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春剧不太好。5 g$ l$ \$ L9 Q% u
6 W+ T0 j2 I' G$ u6 ?
好不容易摆脱了前两年“分手堕胎出国”的狗血套路,涌现出《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一起同过窗》等一批良心好剧,青春剧却又陷入了新的泥沼,许久没有佳作出现。即便是大牌如赵宝刚加上流量如郑爽,合作出来的《青春斗》,也像是一记哑弹,消失在零星的批评声中。
: W* b# W8 s" i I' H6 R% B8 q & S+ d4 k( I- w$ l9 M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为你深入青春剧的这盘衰局,看看被唱衰的青春剧背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 L/ `! R! z6 y
3 l, |' v5 e, B& G w8 p( I1 M. u, z: K/ Y) o
《青春斗》扑街,这届青春剧堪比车祸现场* Y4 e1 N% {8 p. j
& j+ |) d3 ]! }8 ?5 u. w
1 @! r7 q, i& q/ l" z从奋斗到青春斗,赵宝刚也不懂90后 3 M% X+ L! [8 [# m2 `
: ? I2 L9 W Z" K; G
有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珠玉在前,赵宝刚再操刀青春剧,加上主角郑爽自带流量,《青春斗》甫一开拍就赚足了观众的期待。可惜,正式开播后,群殴、撕逼、车祸的大乱炖还是迅速劝退了大量观众。开播收视不足0.5,豆瓣评分4.7,《青春斗》扑得有些惨烈,唯一出圈的内容,恐怕是女主角向真快乐奔跑的一张动图。$ V4 s3 I5 w0 K1 Z7 ]" V' R' n
+ P# S/ j$ K3 L, t$ I
, n4 y& r! D. R6 Z5 j: Q
$ e3 z b8 z: M, [7 Y5 r3 o
* U. E0 R1 u1 L4 j. m2 U; f, p% Q6 X! {' m8 J0 i: Y
如果说在《奋斗》中,赵宝刚用一句“越被人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巧妙地融合了主流价值观和80后热血方刚的小叛逆,让drama的人设和狗血的剧情都显得不那么怪异,那么从《青春斗》来看,同样的套路已经不适用于90后了。+ m' ?8 _' B9 D' u
% l6 k) n7 i7 c! V" R8 K. f
: W- j9 l! y, k- g3 q
( n; @. E9 T0 d9 H- j& H3 `8 W毕竟,这一届观众看到一言不合推闺蜜下水、上街买避孕套被车撞、学霸考个第二就想自杀的情节,一定会毫不犹豫摁下关机键,或者打开弹幕开始吐槽。《奋斗》中有万能的富豪亲爹、讲义气的富二代朋友、潇洒又有钱的闺蜜,于是主角怎么作都有人兜着,怎么撕逼都能大哭一场重归于好,最后大家伙一起怀念奋斗时光,青春一片大好。
3 Z- p* ?6 `& [( K) i 0 ~* x7 K8 ~- }
而对于90后来说,为讲励志强奋斗,为赋煽情强撕逼,最后还要口号式地喊出“只要我们一直奋斗,说不定哪天理想就实现了”的主题,这种套路,简直每一步都踩在这届年轻人的尴尬癌发作点上。
; g; u* B( L% ]& M* B
9 N+ D% ?3 `7 p其实,《青春斗》仅是冰山一角,从去年开始,青春剧的扑街颓势就已见端倪。2017-2018年播放量破50亿的青春剧中,豆瓣评分最高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也只有6.2分,而即便是赶在鹿晗和关晓彤公布恋情后上映的《甜蜜暴击》,播放量虽高达78.14亿,豆瓣评分却只有2.7分,收视更是一片惨淡;同样播放数据超高的《夏至未至》,豆瓣评分也低至4.4;另一方面,口碑最好的《忽而今夏》播放量却仅有18.71亿。青春剧市场上,口碑与热度齐飞的爆款已经许久没有出现。% J: X) k! K3 A
( r# \- A3 D; \- O
! J% h5 x2 R8 i* [5 k* J4 i 注:播放量数据来自毒眸(ID:youhaoxifilm)
1 C2 R0 z- P c, w# J
" b+ q8 O. f# M! A5 V" |
8 ? J, i6 C8 e* {4 K5 @" h以上表格中所统计的仅仅是虽然口碑差但至少“有姓名”的青春剧,青春剧市场的中下段,还扎堆聚集着一大批口碑和热度齐扑街的网剧。( _ i$ Q3 N: ?" G
