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讲座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B8 T: i! j- h D% |
0 { P- [. B* ]# U6 k1 U3月22日,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马岩松在有方空间502带来一场题为“MAD x”的讲座,由10个被巴黎蓬皮杜中心永久收录的作品始,以回归到MAD创作建筑的初心终。1 _# I% F3 _( \, w* I) p
# @5 a5 f0 V# v3 R. I: @现场气氛热烈,连走道上也挤满了人。宣传照片上看起来有些严肃的马岩松,现场却妙语连珠,好几次逗笑全场。除了建筑理念,当天的马岩松似乎更多在表达自身对建筑与城市的情感,或许这也是如今的MAD更希望传达给大众的讯息。
% C) H/ ~' O" K r5 V' ]; A6 m # i) _4 o+ c, Y1 F
f- o. H" ?1 m3 _2 `: s
: [% M) b& R/ L% W
- k8 T% f4 Q3 A! }( D
△ 讲座现场 摄影:胡康榆/有方. d( B7 c/ T2 o+ l
& [6 e9 r% v) l7 V7 Q7 M
我们从讲座中选取了9个话题,带你快速走进马岩松与他的建筑世界。全场视频与讲座实录,将于后期发布。
9 A9 v$ G! L. b/ W
$ `5 ]" \- L- P2 `& l
$ @6 q$ K! N* |1 O7 T; N6 D4 Q% N8 v5 B! u$ z2 f, H! e, ^5 M
1 b& P# ~- r( X) i: L$ x
MAD是事务所的名字,而“x”除了指代罗马数字里的“10”(蓬皮杜将展出MAD10个项目的12个模型),更指代“未知”。就像我们小时候解的那些方程式一样,这个展览并不是要回顾MAD做了什么,相反,是去寻找未知的答案。) p# v+ ^! h* A2 H" Y1 J
% g' N2 F9 t" V0 J8 c/ _, { 9 W9 m( Q" o) J6 A% d. z* S
! [/ x! ]! [* Y! k
5 P2 T S9 B- [8 I/ x: M9 D$ n" D
- ]! D' c0 n. f* R( p
4 a& }% U2 H4 k8 K. i向大家展示柯布1925年为巴黎设计的“光明城市”方案,并在上面用红色大大地写了字母X,马岩松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其的不认同。他认为现代主义城市以及现代主义(modernism)的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进入了建筑学,在很多新兴的城市及地区,这个概念反复地被拿去效仿;在中国的建筑学教育里,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学问,甚至被捧至像“圣经”这样高的地位;在建筑师的实践中,(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能够得到很大的集体认同。7 G, [" r7 d6 F7 T
# e( o3 e. s6 I+ `* N0 s/ o' m6 E
但在马岩松的理解里,等到中国城市化的这几十年过去,再来回顾自身曾留下什么思想,这个思想跟我们的过去与历史有什么关系,对西方可能带去什么影响,才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事情。
) z, Y% ?9 |2 D& t
, i7 [! A4 o6 P! s
( y% f5 U0 Q7 f& @/ M( I* j% E, V3 P3 d p( y
+ g% \( q4 _% Y
4 F1 {2 m4 U3 o7 J- C/ @△ 埃菲尔铁塔与蒙帕纳斯大厦 ©MAD% Q( ? U; @( f
4 J9 c6 k2 S' }/ ?$ h. ]6 Q! o谈及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竞赛,马岩松表示如果可以的话,自己最想做的其实是拆掉它(笑)。我们今天要重新审视蒙帕纳斯大厦,这座建于1960年代,曾经代表了现代主义进步的建筑,就需要先重新审视它对面的埃菲尔铁塔。是埃菲尔铁塔先建立了一种“用高层建筑/构筑物象征国家实力”的价值,后来才有了诸如蒙帕纳斯大厦这样的实践。如今巴黎人却把蒙帕纳斯大厦叫作“巴黎的伤疤”。
