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9 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更多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是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必要之举,也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 o4 k9 d1 e/ C0 t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解决 " 三农 " 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等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部署,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v: l2 } x+ Y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国外实践证明: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探索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条目标正确、方向对头的城镇化新路,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能从中受益。! n: G6 N2 V7 L F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 " 火车头 ",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必须不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既要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在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发展县域经济,破解 " 大城市病 "。时下,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 " 下半场 ",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构成了未来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4 J2 B% K5 X7 I0 c近年来,各地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高效治理、精细治理打造城市名片。城镇化建设既要有 " 外延式扩张 ",也要有 " 内涵式发展 ";既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修复城市生态空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创业良好环境,让人才如鱼得水……每一项工作都呼唤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水平。只有苦练内功、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人们享有更多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 u0 L5 g( I6 F/ y& |" 城,所以盛民也。"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实现 1.3 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他们 " 进得来 ";也要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他们 " 留得住 ";还要提高劳动素质与就业技能,让他们 " 有发展 "。适应生活空间的转移、户籍身份的转化,实现职业状态的转换、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转移人口就可以真正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e7 m5 j. r( i) d9 @
这样的变化意味深长:新中国成立初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 10.6%,到 2022 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增长到 65.2%。曾经的 " 乡土中国 " 正在加速走向 " 城镇中国 ",这一历史大跨越成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有力写照。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世界必将见证更多 " 中国速度 "" 中国奇迹 "" 中国之治 "。. X& z; G, u" ?7 D7 `
《 人民日报 》( 2023 年 03 月 14 日 10 版)
1 O. `) ]% d0 j ( 责编:袁勃、曹昆 )
) s v, d' u- C/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