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编:肖丽亚)
' R6 d; Z5 }( J1 W" N! v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英 郑淯心这是一个价值200亿的问题。“我能想到我会赚这么多钱吗?”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剧增收益,九安医疗(002432.SZ)董事长刘毅在2月7日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仍然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置信。
& V2 m, N( D8 L+ l 凭借新冠抗原产品大幅拉升业绩的九安医疗,被认为是2022年A股最赚钱的医疗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扣非净利润达到166亿元-176亿元,同比增长1918.30%-2039.89%。' ]1 Y/ @$ ~: V) |& J5 v
九安医疗近日公告称,拟以不超过20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及证券投资。
' d$ O6 `& B/ h. P 消息引爆市场。投资者们提出“为什么不用于分红”“为什么不回购股份刺激股价”“为什么没有投资新兴行业”“九安证券正式诞生”的诘问。而在商业问题之外,这类公司还饱受类似“发国难财”的道德质疑。# Q$ V* O6 s* }+ P+ b( R
其实不仅是九安医疗,在新冠疫情中有一批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或是突然解决了生存问题,或是实现了营收利润的飞跃,它们可能是医疗企业,也可能是线上业务公司,他们都将面临同样的拷问:当疫情中突然产生的巨量需求戛然而止的时候,它们过去在经营管理中的难题是否得以破解?今天耀眼的业绩能否在未来得以延续?它们会是像烟花一样绚烂地流过,还是真的成为一颗恒星?
2 e4 A* x0 I: y1 S( H3 ?$ c1 k( |, X 这或许可以被称为商业中的“九安问题”。- U( f, k% |6 X- U6 x
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办法,与九安医疗自身采取审慎的守势不同,稳健医疗却表现出了更积极的一面,在低值医疗耗材市场大举并购。而康希诺则通过大量回购用于激励团队员工……
( j& r. J9 D5 b2 M( E 市场会给出答案。
4 N' [4 X9 S5 S 最赚钱医疗上市公司拿170亿理财
M; e$ Y$ n2 x" C% V 九安医疗1月31日公告,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含)17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由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拟使用最高额度合计不超过(含)3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 x9 a( v' M" P5 h; w7 c/ z 200亿的额度超过了2020-2022年企业归母净利润总和,其中大部分是2022年获得的。2022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亿元。* i. y( h4 G2 t% S- q; a
这一消息出台后,资本市场反应热烈,不少股东认为九安应该趁机做并购,而另外一些则认为还不如分红,也有人提出应该回购股票。# {- p/ r8 e: U/ N5 {* a+ `" k
采访的一开始,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就向记者强调,这笔钱不是炒股,他称这些钱主要用于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5 B( V" a! n9 {! D
“我们有很多资产是美元资产,现在在美元加息背景下,基准利率指导价4.5%-4.75%,前几天沟通了几家商业银行能给出的一年收益可以到5.5%-6%,当然利率也会有变化。”
3 h0 Y7 @9 y: T+ S0 _ 刘毅认为选择委托理财和证券投资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我们现在短期并没有这么多花现金的需求,或者在新的行业新的业务方面,我也不认为我们公司具有这样能在短期内做出百亿级投资决策的能力,那我就做保值增值。”; }- k: X) S- s Y
他认为,这才是维护股东的最大利益。 ^+ `5 }* Z; _8 J" R0 u2 ]/ [) d
200亿决策最初就是刘毅的提议,在内部讨论时,大家对他的这一投资决策没有意见,之后再经过了董事会投票。刘毅是九安医疗的实控人,董事长和总经理。, K- }# s5 Y, }( W; J3 e, N
在刘毅看来,任何行业都有学习、摸索周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和积累才能获得收益,而绝大部分并购都是失败的,当前他还未发现一个值得花如此巨量的资金去投资的新产业方向。
$ N4 f$ b- |( n0 K1 \# l2 Q 面对分红的诘问,刘毅说,“我们肯定按照规定分对吧?这个钱也不影响分红,不能说我理财了就影响分红了,这俩没关系”,他称“具体的数字我们还没有讨论过”。
* _* e) r, `( c 面对把资金用于回购的选择,刘毅反问道,“为什么要回购?”“分红、回购能抬升资本市场股价,怎么可能呢?二级市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太多了,我们不要一厢情愿的去想这些问题”。
6 C+ h: r9 m5 M- y 200亿理财及证券投资公告发布后第二日,九安医疗股价上涨了6.8%,此后几日呈波动性下跌,截至2月10日收盘,九安医疗报51.96元/股。9 I& c# }2 q9 o/ O; b/ E+ w
