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1.11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回复: 0

福建放牛娃成顶级富豪:捐款无数却营养不良,传奇一生堪比电影 ...

[复制链接]

1629

主题

690

回帖

663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32
发表于 2023-1-19 23: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 _* Z2 Y; k# `; j

5 I; t) t# s8 a& {7 w/ S1 a  w0 ?. @3 R3 a
电视剧《相爱十年》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0 x& J" C1 w* U( ^5 u7 _穷小伙在一家外企打杂,每天干的都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活儿。0 H2 M. r, n) a* w8 P( P/ f
一天,他从老板办公室门口经过,被老板一脸焦急地叫了进去,一进门就命令他脱掉裤子。
" r1 k. l1 u8 V) u他吓了一跳。老板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赶忙解释,说自己急着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可是裤子破了,想借一条裤子应急。
! m7 n) ^: Z1 A/ ?& P小伙恍然大悟,马上脱下裤子,换给了老板。
: w- n- S4 Z+ `7 e( P) B) T第二天,小伙把老板的裤子缝好,干洗后还了回去。交谈中,老板发现小伙很可靠,也很聪明,于是开始提拔重用他。! N+ x8 N9 s% v6 f& d
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小伙从杂工一步步坐到了经理的位置,也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7 K- S# T! O3 E! u
# v: I: Z  P" z0 n' |3 R3 N/ |2 K3 y1 f4 p

5 o8 `4 e* [7 z3 g●电视剧《相爱十年》剧照. g$ A& [! k* T1 s* O! k+ j
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然而,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还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F9 @8 M4 [! Z  A" T$ X, k
与电视剧稍有不同,现实中的这个人,借给老板的不是一条裤子,而是一把伞。
9 |/ e1 Y0 h) S: D* A- E他用一把伞解了老板的燃眉之急,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身的努力,被一路提拔重用,后来还娶了老板的女儿。5 ]6 x4 v1 s4 ]
再后来,他离开老板的公司独立创业,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亚洲顶级富豪,入选“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列。
& X3 U0 D* B% e+ Z他的名字,叫李光前& e0 r- E( B6 }' _( G$ ~. _

$ g$ w# ]6 a! D# n' Q/ _0 _( O( e# n: q  p* o6 B3 p, P8 |: e

  A/ b9 p, |) b5 ]8 f●李光前9 x$ n1 ?% [! \2 {
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商业巨擘,他的故事,比电视剧演得更曲折、更离奇。) C  c4 s1 F; I, p4 J
9 w0 a6 p% n/ ^$ [8 }% U  T

1 Y" v$ @3 E9 j# s; e2 y! l+ |# s& `; [6 A& L4 f3 K
1893年,李光前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的芙蓉乡。
% i" ], N4 y% s$ h# L( _1 W6 a父亲是一名裁缝,开了一家成衣铺,因生意惨淡,一家人过得非常贫穷。+ {+ _+ J& y% t) a
李光前每天放学后,就去给大户人家放牛,辛辛苦苦赚回几毛钱,勉强补贴家用。
! c( T8 J( {, W0 z当时,沿海地区有很多人下南洋谋生,父亲眼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便也决定到南洋碰碰运气。: p4 K2 n0 w: X
于是,1903年秋,年仅10岁的李光前跟着父亲,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船。+ }( P* x# h6 _) F! n+ S