- w2 k, Y2 t5 P8 X" B 2 _0 y) I% @3 e6 j- `
0 M6 {, J( c7 O: b* F
△ 蒙帕纳斯大厦竞赛方案 ©MAD
3 f, M) @$ f2 g 1 R+ }+ s2 Z! r" N5 X
既然大厦不能拆,那就让它尽量消失掉。MAD利用光学原理为大厦重新设计了立面,不再强调其自身的形象,而是映射出周围的景象,只不过这个景象是倒着的。马岩松释然地表示做这个(倒着的)方案就是为了反思蒙帕纳斯大厦映射出来的城市问题,“当图纸画完的时候,关于这个项目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完成,中不中标不再重要”。4 W0 b7 z8 B6 C& h
* u2 B6 Q, N o
! ~5 h- v. m2 }2 H8 z( r
$ p2 O4 s' d* o6 I W& W # T0 j5 E3 v0 E% [' u+ a
6 p5 J! m6 w* N1 p/ A△ 梦露大厦 ©MAD
* }7 P; M+ h1 v! \. S9 [ 8 U+ q7 Q J6 H: C( q3 p5 W& w
再谈成名作“梦露大厦”,马岩松强调自己不想再设计纪念碑式的高层,而想要它们变得柔软,让力量消失。因此在“梦露大厦”里,横向的线条会减弱摩天楼竖向直冲云霄的感觉,同时一层层的退台又可以让更多阳台进入室内。至于建筑建成后获称“梦露”(注:好莱坞1950年代著名女明星),马岩松笑称感觉挺好,因为很少遇见会用女性名字来命名摩天楼的情况,现代主义的高层总是在强调男性充满力量的形象。3 X4 U" y; G+ p1 r) S8 O# [
3 p: F4 n2 b; w5 Q/ ]$ L3 }同时,他再次强调自己不是参数化,这些曲线平面都是自己手绘,然后扫描绘制成CAD,再把建筑建起来。“有必要让建筑保留一点不完美,这种不完美是跟人本身有关的。有时候如果机器做得比人还完美,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很糟糕。”
; K. d3 b" Z. T. i 8 Q9 z; F8 z6 ]2 o6 j% Z
" I. x2 |( @# c$ a
/ ~! ^+ h/ c. b# s$ v' w9 J6 A
, W; g5 h# J: E% r' ~+ @" D# v谈到MAD在日本的首个项目——四叶草之家时,一个藏在项目背后的小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这是一个由两层坡屋顶住宅改造成为三层幼儿园的项目,原本住在住宅里的一对日本父子,儿子希望把住宅改造成为拥有崭新形象的幼儿园,吸引周围的小朋友前来;父亲在老房子里住了一辈子,却非常不希望房子被拆。
, ]; e* j# S5 Y8 v; ~( h, f
- V% Y& m3 o7 B- I. g9 m9 ]+ ?! | C马岩松已经做好了要拆掉原住宅的准备,直到有一天,日本老父亲病倒了,他才开始理解这个家庭的矛盾与羁绊,以及他们把生活融入建筑的这份情感。建筑师在做设计时,很多时候不是在面对建筑与生活,而是在面对工作。这件事情触动了马岩松,因此决定保留下住宅原本的木结构,老房子的结构变成了新房子的一部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老房子的情感保留下来。0 }* C3 e3 v) b9 j
) G: q A9 i& q9 d N1 `! u! E3 D# K# S/ H3 d% ]
△ 四叶草之家方案图 ©MAD4 B! A: u3 d% M3 `: V q
! e& l: k' J3 ^+ ~6 O△ 四叶草之家实景图 ©MAD
# P5 h1 E* Q7 p( t2 ?7 F# ~; T3 Q5 e , \' n- R" @! f k5 r: }4 P
开工这天,所有和这个项目有关的人围坐在一起,举行了一个名为“地镇祭”的仪式。仪式感很重要,为了证明自己所做的决定与事情是有意义的、值得的,这些信念会通过这个仪式在未来的某一天得到印证。' {4 [9 T8 K- b3 ]4 X$ l6 @6 @% Z
5 A$ `/ P* S* X
j$ ^& U1 X e