“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g- w' E X. F' c8 b
在新冠疫情前,没有人敢想象九安医疗有朝一日会成为关注度如此高的A股明星企业。
9 U5 U: a: V6 t" z' ~! D' q 成立于1995年的九安医疗原是一家生产血压计等传统家用医疗电子产品的供应商,2010年上市后,开始探索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但长期处于投入大产出小的状态。2013年到2018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归母净利润呈现出单数年亏、双数年盈利的波浪线,多次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扭亏为盈,避免被ST。
1 U Z8 l& t' c2 w. I0 [ 而在二级市场上,九安医疗的股价长期低于发行价,维持在10元以下。“无论媒体还是股民,以往对九安做互联网医疗这件事并不认可,没有人相信九安能探索出一套真正有效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刘毅对经济观察报直言。. Y- [2 R" y- ^* B
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九安医疗。
3 o/ E! k C6 {! S2 i9 l 九安先后凭借额温计、新冠抗原两大爆款产品实现利润飙升,这两项业务被他称为爆款业务。
8 M( m3 V4 V9 v6 E! C 2020年,国内外新冠疫情吃紧,九安医疗面向海内外销售额温计、血氧仪等防疫物资,单月额温计产量曾突破100万支。1 _& W# E7 T! q
九安医疗董秘邬彤回忆,最忙的时候,包括他在内的许多高管也曾到流水线上给额温计贴生产标签。3 o% S$ D u% t! I+ _, a
该年度,九安医疗营收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84.36%,同时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2.47亿,同比增长202.39%。
6 n' J: ?* T8 m( v2 ^5 t 2021年,九安医疗被更大的“馅饼”砸中。+ z& r5 u I- g; { \' W5 Y
11月,九安医疗的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获得美国FDA应急使用授权。仅在一个月后,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将美国疫情推向高峰,创下单日新增感染超50万例的记录。面对突然爆发的检测需求,美国本土企业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提升产能。
( x! B) A* R4 `* W 凭借中国国内工厂的供应能力快速抢占市场,九安医疗ihealth试剂盒成为美国最常见的新冠抗原产品。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九安医疗接连收到美国政府多笔大订单,订单及合同总额超130亿元人民币,数额之高相当于其上市以来总营收的两倍有余。
, f" V, k7 T; z' C 在股市,九安医疗受到热捧,2022年上半年九安医疗股价一度上涨至99.12元的历史高点。$ p6 |3 p& u) O$ Q9 a& L7 z
为什么是九安
- n; U/ v8 z1 Z# i/ i 对于业绩腾飞,刘毅表现得较为理性,他用“中彩票”来形容2022这一年,理性看,也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 r5 m( W# D7 z6 r+ I7 P |" D 天时是指,由于美国FDA准入较严,九安获批时美国市场仅9家新冠抗原试剂盒提供商,相比于多家中国企业进军的欧洲“红海”市场,美国市场竞争较小,而奥密克戎的出现又让这一市场体量暴增。, {. e8 s0 ^. X' `: m
地利则是中国强大的劳动力与产业链优势。刘毅介绍,抗原试剂盒技术门槛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就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供应能力。2022年美国疫情顶峰时期九安医疗在中国组织了近10万工人进行生产。在产业链上,以抗原试剂包装盒为例,当时一天需要印刷1,000-2,000万个,美国试剂盒企业难以在其本地找到具备如此大产能的印刷厂,而九安在天津及周边很快就找齐了供应商。
4 _" r4 A7 ~! w9 X" ^2 v 人和是指公司管理及执行能力。刘毅认为,与中国多家体外诊断企业相比,九安作为一家很少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优势在于很早就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具备在当地快速进行产品性能和临床试验的条件,且此前已积累了FDA申请经验。
& h4 {' g0 W5 w$ e 对于未来新冠抗原需求趋势,刘毅回答得十分谨慎。“你觉得中了一次彩票第二次还能中吗?也不一定,我不知道。我从不关心这件事在时间上的长度,因为受到疫情、疫苗以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这是老天爷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我们只能说在人们需求最大时、健康受到威胁时,最大限度去满足。”: {- p. a9 y9 S+ H# i% L# ?$ N) l4 }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冠疫情逐渐消退,九安医疗的业绩将由非常态回归常态是众多投资者的共识。; N( U f/ x+ k5 m
其实,在2022年度内已有这样的趋势。美国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期仅持续了冬季两个月,九安医疗2022年度绝大部分业绩也由这两个月贡献。年内股价也随之变化,已从最高点99.12元近乎腰斩至50元左右。4 } y: i& w2 @7 X* \' f! E
