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来了,钞票来了——紧随其后的是失望。
7 a: Z8 ^; L$ s8 L$ ^$ V: G
# q& p2 z1 _9 F8 y
# Y& U. N1 ^4 ` u此时此刻,距离小米集团(01810.HK)上市9个月,距离员工期权解禁已过3个月。但你很少在这家2万3千人的明星公司听到性感的暴富故事,大部分员工的心脏绑着小米市价一路跌落——从上市前高喊的千亿美金,到上市时的518亿美金,再到现在的358亿美金。1 f1 `9 ^2 I7 ~
一位互联网部门员工打趣说,有位工号300多的“大股东”,上市前本来已经准备休个长假,后来股价腰斩,又重新回到一线写代码。
' r6 f. A% W% j7 L) m/ [" F7 `& v《财经》记者曾走访小米总部对面的链家店。一位中介说,上市前不少小米员工跑到附近高端小区橡树湾看房,但上市后股票完全被套住了,一个人都没回来买。- d( v5 f& Q/ x7 K2 x7 f9 k3 P
与此时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名中介说,小米曾在2015年组织员工集体团购了橡树湾的一整栋楼——万橡城5号楼。这栋楼全都是185平的精装修大户型,总共32户。
; W9 E9 z4 d ~1 {% e: ?& j8 n6 L2014年到2015年是小米最受瞩目的时候。当时小米组织过一次股票回购,估值450亿美元,是彼时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企业。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员工愿意出让自己的股票。) [, t) h+ I1 G, h# ^: A; k: [8 z
一位小米设计师当时卖了一部分股,买了辆“骚蓝色”的兰博基尼跑车。一名小米离职中层回忆,这是他在小米见过最张扬的车。上市后,记者在小米五彩城地下车库里看到,这里停放了7辆特斯拉,并配有6个专用充电桩,但再也没有出现过兰博基尼。: |( a, V6 P* Q$ v: T" S/ G0 C+ G, n
上市后的企业在第一年往往会面临“第三季度陷阱”,这时员工期权解禁,有能力的跳槽离职,没能力的缺乏奋斗动力,内部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加剧,资本市场信心透支。这是最考验公司的时候。5 [& B: o/ I2 R9 E
小米的故事最具代表性。这里有一帮理工男,他们很多是大学刚毕业就加入了这家公司,他们既朴实、单纯,又足够幸运,但他们可能缺乏系统的财富观教育,当面对扑面而来的财富和随之而来的失望,会变得手足无措和迷茫。特别是当老板给出的预期过高,员工内心落差也最大——上市当晚CEO雷军承诺要让首日买小米股票的人赚一倍。
% d' W, S6 Z: O6 D& y0 }2 X4 p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关乎金钱的故事,但这也不只是一个金钱故事。6 X1 _- x2 n2 q0 Z) ]: Z
. _$ @. e2 N3 n
7 o' y* Q2 Z4 s5 v. l( y8 _5 Q+ J- f不安的富翁
) H+ S! |$ e. `$ D, B* x& G小米在2010年向员工开放过B1轮融资,早期56名员工参与认购股票,普通员工上限为30万元人民币。这批人大约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最富有的人。和有着成熟金钱观、本已财务自由再创业的高管不同,他们代表了小人物一夜暴富的故事。金钱倏忽而至而又骤然减少,对他们内心的冲击是最大的;
- x) g' ?' {0 G. j& y' f, p& O以30万元人民币认购上限和2.5亿美元B1轮估值计算,如果小米IPO市值为千亿美金,这笔钱会翻400倍达到1.2亿元人民币,他们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以小米上市时市值计算,这笔钱大约为6200万元;但经历大半年的股价下跌,其账面价值缩水到4300万元上下。, G0 g/ x* A( K, C+ `4 S! M+ i
我在2010年小米创立时加入公司,是前50号员工,目前是公司中层。(据上述计算他上市可变现数千万。)6 w- Z( v* Q0 `/ G1 I
现在我们的股票跌了,我的股票不少,股价一跌就贬值得很厉害。小米刚上市的时候,我还买了百万人民币左右的股票,周围有同事买得更多。这是我们的个人行为,公司上市了,肯定要表示支持。我一股都没卖,现在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我没有任何变现,只能先等一等。, ^6 Q$ q- u) `