△ 开工现场 ©MAD
' L9 E/ ~& ^: C
$ X' d8 J! n1 f5 h2 t. Y1 {, G ' V8 L2 ` u F
/ l* m% ~% w4 o 9 Q' f( r! S3 Z
黑龙江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会议中心,建筑浮在雪山前,人通过建筑与地面之间的缝隙进入。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建筑,而是尽量低调,和地面关系亲密。建筑的外形像山,入内之后的中庭感觉则像山洞,类似自然界中那些历经千万年才形成的鬼斧神工的空间。马岩松表示自己对这种类型的空间特别感兴趣,MAD做了不少像自然地貌的建筑,有时候像岛,有时候像山,有时候像岩洞,是为了让建筑成为第二个自然,以这种方式与自然更好地融合。 m* L2 R( B3 I5 U. t7 \/ U
6 M/ q# i K0 r. Q8 }; W" e7 o
△ 中国企业家论坛会议中心 ©MAD/ m3 M' Y" y3 `" n! a3 J
2 |* b( g/ r; s2 ]2 P! [, I; u: k% Q. ?3 \! p. _- E
: k ~: A' A; ~; X' W9 M0 x& M北京朝阳公园广场是一个“山水城市”风格的项目,高层与低层建筑形成一种尺度上的反差。MAD在这个项目里想要探讨建筑作为一个人造物,它与整体、与自然的关系,能不能做到类似古典园林或古典城市那样,在现代城市里有一个反映,让建筑成为山水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团队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做了一个“活着的”模型,里面放了真的青苔与水,天天“养”在办公室里。
0 b- `! `# u% z" E- B, \( a 5 F" X) R* ?6 R6 w. ~
, r C6 J' t$ k△ 马岩松手绘图 ©MAD: k1 Y5 i$ e$ A' H/ `+ b
5 u4 s5 Z# `( N
△ 朝阳公园广场模型 ©MAD
' n; g5 x4 ~" n4 Z6 C& i' s E 1 b9 {+ v& n, s1 J- z' Q. N3 U
如果只看周边的火柴盒式城市,没有人会否认那是一个历史错误。纽约的中央公园周边也都是这样的高楼,自然像是被生硬地圈起来保护着,今天我们谈的环保也是这种概念,会想要把自然保护起来,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自然与人工是对立的。所以当我们在质疑“这个建筑长得是不是太怪了”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质疑其周边的建筑太千城一面了?其实答案不是关于“我们应不应该做点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应该做些什么”。( h1 d" ^% |1 T! A
# ~4 Q4 C; [4 U2 P' d2 a
那么在朝阳公园广场项目里,马岩松的答案是“我不想再重复历史错误了,我不想做火柴盒城市”。历史错误需要在某一点开始改变。 A J4 X3 j# M; |) {
4 T* g+ B) ]* F! ]: y5 K, Z" z1 H% J0 |: X
△ 建筑及周边环境 ©MAD: j) ] o3 M, Y2 `
& J+ o; t) a1 P& b. @* x项目的另一面朝向北京国贸CBD,可以看见CCTV总部等其他大楼。库哈斯在设计CCTV总部时周围还没有这么多高楼,但是他预言未来中国CBD肯定会变成都是长相类似的摩天楼群,建筑师会失去想象力、批判性与创造力——“高楼拔地而起,想象力轰然倒塌”。事实最后证明,CCTV大楼确实是这群高楼里最特别的存在。
: f6 v. A, }0 S. n8 E3 y 1 }/ g' ^4 E& g
但在马岩松看来,库哈斯的大楼反而更加强了CBD的力量、纪念性,更反人类了。在这种情况下,朝阳公园广场大楼与库哈斯的大楼对视着,保持一定距离,保持一定力量(的均衡),也是很重要的。- S- x& B) ?3 L3 V) P; y. o0 h
3 h( K& E7 W9 d s3 i/ r# S