/ s( K2 ^# A: k% b  d, j% {- {% G' j! m/ S
  h# _2 O5 f+ l. e' X$ z$ x
船只漂洋过海,行到半路,突然遭遇寒潮,舱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们大多是穷人,衣衫破旧单薄,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5 R7 Z# r+ W; S; J  w. G恰逢一位福建籍的商人,叫陈嘉庚,当时也在船上。他不忍大家受冻,便吩咐库管员:“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费用由我来出。”
$ c* k6 Z: p" _库管员可能没听清楚,通知传下去的时候,就变成了“乘客中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毯子”。
7 \: V9 R+ u% @7 u8 F& A0 s2 O于是,船上乘客不管自己姓什么,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毯子再说。
" z* E# G/ z7 r0 v2 S过了一会儿,陈嘉庚到各舱查看,发现一个10来岁的孩子仍穿着单衣,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就问他为什么不去领毯子。6 m9 A% o/ g: f
这个孩子正是李光前。他回答道,船上通知姓陈的才能领毯子,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领。7 y. L3 Y" k3 }7 g
陈嘉庚大受触动,赶紧让人拿来毯子给李光前裹上,这才放心离开。- f  Z9 I. |# A3 M
那时的陈嘉庚大概不会想到,他和这个孩子的缘分远远不止如此。这个孩子日后不但成了他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更与他的女儿结为伉俪,成了他的女婿。
! f& K- z# o) t5 o( s% G: R) g4 D
' j# [9 h4 x9 s% Y3 R, H" r* v  A: V

1 {: w9 t( b; U8 w. {来到新加坡后,李光前进入当地的英印学堂读书,接受英文教育。% X0 y6 Y! F2 _
父亲教导他,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所以每个周末,李光前还要到养正学堂学习中文。
  Q4 {* J8 ?* t' m8 G$ R) u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李光前得到了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资助,得以回国读书。4 s6 D& v* y+ g+ s
他被招入南京暨南学堂,2年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暨南学堂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之后又转到唐山路矿学堂深造,立志当一名工程师。8 f7 Z: T) j1 k" X0 S2 ~
可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18岁的李光前受孙中山救国精神的感召,当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 l( N/ P% }. _; ^+ J* A$ @4 n: ]( c

" f/ i/ |) }" P9 o  B+ T/ B( {0 o
1 Q+ S& e0 \  x  ~' I' R7 a" D- l4 l3 ~& k4 _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盟会成员遭到了残酷的抓捕和镇压。为了逃难,李光前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前往新加坡。! ^! T  b, h" r" j/ K+ n3 d3 e7 L. D
他精通中文和英文,先后在新加坡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纸《叻报》的电讯稿编译,之后又进入中华国贸公司工作。
4 N( [) d4 a2 z  t& K* O当时民国初立,李光前敏锐地发现,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这让他嗅到了商机。
! _. \: T: R" e8 u; K9 P& b5 e他立刻与国内出版社联系,购入大批的新版教科书,转售给东南亚各华侨学校,不仅推进了华文教育,也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可观的收入。8 ?$ Q' q$ P8 g& L  u4 N
生意上的成功,让李光前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一个“老熟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 w/ ~+ q2 Z$ u( w4 Q7 `% D
1916年的一天,天空下着雨,李光前坐在一家街边摊吃饭,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把汽车停到不远处,跑过来买食物。
4 |, J  x0 P* q) C食物打包好以后,雨已经越下越大,那人没带雨具,很是着急。8 x( E3 A4 R+ w0 ]: ]! j
李光前随手把自己的雨伞递给那人,那人性子比较急,拿了伞丢下一句“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1 x; V! Z: }# U) h李光前觉得对方有些无礼,同时又觉得对方似乎有些眼熟,细细一想,不正是13年前,在船上送自己毯子的那个陈嘉庚吗?6 l' w0 M9 k: U; C
第二天,李光前下班后,来到陈嘉庚的橡胶公司,陈嘉庚连忙招呼他坐下,感谢他的借伞之情。
, Y$ K# z4 N: S' d两人在办公室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提到当年的赠毯之恩,陈嘉庚这才想了起来,二人不由得相顾大笑:7 a. |+ i; M3 L% g& w. M
“投之以毛毡,报之以雨伞,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 Y4 c1 r$ r2 @8 [
1 u1 [0 U6 T) K/ S$ w6 S3 X4 l6 X5 t$ r# N