潮起潮落2 ~ J6 }6 V/ t( U; B
九安医疗现象并非孤例,新冠疫情三年里,疫苗、核酸、防护服等多个领域都有不少类似案例。
1 `# r# z$ J0 n! V* \. m' F 在新冠疫情之前,科兴生物主要销售甲肝、流感等疫苗,2019年,其营收规模为17亿元,净利润在3亿元。
; R! L& u8 W `/ d3 a! w6 y$ w# f 2021年2月5日,科兴新冠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此后科兴生物业绩平地起高楼,2021年,科兴生物销售额为193.75亿美元(约合128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1.6%,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4.61亿美元(约合559.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08.5%。
8 r, Z4 D+ c+ }# R' d3 u$ d, v% w5 g 相比于科兴,同为中国国内主要新冠疫苗厂商的康希诺(06185.HK)尽管在利润规模上相差甚远,但也依靠新冠疫苗一举改变企业长期以来的亏损局面。5 r) Q* P2 s+ D7 Q( ~, ^2 y! ]
财报数据显示,康希诺2016年至2020年末均为亏损状态,且亏损呈现出扩大趋势。2021年2月康希诺研发的新冠疫苗“克威莎”获批上市,康希诺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43亿元,同比增长17174.8%,并实现了扭亏,盈利19.14亿元。2 K) W% C# J4 N; k* c X
在核酸领域,作为最早获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6家企业之一,圣湘生物(688289.SH)在2020年实现业绩大爆发,营收直接从2019年的3.65亿元暴增近13倍,至2020年的47.63亿元。
2 p5 P; F! s" J Z' z- p2 ` 核酸检测服务商龙头企业金域医学(603882.SH),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86.17亿元,同比增长47.87%,新冠检测服务占其中四成,约33.56亿。2022年前三季度,金域医学营收122.08亿元,同比增加41.67%;归母净利润24.48亿元,同比增加46.41%。+ Y) `( H( Z- B2 \! m2 a
但随着中国防疫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的业绩很快被打回原形。
6 s- n; X; g! \ 以新冠疫苗厂商为例,康希诺2022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将亏损8.3-9.96亿元,再度重回新冠疫情前的亏损状态。除康希诺外,新冠灭活疫苗提供商康泰生物也出现了亏损。康泰生物(300601.SZ)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预计亏损7600万元至1.5亿元,与2021年相比,由盈转亏。
& ^0 y7 Q! D, y' P2 D 对于亏损原因,康希诺与康泰生物均重点提及新冠疫苗销量大幅下滑对业绩带来的影响。因疫情一度飞升的“手套矛”英科医疗(300677.SZ)也面临相同局面,2022年业绩预告企业净利润下降超9成,从2021年74.3亿元缩水至5亿-6.5亿。
8 U! Q/ p& ]. t( d2 P' G “巨额收益”怎么花
7 w& Y* r. }, G 疫情红利潮退后,赚了大笔钱的企业接下来怎么办,不同的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J j# Y: z% Q5 n) H! Z 部分企业表现积极,以口罩、防护服赚得大额收益的稳健医疗(300888.SZ),在2022年频频出手进行大手笔收购。该企业在2020、2021两年获得归母净利润超50亿,相当于疫情前五年归母总利润的2.5倍。
/ e5 C g% i1 E2 o 2022年4月,稳健医疗以7.28亿元收购同行隆泰医疗55%的股权。2022年5月,稳健医疗又以6.52亿元跨界投资注射穿刺类业务(中国医用低值耗材市场占比最大的业务),收购湖南平安医械科技65.55%的股权。稳健医疗高级投资总监廖冠来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收购湖南平安医械一方面是希望打造国内低值耗材龙头地位。2022年6月,稳健医疗再以4.5亿元收购桂林紫竹乳胶100%股权。
# B4 y' J& s6 u# G U( L 长期以来,稳健医疗所处的中国低值医疗耗材市场集中度低,相关企业业务单一,没有出现真正的行业龙头,稳健医疗正向这一目标前进。5 ^( _' F) ^+ [4 M" ?6 B
除了积极出手并购外,部分企业将收益花在新业务发展、股票回购和分红上。1 J9 k6 f' ~5 F5 q
康泰生物近日称,在注重布局研制多联多价疫苗、新型疫苗、升级换代现有疫苗的同时,公司持续探索疫苗新技术路径的应用研究和布局新技术平台的建立,包括mRNA技术、病毒载体技术、新佐剂技术等。
6 W! i6 w* G* ]$ i$ o) ?1 r2 o 智飞生物也表示,公司未来3-5年将稳步推广近一两年上市的自研产品,包括用于结核病潜伏感染的诊断试剂宜卡、用于潜伏感染人群的预防性治疗产品微卡以及重组新冠蛋白疫苗智克威得。康希诺在2022年12月完成回购683,748股A股,使用资金总额约1.5亿元,未来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康希诺认为,其所在的生物医药行业,人才积累是夯实发展的资源也是牵引突破的动力。
# U( D6 |% N* H0 u. S! f5 c 也有公司赚到钱就进行了分红。
4 m+ ^, g- D# W5 Z+ ? 圣湘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61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5亿元。此前2020年、2021年,圣湘生物也在当年三季度推出分红预案。- b" b# ^* S G