所以当有人问:“山水城市是不是得低调点儿?”马岩松回答:“我觉得看情况而定吧。”; @# o8 F$ X1 P8 b8 U
' f/ }, w8 r2 f9 t! Z) Q$ z2 J
7 P2 C# \7 N# X△ 从朝阳公园广场看CCTV大楼 ©Iwan Baan
0 G' }. D& N5 M. o 4 z8 l I1 \$ o5 r( u+ E
马岩松阐释了选择黑色作为大楼主色调的原因——那是水墨画的色调。很多人说建筑跟周边不协调,但现在他越来感觉这种不协调感挺重要,与周围一圈白色建筑不同,黑色的朝阳公园广场代表了一种反叛精神,恰好是MAD创立的初衷。
. e" y2 t/ O6 H, U1 H7 }4 ~ 1 \5 w8 N+ h6 c- e: \& c1 R
另一方面,朝阳公园广场也是可持续建筑。马岩松认为,与其强调绿色技术,文化上的可持续更重要。真正可持续的建筑是人类在某个时期投入巨大情感和精力的建筑。如果把对自然的理解变成一种思想,变成一种我们创造城市和建筑的不同的方式,就比在表面上谈技术层面的自然,可能要更重要。
7 k& C7 A$ D- X6 N# C/ @/ F% t
9 E+ a+ y, ]$ [" N$ G# H8 } - X& M9 t' u; T& k6 Q
' h5 d. J$ }" d3 k* T' \/ m
$ t; w t: V1 c
6 f8 b7 n# Z$ w1 q. g5 g( C8 A
7 T3 x" h0 K, o; w- n/ e5 O1996年,蔡国强面对曼哈顿摩天楼群与自由女神像放出蘑菇云形状的烟雾,艺术家在用自己的方式质疑人类最伟大的现代文明结晶,马岩松认为这张照片极具力量感。
. |% @( ^# b& [
/ K* E# u0 [9 P+ X2001年,纽约世贸双塔被袭击。这组曾经代表了现代主义巅峰水准的建筑,在短短几分钟内相继轰然坍塌。马岩松认为世贸双塔被攻击的其实是建筑背后所代表的使命与价值。
1 b0 J: K: n# Y0 {0 c- f & W( z) B G) U0 W: @, N8 Z8 S
2014年,世贸遗址纪念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两个黑色的深坑分别代表了曾经伫立于此的两座塔楼,新的摩天楼则在周边建起。但马岩松失望地表示,新建的建筑没有任何野心,其丧失掉的正是当年被打击的那个信心。而遗址公园“深渊式的纪念”形式,特别不适合纽约。因为在马岩松的眼里,纽约是用自信、活力与创造力组成的城市。当一座城市深陷这种无力的沉重感,就难以再去探讨未来。
0 V6 _- M' {4 |. R, W$ V7 U$ Z5 P8 e # n, F# M: h3 ]* U6 ]" j
这时候马岩松谈起了自己当时在学校里参与的重建设计方案作业,同学们的方案各式各样,有的人重建了一座纪念碑,有的人在楼上挖了个洞以避免飞机再次撞上,但无论是怎样的创作,都逃离不了眼前的矛盾。作为外国留学生的马岩松却脱掉了这个包袱,与其去竞争谁更高一米,他选择让建筑“飘”起来,追求一种解脱感。他表示这个学生时期的作业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现在都还会时不时翻出来重新审视。7 M1 L4 K7 h& z- r9 G2 O$ H
/ F& J; y' ~4 k, x
/ u P9 J% B" D/ V2 w* A# U. _△ 马岩松与当时的学生作业 摄影:胡康榆/有方
* L, l3 I7 W% S# ]: h. b M
3 I7 E9 R+ v+ h. I; L9 F说到纽约,MAD两年前在帝国大厦附近设计了一栋看起来很纤细,甚至有些“临时”的摩天楼,看起来好像随时能飘走。这栋黑色的建筑到接近天空的地方开始逐渐变得透明,最后融入天空。摩天楼的英文skyscraper好像有种建筑划了天空一下的感觉,MAD却不希望自己的建筑与天空产生这样的矛盾,他们更希望达到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 A- k( r u5 C2 J
' N# u N ]1 _; a+ w6 y
: R9 Y$ O# [2 Q$ g+ Q& Y
△ 纽约东34街公寓 ©MAD
) S" ~6 U2 U1 f. ^/ Q 8 ?3 J$ N# w7 I+ a: R
$ U }1 P, R7 j7 W
" c2 o" O7 \# {( n; ] & A( H5 y" G1 z
