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预见2023】华西证券李立峰: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
3 b5 X9 _& k) t8 z" j9 z0 f; J! v 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可以预见,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2023年,但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人民币汇率、黄金、能源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出口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美联储本轮加息终点将是多少,对A股流动性有何影响?5 x. x6 v. ?$ b
金融界《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P( F& ?8 v2 K: a
1 [2 {: \5 n8 @, h 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
) Y6 O1 u5 f, T' ^4 D8 F 核心观点:6 I( [$ M5 a+ ^! ^( q
● 2023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增长将向潜在增速回归。
% h& H" W, ]6 q0 K3 p5 [4 r/ S6 W \: k; k ● 面对2023年的出口下行压力,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稳住外贸订单。二是稳住外贸主体。三,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w8 W! D o8 l0 o+ N. g ● 下一步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b5 q' N2 M; X' o9 P' d4 P( Q
● 随着2023年硅料产能提升,组件价格将持续下行,2022年开工但是延迟投产的项目将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2023年增量项目将集中于下半年投产,2023年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W$ C( t! t: _- {
● 各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与去美元信用下降有关,长期看全球货币体系呈现“去美元化”趋势,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下,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6 g) O1 C0 k8 S+ }) S$ u$ a: n
●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根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显示,今年2、3月加息幅度将降至25个基点,加息终点利率预期为5%。
6 b) t. m( n+ F( j 以下是对话全文:
0 w9 h6 R! `" `4 c: m 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发展信心源自三大方面
% R+ u# ]8 ]9 A) h" @- p' E 金融界:您如何看2023 年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的信心源自何处?您对2023 年中国经济有何寄语。 F8 N, ~+ P7 o+ ^" _1 o
李立峰:2023年,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国内需求进入复苏通道,经济增长将向潜在增速回归。
* ^+ n! g( A& p- a% T, F$ v. @ 展望全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9 _4 k; I& p/ ^3 G; ]
第一,国内疫情冲击减弱。自去年11月以来防疫政策优化后,各地疫情先后达峰回落,随着消费场景修复和居民收入信心的回升,2023年国内消费将总体复苏,成为拉动全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9 w8 ~% {' N& C; G# S 第二,房地产政策持续宽松,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去年以来房地产供给端支持政策“三箭齐发”,需求端政策持续放松,近期官方再次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前期政策效果落地和增量政策的发力,市场信心将逐渐修复,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有望企稳;5 z6 ? R5 ^7 L
第三,国内政策已转向“稳增长,宽信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宏观政策方面,历次扩内需政策发力阶段货币和财政政策均偏积极,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力度不会小于去年,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同时财政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此外,“扩内需”产业政策红利不断,监管层面对民营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频频释放暖意,有利于营造稳定的政策预期。4 }6 B/ \( \9 E9 Q" o* Q5 h
人民币汇率将回归双向波动,全年有望小幅升值
* D9 [& t2 o& e2 P5 T) A 金融界: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最受关注的是美元汇率快速升值,新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开门红态势。您觉得今年美元走势会是怎样的?人民币会成为2023年强势货币吗?
: H* |1 P, _$ S+ c 李立峰: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始于2022年11月,新年来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6.7。11月至今,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分别累计上涨6.89%和7.75%。+ ^6 a0 k$ W) Z7 a
本轮人民币汇率走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海外方面,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放缓使得美元指数回落,非美货币相对升值。12月美国CPI环比下跌,薪资涨幅持续降温进一步确认美国通胀压力正在缓解,同时美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先后跌破荣枯线使得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增加。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已步入尾声,市场预期美联储2月和3月议息会议上各加息25个基点后就停止加息。国内方面,防疫政策于去年11月逐步优化,经济疫后复苏预期支撑人民币走强。同时,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等领域政策释放偏暖信号,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信心。近期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23年GDP增速目标,联合国报告也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加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从全球资金流向来看,去年11月至今,外资净买入A股规模已超2000亿元。
