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5|回复: 0

北京工体:跨越甲子的时代见证

[复制链接]

1635

主题

743

回帖

684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845
发表于 2023-6-16 1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台州
行云流水的配合、精彩绝伦的进球、激情四射的球迷……6月15日晚,“金球先生”梅西率领世界冠军阿根廷足球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澳大利亚队。这是工体改造复建成为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后,承办的首场国际高水平赛事。全世界球迷的目光再次聚焦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赛场,工体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 b8 Q6 b! @( @) l2 \! G! w世界顶级的草坪系统、国际主流的看台设计、世界一流的声光电设施、世界杯级别的大屏呈现……以“传统外观、现代场馆”样貌重装回归的北京工体,让每一位来到现场的球迷感到惊艳。
, W: G5 m2 K) m9 ~5 B) K& L从服务国家外交的中苏匈足球友谊赛,到职业化初期的“工体不败”、新世纪的亚洲杯决赛;从第一至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到“展现雄风”的北京亚运会、“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服役”60余载,北京工人体育场承载了无数精彩比赛瞬间,记录了新中国体育事业腾飞,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巨变,更汇聚了一代代“工体人”的不懈奋斗和时代记忆。通过这些“工体人”,我们穿越时空、回溯往事,聆听传承不息的时代之音,感受这座全民体育殿堂的独特魅力。: J# W' {+ \3 v3 [1 j+ a* @
& h% A, m3 N9 g3 g  k+ o

