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苦战三十年,国产屏总算追上三星?
/ i; p7 q* n5 C- G 最近,差评君换下手中 “ 十年老机 ” 准备更新换代了,结果当我打开最新的手机测评时,一句 “ 卧槽 ” ,卡在了我的嗓子眼。
/ C3 j, ~3 I6 E, B ▼在某主观测评中,国产屏幕和三星打的有来有回 ' o4 ^" y6 H4 f+ H7 g/ D
2 C$ a8 r% g# s* ` 差友们,时代好像变了,这几年国产屏幕的进步速度真的远超我们的想象。
" I4 y) t% G+ P5 D6 G3 l2 \3 p
# g, u, z1 ~) N+ p/ t 国产旗舰机型纷纷用上了国产屏幕,甚至成为宣传的焦点。! _7 I/ R; a7 \6 j# x
就比如,华为 mate50 用的就是京东方和维信诺的柔性 OLED 屏;
/ U9 E' m, w3 M1 V7 M2 }0 R8 a8 a 荣耀 X40 用的是天马和维信诺的 OLED 曲面屏;
7 I# m- t8 J2 n2 s, F+ j 而最近挺火的一加手机也用上了京东方的柔性 OLED 屏。
( ^' H G) ]( p% C( E2 A* b: J 此外, Redmi 推出的 K60 系列,由于搭载了华星光电的首款柔性 2K OLED 屏,更是在高端领域直接和三星在各项数值上 battle 得有来有回。
& b3 ^3 B' F* d2 o- p* O
% `/ J/ H, I9 x9 Q3 c 有点 “ 国产屏幕之光 ” 的味道了。 K% D0 h7 }: _$ R3 ?
+ w# J1 M4 m* r2 e* J 国产屏幕真的崛起了吗?从一些数据上来看,好像有点东西。& I! M* [/ E z. }& G u
从之前的 “ 无三星不旗舰 ” ,到现在国产屏幕走向旗舰机型已经是一种大趋势了。, v" x, T1 J0 S0 j1 p
5 s d K. v" ?! F2 `6 O6 e! _9 y
再加上今年手机市场的颓势下,代表中高端屏幕的的 OLED 市场上,中国厂商占比反而突破到了 30% ,比去年的 20% ,多了一半。
2 H* Y+ I4 @/ q3 F9 b2 b$ _ ! f' ?' w% X3 a
好像国产屏幕逐渐在高端 OLED 领域拿回话语权了。: I* |1 {% {6 K5 C
▼甚至开始向三星反向输出了
3 F' F$ p. q6 _1 m A; \8 ~ 1 t: h2 i1 V6 }! g
这差评君就开始纳闷了,为什么前两年还被喷的要死的国产屏,突然就站起来了?
- D* }( w2 Y! }' ? 于是,差评君特意找到了华星光电的工程师朋友,咨询了一下这个行业的内幕,我才了解到近几年国产手机屏的突飞猛进,其实是产业链降成本,和 “ 技术逼近 ” 后双重进步的结果。
" i' r5 A& P/ w1 {- i- n 用雷科技的话来说就是,国产屏幕已经基本上能用 50% 的成本造出 80% 顶级屏幕的效果。 4 ^! C9 l m+ k, w0 B
5 A+ g! \; V% U. R$ z$ G& t 但是距离最顶级的屏幕,还是差了最后一点点的距离。( z) z- m1 r) k2 c/ o% ~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排在咱们的前头就只有三星这个难啃的 “ 硬骨头 ” 了。7 S* _/ d2 E3 N! Q* C0 ?1 r( Y
那么什么时候咱能不做第二了呢? 这还得先弄明白咱们和三星的差距在哪里。
5 {% _, g) G8 q 先说一个冷知识,虽然咱们的面板工艺落后了挺多年的样子,但在代表了目前手机屏幕最高水平的 OLED 领域,其实咱们比三星还要早进入 OLED 领域。
+ `; M) x1 k7 V+ H" A \
! B- N# Y# q* G& X( w* o3 H 2001 年,来自清华的一批研究人员成立了维信诺,开始布局 OLED 。次年就拉出了 OLED 产线,满打满算比三星都要早了 1 年。