马岩松最后集中谈了几个正在建设的作品:衢州体育公园,做成大地景观的样子,实际上是被自然化了的建筑;北京四合院顶上的幼儿园,虽然平面看着面积挺大,实际上很低矮,新搭建的屋顶不会给身在四合院里的人带来压力,相反身在屋顶的人却可以看见传统老建筑的形态,孩子们还可以在屋顶上自由地奔跑;鹿特丹移民博物馆,设计了两条线路组成的一上一下的行走体验,就像人生一样……
; R& T; _0 M7 D$ o: z
8 Q A4 i1 C8 k! e7 A# [4 }5 ^其中最小巧但也最打动人的是马岩松谈的最后一个项目。其实这个项目现在已经建成,在去年的日本越后妻有艺术祭上正式亮相。- ^6 X! I U3 h9 ]4 @0 G
; M# t1 T* L. B+ K5 S6 A6 L/ x这是一个隧道改造项目,旨在沿着有着20多年历史的隧道里设置几个艺术空间,以期恢复曾经赋予该地区力量的艺术和文化精神。被重新激活的隧道,就像是一出令人入神的情景剧,将时空拉开,带人们抽离现实,进入想象之地。
/ \5 H. G# ]. M! [/ V( N( ^3 n @) G0 N4 B' m; [1 c$ a0 w( V
& l6 U1 `, @; ^/ n1 b q△ 隧道改造平面图 ©MAD4 e- R0 h. m4 g
3 \2 O8 h# ]7 D) b2 n
入口处的游客中心,是一座符合当地风貌的木屋,高耸的坡屋顶可以防止冬天积雪;二层的温泉足浴池是一个暗空间,屋顶洞中的镜面反射出建筑外的峡谷景色,成为“天上的河流”。
% i/ P2 l0 r5 g; K3 p2 l* C, r0 c9 T
! t- l1 q, f4 [5 e- t: `5 d) D ]6 q4 j2 i* [
△ 游客中心二层 摄影:Nacasa & Partners Inc.- _' k- J) v2 L% V% `5 o
# B$ g9 S$ E$ H6 ?# J# r9 R0 V; U观景台墙壁上加装的多面水滴状镜子,就像是在沉闷坚实的穹顶凿开一个个通往未知空间的洞口,人们在现实与超现实的两极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 g$ L& b. k0 u, ~4 y+ \
( Q; }8 D' t, D) ^+ c/ E
) \" g6 m8 _( F* b1 j4 z△ 观景台 摄影:Nacasa & Partners Inc. l6 J) I0 Q8 a- t: E
/ W% k- r. G2 P h6 u
在隧道尽端,一片水面将半圆的洞口反射成为一个完整圆形的时光通道。内和外的边界被模糊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也虚化了现实的天空和云。人们身处其中,像是飘在云端,在天地间漫步,脚下的水正是清津峡的河水,在真实和虚幻的边界,人们也许会找到各自心中与远方对话的通道。
$ t2 h& z9 v0 a' q ' c$ f' _' N9 r y( m ~
* d6 ~- w* U! T9 p8 f- S1 c+ r
△“光之隧道”摄影:Osamu Nakamura
4 z+ ^4 ^4 z. K6 P% Y0 q6 |' Z$ ]* u r - B5 x6 Y6 B7 k5 ?( z) u* @
虽然更像是一个艺术装置,马岩松却说这个隧道改造项目其实比较完整地解释了MAD做建筑的初衷: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探讨人与自然新的关系。MAD希望这种关系是非常个人化的,就好像是哪天突然梦到的。
7 a1 ]1 e& A: ?. C" @7 F : ~+ v- H- L) |: c! ~% o
没有必要总是证明自己所做事情的合理性,去做所谓“正确”的建筑。马岩松坚信建筑真正的价值体现在情感层面。他特别希望建筑能把人的情感凝固在环境中,通过时间,与未来的人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虽然现实总有限制,但还是会努力把自己想象到的最完美的东西,呈现出来。
7 y9 s0 | ~3 B& \/ U
6 G6 @6 x: @9 K& J4 _) t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d1vbT3& a0 C" S, r' u( }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