# G, \- ^# C3 a+ p# \) j% }9 S: v n
1 V$ x. G) z& P9 L0 k7 t% c网剧扎堆,霸总逻辑无处不在
0 Q' i" f3 X2 j" C7 ^; ^8 Q0 { , n' I; _! F5 y V
}/ Q! K y# Q: K0 _( l《最好的我们》之后,青春剧凭借其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成了制片方眼中的香饽饽,一大批网剧应运而生。青春剧市场看起来繁荣,仔细一看,霸道总裁文的逻辑却还是无处不在。' R, j7 V; S4 N' U2 p
* G: a: y) r2 r4 M* y7 J! J霸道总裁逻辑换算到青春剧中,不外乎以下两种:外冷内热的学霸男主,或者运动型的热血男生。总之,男主角一定有着某项超人的闪光点,或者学习逆天,或者有某项专长,对应玛丽苏剧中的“总裁”人设。而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管是淡定冷面系,还是热情忠犬系,都一心一意只看得见女主,即“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必备元素。
( ~, f' C* p4 b. }
' P2 ^& ]+ \1 X1 E/ h F" V不论是普通校园剧,还是融入了“音乐”、“悬疑”等元素的青春剧,剥开花样百出的层层设定后,霸总逻辑支配一切。比如《八分钟的温暖》中无论女主角如何灰心丧气甚至阴暗都能支持保护并包容她的贺新凉,《初遇在光年之外》中冷淡却只对女主敞开心扉逐渐变得开朗阳光的计算机精英陆宇辰,《青春最好时》中外冷内热的学霸男生许空凛,在堪比后宫大戏的校园女生勾心斗角中一心一意地守护着女主角初音音。
y) @7 Y! Q! b, |
/ X( N- Z4 m; n4 j/ b5 H0 Y
8 f6 C- @- {8 G7 C* i+ \ 3 B5 {) g! e( L( V1 w+ x. i
& a( C; E$ w6 r3 c9 h这些男主角们千篇一律地拥有好皮囊、好成绩和款款深情,他们穿着校服演绎出不属于十几岁的淡定和优秀,好像全世界没有他们搞不定的事。至于这种完美究竟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得到过解释。这些男主角从天而降,试图为少女们送来一个又一个甜梦。这类的设定乍看一眼或许迷人,但实际上却是披着校服的玛丽苏剧,让青春剧逐渐走向失真。
. M, [$ @8 n4 X$ T" |, A
& p% N3 u9 z: T. d- e1 }强行煽情:总也打不好的怀旧牌
# T4 \4 I- K7 f, d1 _$ n5 } 9 j, }: Q( [# b0 T1 S! m1 q, N
“怀旧”是青春片惯爱的玩法。从现实讲起,一段音乐、一张老照片就能引出一段回忆,讲述过去的青春故事。好像只要带上回忆滤镜,不论“青春”拍得怎么样,总有人为情怀买单。
- l/ T, Z3 {/ z+ o; S" v
1 ]$ N7 i+ t5 j总体来看,怀旧青春片在背景渲染方面做得很完整。《致青春》中女主角拿着插线话筒在旧式礼堂里唱《红日》,《人不彪悍枉少年》中女主骑着需要吭哧吭哧纯手动打气的二八自行车,还有几乎每部怀旧片中都会出现的收音机、北冰洋、张国荣,和金庸小说。' s0 K4 ` }/ a0 u. f+ M- V1 l
) e& Q6 u1 i! p. e* F% B
. u2 [6 ^ D8 x" {6 @
4 x1 s' V$ |) z, k5 W比起背景设置,怀旧片的剧情完成度却总是难以令人满意。一串长长的摇镜头过去,主角们就各奔东西迅速长大,多年后重聚,就立刻相顾泪千行,煽情的背景音乐一起,观众们还得靠着投射自我经历才能勉强入戏落出两滴泪。% Q* m- o& g3 P C* f
1 i4 l( v" q; O: q$ ` T8 e% _
比如口碑和票房完全反比增长的《后来的我们》,就因为“强行煽情”遭到不少诟病。符号化的北漂故事、生硬的转折、莫名其妙的重遇,以及最后毫无代入感的煽情片段,都让这部电影的口碑断崖式下跌。豆瓣网友@俏皮面的评论很有代表性:“最后半小时你哭完我哭、我哭完你哭的观感特别煎熬,结尾用亲情来煽情好鸡贼。”
2 ]' G! O* l+ T/ o0 p
3 ]: g- m$ d" i( q
/ A4 y( W/ b0 w, G1 D
4 s+ S6 ?2 N9 r/ p9 U* J6 v* _这大概是目前怀旧青春片的通病:靠布景、背景音乐等外部元素强行煽情,靠贩卖情怀得到一些观众的认可。模式化的操作套路背后,“青春”本身的故事却讲得生硬,塑料感满满。2 Z: C) l/ e5 z, T
