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 a$ J+ J) Y0 { K% G$ d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近日,广东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强调以县内县外 " 双向施策 " 强化人才保障,确保要素资源投入持续不断。无独有偶,同一天发布的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亦明确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8 t5 T5 Z$ z$ `! Y4 x$ i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在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要办好农村的事情,更要对人才 "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 d4 t. t; _$ Y4 Q9 U& ^+ p) }) p
' @" L6 ] k4 g* `- \6 V1 ?" u: V. m/ ^+ J+ [: I
( S/ R7 ]$ w6 c% i6 }) e8 B办好农村的事情,本地村民是主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着眼的是共同富裕,从来就不是 " 政府干、农民看 " 的事情。本地村民熟悉家乡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更能对本地的发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 " 粤菜师傅 "" 广东技工 "" 南粤家政 " 三项工程,让乡村人才有了更多成长平台;同时出台政策支持一批又一批乡贤、大学生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 " 新鲜血液 "。但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乡村人才的创新活力还远远不够。要不断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大批 "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善管理 " 的新农民,让他们扎根在家乡的田野上,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 o, j* w5 |" b8 z! S/ r h办好农村的事情,外来人才是支撑。做大乡村人才 " 蓄水池 ",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围绕产业振兴需求,柔性引进专家人才、产业技术团队,为县域发展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广东多地已积极行动起来,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比如梅州去年建成了 113 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产业人才引进、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育、对口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又比如云浮市新兴县采用 " 项目 + 人才 " 的方式,指导县内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培养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及团队……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政府职能部门要精心打造好县、镇两级人才平台,更需在发展紧要处帮一把,及时为人才解决生产、技术、销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y6 N7 a- r2 h7 P3 n# \$ R4 x
办好农村的事情,基层干部是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要把真正懂农业、爱农业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一线,持续发挥 " 领头雁 " 作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抓好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等工作,同时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人才多到基层、多接地气,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不过,资源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净流出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要让人才扎根乡村,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推动转岗换岗、交流任职等良性运转,对长期服务乡村的人才在职务、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倾斜,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到乡村振兴大潮中。
& d' c" o2 v$ A5 y6 _$ z人尽其才,百事俱兴。无论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还是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实现这些目标,说到底关键还在人才。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广东积极探索推进人才引领驱动和人才机制创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建设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且听,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号角响彻南粤大地,广袤无垠的新农村,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 O: k: D9 w; i- n7 m4 M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 R, Y7 O8 H$ G: B- f责编 | 张齐 谭洁文8 z" I( V- c- f* r: }
校对 | 赵丹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