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描绘村美人和共富的动人画卷——从三组数据看“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山乡巨变)
( \# e6 v+ u/ M8 D, @4 P D4 b0 ~7 d9 E( D9 y
- W8 n z. @" B& W# ]& e
正是江南春好时。从浙北水乡碧波荡漾,到浙中丘陵杨柳依依,再到浙西南山区绿意盎然,浙江广袤的乡村一派生机勃勃。
6 j* j" F1 N& l- A" R8 A5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 r9 d; U9 H, [7 T7 t; P“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i) u6 l7 v A) ]& R4 O# Y
二十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引领浙江山乡巨变,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画卷正在之江大地上徐徐铺展。
, I! K' ?; _2 O' n" k- U+ [" { ?8 e1 R. O# i: ^
森林覆盖率超过61%:重塑省域农村人居环境
; f3 l( m6 C7 I' Q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1 }2 v1 i6 Q/ \9 j& O; j, Q
“半山半水秀春妆,半乡半市家兴旺,半文半武竞风流,半耕半读写诗章”——村歌开头的几句歌词,道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独特韵味。
" s& {* V1 X. f$ ]走进村庄,鳞次栉比的浙派民居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江南水乡尽显秀美。0 v/ Q) h0 F k' K
眼前的风景让人难以想象,多年前的东衡村是另一番光景:钻头轰鸣、尘土飞扬,村里遍地是矿场,村民在家门口开采石矿,村庄水体、空气、土地面临持续污染。
- Y8 i/ W" x, `. C在“千万工程”推进中,东衡村下决心关停所有矿场,此后摸索着找到新出路——制造钢琴。
- J3 T W( H T' N2 g* j5 V
* v* O+ p. u9 k# R& ^/ p这是2022年7月22日拍摄的浙江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钢琴众创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 u/ J/ m7 p7 g9 q) D“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路子,不能再走了!”今年62岁的俞荣仁曾是东衡村里100多个“矿老板”之一,如今在“中国钢琴之乡”洛舍镇创办了一家钢琴制造企业。
1 r( q6 _. T3 A2 p! F) [! }/ `/ h“回填矿场,琴声悠扬”,东衡村诗意蝶变的故事在浙江俯拾皆是。. w3 B, i& v" ?7 a% x' k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二十年间,浙江省2.7万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省域乡村生态环境发生质的提升。
6 b/ F* j+ b' T' N3 W
1 Y6 A, k9 V, j3 r2 Q* z这是2021年8月10日拍摄的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南山村特色度假小镇民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 f9 Y( S8 i8 S# f( @ A- y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污水革命”全面完成,“垃圾革命”实现全域分类,“厕所革命”实现全面覆盖,美丽乡村形成全域格局。! \0 k: f7 ~8 J! `; U1 p% h
“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永康江畔,蓝天白云与碧绿江面相互映照,人在江上栈道游览,犹如行走在画中。
- q9 L% x/ w5 Z7 T前不久召开的第27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参会客商发现,这里不仅是“中国五金之都”,更是生态宜人的绿色之城。
! b* d; K% @4 u# F2016年,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端头自然村发起一场“垃圾革命”:在村民垃圾分类基础上,二次分拣为15类。说起农村垃圾分类,端岩村党支部书记俞海十分骄傲。
; [; _: x2 C3 p1 p) d* m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浙江久久为功,扎实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Y8 R0 y9 x# n0 f1 J9 p) ~2003年至2010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 ~6 h' y. E1 o. i, |2011年至2020年,“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9 @! b7 N5 {+ D5 P# R% |2021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5 t0 s+ Q1 V: F$ K+ q
% T1 p( W2 A0 c. A/ _2023年4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安顶村的茶农在采摘安顶云雾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 c9 o. L8 O$ C3 @- ]%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近些年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61%,并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 v k6 Q* o1 }5 L
/ ]& ]! i" a i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37565元: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J. T! W6 u+ r- S! C9 T' i
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村民在七彩田园跳起了竹竿舞,与游客欢快互动。就在十年前,这片田园还是一家存栏3万多头生猪的养殖场。
4 b: u5 j9 p8 T1 z8 q关停大型生猪养殖场,拆除农村违建,改造农房墙体立面,将家门口空地改造成“一米菜园”……以环境整治为起点,浦山村走上发展新路。9 i8 G( ]: |! A2 f
浦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伟民介绍,靠着浓浓的畲乡风情和美丽的村庄环境,村里引进企业投资,带动村民发展民宿、农优产品等,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连年翻番至100多万元。
+ a% G0 O. ]$ r+ ^+ L+ @* r* Z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浙江美丽乡村催生多元新兴业态,助力三产融合发展。
5 l$ |; W. m* F7 t! J$ E' H5 I+ V) J' ]( K" t! d# Y5 p: v" c1 o
这是2023年3月29日拍摄的诸暨市枫桥镇阳春村阳春山月游乐度假村(无人机照片)。当地通过闲置荒山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当地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4 h2 d& F8 Y6 |/ A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7 R' A, ^* H' `0 V
“‘千万工程’是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这项工程给农民带来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 m) E0 S5 m% G, k2 \- [
带来切身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深入人心。