对我来说,上市带来的变化是接触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比如上市之前,包括花旗、瑞士银行等不少私人银行都找到我们。以前我只知道把钱存在银行,当然也许听说过私人银行,但是不知道私行的玩法是什么。
# V0 X* }' }0 D7 Z我年纪不小了,突然发现社会是一个金字塔,每一层都有它的生存法则,而当我进入私人银行,我完全没有经验。这时会产生相当的恐惧——如果不了解游戏规则,不知道如何理财,钱有可能会变少,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F, A2 c4 `- |
但事实上,我算入门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要求是先保值,有没有巨大的增值还得靠自己。
8 F4 y% L2 t6 ^# o7 S9 n$ U股票要是到20港币-30港币,我会卖一部分。我希望这笔钱能改善我和家人的生活。我之前看过别墅,最贵的四五百平,没必要买,住三层下楼拿快递,吭哧吭哧跑下来不累个半死?搞个小电梯还挺怪异的。要么买小别墅,两三百平方,但单层面积小。想来想去还是大平层好一些。
1 R+ V9 O( H) f+ k9 l$ F) ]' f: L外面有人觉得小米员工上市后工作懈怠、大批离职,但目前核心的骨干还比较努力。现在公司还给我机会,我愿意拼命干。上市后公司有了更多的新业务,机会更多了,对我们而言反而是全新的世界。
1 p0 Y# N$ ?; t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我时常会想,我是真的有钱了吗?我算是居安思危的人,我认为有钱了和成为有钱人是两个概念。如果不懂理财知识,这些钱不会成为自己的资产,可能有一天就花完了——这是很恐怖的,因为生活不能倒退。
! g: A9 }9 [" N- Z2 g9 D" J9 h% F$ [忠诚的老员工
0 u* @- _& P( m据这位员工了解,小米工号前500的员工期权差异很大,多的能变现4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少的可能200万-300万元及更低。
) w! O% W8 I, \, y6 R) k& F一位基层员工告诉《财经》记者,他身边有位工号300多的中层,上市可带来的总收益大约是300万元人民币。( Q0 R* b5 B5 l$ K! j
我在2011年下旬加入小米,是工号前400的老员工,在公司担任中层,上市可变现数百万。
) e& j& t N. [; g9 C我的股票一分钱没有卖,自己还买了10万人民币。我买的时候挺贵的,是上市后股价涨了一段时间又往下跌到17.5港币买的。我岳父老是抱怨说“这股票不行啊”,我觉得现在解禁了我也不卖,因为小米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
9 {" N# O) I& n) q我刚来小米的时候才26岁,今年是第八年。上市后,我大学同学开我玩笑:“哎呀,你财务自由了。”我说我是“菜务自由”了,买什么菜自由了。% _: F/ \3 B) l2 q, F7 R% r3 U
早期跟雷总从金山(03888.HK)来的员工,都是像傻子一样到小米。放在七八年前,有员工一下子降30%的薪水来创业公司,前途未卜。那时候如果手机没成,公司真的就死了。有谁愿意放弃高薪来这种小公司?大家背着压力、背着风险。
4 x; a3 V' k/ ^ J* L我一点不夸张地说,那时候我们早上9点上班,没有凌晨2点前下过班的。一周六天,干了两年半。
: G3 F3 y1 ?5 ~3 F0 P& V我来小米之前,一天抽一包半、两包烟,来小米之后我一天只抽三根。我们一个人当十个人用,根本没时间抽烟。凌晨一点半了,一个用户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居然有人接,对方都懵了。公司有女领导没时间陪孩子,只能老公在家里帮忙带。有人开这个女领导玩笑说,以前觉得自己会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谁知道自己变成了那个男人。
# M8 Z7 G$ S- T0 Y8 A公司上市之后,内部有好几场机构分享会——香港中银、招商,以及富途也加我微信。中银专门过来找一些股东讲了讲私人银行业务。我们这一场有100来人,对方会告诉大家预期收益,但中间有风险。我听了15分钟就撤了,还以为是讲解禁后怎么操作,结果发现就是一个广告会。(据介绍,这些活动是给员工宣讲如何进行期权交易和部分员工行权贷款等。)# L. G# O) ]3 i' }! l
小米到现在还没有什么造富故事,我估计得等个半年到一年。我知道的老员工,有的换了一小部分股票改善下生活,比如买辆车,带媳妇出去转一圈。大家普遍认为现在体现不了公司的价值。