! g6 W. M; i6 O: t 不过,一个是国内初创小公司的蹒跚摸索,一个是韩国财阀的大踏步推进,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
) a( `+ {8 C7 y7 V0 F, L 就比如,在手机面板行业,随便一条产线就是上百亿人民币的投资,即使是有着国内顶尖学术背景的维信诺,也不能 “ 张口就来 ” 吧。
+ e. ~6 ]' i2 c) y
) t! H2 Q' a* p; T) O6 ` 所以, 20 年后在 OLED 领域三星世界第一,维信诺出货量第四( 取自 2021 年整年数据 )。核心问题就出在没钱上。
3 l1 v7 p( ^& G1 a 没钱那就融资呗,在当时的背景下,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地方政府。( Q+ m- r6 r6 s7 o1 i1 {
可惜,商场如战场。总有既得利益者不乐意看到中国面板技术突破,于是疯狂使绊子。 1 ~2 p! P9 \3 R5 U, Z' ?: o
2005 年,深圳大力发展面板产业,京东方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合作之初,由于沟通出现问题让夏普钻了空子。夏普对深圳方面表示京东方技术有限,不如与我合作。* T2 ]0 l0 ~7 ^( g2 r9 y
+ o. @' F E8 A; y6 X, W9 K3 \ 谁料在京东方出局后呢,夏普转而和南京合作,摆了京东方一道。! O8 W- E! ~6 m0 f2 v9 R+ w
此后,夏普又故技重施,多次狙击京东方与各地政府的合作。
" M4 N7 X; j" I) ~! u0 b5 `% z 直到 2008 年,远走西南的京东方才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设了西南地区首条 4.5 代线。9 {$ f+ J5 q* t! {, l% T3 i
中国屏幕仅因为一个夏普就落后了 3 年。! z* l2 U0 Z9 p
不过,本来只是一些时间上的差距,加把劲可能就追回来了。4 D) F4 q7 {) W5 v" V4 g
但是三星可不会傻呵呵的等着你,在日韩阻击中国屏幕事业的同时,三星正埋着头搞技术升级,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z5 j: r9 [6 l
6 E0 y" d9 P0 G( r/ t9 y s
在 OLED 制造环节中,有一种设备名为蒸镀机,它负责将 OLED 有机发光材料 “ 蒸镀 ” 到基板上,因此这个过程也成为 OLED 面板制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而能够制造高精度蒸镀机的厂商,只有日本 Tokki 。
8 ~$ i+ n: m0 w( Q0 [ 不过在新技术探索时期,往往是艰难的。OLED 屏幕的初期的良率低,成本高,大量厂商纷纷退出, 2006 年, Tokki 甚至亏损 48 亿日元,一度面临破产。
, e% p* k" A) d5 n 但是架不住三星眼光独到,大力押注 OLED ,继续向 Tokki 增加订单,苦苦坚持了 12 个月以后, Tokki 活了下来。
2 b. t( G6 V3 T! ?. ]3 ^, G% w+ Q
( k2 ?4 I3 Z% [; v 得益于这样的 “ 生死之交 ” ,三星买断了 Tokki 蒸镀机的所有产能。 * N+ }* U6 o/ b9 m$ Z/ a4 M8 X
同样,三星利用前瞻的投资视角和雄厚的财力,囊括了包括 “ 大日本印刷 ” 掌握着的 2K 分辨率金属掩模板技术、日立金属的 “ 超因瓦板 ” 等的面板产业链上游的某些材料的全部产能和独家合约。
3 c+ @- p5 R4 a 从关键设备到关键部件再到关键材料,三星在 OLED 产业链条的各个关键节点,几乎都拿到了优势。
( a4 v/ ~% E2 c; f! I 简直就是 OLED 面板领域的 “ 六边形战士 ” ,竞争对手就差把 “ 绝望 ” 两个字写在脸上了。