1 {/ C- N e i3 W经历多年快速增长,本世纪初的“中国水晶玻璃之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生态几乎走向绝境:每天直排1.3万吨水晶废水、600吨水晶废渣,加上印染、造纸等污染,导致县域85%的河流变成“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
, @9 k2 s0 i( L. d. T7 U随着“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浦江铁腕治水:水晶企业关停并转,从2.2万家骤减至526家,其中400多家集聚到园区发展。& Z% }9 Q! J" W$ M6 q4 v2 K! D9 S
“那时候不少企业想不通,为什么有钱不赚,现在完全理解了!”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民坦言。/ b$ M" g2 m! F7 _3 q
今年56岁的张福民是浦江县浦阳街道石马头村村民,从家庭作坊到入驻产业园,如今企业年营收突破3000万元、为10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他做水晶已经30多年,但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 t) a' V$ u0 s& ~- Y5 P“千万工程”改变了浦江:美丽的浦阳江焕发新生,经受生态洗礼的水晶产业规模、附加值持续提升,农民在现代化产业园区里就业创业。% J( U A3 r5 k/ g3 w! a
2 |3 {9 D8 t; u8 k* e0 o
2023年3月14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江同乐段,工作人员乘船在打捞水面漂浮物(无人机照片)。该江段通过生态治理、河湖清淤、景观改造、种植水生植物等综合整治措施,利用河道右岸的落羽杉林,在渠道上铺设林荫栈道,栽种1400余株樱花形成1.5公里的樱花大道,造就一片春有樱花落英、秋有杉叶火红的四季美丽风景,满足群众赏景及亲水需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9 Y. S6 ?. C8 T4 c; a% o“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浙江抢先一步下好了这步关键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顺势展开绿色产业布局,又开启了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x* r4 V L) F0 E( i
今年浙江省委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 f z# a2 K1 E; D其中提到,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以“千万工程”统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8 Y' |5 ]5 k I) t
2 y/ ]% s3 b' t; Q1 H7 ]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0: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先行
9 [ a6 d! O0 D5 G3 \: y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门前屋后花木成林,村里兰花基地幽香扑鼻。去年,这里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 r" s! S0 V- G5 g: R
“生活在像花园一样的村庄里,真是幸福!”90岁的村民刘阿锦每天早起在乡间小道漫步,然后到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血氧、量血压。
; B1 P0 b B; A去年,柯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605元,在浙江90个县(市、区)排名中位居榜首;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60,是浙江省发展最协调均衡的县(市、区)之一。0 |- J3 B# ^9 `. b C" ]% m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村美人和共富成为浙江乡村发展最动人的形态,这也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
% c G/ I& @7 ?, J) A- K! [202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0,比上一年度缩小0.04。$ O; ~8 E% o3 A$ h
事实上,这一数据已经连续十年缩小,表明浙江乡村稳步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未来可期。
" v" J; s: K4 t, \, R9 l i; _% C6 E9 U$ v. f {: f0 S
2023年4月7日,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一咖啡馆休闲。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4 f5 \( J7 g3 G8 ^/ J5 K% X' f* ~% `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上墅村的大麓书院,占地约5亩的院落被改造成茶馆、轻食餐厅、书店、酒吧、设计工作室等。院内有一棵将近140年的香樟树,一群年轻人在品尝备受追捧的“树下咖啡”。
, Q2 T- M; D, A- j“农村环境好了,有了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上墅村党总支书记、大麓书院合伙人蔡松鹤说。: Q1 ], D f1 t4 F6 N- B* F* V6 O
在浙江,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正在稳步推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辐射带动百万农民共同发展。) W: m6 A4 |( X& _1 ]0 D: p
) C* ~4 R3 A( z9 o; W. a2022年10月25日,游客在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稻田内观光。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 L0 W# s: q1 p0 j3 F- p0 p y. r农创客扎根乡村、面向市场,队伍不断壮大,折射浙江统筹城乡迈上新台阶,也为浙江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e" y; o+ |' o$ I6 l% S' q9 M% @. I
4 p1 l9 n- i, S! e# f/ `. U4 B这是2022年10月25日拍摄的浙江省桐庐县桐君街道梅蓉村的稻田与乡村会客厅。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a- z, [. v" C; K
对于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浙江省提出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在城乡融合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来抓乡村建设,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举措,也是城乡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0 g: f; F7 r0 U; t3 ]2019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走向全国,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实践路径。
( @ l: U) V" H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浙江,再到为美丽中国建设探路,走过二十年的“千万工程”展现时代生命力,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更多有益启示。1 H, l$ O; T/ O3 c4 K* o, }
, c% u% D: G m0 i4 G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