1 P5 D0 e& o8 J+ r( r3 z& |2 S
1 f( \: I6 L' E9 R
0 r0 A% V3 h) a- U2 X回看旧时光:我们的青春不drama 0 W' f$ S% L- I' @% D1 Y1 O! e* L: m
- p' \' z7 Z" S. k/ Q青春剧此间的“衰局”,究竟是这个题材已经没有好故事可讲,还是剧方走错了方向?也许,过去的那些好剧可以给我们答案。
# H: q9 _& q' `* T
/ N e- e" \) C3 z从耿耿余淮到旧时光:青春“全景” 0 Y$ |3 V* j5 Q* o
$ x' {# g; _8 g" v9 E. h- J
近两年,谈及青春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和《一起同过窗》等剧成了绕不开的良心作品。这些青春剧为什么能获得口碑和热度上的双丰收,原著扎实、团队靠谱之外,真实的青春“全景”也是一个关键。* c" v- q$ [- }# u& x* u" C
$ n) y X. K* X6 x: R) ?0 l同样是讲“奋斗”,口号式的摇旗呐喊之后镜头一转几年后大家就梦想成真,远不如余淮那本写满数学公式的田字格动人;而要讲青春期那些还不能称之为爱情的感情,比起男主角深情又熟练的告白,余周周送给林杨的那句“我祝你万事胜意,就是,一切都比你想象的,还好一点儿”,才更像是青春中真实出现过的话语;如果青春剧中非得设置一些矛盾冲突的话,比起被妖魔化的女生之间的勾心斗角,文理分科时的纠结,才是我们真正为之“头秃”过的大事。, ^3 ~. ~' P+ z9 u ?
6 G& ]2 z5 W8 K6 L9 v4 I
7 y$ X5 I8 V/ I |* f; X8 Y) [9 o & [' }2 Y2 u# d) O3 h' S! s3 {+ a, \3 j
不强行励志、不过分渲染,平静地讲述青春中那些“不重要的小事”,是这些青春剧能够引起共鸣的一大原因。毕竟,我们的青春不drama,它原本就是一本流水账。
7 k, B5 C- ^( N! M7 Z- [, M% a5 r4 E" ?% K
% Y2 h: }; \) h1 @+ h# | 1 x3 A0 a1 p0 W' s; I1 g
“请回答”:我们“佛丧双修”的年轻人
% T- u; ~/ }! i. J+ k + T; a& f/ s+ u8 _2 v) M! Y
再将眼光放远一些,韩国的“请回答”系列更堪称是青春剧标杆。真实的布景、温馨的剧情和窝心的台词之外,人物塑造也是请回答系列的一大亮点。
; k7 E( G3 a! S5 [' K1 i
5 r, G- C' M8 w! s0 {) {现实生活中,林杨和周周或许还是少数,而《请回答1988》中的女主角成德善,就的确是万千普通少女的代表了。不那么漂亮,不那么聪明,成绩不太好,比起成绩,更在意的是十七八的浪漫,和那些男孩子中到底谁才喜欢自己。/ Q3 ~+ K `3 K: |/ t
; Z6 [7 Y8 ?" Y4 A* L' p! d7 K- b `* _' H$ K# N R
8 s0 h2 i4 c: w i7 M
《请回答1988》很精准地抓住了那些总是被有意无意忽略掉的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特质——“佛”和“丧”。热血属于少年漫,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观看少年漫后偶尔热血一把的普通人。5 ?( n1 s+ ^' V0 l! I. R
! r; l' v" [( c" X1 v) h就像成德善同学,在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之后,会早早地起床吃早饭,元气满满地告诉爸爸“我要去读书室了”,然后在读书室一本一本地将书从大到小码好,笔盒里各种各样的笔也一根一根地摆好,再用圆规小心翼翼地画一个标准的圆,再然后……陷入睡眠。
' N8 |, V+ ?( _: s# u2 b8 A6 h. V5 S
- R& a# w9 ~, U& d5 B% r# z0 j/ n0 K& I$ c/ l
; _* [: {. o3 }9 N2 ~从1988到现在,年轻人的“佛丧”气质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90后甚至更加明目张胆地“佛丧双修”起来,所以“积极废人”等矛盾热词才能独得年轻人宠爱,在社交平台上收割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4 `9 G& y/ A+ ~) H1 d; ?
