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8 f4 V* I( G" a0 R0 `( [9 q/ ^2 p: ] 放开后我国第一波新冠流行山呼海啸而过,估计造成了全人口80%~90%的感染。
; z& i, M: s! l; f 就此,我国新冠疫情大概率也已经从大流行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 }' t* E9 c* J# b: k& @& d* v- ~1 ] 什么是地方性流行?7 V g' N9 K L2 F
$ ~$ o* u. I, {1 M$ A/ n8 k8 j/ N 一种不能被根除的传染病从大流行过渡到地方性流行病阶段,不仅在于其流行范围和规模的变得有限,更在于疾病会以相对恒定的、具有很大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反复循环流行。
: T/ g! I6 u# V5 b1 d% L0 [; Y 可见,地方性流行与大流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流行的规模和周期变得有规律性,可以预测。
0 ^6 I* X) l' L7 f! E: ^ 全球新冠疫情已经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病阶段1 W3 L2 B+ O7 D2 k% C) C; r
% L' L m: K6 A! U% x* H
新冠大流行已经接近3年周年,尽管WHO于2023年1月30日发布了有关最新立场声明,称新冠疫情仍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仍处在大流行阶段。( r+ ]. N: a( I$ J' L
但是,纵观全球疫情趋势,我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地区似乎都已经走出了大流行,进入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 A1 J6 j7 n) o9 \ 这一点,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得到了反复确认,即都已经以比大流行小得多的规模,并具有可预测性周期的模式出现了多波次反复流行。
9 ^% x" f" @ [. d8 ? 如果非得找出例外,那么,只有日本尚未经过普遍性感染,应该仍处在大流行阶段。
& y& P0 R) Y; U3 c/ x" w" o 我国也已经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6 U( F' T7 U3 N! r. I' v5 Y 另一个“例外”恐怕就只有我国了。
5 x: d: |, |4 z0 v) M 不同于日本的是,我国放开后人口感染率高达80%~90%的第一波感染浪潮已经让我国摆脱了大流行,步入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_7 H$ J' j1 ]# p; B 与早先已经躺平的国家相比,我国从大流行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尚没有得到确认。
) d% {: I7 ^/ E! _% D) e- t' B1 b5 ^ 怎么才算得到了确认了呢? z+ |6 H7 }; e" M; I2 U* |
很简单,再经历1、2波的具有地方性流行特征,即规模和周期具有可预测性的反复流行,就可以确认。' @( x2 S d: O- l) s i* u" J
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能做的就是等待第二波疫情的到来。2 L6 n/ q0 ?( a4 T
这么说,是因为疫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不像胡锡进说得那样,“说中国将会经历反复流行的都是不盼中国好的坏人”。
8 l3 P, U( S/ a& y' H4 r 新冠疫情为什么会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 Q- X3 ]/ u) x. C* K+ J+ x( e
. f4 f* O( T# t% L2 {9 P 要相对准确地预测我国的第二波流行,需要对新冠疫情为什么会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 `: O( H- |: W* y+ z# k* B/ N0 h 新冠疫情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又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 k. t, n/ {6 V" Q, b) o
新冠大流行为什么会结束?
+ R* k9 Q0 r9 n4 ]: W% Y 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在大流行之初的2020年3月份的“群体免疫”或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终点一文中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实现群体免疫——尽管彼时,群体免疫在我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g4 f T$ b- r: n; j3 q7 S6 \7 e; ?
简单来说,不管是在人群还是动物群,传染病大流行,最终都会通过普遍性自然感染,和/或普遍性疫苗接种(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以后)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结束大流行。2 R( Z, `$ l! Z o% _' C- d, K! J
用白话说,就是大多数人有了免疫力,病毒在人群中“传不动了”——看到有“专家”说“传不动”的说法并不准确。我就奇怪了,“传不动”不过是专业人士面向公众的一种科普说法,又不是医学术语,何来不准确?我认为,这个说法非常贴切。3 z3 J$ e! _4 `* w
另一个问题是,新冠疫情为什么不会被消灭或者像麻疹等那样被完全控制,而是变成地方性流行呢?