* q% e. P' c0 W1 j; q当然也有悲伤的故事。有位同事在21.5港币股价的时候买了小米股票,先买了20万人民币,又贷款买了30万人民币,最后股价跌到13港币-14港币他实在受不了给卖了,换成了阿里的股票。这是我见过最高买入的了,本来这笔钱准备首付买房。 O! W/ O3 W. p% ]( s- F2 C
我还有几年正好在小米呆到十年,跟家里人说我凑个整再说。外面有高的title、薪水,我觉得这种机会要慎重,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而且,跳槽后的上下级适应、文化适应,这些都是成本。
& d4 Y' `# r9 i" S7 j! P6 @现在我周围干了八年的同事基本都在,上市对我们心态没有太大变化,顶多讨论股票涨了还是跌了。在小米呆了七八年的,真的不是特别在乎股票价值,我们已经融到这家公司。0 q6 y2 c Z2 G, |6 V+ |
E% P7 c. u* N7 }2 r) ?6 ]
3 J+ N- r0 s9 E6 ~8 q冷静的职业经理人
" y; V+ O; J( H7 L; S小米员工一般分5年行权,前两年行权40%,此后每年依次20%。这位职业经理人有4万多期权,由于两年多离职,可行使期权在1万6上下。上市时1拆10,即16万股,目前股票账面价值约160万元人民币;5 ?$ h! w n1 a2 Q7 U/ j! X- ]
离职员工可行权的时间原本是离职后90天内(对于2019年1月9日前离职的员工,行权时间为2019年1月9日起90天内);但是解禁前一天小米人力资源部发邮件称,对于1月9日前离职的员工,行权时间特批延长最迟到2019年12月31日。, C/ W0 I: R7 w
我在2014年小米最辉煌的时候加入公司,经历了2016年的销量下滑危机后,2017年离职了。我总共有4万多期权,在公司两年多可以拿到40%,上市大概能变现100多万。
, b1 r/ i- p; W7 K. ^我是在公司发展黄金期放弃高薪跳槽来的,在小米受到过重用。这让我对小米的感情比普通员工要复杂。2 S6 _' B2 @7 c& D$ l
小米上市当天,我挺兴奋,但是看到价格就不兴奋了。我那天在上班,本来想看看股价能不能涨,结果破发了。跌到15港币时我跑去问前领导:“是不是要卖掉啊?”他说:“不不,别卖,还能涨。”% |% Z4 d6 O9 a- U; p2 h
我加入小米后不久就碰到2015年1月份的年会。当时老雷和董明珠有10亿赌约,他在年会上说不需要等三年,我们明年就可以搞定这件事,这10个亿他一分钱不要,全部给大家发奖金。那个势气,绝对是信心爆棚。当时的小米副总裁Hugo Barra还登台演出。! u7 o0 Q+ P! z; C) ~3 y# W
那时候你能感受到激情与热血,员工好多都是米粉。我们有同事家人在医院生病了急诊,同事还在公司扛着,就因为走不开。当时觉得这是个事业,不能掉链子。$ i5 ~' N$ Z/ U) V x0 C
我认为2016年的下滑危机是从15年开始显现的。小米Note连着开了好几场发布会,为什么?卖不掉。小米Note卖不掉、小米5难产,最难熬的是16年底,手机销量下去了,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也在淡出,整个手机部开始动荡,小米电视一度被乐视电视摁在地上摩擦。手机、电视两条线都不好,生态链也没有完全起来,大家真的挺难受。
# m; K: }) V0 C, a' {6 {业绩好大家都是功劳,业绩不好到处是责任、是问题。小米基本在2016、17年换了一次血,很多老人走了,来了许多新人。于是,我在2017年上半年提出离职。当初上台表演的Hugo也走了。
# l- |0 D" p0 f7 X. @: u我一点不后悔离开小米,小米股票(除去税)和薪水加起来没有我现在公司的cash高。我准备到14港币-15港币的时候把股票卖掉,看它能不能到,不过我会长期持有30%-50%。
- c) U; f/ a! @0 S4 w' i说实话,我也没见过谁后悔加入这家公司。有的同事,本来在大公司只是一个螺丝钉,但在小米可以全权负责一大块业务;也有同事,在小米当商务拓展积累了一定资源后,出去开公司一年能挣上千万。小米的平台给了他们在自己年纪不可能有的connection,很多人在小米提高了一个大台阶。但小米工资压得比较低,我了解的中层年薪基本约30万到50万元。7 @$ \+ r" d& F" o0 q+ ?1 a% r
从BAT招一位总监年薪需要150万元甚至更高,而小米可以招一位高级经理,他有总监的能力,却只用给50万-60万元。过去大家都愿意来,未来呢?
8 x! \: V- E: R j8 v% A* j" o上市的时候老雷说让当天买小米的投资人挣一倍,有时候我们背地里调侃——最低点的时候不是都快赔一半了吗?