0 h# x3 \0 ?4 F' o' C 不过,幸好咱们的面板企业并没有被这种差距吓到,而面板的发展也比芯片要幸运许多,我们也很快走上了面板行业的快车道。) ?( n6 y/ x4 X3 d* {8 ^
( ^- B. {3 J5 E: T/ @+ r+ @
一来是最近二十几年以来,咱们通过人口红利、制造业追赶,大家的兜里都有了些积蓄,有钱就能大力搞研发。2 h, ]9 H* ?. {$ b$ i3 t% x4 n; C
而日韩呢,一个是日本消失的十年带来的长远影响,一个是经济体量小,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0 I4 b' M9 Q. O$ N8 A8 V
于是在 2000 年以来的互联网泡沫和 08 年进入危机等历史阶段,日韩受到了不少冲击。
! p) l$ o( B" b 再加上在经济下行期间,科技企业会优先裁撤短期看不到未来的创新业务,日韩进入科技收缩的阶段。
& A j* R G x' E1 j1 V0 { 而手机行业本就是一些高迭代的产业,核心技术不断变化,需要高研发、高投入维持优势地位。 于是,在 2000 年之后的近 10 年里,日韩科技企业的发展普遍减速,甚至败下阵来。) Y+ w! x6 t7 B" q8 |7 P" L
2 n4 C' m) D9 s( R0 z
形象的说,这还是国家的实力为咱科技企业的发展争取了一点时间。
$ D# D1 `# M, J& e/ L5 m- ~& Y" v 二来, 日韩通过技术与专利,制造的产业壁垒,并不是铁壁铜墙。
6 ~% K a! t( ?4 _* r @+ R OLED 产业链上的各大巨头们,各有各的小心思。7 x M& u2 U9 k$ S5 Q
长期受制于三星的苹果,想培养新供应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有分析师指出,苹果如果要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要扶植一家供应商与三星抗衡。
- T, [1 u$ M c3 j
6 M0 ]* A( x u* J. o 从目前来看,这个候选者可能就是京东方。; s) C2 u y* h2 v7 S/ e
而韩国 LG 的心思主要在大尺寸 OLED 上,在小尺寸柔性 OLED 手机屏幕上没有明显优势,于是退出了手机屏幕的竞争。
8 O. j; T2 Q- h9 p3 e9 E1 L 这就给了国内厂商追赶的空间。" w8 Q3 F' g1 H' o# K+ ]$ z
而随着三星和各大原材料商的垄断性合约逐渐在 2017 、 2018 年到期。6 `+ t. N5 t" M& M2 Z- D
OLED 屏幕最核心的发光材料专利也在 2021 年陆续失效。3 Y$ C$ b8 V1 D I- U8 G3 Y
- A. ^; W, L# X* e+ ] 一直紧追不舍的中国面板企业们终于看到了赶超的机会。
% J9 \+ s2 Y$ M) L6 C& d. p 先进的材料、设备陆续开始拥抱国内企业,使得国产屏的市场地位逐渐提高。甚至反过来掌握话语权,然后拿到更好的设备。' u+ e+ H5 B/ p u' v3 v
尤其是在 2018 年,由于国产 OLED 屏的发展,三星 OLED 的出货量受到影响,减缓了在 OLED 方面投资的步伐。
8 d* |* K2 b5 S) T* m: V0 E 原先被三星包圆的蒸镀机出现富余,( 2017 年 Tokki 蒸镀机生产了 7 台,三星买下 5 台,京东方买了一台,韩国拿到一台 )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才陆续买到了蒸镀机,国产屏幕才有了更多突破。+ y* g8 a+ h) f& d, c
3 {6 E! Q9 a* o4 i/ J+ f A 再通过国内更好的成本控制抢占市场拿到更多话语权,实现了良性循环。
% P+ q+ _% y' r# y+ X ^! \ 以至于近年来,日韩的面板企业的焦点逐渐转向供应链的中上游,在终端屏幕领域竞争力早已不及当年。
