者端降本增效的一大浪潮中,拼多多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之一。而拼多多的毛利润爆表(上一季毛利润率达到了近三年的新高 79.1%,广告收入 284 亿元,同比增速 58%;佣金收入 70 亿元,同比增速达 102%),正揭示了另一个事实,中小商家们的广告、佣金贡献力依然不可小觑。
, g' W6 A* ]! P8 e用张勇的话说,“特定品类中最终业务量的结果,淘宝占多少,天猫占多少,应该是一个自然结果,而不是计划经济。”让流量惠及中小商家,抢回这一块的主场,是阿里的重要命题。
4 h! S x/ r9 O! I: M但是,在过去一年合并的情况下,根据阿里巴巴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客服管理收入(即佣金收入加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降幅较实物GMV进一步高出几个百分点。这反映商家在阿里的收入出现萎缩。换句话说,并没有有效迎击竞品的挑战。
( @$ u* W$ J: m t! a- V9 f: u2 p再次拆分,依然是在降本和增效这一大逻辑下进行的,并且更像一个“战时结构”,都有自己对应的目标。2 R5 G( V" ] l
行业发展1部中,B系、淘特、服饰行业的组合,能够面对消费者进行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运营,让淘工厂品牌、白牌产品、淘宝服饰等产品一起提高货盘的丰富度,并且在价格上有回旋余地,并进一步服务中小商家。2 I) l3 U# R0 a% q3 W; U
行业发展2部,则能够集中精力服务品牌,拉高GMV,直面京东、拼多多用百亿补贴掀起的标品价格战,也是要进一步提振品牌在平台上的收入。
, N; ]0 ]3 T- O4 ~5 O而行业发展3部,则主打高频,继续拉动用户的刚需消费。在当下,即时零售开始侵袭传统电商的地盘。现在线下商家的库存逐步都实现线上化,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本地的需求,能够借由美团等外卖平台,直接对接本地供给,绕过了传统电商。
G* @5 m% u1 D) S: T9 e8 G在财报会上,张勇就提到,未来将通过增加多元化消费内容加强用户粘性和时长、提升商品性价比,以及通过淘菜菜等业务满足日常必需品的即时需求,来进一步强化天猫、淘宝的市场地位。( m$ [0 c% g( D. m" w9 |4 e4 s
从目前的举措来看,淘宝已经在“价格力”上频繁发力。比如,手淘已经在灰度测试99特卖频道,单价以1元至9.9元区间为主,首批招商面向的是有M2C经验的“淘工厂”商家。另外,手淘还上线了同款比价工具,用户可以直接在页面看到同款商品,淘宝在售多少件、最低价是多少。: K# J& L y, F7 a3 K
但如果只以低价作为单一目标倾斜流量,这又会损害品牌商利益,从而影响平台的广告收入。所以,1部和2部的拆分,某种程度上也是建立起了防火墙,允许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运营手段来达成提高成交量的同一目标。
8 G' S* F! I, I淘宝、天猫守卫着阿里10亿的AAC,这基本已经覆盖了中国最多的主力消费群体。在不公布GMV和用户数两项指标后,阿里如今特别强调另一个“核心资产”依然稳定——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消费者数维持在约1.24亿,并有98%的留存率。
) ^; K0 R* I1 m' }) d5 p9 h1 H中国互联网最活跃的消费者依然停留在这一场域,只是需要被更好地服务和激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