疫情后,九安医疗仍然将主攻耕耘了12年的互联网医疗。刘毅计划在2023年互联网医疗上的投入同比增长一倍,不过对于具体数额他并未披露。糖尿病诊疗照护“O+O”是九安近年来集中投入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9 k, ^! a; P0 E. s. j9 [ 在刘毅看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目前仍面临商业化困境,这或许是他认为当前阶段不必将巨额收入大量用于该领域投资的原因,而这也并非是短期内能用巨额资金解决的问题。
8 S) b9 \- x, h2 ^. d0 ? 最关键的难点是支付方式上。“医疗不是送外卖,消费者自己直接付钱就可以了,医疗系统的付钱不是消费者自己就能付的。”刘毅说。# L' z9 t7 J- I
|专访┃ r6 F% r* b+ t* m+ u7 V* F
经济观察报:公司是把去年赚到的钱都用于理财吗?
& M3 M8 J! S0 }3 v/ B% U 刘毅:第三季度是现金100多亿,此外还有金融资产,加上就不只100多亿。今年预期的利润是165亿到170亿,这只是归母的,不归母的不也在账上吗?还有去年的收益,所以不是所有的钱。还有这200亿,没有说一定是200亿,是最大额度200亿,这是交易所新的规定。
, b4 l& V. b- H0 c* n0 ~; J 分成委托理财和证券投资。实际上现金管理也属于是委托理财,比如说我们在银行的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了很大一部分的保本票据,它也属于委托理财,但是好像大家听到理财这件事情感觉跟银行存款没关系了是吧?实际上它这里面含着类银行存款。强调得很清楚,它是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 l) W6 d* R- U7 ]" `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
$ Q$ w8 f0 f) ~: W5 L8 X9 K8 ?; @: Q6 M 刘毅:其实没啥,这个东西很明确,第一任何行业它都有周期的,你上来可能都要学习、摸索,然后才有收益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说我们能花这么多钱去做产业投资。比如我看好一个方向、一个行业,现在花这么多钱去做,现在还没有这个需求。但是钱得保值增值。
2 `4 ?* F- g9 _# m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不把大量的钱去投你们之前做的糖尿病业务? D# B0 \) T( r- H) L7 q9 O
刘毅:那个花不了这么多钱,哪花得了这么多钱,你觉得能花得了这么多钱?我们这200亿其实是我们正常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不受任何影响的情况下,相对来说是富余的,未来除非我们有大的比如说产业投资或者大的并购,但我们根本就没想过并购。没有这些需求,我这些钱不得产生价值吗?很简单的一件事。
' N" Q: ~) P- V. q7 n4 t( c4 `" s( C! ` 经济观察报:有没有考虑过分红?5 V# V5 N% x1 a( p0 n8 F
刘毅:我们肯定按照规定分对吧?这个钱也不影响分红,不能说我理财了就影响分红了,这俩没关系。
2 D/ X. _. i0 G% k 今年的分红计划按照监管规定来做。公司章程上也写明了,我们按照规定正常合规执行。具体的数字我们还没有讨论过,反正具体的数字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才行。5 n# f; K- I8 A: t
经济观察报:有的公司赚了一笔钱,他会考虑回购股票,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方案?2 `, c4 b3 k( @. z, c
刘毅:我们早就回购过了,我们在2021年回购了两次,每次花了一个亿回购。4 D; E9 {6 R6 U3 |
今年在回购方面我们现在没有真正的想法,因为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没觉得回购对我们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多大的意义。: B, V, I8 l# j5 O# A* m% `# x
为什么要回购?凭什么说回购我就要回购啊?分红、回购能抬升资本市场股价,怎么可能呢?二级市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太多了,我们不要一厢情愿地去想这些问题。
o z5 {6 m3 a% x- w 经济观察报:决策这件事你们大概花了多长时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决策?) T( h: J; Y$ y& |' N2 e
刘毅:就按正规流程决策,先公司内部讨论,再经过董事会,然后各部门进行测算对他们经营业务的影响。2 e' X E8 a& l1 e' E* a
经济观察报:一开始内部讨论大家是什么意见?# X- ]2 D9 c# [1 d( y
刘毅:没有什么特别意见,大家对我这个意见没有什么意见。 M* i# t! i# z& a P
因为我们的核心是说过去这么多年,我们看到在资本市场上扩大新业务,都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积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公司不可能拿这么一大笔钱去做尝试,没有任何道理。而且公司目前情况下也没看到任何的并购需求、并购的想法。这个时候很简单,就得做保值增值。你们老操心我怎么花钱干嘛呀?! |& J$ ^+ G# m
经济观察报:您为什么觉得自己做出这样一个决策,比股东自己拿到分红做理财投资效率更高?