- O9 d; t% }5 L, Z5 U% ^+ d0 x( a; r 但是,三星上游的生产材料和中游生产设备的优势依然不小。
& w7 G/ R3 `% M) Y5 b' X
/ d- T- c5 M, Z& o) ?! y 更值得考虑的是,第三代显示技术( OLED )的发展,其实呈现了与第二代显示技术( LCD )一样的类似历史进程:+ r3 H# G M) e
在 OLED 初期,咱们落后,日韩更快的形成了成熟的产品,吃上屏幕更新换代的第一桶金。
8 \) Q6 B, Y$ {) ?3 K9 F7 H5 g. T H 在 OLED 的成熟期,咱们通过产业链优势压缩成本;日韩则通过专利授权、原材料和设备,锁定产业中更多的利润。
& u) D# ^0 ]& V# Z( a
" C3 m+ x$ h+ L, C* s) E' L) s 而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 OLED 材料还远未实现规模化销售,市场份额也比较低;而针对蒸镀机的应对措施喷墨式技术又不够成熟。5 ~' F! ?. f1 b% o
6 L8 Y0 i/ ^ E7 ^% P
8 m' c N2 @* Y3 _/ u4 h OLED 核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屈指可数。
5 s P% | ^7 w9 u0 ^ 以此推理的话,我们很难保证:三星等企业不会拿着上游技术优势赚来的钱,去搞下一代显示技术,重新复制这一模式。
8 y- O! i, r$ M) D m 所以,在这种现状之下,国产屏确实能够和三星屏掰掰手腕了,但是远不到可以庆祝的时候。$ C3 f' f# m. J
不过咱们也不用太悲观了。华星光电的工程师也告诉咱们,在某些领域咱们还是有不可取代的优势的。
* ~" {8 d& F; p& @# V; _9 w' r2 k 比如,同样是屏下镜头机型,国产屏幕和三星屏幕相比,三星居然有着劣势,同时期的三星和小米 MIX4 的屏下摄像头显示效果一比,显然三星屏下显示技术远不如小米和华星光电共同研发的结晶。6 D' k$ O$ J- a$ ~+ V$ J
: ^: _* @1 p; b, d+ H) A
甚至,在中尺寸的 OLED 屏幕( 多用于平板电脑 )研发方面,三星由于前期投入刚性 OLED 屏的成本太多而无法轻易转向新的技术;而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却往往能选择更符合当下需求的柔性屏路线。
& j- ?+ x' k" y+ y 这也是大厂的局限性所在。 + B% A; `! G* p* K, V) a
回顾中国手机面板的发展,就像一次次赛跑。
' H/ D! k. q1 k% z: a+ s1 K' E 在 LCD 技术上,日韩到了终点,我们才开始起跑。在 OLED 技术,日韩和我们却先后达到了终点。
' }4 U5 l8 s/ j6 a7 K( m" D 这 20 年的努力,使得我们几乎和三星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然后等着第四代显示技术的发令枪。
; ^$ z9 |/ x& z2 Z- c4 G7 H' } 考虑到之前两代技术追赶的经验,我觉得,国产屏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
( P: _5 E. ?$ F9 y# o5 j 撰文:及格 编辑 :江江、结界 封面:萱萱 ! `; w9 ]0 G) ~0 U
图文、资料来源:7 r' J* Q# [* O2 r& \# _; I+ ?
小米官网
; x( r3 y7 U% _( s5 m8 m2 t 中国显示面板,弯道超车有望三十年河西,国产屏幕终于成为 “ 香饽饽 ” 三年要把两大韩国巨头拉下马,国产屏幕上位之路揭秘日本电子行业的兴衰!历史惊人相似,中国能学到什么?三星苹果核心技术的血与泪:10 年打底,千亿投入,背后狠招你学不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