& C# U6 o. Z6 [% {3 {6 a' x2 y1 P6月2日,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儿童福利院的40名藏族孩子们做客“新工体”,在一场足球比赛的赛前仪式上亮相。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5 }+ f1 s# E) E: F
芦苇坑上拼出“奇迹”
. a6 }: f7 u; W0 u; n6 ?9 p; _5 P6月15日晚上8点,工体3公里外的一栋居民楼里,86岁的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原总经理路怀盛端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收看阿根廷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直播。+ K: L* T3 N6 K' u8 q& s
旌旗招展的看台、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将他的思绪带回到60多年前。“每次看到工体,火热的奋斗岁月都会浮现在眼前。”路怀盛感慨道。/ n( h6 Y+ C3 R' Z; O
1958年,21岁的路怀盛与北京建工集团数百名工友一起来到北京东郊、现东二环和东三环之间的一处芦苇坑,任务是在这里兴建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座大型综合体育场。
: `" o, e5 ^. y1 I& Y当时的北京,出了“四九城”就是郊区。“工体选址所在地,南边是芦苇坑、北边是荒地。附近没有高楼大厦,全是农民种的庄稼。”路怀盛回忆。
& U1 _! L& H& V0 `; {1958年9月5日,北京工人体育场明确为首都工人阶级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工程。金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凉,但上万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赶来,让这片35公顷的土地霎时火热起来。
/ O* \2 T5 X: t' R+ t“建体育场,就像制作一口灶台上的‘大锅’,先从地面向下挖个大坑,然后向上把‘锅’支起来。”路怀盛说,当时土方清运量很大,但没有卡车,三轮车也很少,全靠人挑肩扛。“工地里上千号人,每个人两个筐,一挑就是一天。”
# I2 V6 T$ M4 b, w1 Q9 e工程快速推进,难题接踵而至。只有一台塔式起重机,怎么在短时间内吊起2吨重的钢梁?怎么让工人到高处进行混凝土作业?路怀盛和工友们一边挑土,一边和技术人员商量方案。
3 `9 H2 p% }# B5 H' m1 j. L“缺少起重机,咱就自己造!”老一辈建设者绑扎杉篙、搭起塔架,搭配卷扬机做出了“土起重机”;又运用木桁架支模,建成离地21.5米、椭圆总长800米的斜梁挑檐。这些施工创新,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9 @6 O5 K! ]' \. z! B
“最困难的是冬季施工。那时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搭杉篙架的时候手都冻麻了,一个点得反复绑好几次。”路怀盛说,“但没人叫苦叫累,都在咬牙坚持,为了保证工期,大家三班倒,再冷的天,架子上也不离人。”挺过最困难的3个月,工程建设已是一番新模样。) z# A5 ?* x# d+ y
“刚来北京时,我们盖的大多是平房,最多三层楼。能参与建设这么大的体育场,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97岁的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原副总经理陆关福,是工体建设的另一位亲历者。
3 g1 ~! I% M; f- x3 i7 M9 S% k1951年,陆关福响应“建设新中国”号召,从江苏老家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建工集团前身公营永茂建筑公司的一名建筑工人。此后7年里,他成长为公司中坚力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体建设中,他负责水电、油气线路的装配统筹工作。
) b' {$ L6 p+ [7 y机械设备少,人才更紧缺。作为技术管理人员,陆关福吃住在工地。骑车回家5分钟,但一连几个月难回去。“最紧张的时候,我们连续48小时不睡觉,吃饭也没味道,脑子里全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抓紧把工体建成,为新中国献礼。”
5 k1 k+ i( R" R+ I+ a: q8 Q1959年8月31日,历经11个月紧张建设,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的北京工人体育场胜利竣工,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这段奋斗历程也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上著名的“芦苇坑奇迹”。
3 L$ f# g3 @) G& L, S! u3 o同年10月13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工体隆重开幕,共有29个代表团10658名运动员参加,产生金牌384枚,有664名运动员844次打破106个单项全国纪录。
% m2 k% ?' o+ F7 ]! d伴随“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响彻工体,新中国体育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后,工体又接连举行了第二、第三、第四届全运会的开幕式,成为万众瞩目的全民体育殿堂。
  i1 \# o( _. j0 B, @4 J$ w( d& c$ M北京市体育局原局长孙康林曾这样总结:当时,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中国人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有能力办好大型运动会。在大家心目中,工体早已超出运动场所的范畴,它代表着中国人绝不屈服的精神。( ~" |6 J) ~# x6 ?
随着全运会举办,工体声名鹊起,也吸引了众多国际高水平队伍登场献技。1959年10月,中苏匈三国足球对抗赛在工体举行,中国足球队以0:1不敌苏联队,以1:1战平匈牙利二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高水平国际足球赛。! V. H/ c3 u0 t  F