% @% ?& [$ A) B& D●李光前(右)和陈嘉庚(左)
9 L5 |5 V- c: }4 D7 ^) ]  F闲谈中,陈嘉庚得知李光前精通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便想让李光前来公司任职。; C9 b, u- A: q; n
李光前则觉得,自己现在的老板庄希泉对自己有恩,自己不能攀高负义,因此谢绝了陈嘉庚的邀请。
' }. [* z5 u. V但新加坡本就不大,当地有头有脸的华侨之间大多有所联系,陈嘉庚恰巧与庄希泉是好友,于是专门找到庄希泉,把李光前“挖”到了自己的麾下。
5 U0 a! f# W! b7 L7 D! S8 l就这样,李光前加入了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而这次“跳槽”,也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 z" t- o0 Q9 Y5 J& q7 \
% K, L- n  q( l, U+ u5 _. P

+ X! r6 _$ m1 W  Y- J2 ^7 J" F: |, n; {! ^1 e5 }. k
来到谦益公司后,李光前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 k! t  \- g4 V4 m6 C. G  n3 m多年来的走南闯北,让他有着非常开阔的思维和眼界,他办事干练精明、为人老成持重,甚得陈嘉庚赏识,很快升任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 k; h0 s, h6 ~4 _: t
陈嘉庚更是将自己17岁的女儿陈爱礼,许配给了时年27岁的李光前。9 _  e4 ]& }6 K
( Q. z$ D! d7 h- e. v* v# o# j
  E1 `/ w+ g4 n8 A; B0 z( M- ^

+ i( j% I2 O7 E! ~●李光前与陈爱礼婚礼现场
% S) x( Q9 p8 K5 ?- k4 Q此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倾心尽力。
2 p* ^, B7 T: O$ s1 L+ |他在谦益公司一共干了11年,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学到了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脉。5 Y! T  v% s3 q* C% H- V9 G( u
1927年,34岁的李光前决定创立自己的事业,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项目一再搁置。
) ^9 C9 q+ Q* {) `1 X恰在这时,有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打算把自己1000英亩的橡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很低了。! C2 |  U  J8 v+ U; |+ L" g: n
李光前调查后决定购买,却遭到了陈嘉庚的极力反对。
, [0 v+ }, O2 F2 m
/ U: i- {. n2 L4 x6 ?. ~
/ w' U6 }0 z+ N, `
$ D8 K" h4 z) X$ A原来,这片胶园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园内常有猛虎出没,伤过不少人,工人们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
: I# N. U  v, b9 i: c但李光前有自己的算盘。
4 U* q4 \) s# Y) B5 `& ^他之前在英文报纸上看过报道,政府为了发展当地事业,有意在附近修建公路,到时候车来车往,老虎自然绝迹,而随着交通便利,胶园的价格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G3 ^1 u$ Y5 ^) x
于是,他坚持己见,多方筹资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家乡“芙蓉乡”。
2 _" l7 I9 i3 [8 j不久,李光前的想法得到了验证。政府开始在胶园附近修公路,胶园的价格随之暴增,仅仅一年之后,李光前便以40万的高价将胶园卖出。
4 O5 G4 W  p0 z9 D% I一年净赚30万,李光前的魄力和眼光,让包括陈嘉庚在内的一众商界大佬无不钦佩。7 \. }+ e, o7 E9 ?1 ~3 n
靠着赚来的这笔钱,李光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南益橡胶公司,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输等业务,之后又扩大领域,进行黄梨的种植和生产。3 _$ }6 l- J( t( I  C0 X- T
他苦心经营,再加上多年来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产业越做越大,渐渐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扩张到泰国、印尼等地。) B& `9 t; T' h; t7 U3 @0 U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李光前已是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了。. L1 b6 ~6 c, Q; i8 h
然而,就在前景一片大好之际,一场战争,摧毁了他所构建的庞大的实业帝国。" Z$ ^6 v0 a, X% g4 @
" f# R+ x2 O/ p
* {4 P, c' m6 ^$ T; U7 Z
! X& W$ r% ~8 m0 q( k4 j$ _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远在新加坡的李光前,当即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8 H) [* q( j* ]: u他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声援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抗日筹赈活动,率先捐款10万元。$ x; v2 Z- _4 M$ b: H
1938年,“南侨总会”成立,李光前参与筹备并当选第一届常委,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并以带头人的身份认购了大量公债。' E' ?8 _% Y; ]/ y) T2 l- C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团结东南亚华商,积极筹款筹物,为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的工作。+ W  D  M5 D+ u/ D- r2 w% W
然而不久,日军攻占了新加坡,李光前被迫流亡美国。
& l; K* r' W- D+ L日本人对李光前恨得咬牙切齿,将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列为“敌产”,全部没收。1 d& Y1 M0 _; D9 i1 e( A
李光前毫不畏怯,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援抗战。
$ e) {! L7 G; V: i  B他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广泛发动海外侨胞抗日募捐,救济国内伤兵难民。8 _' p1 ^& x+ e8 e7 ]* D7 [- A
甚至在产业被日军没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典卖汽车、手表、衣物,为家乡先后捐建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
" f! _" E$ ~* ~他说:“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 L7 |1 g1 V" S  D/ ^