: R( N; c, A4 z( O. X* I" ^ 刘毅:您觉得是在企业家手里效益更大,还是在个人手中效益更大?我们觉得应该在公司手上,对股东的增值回报会更好一点。毕竟公司这些人是在市场中磨练过的,有一定的专业积累的,对市场风险有一定意识。
- a# M* O6 b* y4 J3 B" m+ w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去按照有些人说的去做大的并购,你以为并购就能产生价值?我们看到的并购案例大部分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做这样一个选择也是经过了考量的。3 |8 N5 I/ ?* f2 Q% m" E
经济观察报:您对这笔钱有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比如说在未来多少年之内考虑到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什么地方去?: Q' b7 }$ f4 I# S$ d1 ]( m- n/ g+ F
刘毅:没有哪个公司有这么长期的规划,那些规划能信吗?没有一个规划能做成功。我能想到我会赚这么多钱吗?我不知道。同理,我怎么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我解决现在的问题,现在是美元加息利率较高,我们美元资产把这个收益先获得。
; H, @3 m; }# k O+ M 经济观察报:也很关心你们的互联网医疗业务,今年你们计划大概要投多少钱在互联网医疗领域。
/ C6 z" a: l9 S 刘毅:现在正在做这样的规划,比去年可能涨一倍。
- v' B* ^5 h8 G2 L/ O. ] 以前其实媒体也好或者股民也好,对我们做互联网医疗这件事情实际上都没有人认可,谁认可?你说我们不关心股东价值,我们天天讲我们在干嘛,没人听,谁信呢?1 g }% }3 e7 a/ _
经济观察报:现在您怎么看互联网医疗这一块业务的前景?
5 g+ ~! h; v( g 刘毅:我都做了12年了,你觉得我怎么看?当然觉得它很有前景。你想,坚持一年的时候多少人做?一堆人做,5年的时候没几个人做了,10年还有谁做,我们坚持12年了。
4 O5 _, Z2 T9 b8 ~ 经济观察报:卖药的还可以。* w. q! r1 j5 w3 F0 H0 j1 f; y
刘毅:卖药是互联网医疗吗?你认为什么叫医疗?如果把医疗定义为患者治疗疾病,卖药跟患者治疗疾病有什么关系?我直接在医院不就拿到药了吗? Z# g7 Z8 i. m% b) n M
医疗的本质说为患者治疗疾病,治疗疾病你的考核标准第一是把病人治好,第二关键点就是便宜。卖药对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它不是医疗,他是电商。
- y1 Y0 I) ?, O$ `6 p- u1 z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现在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2 i- Y5 {3 h) p `. ~
刘毅:制约因素涉及到的环节就多了。这件事情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做从0到1。全世界你说哪家互联网医疗做成了?
; L0 i* [6 G( \ 以前都是美国有谷歌,我们做百度。美国有个雅虎,我们新浪。互联网医疗美国也没人做成功。而且这件事情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借助物联网,这两个新的科技手段。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互联网血压计,我们在全世界走到前面的,但你光有移动互联网也没解决问题,你还要创造出一个对医疗有效的模式。所以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我们觉得我们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做了很大的工作。但是资本市场不认可,资本市场哪有认可的?
; n/ {4 ?" V; c$ A/ p 经济观察报:我刚在楼下看到有一个公司愿景,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疗及智慧生活的开拓者,现在有变化吗?; R# Y) M4 T, i, ~- P5 @
刘毅:没变化。坚定的走自己的路,不管你们怎么说,我没钱的时候就这样干的,我们有钱的时候也这样干。没钱的时候你们说这公司连续6年非经常性亏损,有钱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个钱都没花在主业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