1971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众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体育交流成为增进友谊的重要承载方式。仅在1973年,工体就举办了足球、篮球、乒乓球、体操、相扑等多项赛事,接待了巴基斯坦、墨西哥、日本、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成为中国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b. Q( d1 Z+ S; J" ~  z- x+ k
在这期间,路怀盛与陆关福相继参与、主持了农业展览馆、北京饭店、昆仑饭店等众多北京地标性建筑建设,为首都北京勾勒出更加丰满的城市肌理。闲暇之余,他们也会回到工体观看比赛,在欢腾的人群中回味自己当年的奋斗。8 g# p) O3 H4 \5 _1 \. [. ]
“后来咱们国家发展建设得更好更快,现在很多地方我都认不出来了,但工人体育场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陆关福说,“因为这次改造复建,工体的外观保持原有的模样,让我感觉到一种传承,体现了工体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让更多人记住工体的历史,记住我们建设新中国的火热时光。”
( B6 V1 N  }. |! N* V* y汗水泪水浇铸经典
4 e; Y& a/ {, V1981年10月18日,第十二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在工体主场迎战当时的亚洲冠军科威特队。凭借容志行、古广明、沈祥福三人的进球和李富胜神奇扑点,中国队以3:0战胜对手。尽管在后来的附加赛中,中国队1:2失利冲击决赛圈未果,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开始从工体响起。这不仅是中国球迷的呐喊,更是改革开放年代的国民心声。' p6 r. l% r, V6 r) ~# y
1983年,高中毕业的赵姝来到工体工作。就在这一年,刚刚迈出改革开放步伐的中国,提出申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并在第二年获得亚运会举办权。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北京工人体育场承担起开闭幕式和主赛场的重任。
$ F4 e% F* p" g1 E3 t“得知要在家门口办亚运会,甭提多高兴了。”赵姝说,当时她在工体餐厅工作,主要为在这里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餐饮服务。工作之余,赵姝和同事们开始主动自学英语,以便能够在亚运会上更好为外宾提供服务。
0 G# w/ S4 A' e: c( P5 x0 W5 Q! l时光荏苒。1990年的夏天,长城元素的亚运会会徽和可爱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将北京城装扮得鲜亮明快、活力十足。经过修缮提升的工体容光焕发,和全国人民一道热切盼望着亚运时刻的到来。- x/ p7 l+ a) }& R# H1 Z  K
“首次承办高规格国际盛会,许多工作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赵姝回忆道。为此,当年7月,她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看,投入到冲刺阶段的亚运会筹备工作中。
1 {/ I1 |! C% `; D5 P当时,工体餐厅要为参加开幕式彩排的工作人员提供三餐。“从早上6点半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一连两个多月,我产后不用特意减肥就瘦了十多斤。有点对不起孩子,不到两个月就断奶了。”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赵姝眼里都忍不住泛出泪花。9 w9 w7 b+ D9 {! K. y3 J. K
因国家财力有限,北京亚运会筹备资金缺口大约有6亿元。面对困难,全国人民鼎力支持:“每个人都是东道主!”“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最终,北京亚组委集资部接受了近2亿人次的捐款捐物,其中捐款总额达到2.7亿元。
7 W% |; Y6 w$ Y$ d$ F$ J6 M赵姝回忆,为了筹集开幕式观众纪念品,当时全国各地捐赠到工体的各类物品有十余万件。“广东生产的雨衣、浙江生产的扇子,山东生产的零食……我们当时四五百人一起整理,因为种类和数量太多,只好先将所有物品码放在体育场外的空地上,然后再合并搭配成5万份左右的礼品袋。”- |; C. W, n/ R% w, W
与此同时,体育场内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初中二年级学生党育正和1万多名北京中学生志愿者一起,进行着另一项特殊的筹备工作。
1 I" i# A- H. h“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约1.5米宽、1米高的画本,配合场地内的开幕式演出。”党育回忆道,“那时还没有先进的大面积电子屏,每名学生就是一个‘像素’,经过反复演练,最终呈现出40多幅丰富多彩的背景画面。”2 X6 J! b% F9 ?! N/ C. \
那一年暑假,党育基本都是在学校和体育场的看台上度过。他和同学们顶着炎炎烈日,身上浸透汗水,无数次翻动面前的画本。“虽然很累,也晒黑了,但想到能够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就有一种自豪、一种力量。”
  X4 t6 c# {  @$ {/ E4 _1990年9月22日,万众瞩目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78人齐聚一堂,成为当时亚运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A. i: g8 V8 U# P" F$ J* ]* h
当跳伞运动员带着五色环旗和亚奥理事会会员旗帜从天而降时,体育场内顿时沸腾了。“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由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将全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 H; N0 f2 V% u) S4 Q" G/ Z彼时的赵姝,正竖起耳朵听着赛场内的每一次欢呼、每一个旋律。由于工作安排,她必须在餐厅内坚守岗位,无法目睹盛况。“近在咫尺又不能看,确实有些遗憾,所以就一边听,脑子里回想着之前演练时的画面,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收看’方式吧。”赵姝说。9 R# y) _, \8 F: {5 W9 [9 m; c
