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5|回复: 0

女性不适合搞科研?媒体:扭转刻板印象要下狠功夫

[复制链接]

1598

主题

709

回帖

663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33
发表于 2023-3-13 1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滁州
原标题:女性不适合搞科研?媒体:扭转刻板印象要下狠功夫+ z$ n) D' @- N. U- W
                          据报道,近日,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期刊《中国科技人才》刊发的一篇政策研究报告呼吁,“推动教育工作从源头上传播性别平等的正确观念,扭转‘女性不适合科学’的刻板印象。”这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 L2 @" d3 o! a- M+ M5 X 近些年来,我国在破除女性从事科学研究梗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以帮助女性更好地迈向科研之路,并保证其公平地得到相应的科研资源。经过持久的努力,不少优秀的女性科研人员得以在现实中施展所长,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即便如此,长久以来,不管是现实社会中还是舆论层面,“女性适不适合搞科研”等不合时宜的讨论依旧广泛存在。
5 a7 f, R, u5 \" r' v
) M6 `0 W% O7 W0 K$ N+ P1 l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吴丽芳在植物组织培养间观察组培苗的长势
' l+ u$ i/ b! p9 W6 s( l; N 比如,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相信不少人都听到过“女性不适合理工科”的论调,曾经甚至被广泛认同。时至今日,不少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也依旧难以摆脱这种陈旧的惯性思维,有的甚至在招聘过程中明目张胆地标注出歧视性的条款。这些现象的存在深刻表明,当前针对女性参与科研工作的现实阻力依旧相当大。
7 Z) @$ N/ o% p5 e# j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论调的一个共性是,往往用毫无科学依据的“性别生理差异”作为所谓“理论基础”,却刻意忽略了社会文化环境等其他因素对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某些时刻,这些论调的抛出看似在一本正经地讨论问题,其实不过是拿一种经不起推敲的伪理论来搅浑水罢了。
  V. Z" e7 c& r2 T 但即便如此,它依旧极大地压抑了女性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因此具有相当大的现实危害。而经过了长时间的浸润,这种无厘头的观念长久地附着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想要将其祛除,必须要下大力气、狠功夫才能做到。2 v! Z& _1 r9 W2 q, Q4 W! i) \

" n" L+ Y! v$ F7 Y 女科学家高峰论坛现场0 W6 z0 Y$ g( E0 G# e. q; D  O
这其中,首先就要正视现状,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地破除类似陈旧观念。诚如上述报告所说的那样,要“推动教育工作从源头上传播性别平等的正确观念”,把好源头关。要在日常教育中就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要让其明晰,参与科研工作、产出科研成果没有性别之分,有的只是资源投入力度是否公平、机会获取是否均等之分,任何以性别为由阻挡女性参与日常科研工作的做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4 ^; j0 I; U( e, B/ e( `, c% I5 n 与此同时,对舆论场中出现的可能加深这方面刻板印象的噪音,权威部门也要及时发声,并加以针对性引导、解释,用有力的态度回击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论调。比如,不妨持之以恒地以典型案例和日常科普并重,证明女性参与科研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公众观念层面的刻板印象。不管国内国外,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她们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证,也是回击那些陈旧论调最为有力的论据。$ k4 u3 n  Z8 Z6 v5 @
  S! A% f* B# T& J# F: O
正在做实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
& k: g* i& H5 k6 t; L9 b- a 其次,要从打破体制机制层面的歧视入手。报告认为,女性科技人才获得科研项目资助机会相对较少,职业成就偏低,在科技决策中缺乏话语权。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相关部门在进行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不妨加大“宏观调节”,破除阻拦女性搞科研的梗阻,在经费申请、成果发表、转化等层面进行更加公平的分配,不以性别论英雄。并且要在日常决策中要多征求女性科研人员的意见,逐步提升其在科技决策中的话语权,以完善决策机制建设。- k& h0 J" l/ ~& e5 S- j3 y
当然,在扭转“女性不适合科学”的刻板印象过程中,也要瞄准关键环节,打通阻碍女性在参与科研之路上的梗阻。比如,在搭建人才考评机制等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孕哺期和职业发展期重叠对女性科技人员的不利影响,尽量给予女性科研人员相对宽容的环境,并且将其制度化。. r! s+ q" ~; C0 V
' {: f( \. k  w; h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曹丽娜(右)与同事一起在实验室工作
7 X( x8 e/ s  b' N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刻板印象的“加持”下,进入科研工作本就存在一定难度的女性科学家,往往还面临“获得科研资源的社会网络相对欠缺,参加学术活动机会较少”等现状,这使得其在科研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进而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针对类似问题,也要进行针对性解决,比如,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不妨鼓励参与学术活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科学家名额,以扭转日常学术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所导致的机会不公。
2 W5 Z- T+ D/ D8 I- x 说到底,摒弃“女性不适合科学”的刻板印象,不仅要抓好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以有力的举措破除社会层面的思维定势,有关部门要主动一点,加大政策、环境、观念层面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尽快矫正“我国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较为缺乏”的缺憾,让女性在科学研究中展现更大的力量。
' y% [5 O3 X: e" Z# y$ }( E 文字:马小龙
8 g; }8 F5 L6 h 图片:新华网# @3 F$ C4 D% [% C. s+ _, L" D, w
(来源:光明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0 17:40 , Processed in 0.0407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