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舸扬帆正当时
: C- |, z c' X3 y8 q7 c/ T——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述评
; s: F; A- T4 ^
5 u0 }; z: I. f$ k* X7 Y& b }" h0 X7 G; w% H" D( y* I- l
5 Y! O) Q' t! 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J9 y7 o5 g3 R( I& b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各国纷纷把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不断激活新应用、拓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以关键底座之力不断支撑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C, G( P, C o2 O, x
风鹏正举海天阔,更扬云帆立潮头。
4 S$ }2 `/ V- \$ M6 z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拔节而上、积厚成势,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稳稳托举起数字中国大厦。中国发展脉动愈发强劲,数字新基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 r2 ~, u z" P( d
把握 " 时 " 与 " 势 ",全面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l5 w5 O* R: h: N0 l0 g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出新的基础设施,并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 q4 ]" S+ t' k" T' ]0 C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对于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信息时代的发展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思考。7 Z! s7 O$ T0 ]" |; F1 `# L$ ~; c
2014 年 2 月 27 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 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将拥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3 O* p+ a u* W2 I1 f
每当新的机遇与变革出现,谁先把握机遇、拥抱变革,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彼时,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要战略举措。
( r8 R' v! Z% Y+ v' C' B; }8 ]3 R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深刻阐述了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I* g8 D8 I4 _8 Z- t* N1 i
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新动力从何而来?" 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习近平总书记以 " 大动脉 " 作喻,深刻阐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有助于推动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 d4 k% J" w$ J
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与准确把握,离不开长时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v2 H& ~! u5 x* n0 G) h: v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敏锐认识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他指出," 经济要发展,邮电要先行。"" 相比较还是邮电通信投资少,见效快,可行性大,通信改善可以弥补交通不足。这就是所谓‘脚不够长,要借助顺风耳’。" 在习近平同志有力推动下,宁德实现 " 弱鸟先飞 " 的通信跨越,当地硬件投资环境极大改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闽东大地拔地而起。4 d& J2 R; k; b9 T. W6 g
进入新世纪,2002 年 5 月 17 日,第 34 个世界电信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日报》发表题为《缩小数字鸿沟 服务经济建设》的署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同志将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数字福建的重要内容,为加快福建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 k' S! O9 g# ~6 F
当前,信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快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 m' A4 I6 f( [" i7 {/ R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 w& [& w) a( |$ H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中央会议中出现。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 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 "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 " 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 …… B/ B) `" s/ o u# O$ u
这些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和敏锐把握信息革命发展大势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引。0 i1 @4 P( N) V4 _* F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D( J! ?4 }7 \! L s
2021 年 10 月,一场围绕 "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我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为高质量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6 _& |) U+ q2 E6 W0 I& Q2022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指出:"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 统筹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新 "" 旧 " 之间,是发展活力的迸发、发展动能的转变。; L9 b7 R, C& W
面向新时代,一系列部署相继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 "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 作为专门一节列出;《" 十四五 " 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 "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要求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各地纷纷设立新一年建成 5G 基站目标规划等,系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d8 q5 n% @5 M. ?1 [, X$ W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具体安排密集落地,一项项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工程加速实施,信息 " 大动脉 " 持续打通,激活经济一池春水。在数字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下,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45.5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L& r, u; l. z. d
& B+ z: o0 n- p, Z
, i. b' m$ i; }, K" G3 o1 z* R4 ]0 ^ H9 F0 c+ x
2021 年 7 月 1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图 /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0 f! O: e% v: ~6 M A" G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 " 大动脉 "7 c4 n( g) t. g
"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中国人口口相传同时又亲眼见证的朴素道理。在数字时代,这条 " 路 " 正展示出新的内涵与创造力。
6 {7 H2 C0 T9 U: ?& k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c4 M6 n: g: k# u$ O——网络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A! D: b/ L6 q2 [! ~7 A" 正式开通!" 随着云南省独龙江乡 5G 试验基站开通,并成功拨通省内首个 5G 高清视频通话," 互联网 + 教育 "" 互联网 + 医疗 "" 互联网 + 电商 " 等在独龙江乡纷纷落地,让独龙族这个昔日最晚进入现代社会的民族实现了信息化 " 一跃千年 " 的梦想。8 |) Z1 F$ X/ _
从城市到乡村,从矿井到珠峰,从海岛到戈壁,爬高塔、装天线、铺光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者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打造出一张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全球最大 5G 精品网。5 |& H- B. @( q7 a7 P* ]
从 1G 空白、2G 跟随,到 3G 突破、4G 并跑,再到 5G 基站数量、独立组网规模、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首位,中国 5G 为何能够领跑世界?
