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约车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堵车的 " 罪魁祸首 "。近日,有专家在发表评论时,将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指向了网约车,并表示需要提升网约车使用成本以减少拥堵,一时引发热议。
* m% M7 r0 _) B+ \/ G根据专家的说法,网约车每天行驶在路上的时间长达 15 个小时,私家车可能只有 2 个小时,1 辆网约车相当于 8 辆私家车对道路的占用," 要给予强力的成本提升,改变出租网约车成本过低、使用过滥的情况 "。% f5 n5 {% l$ J
不靠谱的 " 专家建议 " 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率先从情绪上引发舆论的反弹。引起争议的另一点在于,网约车该涨价这种 " 拍脑袋 " 脱口而出的结论,看似有理有据,细究起来却未免过于单线条。+ p* ?/ Z Y( f
网约车利用率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私家车上路的必要性,更何况交通拥堵也并不是网约车出现后才有的问题。- g2 f, x8 m: Z b/ U1 ^
网约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经济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后,在便民出行领域找到的最大公约数。面对网约车这类新模式,监管鼓励规范的态度,也印证了网约车对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助力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完善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 p" }4 a' G& X, s
拥堵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 通病 ",超大型城市更是如此。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虹吸效应导致人口进一步聚集,但在交通资源的供给上,随着 " 开源 " 修路的法子逐渐逼近上限,城市道路发展速度跟不上私家车增长的速度,矛盾由此而来。# P2 e" j8 D# L5 ^
我们不能绝对地否认网约车对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个别网约车违停、占道造成交通 " 肠梗阻 " 是事实,但同样也不能将交通拥堵的锅简单地甩给网约车,将城市治理的责任粗暴地推给一方,尤其是作为后来者的新兴事物。
' s1 I0 ^' x6 ]大城市的交通治理,需要的不是 " 哪里不通点哪里 "" 哪里太多减哪里 " 的单向思维,而是城市发展思路、出行需求、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通盘考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 F* [8 l5 r m3 A& h- a( K
道路资源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对现有道路资源做进一步优化,提升使用效率,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流思路之一。倡导绿色出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促进 " 多网融合 " 皆是这一思路主导下的具体体现。
3 M3 m* J8 C u3 ?: q而大城市交通拥堵更深层次的症结,则在于对道路这种强公共属性产品的使用和分配,是否能够足够灵活、合理且机动地运转,匹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这考验的就是城市治理的水平和城市治理的智慧。; B& `) I0 @: ~, c- L$ e7 x
一段时间以来,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 " 大脑 "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的治理上,科学设置信号灯周期、预约出行解决地铁进站排队、公交专用道空置问题等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 b/ V8 E. [: s5 e- C# `, Y$ N, P
智慧 " 大脑 " 也能以海量数据和庞大算力反过来赋能网约车,配合多种出行服务的组合,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也有助于形成高效运转的城市交通生态圈。3 C% r8 R9 y0 ]) K) |
提高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高效运行,需要在科学化、细致化和智能化上下功夫,而不是随便拉来一只 " 替罪羊 ",一 " 喷 " 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