) q& u" K N3 ^/ B& i# v( c 这是因为,有些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力不够强或者不够持久,因而即使被“免疫过”,仍可以再次感染,或者过一段时间免疫力减退后再次感染。
+ ?9 l" h1 A Q 新冠病毒就是这样的一种病原体。
3 X; ^. |7 A0 W7 {2 V 早在疫情之初,世界上就有很多科学家断言,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新冠大流行终究会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 ~. R; z* m! ?: ] 我在2020年4月份的从人类冠状病毒看新冠疫情结局,大概率变身季节性新型冠状病毒病一文中曾经做过详尽介绍。
. k& U a8 X% V4 W; f0 g8 { 科学家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新冠病毒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冠状病毒,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也应该与人类其他冠状病毒存在很大的共性,包括不能诱导产生持久性免疫力,建立完全预防再感染的群体免疫。
9 {7 M4 h0 ^8 S1 Q+ m1 V 现在,科学家的这一预判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据的验证,新冠病毒感染的确不能建议持久性群体免疫,新冠病毒没有被消灭,疫情果然变成了地方性流行。* t2 T4 k( Q- O! }
为什么不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经典群体免疫呢?+ S* G7 X. [+ C
1 _ O. H& J8 l 病原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并不单一,而是可以分为预防感染,预防严重疾病,和降低传染性的三个层次。) D: P7 F/ t* l; N
不仅是新冠病毒,目前已知的7种人类冠状病毒都不能诱导持久的预防感染的免疫力。
6 \3 C0 `4 |) K# q( D% [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2 a* ]+ }6 e2 P ' o; ]+ a; M4 G+ e
一个是,预防冠状病毒再次感染的免疫力会快速衰减,快的2、3个月就能衰减到属于预防再次感染的程度;慢的有可能维持在1、2年内免于再感染。: |$ F* d' P7 B# k/ B9 E0 m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可以随时不断发生变异。其中,有一些变异可以让病毒获得逃避先前免疫保护的所谓免疫逃逸能力,仅仅换上一个马甲就能俨然像一个全新病毒一样骗过免疫系统的而再次感染。
$ H5 e, u! o2 q7 L 我国第二波流行何时到来?
- ^2 G5 x6 N' H: I" p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即便人群的所有成员都已经获得了免疫力,而且没有具有强大免疫逃逸能力的新病毒毒株的传播,仅仅依赖于免疫力的衰减,2、3个月后就有一定比例的人变回成为易感者,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 G: W7 z. T( _* l8 | 当易感者累积到一定比例,就会暴发再次感染潮,即发生第二波流行。
, d, M7 L8 U/ N+ ^$ q3 m 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12月第一波流行开始后的2、3个月,即2023年2月份,我国就有可能发生二波流行。
& J- K+ x% B: w+ B. O# T E 但是,单纯依赖免疫力的衰减,或许不会这么快就积累出足够的易感者,因而第二波或许会有延后;同时,规模也相对有限。2 B4 [" {6 L' B
但是,如果出现或者输入具有强大免疫能力的新的变异毒株,则易感者的积累就不再受上述限制,而是决定于这种新毒株的传播速度。
' P0 |4 C4 F/ B( Y* m- t) ^- ~ 从进化关系上看,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新冠病毒几乎全部是奥密克戎,而且几乎全部是BA.2的后裔。
5 N" u7 I. U H" m+ Z; g5 v# Y / J$ C1 t6 {: T) Z9 n( D; A W
正在全球流行的BA.2后裔又分为三个进化分支:BA.5系列,XBB系列,和BA.2.75系列。( P, ^ j v M
其中,我国第一波流行的优势毒株是BA.5.2和BF.7,都是BA.5的后裔;这一分支的最新亚分支是BQ.1/BQ.1.1系列,也具有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优势毒株;即使感染过BA.5系列,也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N# Q' _2 E+ G6 J8 `1 ]7 h7 c# o
继BQ.1/BQ.1.1系列之后,XBB系列正在全球很多地区迅速崛起,同样具有超级免疫逃逸能力。尤其是这一分支中最晚出现的XBB.1.5,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尤胜于XBB,已经首先在美国取代了BQ.1/BQ.1.1系列,成为了一家独大的绝对优势毒株。! L* i6 f1 O, H5 R; F( x# l* _
近日引发关注的CH.1.1则是三个分支中BA.2.75的最新亚分支。它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似乎具有超过BQ.1.1和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另一方面,它正在从澳洲到英国的一个传播带上迅速传播,并在新西兰、英国等国家正在成为优势毒株。 k8 h' o3 I# k) f0 E
目前来看,全球新冠疫情似乎是由BA.2的三个分支的后裔主宰,三个分支的最新亚分化支都具有超级免疫逃逸能力,都可以躲过此前几乎所有毒株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力的保护,所到之处都会快速吸引大量“拥趸”成为新的易感者。- @% h9 w2 S; o6 L0 Y. [
如果不出意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新冠疫情将上演这三个分支亚变异体的三国演义,具体形式或者会后浪推前浪,也或者轮流坐庄。
- q- K' f1 S; z2 j& [5 C; X 问题是,这三个分支的最新“毒王”,BQ.1.1、XBB.1.5和CH.1.1在我国还都没有形成本土传播。
6 A9 _% U9 o6 Z- n' g 但是,放开后取消入境检疫的大背景下,这三个毒王可能都不可避免的进来并形成传播甚至流行。
/ f/ }; y; _+ [: g( p, @& W7 R4 l 届时,不管是哪一个,在我国的传播难以遇到像样的抵抗。# Q: K! G1 e0 F' \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免疫力的衰减,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力的新毒株的输入,将对我国第二波流行出现的时间,尤其是规模产生更大的影响。3 k. L$ F; V4 Z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推论,我国新冠疫情已经从大流行过度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这一过渡有待于第二波流行的确认,第二波流行最早应该在2月份开始;如果BQ.1.1、XBB.1.5和CH.1.1三个毒王中的一个更早输入和流行,将推动第二波流行高峰的早期到来,并增大流行规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