- L5 z0 t. ?9 a1 b: o, G( C2 Y心态轻松的基层员工7 o7 m" ^& C1 ~: b7 X. c3 c5 [
基层员工往往对公司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强,更看重薪水、年终奖等即时回报;他们可能是公司薪酬最低,期权最低,但加班强度最大,同时公司核心战略和价值观渗透度最低的一批人,但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 P9 r/ Y: ]% p3 x
我2017年才加入小米,是公司的基层员工,上市可变现数十万。我的期权大约2000,1拆10换算2万股左右,目前账面价值大概为20万元人民币。/ ~4 I. b4 y6 C* q1 k
上市当天,我们照常上班,老板们给我们每个人发了铜米兔。同事那天问我买了股票没有,我说:“买了。”他们问那不是亏了,我说:“没有,我卖空。”他们骂我“王八蛋”。
6 Z/ A1 d3 Y8 _( b) o! C: Q事实证明,我做对了,我卖空了70多万元,赚了30万。4 g0 I! G0 M: Q& c' P7 V6 D* }
小米上市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多暴富,我有位同事,2013年校招一直干到现在,上完市就走了。他就换了25%期权,后面的不套了,还是去百度拿好一点的工资算了。小米基层薪水和期权真的给得很少,我们有个口头禅是“跳槽必翻番”,我们的归属感也不算强。
# K2 g! P. O. u, t* i. @& {, |3 t小米在近半年进行了几次架构调整,现在公司的思路是把一个大业务打散——把原本四个业务部门(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 部和互娱部)拆分成 10 个新部门——很多联合创始人上升到董事会层级,不负责具体业务,年轻有为的总监上升。这对我们是好消息。
6 d5 ]* e' ^% k4 V- {- @小米以前不设职级,刚开始创业公司还可以,现在两万多人,没职级意味着大锅饭,无论干好干坏,工资涨幅、年终奖都差不多——去年我了解的年终奖基本两个月,前年好一点,在两到三个月之间,涨薪幅度一直是5%。不过去年底全公司已经开始推行职级制度。
$ b! e+ S4 c- Y. v; p上市后,我们加班更多了,压力更大了。去年10月份,小米内部有默认996出现,之前不会动我们周末,早上9点半上班,晚上8点能下班,现在有些部门晚上10点走还请假。有一天晚上10点53分,有人说他老婆真的发烧,先提前走了。去年10月还开始打考勤,春节之后卡得特别严。
# i2 R, U' q5 ~$ {* E我认识的不少人这半年都离职去了字节跳动,我以前觉得小米已经算最累的公司了,没想到字节跳动更累,但工资也是真高。
( N8 \- C) J$ W j' [! L H& T就卖空来说,我是个案,公司里并不多见。有人说我年轻,对公司没感情。但是否有感情不是看卖不卖空股票,而是看每天工作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我才二十多岁,我没包袱——要知道,感情是感情,钱是钱,价值是价值。* O; B2 Y% N+ R
后记
( Y% K b+ ^/ t( [. g' M2019年4月6日,也就是前天,小米迎来了自己的九周年。$ ?9 x. s- Y/ W+ I7 f1 ?" G, k
雷军曾说“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九年间,途中不断有人上船、有人张望、有人离开、有人跳海。小米的八位联合创始人中,周光平、黄江吉已于上市前离职(据了解黄江吉未来会负责小米某新业务),冲在一线的还有雷军、林斌、王川和刘德等。这些人才是小米财富故事的缔造者,也是这个财富金字塔的顶端。8 H8 m: n5 A3 K% _
小米过去的9年是漫长的青春期,是战斗的初级阶段。而今天,他们所遭遇的挑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他们对外面临华为、荣耀前所未有的强势围剿,对内面临上市后股票解禁员工的离职潮,他们还面临着无时无刻悬在头顶的资本市场压力,以及从创始人到高管到员工经历落差后内心的孤独和不适感。 X* _ [4 e1 D" Z- `1 R* A1 c
文章描述的只是小米一个很小的侧面,背后是小米整个组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公司体系到人员心态——小米上市后已经经历了五次架构调整。
H8 W) a6 J* j( l& E+ |这也不只是小米的故事。去年紧急启动IPO的每一家企业都几乎尝到了相似的滋味——截至目前,美团点评(03690.HK)较发行价下挫25%,映客(03700.HK)跌43%,阅文集团(00772.HK)跌32%。
$ M& w' `8 O: f1 }5 L# m2019年4月2日,小米宣布最新股份奖励计划,奖励小米299名员工共2246.63万股股票。以当前股价来算,这笔奖励总计约2.2589亿元人民币,人均约75.54万元。而小米招股书显示,此前小米有超过7000人拥有期权。
+ G. Q$ q8 A' N0 E- i而文中四名职级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的员工,他们或忠诚或机会主义,或恐惧或迷茫,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不曾后悔来到过这家公司。" c& J, C4 A# Z5 c8 N6 x
一家公司,不断有人带着梦想前来,有人流着泪水离开,才是有未来的公司。% g3 ^; \2 S$ ?1 o6 \
5 C5 M: y* i1 p9 }( X0 E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gUPyRf
0 h: `1 K' q3 i5 w1 P2 z" q% K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