! S1 W4 o/ W; V& @ 展望2023年,美元指数有望回落但保持相对高位。需求收缩和通胀下行的趋势促使美联储向鸽派转向,将带动美元指数走弱。但中期来看,美国经济持续强于欧洲,使得美元维持相对高位。
% ^' R. @# a' ] 人民币汇率将回归双向波动,全年有望小幅升值。短期来看,市场对2、3月份美联储加息放缓的定价较充分,美元回落的速度或有所放缓;全年来看,美国经济衰退压力逐步显现,而中国经济伴随疫情缓解和稳增长政策的发力进入复苏通道,全年经济增长有超预期可能,支撑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V6 Q, B4 X- v; W+ F
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稳外贸订单、稳外贸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6 u3 ~! K( q+ v* _8 j2 u2 A7 }# N
金融界:今年出口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您觉得今年我国出口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应对?. i# Y6 q- x* K- U
李立峰:我国出口增速自去年8月起快速下滑,10月以来出口增速同比转负。海外经济景气度来看,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自2022年8月以来持续低于荣枯线,欧元区和美国制造业PMI分别自去年7月和11月起低于荣枯线,12月我国新出口订单PMI录得44.2%,创2022年新低。联合国在《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许多国家在2023年面临经济衰退风险,既影响发达国家,也波及发展中国家。展望2023年,随着外需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叠加去年的高基数效应,全年出口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节奏上或前低后高。结构上,光伏、锂电池、汽车等产品出口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8 |- }# L7 W; T6 a- [ 面对2023年的出口下行压力,稳外贸政策需进一步发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稳住外贸订单。去年12月以来,疫情防控优化后,广东、浙江、江苏等政府组织外贸企业出海主动抢订单,释放积极信号;二是稳住外贸主体。需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第三,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例如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保障各类口岸物流运输畅通等。& |* J+ r# J5 W/ N
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9 j, J5 x5 m! l* j% {
金融界:出口面临巨大压力,扩大内需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关注的重点,未来如何扩大内需?
5 X4 a1 \+ n( o( Z7 g2 S 李立峰:外循环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趋弱后,内循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扩大内需将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内需的拉动主要体现在消费和投资上:% D9 `' A$ t& i0 {6 X. d( _& V- B
1)扩大内需首要在扩大消费。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领域有望得到政策的重点支持。防疫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后,经济活动和消费场景恢复正常化,同时近三年来预防性储蓄的大幅上升使得居民存款增速处于过去十年来的高位,将成为2023年消费复苏的潜在动力。
2 i. `8 u3 Q: M: S& d' j% Z( I& A 2)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基建、制造业投资继续发力。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政府投资的力度不会减退,将通过财政贴息等办法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支持制造业技改投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投资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另一方面,2020年以来货币金融政策明显向制造业倾斜,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的主抓手之一。3 ^/ N0 i0 b+ c# ]+ n- e3 ~6 G
3)房地产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2022年四季度中央对地产表态传递出更加积极的信号,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去年供给端支持政策“三箭齐发”,需求端宽松政策持续出台,但受疫情和居民预期下行影响,地产景气度持续下行,2022年1-11月,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累计同比增速降幅均超过20%。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8 Z, w2 A' C7 J8 N# U 2023年全面通胀压力不大0 X0 b; x6 R* H5 b `3 b
金融界:考虑到当前海外通胀仍将高位运行,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我国传导,尚需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同时,国内防疫优化后经济复苏,各种需求也开始起来,您觉得今年通胀会在什么水平?
* V. |; O' J7 q9 r8 O; i7 e0 [ 李立峰:整体来看,我们判断今年物价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全面通胀的压力不大。9 J$ r# v! z C p4 @ K3 B
从PPI来看,欧美先行指标维持收缩态势,12月美国Markit、欧元区、英国PMI分别为46.2、47.8、44.7,已连续多月低于荣枯线,需求承压下工业品价格难以明显上行;国内来看,疫情防控优化叠加稳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经济活动复苏或带来工业品价格回升压力,但另一方面地产销售和投资仍较为低迷,较难支撑工业品价格快速上行。, Y* H, r4 ~# w: w
从CPI来看,影响通胀的一个核心变量是猪肉价格。供给端看,2022年4月能繁母猪触底回升,开始持续且较快的补库存,春节后猪肉价格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从猪肉价格来看,2022年 4-10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其高点远超过过去两轮猪周期中的高点,2023年二三季度会面临基数因素抬升的对冲。另外一个影响通胀的核心变量是原油,海外经济持续收缩导致原油整体需求偏弱,供给端OPEC+限产有意维持原油价格平稳,预计2023年原油呈现供需两弱格局。从以上两个因素来看,即使考虑到国内防疫优化后经济复苏,预计2023年全面通胀的压力不大。
' |7 y/ `% S: ]) C7 t/ g6 q1 v% F 2023年煤价仍然有所支撑,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 J7 v# x" A& j8 }. L# B; \' K0 _, x 金融界:如何看待今年能源价格走势?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会不会进一步加快?9 i0 i; k Z/ r$ c% u5 n3 q6 F