. l5 {* T; [: Z: @" s) K; x1 d( W5 X  D; N/ }8 e' r+ W& ~

: K0 `' I6 E. k+ s. L●1943年的国光中学校舍% s% J$ P1 e8 O. |5 g' j. P5 m
战争结束后,李光前回到新加坡,看到一片废墟后非常痛心。
( K: g# d# h, d5 Z% T7 S悲愤之余,他开始着手进行南益公司旗下各厂的恢复和重建。
2 l$ v  a/ t0 _此时战后百废待兴,橡胶需求量极大,李光前紧紧抓住机会,橡胶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南益公司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 L" d$ }" V- ]4 F% z  k3 O
到了60年代,南益公司已在新加坡及周边地区拥有15个厂、20个办事处,李光前拥有的橡胶园总面积达到18500英亩,成为东南亚之最。
; X) ?9 R0 i2 a9 l与此同时,他继续拓展领域,除传统的橡胶、黄梨种植加工外,还经营银行、采矿、运输、船务、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企业网络。. _5 O. T6 E9 D2 u& @( W; E. ?
他所执掌的华侨银行,在全球设立60多家分行,不仅是新加坡银行业的龙头,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6 b0 m) B- {& a
1 k' v4 W/ D5 K; R+ L$ j

/ L3 Z* n, x! i( N* x8 i6 T8 W/ w3 }+ y( F+ y# U
凭着实业巨头与金融大亨两大头衔,李光前成功东山再起,成为东南亚最具盛名的华人企业家之一。% h) B+ X( ~, I+ N; g7 B

" E* f0 t+ V. P$ u$ p* A/ L- C& @& B' I' A5 w0 P8 k

  F; ?& Y5 m2 Z: e& T半生浮沉,李光前从没有“小富即安”的狭念。* N( E+ ?& g- c8 b4 d4 _. q8 P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前决定对此前捐建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进行扩建。他先后汇出巨款400余万元,在陈嘉庚的帮助下,建成“光前学村”。9 D: x; y# w" B' i
学村涵盖5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以及配套的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为周边村镇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入学,让很多寒门学子改变了命运。2 c* r% [) o, v. s- j' p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著名教授潘旭澜、李如龙等,均毕业于国光中学。
- U0 ^" ?3 J. V
2 \6 D. B2 o4 g  q& w3 F7 t. Z9 t2 T5 @* M  z; f- Q
2 T, Z  u4 O0 k7 q
●光前学村6 ?. L+ k, ?) \7 Y7 f. c
同时,李光前慷慨捐资600万港元,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其中为厦门大学新建校舍24幢,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
$ b! S  z" W; }* O+ M  O. y/ N5 n9 Z" K. _5 M1 I5 E1 L* [

