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编辑:赵博渊
: C6 o; S# k7 d0 d: F) V天府永兴实验室 图片来源:天府永兴实验室提供7 _) w# B4 n% y! v8 I- @& B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迈步新征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
, J2 R% `8 H/ \( A3 n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 G% d, |) I8 w4 r+ `
为积极融入这场关乎全人类的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推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3月27日,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的“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在四川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采用报告会与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汇聚包括17位中外院士在内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内外前沿技术,聚焦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模式与路径,促进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7 Y; @" b# r1 {& D @相聚秦皇湖畔,论道“双碳”未来。以这场盛会为契机,天府永兴实验室将如何夯实实验室的突出优势,更好打造成为“双碳”领域的人才汇聚高地、科技创新先锋和产业发展引擎?0 K% G O* P) a5 I7 J c
# S/ H6 d" |0 s' R( U( z3 y以专家之眼洞察“双碳”新路径/ y, R( o% m5 x4 ^0 j: s
- @) }) E/ S1 |7 _4 G% g;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4 g, w- o; w7 S! L! n* a$ d0 n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了34.4%,相当于少用了14亿吨的标准煤能源,少排放了29.4亿吨的二氧化碳,扭转了二氧化碳快速增长的势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年我国将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 s+ i, D% H) r/ z# G( s; ?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天府永兴实验室提供
+ t/ p* a8 f' Z: b f5 Z! I' i7 [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资源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省份,四川近年来加快推进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积极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路径。2021年12月23日,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天府实验室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成为聚焦碳中和领域科技策源和产业转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 M I, g/ F1 R* g9 Q8 R5 r成立仅一年多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更好融入省、市“双碳”布局,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正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关键材料产业供应链、碳中和路径约束下的生态环境演变三大挑战,尤其在碳中和核心技术上,目前国内外都还有很多欠缺点和空白点。“现在有了天府永兴实验室这个平台后,它可以更协同、有序、系统地推进这些技术的研发创新,把高校院所等科学领域主体的分散力量凝聚成一股更集中、强大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在政策、市场和技术三个方面形成互动,有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B p2 u) G+ z7 t6 z/ y* K; F同样将聚焦技术攻坚作为当务之急的,还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像四川这样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将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论坛现场,雷宪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天府永兴实验室为例,作为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它可以通过多方协同,助力绿色低碳的核心技术加快落地,抢占“双碳”背景下新的产业赛道,通过加强碳中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四川逐渐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发挥引领作用。
$ U& i1 w+ b/ B" }
; z8 D0 s7 `2 V+ m集群英之力踏上“永兴”之路
! d* e, ~7 e. m1 ]: x4 i: x4 N5 N% W0 a
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天府永兴实验室坐落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天府海创园12号楼。! |0 h! o, H f. r% S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布局和调整,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成为大势所趋,各地瞄准目标纷纷发力,希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主动作为、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2021年6月15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高水平组建天府实验室,其作为四川对标国家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一跃成为四川科技圈的“顶流”。
6 h4 Z( U/ C4 `天府永兴实验室便是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之一,也是其中第二个挂牌的成员。
8 [+ _" G$ u2 J+ l天府永兴实验室 图片来源:天府永兴实验室提供, g4 Y! G2 F* h9 ~% s7 C
据了解,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汇聚了全国碳中和领域6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从规模和能级上来看可谓日趋鼎盛,也似乎与其“永兴”之名的涵义不谋而合。
* V5 q# v$ U* }6 [) q那么,聚焦碳中和领域,天府永兴实验室何以“永兴”?
' j( \* G% W G& t& M0 h9 u当前,天府永兴实验室将坚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及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致力于构建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
5 s- Q- N9 k+ d1 m可以看到,实验室前瞻布局的六个重点研究领域,从能源、资源、地质、碳捕集,最后到集成耦合,旨在实现的是碳中和领域全链条、全产业的覆盖,重点解决的则是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当前,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中有50%尚不成熟,在各项创新活动“群雄逐鹿”之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四川乃至全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扮演着“棋眼”的角色。
% w+ n- b e# z: `& Z s据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启动新型电力系统、零碳能源系统、CO2捕集新原理与技术等9个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已组建由15位院士、5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24位院士、2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通过面向全球范围招揽,截至目前,实验室共引进全职人员38人,其中含国家级人才1人、四川省级人才1人、知名高校博士20人。自去年6月进入实质性运行和全面建设新阶段以来,天府永兴实验室阶段性进展明显。0 o5 T8 ?; J* G$ s* u
" E) K: s; `, n
从城市单元迈向宏大格局
: p- D2 o. h5 a6 _. R0 v; h# m: j% @. K2 k% p- H
2022年,天府永兴实验室高标准编制了《天府永兴实验室战略发展规划(2022-2030)》。根据规划目标,实验室明确基础研究引领、应用技术主导、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群打造的发展定位,坚持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 X1 H- r- i. Y* ?1 R) O到2025年,实验室将完成研究中心和基础条件建设,实现对碳中和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碳中和创新人才队伍,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产出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部分创新成果具备产业化前景。2030年,建成碳中和领域人才汇聚高地、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实验室碳中和创新人才队伍达到千人以上规模;攻克碳中和重大基础原创技术3~5项,突破碳中和应用关键技术20~30项;推动碳中和技术集成重大工程示范应用3~5项,培育绿色低碳高科技企业3~5家。* ]: o8 T7 i" O/ ?7 ],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宏伟目标引领固然不可或缺,但天府永兴实验室眼下要先做深做实的,还是服务于天府新区、成都的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继而实质性迈入全省、全国碳中和发展大格局中,为“双碳”战略作出更多贡献。) f* [/ N# ]4 b
2022天府碳中和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天府永兴实验室提供) Q2 Z2 X$ [8 V0 q
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单元。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紧抓源头控碳、精准降碳关键环节,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 v! m4 X# u4 U+ X* O) h在此过程中,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有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在产出研究成果的同时,既为国家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实验室坐落在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高能级创新平台可以为成都创新策源能力的跃升助力,使科技创新成为成都的一张靓丽名片。“未来,各个研究部要抓的就是实实在在地产出几个可以应用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个成果要‘大’,它能创造新兴的产业,或者能够通过该研究成果将已经落后的产业进行焕新或整体替代。”2 n# @/ b' I& t. Q0 X
据悉,下一步,天府永兴实验室将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的科研模式,构建“核心+基地+网络”的整合式创新生态,完善实验室与顶尖高校和领军企业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集群式发展。6 T: ]7 x# z G& D6 n
“降碳、减污、过滤、增长。天府永兴实验室要用‘碳’来破题,实际上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拉动,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这八个字上,这是关键。”贺克斌说。8 P+ w( c+ E# i/ c
文/张震
( }1 {4 U3 R2 E0 M9 f3 ^& \每日经济新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