李立峰:旧能源方面,新增产能有限格局下,2023年煤炭价格仍有所支撑。供给端来看,2022年在高强度保供生产下,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历史峰值,现有产能带来的产量增长基本达到极限;过去三到五年受限于低迷的资本开支与新建煤矿行动,新建产能投产也有限。需求端看,2023年经济开启正常化复苏,火电、煤化工等领域仍有较可观的增长空间。在增量有限和需求改善趋势下,2023年煤价仍然有所支撑。
& g- x4 L9 E1 G+ b4 l4 L 2023年国内风光装机有望迎来提速。中长期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对旧能源的替代难以逆转,2018年以来风电、光伏逐步实现平价,产业发展提速,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还未能形成电力供应的可靠替代。从装机量看,2021、2022年累计装机与十四五规划仍有一定距离,主要受高企的组件价格和疫情影响,新能源装机节奏有所滞后。随着2023年硅料产能提升,组件价格将持续下行,2022年开工但是延迟投产的项目将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2023年增量项目将集中于下半年投产,2023年国内新能源装机有望迎来提速。
) @, g1 A0 L: g" _, _ 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 X% }) j! d) n
金融界: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两个月增持黄金,今年黄金会不会迎来反弹?& a- P5 m; _, S; {9 c. _ I
李立峰:海外货币政策政策迎来转向窗口,黄金配置价值显现。对于2023年黄金走势,美联储货币政策和海外经济衰退进程是核心影响因素。从海外货币政策来看,2022年12月美国通胀数据进一步下行,CPI环比增速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下降,以目前情况来看,加息尚未结束但节奏放缓已经基本确认,对金价的压制将逐渐消除。叠加2023年海外需求收缩压力加重,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逐步兑现,避险需求和风险对冲的长期配置需求或成为黄金价格回升的核心动力。+ K- r5 ~( A; A0 X3 T" Q
长期看,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利于黄金需求的扩大。2022年俄乌冲突下,各国对金融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上升,2022前三季度全球央行买入673吨黄金,前三季度累计净购买量已超过自196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年最大净购买量。各国央行扩大黄金储备与去美元信用下降有关,长期看全球货币体系呈现“去美元化”趋势,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下,黄金作为美元储备的核心替代品,需求有望提升。' b0 R2 v$ R5 ~
估值长期处于低位水平优质国企有望迎来价值重塑% h/ z0 t# v) g/ n7 j7 m
金融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含义?将会对A股那些板块和标的产生影响?对外资有没有吸引力?
4 u/ @2 O& G# n; f( Q9 n 李立峰: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目的在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估值体系需适配于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特征。
3 l* p6 d6 g5 v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是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根据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资本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枢纽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引导资源更高效配置:一是突出“人民性”,对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利于共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给予价值认可;二是强调“协调可持续”,突出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三是支持“安全与发展”,向能更好融入国家安全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域和环节倾斜更多资源要素。
0 w' v7 b% q- p1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催化下,估值长期处于低位水平的优质国企有望迎来价值的重塑,短期估值修复来自于情绪的提振,长期估值提升动力主要来自于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市值管理下市场认同的提升。从产业升级角度看,市场资源对“硬科技”领域的倾斜将继续提升,关注符合大安全诉求、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细分领域。3 k, d8 k; I5 s" D4 r
在海外成熟市场,估值系统重点围绕业绩和现金流,外资在A股市场偏好投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政策因子在估值中的作用提升,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的理解影响外资进出A股的方向和规模。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转轨升级,企业竞争力和增长活力持续改善,国内资产估值具备长期稳定向上的基础,是吸引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 x0 ^1 U v0 i$ o7 g+ s- L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终点利率预期为5%9 x+ S$ `1 X. e" f" [" V# T$ J$ q
金融界:您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终点将是多少?年内会不会降息?对今年 A 股走势和资金流动有什么影响?
[$ ~5 d, R, C A( M6 P& }3 O 李立峰:我们认为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在今年3月份结束,根据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显示,今年2、3月加息幅度将降至25个基点,加息终点利率预期为5%。后续降息节奏仍需关注美国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的走势,美联储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2023年没有降息预期,但市场对政策走向更偏乐观,预计最早会在年底降息。
3 P+ U+ u9 c$ y0 s* q: Q 对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的鸽派转向驱动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将相对走强,有利于全球资金流向以A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去年11月以来,陆股通渠道的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成为本轮A股跨年行情的重要增量资金。若后续联储政策转向超市场预期,将使得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支撑A股指数震荡向上行情延续。
$ Y* ?4 l [9 Q2 w 来源:金融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