N/ T& ^9 d: l) W$ ^& _ [" O关键在于下好 " 先手棋 ",打好 " 主动仗 "。! a! h- ]# l7 W# t9 d5 z
早在 2013 年,我国就成立了由 " 产、学、研、用 " 各方组成的 5G 推进组(IMT-2020 推进组),推动 5G 技术研发、验证技术方案、支撑国际标准的制定。
0 k3 T1 c# x" S3 年后,2016 年 1 月,中国宣布全面启动 5G 技术研发实验,计划在 2016~2018 年三年间分阶段进行 5G 关键技术试验、5G 技术方案和系统验证;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 l: s' \0 _; R% Z8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从不辜负实干者。1 t5 D3 I d, p; t; O5 l' I% T+ y
2019 年 6 月 6 日是我国 5G 商用进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天。这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 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在经济社会直接贡献方面,预计 2020 至 2025 年期间,中国 5G 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 10.6 万亿元。潮流激荡,万泉奔涌。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 5G 网络的国家;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 5G 基站 231 万个;中国声明 1.8 万项 5G 标准必要专利族,全球占比近 40%。5 P- J% d$ z' t+ d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q% C" a8 G- e2 }/ n- @
"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群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在心。0 }3 O8 E: n) _% F, B. P$ q) @
从发布 " 宽带中国 " 战略,到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光纤宽带跨越山海,连接起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目前,我国已实现 " 村村通宽带 "" 县县通 5G"" 市市通千兆 ",农村与城市 " 同网同速 " 基本实现,城乡数字鸿沟有效弥合。- b' k: y+ K! ~6 @; G `! U2 f
5G 发展势头强劲,推动移动物联网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
) N- Q2 F' B% `* F- n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 " 物超人 " 的国家。截至 2022 年 8 月,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 16.98 亿户,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建成全球最大移动物联网络。《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发布实施。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指引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比例已经超过 70%。
- r6 d+ b! i9 P2 A加快推进 IPv6 规模部署,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 C# [3 C4 ~6 a" l; F1 S早在 2003 年,我国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CNGI,并于 2006 年开展现网试验;2008 年,我国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 IPv6 下一代互联网,并取得相关领先技术和应用成果;此后我国 IPv6 产业发展加快,到 2014 年已有 1 亿部支持 IPv6 的终端上市……作为世界上较早开展 IPv6 试验和应用的国家,我国已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具备 IPv6 大规模部署的基础和条件。
4 A j' s/ V2 y# ]+ m) q: j2017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 IPv6 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 ?# T$ r7 k4 }9 s0 x, X2 C
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5 R" Q: _$ v5 c
此后,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组织积极开展 IPv6 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 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9 Z, A2 e; Z; F9 L$ G: _) S7 P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深入推动 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发展;各类网信企业积极响应,加快 IPv6 升级改造步伐,加大放量引流力度……截至 2022 年 12 月,中国已申请 IPv6 地址资源总量达到 67369 块 /32,位居全球第一;我国 IPv6 活跃用户数达 7.28 亿;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全部支持 IPv6。
$ z. t' j7 h) I/ ^( B! H2 m拥有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大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 l) ]5 R1 E% e% U; B2 b2020 年 7 月 31 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 l( Z1 P" v, f5 ]7 B3 u这是前无古人的 " 中国道路 "。从 1994 年立项到 2000 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从 2012 年开始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到 2020 年服务全球…… 26 年间,中国北斗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X! c' r: G6 t* l$ q近 8000 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2021 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支持北斗系统的已达 3.24 亿部,占国内智能手机总出货量 94.5%;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在 8 个城市成功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普及……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和重要引擎。8 l1 K' h+ h; {" K$ w% y1 r7 ~
——算力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新动能7 _3 o- m3 t8 b P2 {8 o- y' z% E
高速运转的服务器、昼夜不停的数据中心、迅捷通畅的网络传输……奔跑的字节和海量的数据正在汇聚成数字中国发展的庞大力量。/ {9 ~: ^$ _* U) M+ h" O2 {
2017 年至 2021 年,我国数据产量从 2.3ZB 增长至 6.6ZB,在这三年,我国数据产量每年保持 30% 左右的增速。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数据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 GDP 将分别增长 3.3 ‰和 1.8 ‰……
/ y/ ~- |( @/ S& u g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 5G 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打造新型算力网络体系的需求极为迫切。
4 G. z8 H6 G$ W& Y/ |遵循发展规律、顺应行业需求,一系列顶层设计与规划密集推出。《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 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要求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5 s, l6 d) P$ `8 |$ G
2022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 8 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 东数西算 " 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开启了我国国土空间算力资源跨区域统筹布局的新篇章。
! ]6 Z9 J( V' B全国首个算力小镇在浙江杭州开园;成都智算中心、兰州新算力产业示范中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算力中心等相继启动;腾讯、华为、阿里等网信企业加快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落地项目……踩着 " 东数西算 " 工程的鼓点,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频添新引擎,我国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x. W; p' V, I$ Q: j
4 U# b9 A# B& k# [$ j) m+ f6 N& a% R% D6 r( l2 }' u
2 J% ?5 F* ?# u _: y2022 年 2 月,我国正式启动 " 东数西算 " 工程,规划建设 8 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及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图为从空中俯瞰中国(杭州)算力小镇。