# H; ]8 y: v) l
% p$ o) ^6 H# q5 X0 S4 z此外,李光前的善举还遍布东南亚及世界各地,不分种族、籍贯、地域,尤其对新马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居功至伟。
0 o7 g  e: k5 v) T' S! F+ D' u为了让慈善精神永续,李光前专门创办“李氏基金”,将个人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捐献给该基金。
; \9 r: ]+ n* t; ^/ w“李氏基金”由此成为南益集团最大的股东,每年数额庞大的分红,永久性、持续性地全部用于教育和慈善事业。4 K! \; c1 y8 C
据统计,迄今为止,“李氏基金”已先后为光前学村、福建集美大学、福建华侨大学及国内各地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亿多人民币,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 p0 j1 n; v$ Q1 P' X& h1965年,李光前确诊肝癌。$ b- G4 |5 N$ l# x7 r
大概是心有所感,他专程回到故乡,在旧居前留影。
6 h7 d- `& V# I, y- C/ r$ m- P: |+ D6 f/ J1 ~4 s% Q
8 w4 u' i0 ^2 g- Q6 Y; }3 N# C+ S

# |+ t* D+ W! N, z3 Q/ x●李光前先生回乡在旧居前留影
+ W: ^% T' \3 ?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高度评价他对祖国的卓越贡献,以及为促进华人与当地各民族友好相处所做的不懈努力。  N6 W5 D+ `! G

& d% i: k( q' L* \; F- O2 Y: w& ?* f+ Z8 k7 ?. Q" a' W4 T

5 d7 I3 K3 f6 e' c●周恩来总理(左五)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李光前先生(左四)
) {, t! W, {" R* s  o6 U1967年6月2日,李光前病情恶化,在新加坡去世,享年74岁。$ _# L, d. c5 q% h2 s- b
新加坡民众倾城而出,在大雨中排着长长的队伍,自发为这位一生热衷公益事业的教育家、慈善家送行。
+ W  p- |5 L- ?. n8 }' u! m0 b6 z  _
$ X4 C, |% i3 l8 L8 |) i5 s
$ ?& Y5 o/ r7 T. ^0 w! G
) _% U/ w4 S* y& }3 g●新加坡市民冒雨为李光前送行
" A3 _7 v! U2 I& c他一生救苦无数,虽富甲一方,生活却俭朴至极。
6 u& u! l$ H# `- l* H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生活就像苦行僧,吃的常常是咸菜、地瓜和稀饭。
2 N" e( v/ s2 z/ J9 p) t: Y) }确诊肝癌后,他曾到上海看病,医生告诉他,“病很难说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后,什么病都可能得。”$ Y0 i8 M% b1 D! G* R; P
堂堂华商巨富,竟有着营养不良的症状,会诊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 a+ U- b6 M' Z! \, r
" @% G; `# b4 s6 v. z. ]" V! d- |0 Y2 [/ o9 B- f: t

- {9 z: a# E, w, X. W5 B# [●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大报纸均以巨幅篇章刊登李光前先生逝世的消息和唁电、悼文2 P2 }" o) X1 i! B' Z" _
为了纪念李光前,人们在他的家乡重修故居,建起李光前纪念馆。
3 q: s# x7 n; E8 p3 B* J; T●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 J; D9 F0 V0 j# ]2 w8 {) C' C
3 f7 [2 o0 C6 W3 A1 C4 X" S2 w. ]( E. u# X. f/ m! D) w# t

1 r, f/ _$ m' ]- m馆内,老人拄杖而立,守护着这片心心念念的热土。6 c, j7 b3 H( t

% ]  n8 V) @7 S8 d& k
9 T& E0 P( h# u  k; h1 Q2 v
% v1 _0 E/ x0 _- D% y1 K●纪念馆内有李光前老人拄杖而立的塑像
6 y6 @) X# y0 T! [6 S  h# {. J/ H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 z4 z! q- y2 j' ?& V' y& _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一代商界巨擘,再到万众敬仰的教育慈善家,李光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海外赤子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文/牧龙闲人* U3 d7 B0 v( g) Q& B5 h% 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

GMT+8, 2025-2-24 10:28 , Processed in 0.0393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