5 c! p u* ^' i' j0 ~( \$ _6 H3 ~. R: U" f6 l- O* D6 @9 `) w
/ z4 e% S( t5 E. N
青春剧习惯于刻画少年人的热血、奋斗、拼搏,好像非如此不能展现青春的风采。可大多数人的青春时光,恐怕没有柔光滤镜,也没有力挽狂澜或绝地反击的励志故事。真实的故事里天光悠长,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犯懒、倦怠,偶尔紧张,开开心心地浪费时光。
, q% }% C ~. I, Y) \, G4 ~ # ~! k+ d* K9 I- z" o3 @1 q
1 B% J' z. S! j* a" }
- t& M9 n+ O1 a/ [, z# q/ ]9 S4 ^) P4 w! y/ E5 _. R: F s. }- [9 w7 n; D
剥离滤镜,青春原本辽阔
% p0 s- k( N' `+ \- R 9 e% t& t1 S: W4 L" g# L: R1 [
青春的故事该如何讲?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
# ]% g2 `' _' [& s- }! N1 c: I ? 3 [3 Z, t* \5 S
但在当前的青春剧市场中,我们期待着更广阔也更轻松的表达空间。“励志”、“热血”、“煽情”的主题挟持了青春的定义,制片方们也竭力往这类宏大的意义上靠,反而让青春剧在套路中失真。! |: u* P/ y) c! V. r, h, C
5 ?1 c @4 o; L7 o+ Z2 S* _% {, \
青春中的男孩们未必都长着刘昊然的脸,但他给过的鼓励同样温暖;友情也没那么drama,大部分人不会兴师动众地大撕一场,长期冷战后又轰轰烈烈地抱头痛哭再和好;我们也并不擅长大张旗鼓地“奋斗”,除了偶尔打一针鸡血激励自己以外,大多数时候我们俗气又傻气,过着“佛丧双修”的生活。
& R; m j/ R6 d( D0 ?" J $ x# C& }% r$ S4 j! N3 l
) p8 L! t, k9 E
I+ O) k, ?! o' A或许,青春剧不需要硬凹励志、强行煽情,更没必要靠想象臆测编一个轰轰烈烈的奋斗故事去向青春要“意义”。
- s8 Z% ^) A9 e1 w. o# _
& }9 V( I$ v* u1 c- y6 q剥离滤镜、破除套路之后,青春原本鲜活且辽阔——它包容我们的佛和丧,也包容我们偶尔的鸡血和疯狂,甚至,它包容我们“无意义”,以及即使“无意义”,也还能是主角的我们。* Y! t5 J V. y; O( p& l( U) r
; ]2 u% o: o2 g+ ?: D
% t7 z9 X- h2 M V* G
7 H. Q" h' W! R! g8 q1 n5 g" Z% T. h8 \2 ]( m
6 R: l% L4 c$ o+ {
% H5 n# b2 \5 ]5 v' s& W7 j2 b% `9 i* [( W @0 a
来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54350404&ver=1525&signature=xZv1lNEncJ0lxbYglGFw7HMZk3NMq*fQw3Uk3DZFHMVhP9ls6RUVefDphVcGWHiVjM8UWaJe6D-lQhXQAZrqqjARueOCyjB8u31yXzR5IcIdxWbQSdac3LLzf9JDZU16&new=14 B% Y! a: q/ g T9 W4 a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