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1 y6 b$ ]7 m7 l, R; P
0 b; l: k# v3 L“我研究经济的一个体会——金融问题追根溯源是财政问题,所有(经济)问题最后都要追究到财政问题上。财政不错的时候,什么问题都好解决,财政状况不好的时候,什么都会成问题。”
1 H/ B: @" X* P5 p4 ?6 M- @1 }3月18日,在“财经前沿: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如是说。他指出,中国经济想要达到理想的增长,需要多关注财政问题,很多问题研究要追溯到财政这个根源上来。
3 Y3 Z# [. _7 a当前财政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一方面,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都有所下降,近年来实施的减税降费等刺激措施,也致使财政收入有所减少。李扬表示,今后不短的时间里,我们将和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共同生活。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2022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6.8%,而2015年时将近22%。 d+ f5 u# U. s T% }
李扬分析称:“下一步中国经济的风险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问题、债务处置的问题。”' z4 O4 P, v# C# ~4 Y- x- W* M6 C* W
谈及政策建议,李扬给出三点建议:" i. P7 d) F* G& [+ A) \
第一,需要体制改革。目前这种状况是体制不顺造成的,包括五级财政是不是变成三级财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如何重新划分?这是要改革的。2 g7 r! w" ], Z4 S, o
第二,对于现在的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需要借鉴一些其他国家有效的经验,在这方面李扬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是日本,日本的体制跟我们非常接近。
; A- x) J- Q: U- s第三,中国的债务确实很多,但我们有更多的资产,中国政府是净的资产持有者。中国政府在全中国的总财富中占比是13%-14%,可以考虑用资产将债务覆盖掉。( G0 D1 N7 g8 r
此外,谈及地方债务处置,李扬还分享了他的预判:“中国政府是不能破产的,但能够财政重组,前年就有两个地方政府宣布财政重组。恐怕需要这样,现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动作,有些区合并,都已经在发生,所以今后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这种状况。”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