8 X9 e! B: q, k( Z. @& ]顺应时代发展,用好数据新生产要素和算力新生产力,让数据要素充分流动、数据活力充分激发,中国经济正迎来更为广阔的蓝海。目前,8 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 110 万标准机架;全国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达 497 个、智算中心达 20 个;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 M* d2 W8 J0 q9 G; b$ E0 ^——应用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 x/ E9 E+ b8 t6 m6 B
2023 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全球 " 灯塔工厂 " 名单,共有 18 家工厂新入选,其中中国占 8 家,折射出 " 中国智造 " 在全球工业新一轮变革浪潮中的重要分量。
4 U( G" P, I( Z! r' I; D" z7 \* P0 c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 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7 年 12 月,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方向。
5 R: q2 r0 n* G& H《关于深化 " 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 "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明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随着顶层规划不断完善,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快马扬鞭,融合应用持续深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d- @9 i& f7 r2 h; R4 E% a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 150 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 7900 万台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5G+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重庆、山东、浙江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从进企业、入园区到联通更多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汇聚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势能。
4 t7 F3 o# k. g. b& C; O# ?& s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一轮新的数字化改造升级热潮正席卷交通、能源、水利等多个传统基础设施领域。3 c0 q, P/ \ X9 F( k& L0 X
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 — 2025 年)》,提出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七大建设行动,着力推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 十四五 "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水利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强化 " 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 功能……
6 O( V) t6 A$ M' X智能电网、智能化煤矿、智慧火电厂等快速发展;" 安全、畅通、低碳、高效 " 的交通网络正在加速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推进……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我国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为代表的应用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不断加快,释放出澎湃发展活力。 A7 N: @& q _! ^: G8 v) W
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 r- L: C- _0 v: Z# n- m; b" P
宽带网络建设带动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移动互联网建设催生移动支付应用;4G、5G 网络部署推动直播等业态发展……更多的新应用、更多的新场景、更多的新业态持续涌现,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正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和保障。
! E8 s, Y8 s1 ]( \/ i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重要底座作用,积极推动信息化赋能新发展格局1 N, ~4 ?! L%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0 N) [0 G9 ?$ t+ r I& g
让互联网发展红利惠及全球,促进网络空间发展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利益。2015 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2021 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和紧密相连的整体,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封闭排他、对立分裂只会走进死胡同。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批数字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相继落地。" 一带一路 " 数字交通走廊和跨境光缆信息通道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深入推进," 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平台 " 实现多语言数据共享……中国以一系列务实行动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w1 e# |) b0 h6 F2 w# y
数字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6 V% }2 {/ |/ G+ E! k2022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0 u6 A l4 `) R7 k$ x( |% g2023 年 1 月 31 日,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t7 O, {2 l$ \2 y1 G翻看各地 2023 年的重大建设项目清单,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成为热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起势。安徽提出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湖北将新建 5G 基站 2 万个以上作为投资目标;福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 " 强基 " 行动,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w% |% w3 u9 T. v- s+ M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 十四五 " 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带动投资超 10 万亿元。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基础设施在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 c0 B1 @1 }6 q- U; U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文件将 "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 " 作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重要一环,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8 M- w* L0 j: e$ u6 |- b全球规模最大的 5G 网络、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越来越多的 " 全球规模最大 " 见证着我国从一个信息时代后来者奋勇追赶完成华丽转身的历程。
' Q/ I5 W+ a3 _$ W, n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居全球第一;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提升,精准作业逐步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 45 个国民经济大类……一组组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数字基础设施激发出的创新活力。
T% s$ J. `& Z# X新时代十年,我国积极顺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适度超前部署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一批世界领先成果,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正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迈进。
: n; u/ z1 B) |$ ^" P7 k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筑牢坚实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 b2 }3 k# p$ ?+ i$ b. R打开微信扫二维码
0 P1 g' h) E& H订阅《中国网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