同样“遗憾”的,还有看台上的党育。虽然透过画本上的小孔,能够看到场地内的情景,但此时的他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看台指挥。“之前已经进行了千百次的训练,但真正来到开幕式现场,心里还是很紧张的,几个小时一直盯着指挥的旗语,一刻不敢分心。”. \4 B- d' _7 T; h' _: ^' r2 b
他们的“遗憾”和付出,成就了中国体育史上的经典一幕,也让随着中国体育代表团压轴亮相的运动员孟强华大为震撼。
' S( @# f7 X9 R* L, {0 ^$ `“步入会场的那一刻,就听到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和掌声。”孟强华说,“全国人民对运动员和体育事业的认可,让我更加自信地站在国际赛场上。”
: T3 H4 |5 p7 L1977年,11岁的孟强华在工体第一次接触网球,良好的球感和节奏引起了教练员的注意。随后几年,他在国内比赛中逐渐崭露头角,1986年入选国家队,并于1988年开始备战北京亚运会。9 w. p6 G5 R. C4 i
当时,网球对于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项十分陌生的运动。即使是国家队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条件也非常有限。
6 u. p4 A: |0 V1 T4 l& q# {“当时国内专业的网球拍线很少,我们只能用钓鱼线替代。训练的时候只能穿乒乓球鞋、羽毛球鞋,两三天就磨破了。”孟强华说,虽然条件简陋,但真的不觉得苦,集训期间,每天八个小时苦练体能、提高技术,一周七天一天都不落。“能够有机会在家门口出战,就要打好亚运会为祖国争光!”5 W: c* ~' l8 w. T0 `) V
亚运赛场上,孟强华和队友们奋力拼搏发挥出色,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单打、双打冠军,混双项目也获得亚军。“当我站上领奖台,国歌响起的时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曾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想那就是圆梦时刻的感觉吧。”孟强华说。
1 Z/ ]! t1 E$ K8 K' @2 {这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的63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27个比赛项目和两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第三次获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加速融入国际体育大家庭,让全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全新面貌。
: {0 m: u) o5 q' N“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们饱含激情,大家都在奋斗拼搏。”孟强华现在担任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致力于推动更多的体育项目蓬勃发展。“亚运会的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每当遇到艰难的比赛、生涯的低谷、生活的逆境,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都能够激励我站起来直面挑战、重回巅峰,让我受益终生。”
9 Q  i( l5 d1 J) d3 ~' v* p  U8 b工体种下的志愿服务“种子”,在党育的心中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骨科医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是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馆医疗保障团队主管;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又成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冬奥医疗团队副医疗官,每次他都是主动报名。5 p5 L# z5 g6 f; m. [
“三场体育盛会,见证了我从一名初中生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的成长,更见证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党育说。2 F% Z, g2 u9 @; N+ n
传承创新再立潮头: d: F1 M( E4 ]5 D; d2 A5 \+ j
2023年4月15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足球占据。晚7点15分,新赛季中超联赛开幕式在新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见证者、功勋教练金志扬与2022中国金球奖得主张玉宁共同推动划线车绘出新赛场,“共创新未来”字样的巨幅TIFO缓缓展开……经过两年多改造复建,这座承载众多荣耀的体育场在4.6万名观众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中、在屏幕前亿万球迷的注视下宣告回归。: I( |+ q+ i7 Q. A) M+ F* Q  T
回溯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工体承办了众多世界级球队来华的商业比赛,成就一幕幕经典。1994年5月,中国队在这里以4:2战胜意甲劲旅桑普多利亚队,这场大胜给当时刚刚冲击世界杯失败的中国足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年6月,北京国安坐镇主场以2:1击败了刚刚拿到欧洲冠军杯的劲旅AC米兰队,随后又接连战胜阿森纳、弗拉门戈。一时间,工体成为中国足球的福地,“工体不败”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给亿万青年一个“爱上足球的理由”。# v* m# Q% v: E) v- x3 K
20多年后,经历反腐风暴的中国足球,再次迎来新赛季的起点。“工体、足球、事业、生活,一切都以最好的方式回到身边。”在北京国安球迷组织“心力量”负责人段晖看来,新工人体育场惊艳亮相,背后是一代代球迷对这座体育场难以割舍的情怀。# ?" w1 M6 C$ b
2022年8月,工体改造复建项目建设方曾邀请相关部门和多名球迷代表召开了一场小型的座谈会。“大家的建议特别一致,那就是希望体育场传承工体历史、突出北京特色。”段晖说。7 p! {1 `( y, d# }' V& ^
把北看台打造成“铁杆球迷看台”、座椅使用国槐绿配色……各方认真地讨论每一个意见和细节,为的是让新工人体育场既有“北京范儿”,更有“国际范儿”。+ N$ o. c5 u- A- L; a$ ?
“当我们走进新工人体育场时,‘回家’的感觉特别强烈。传统外观保留了城市记忆,现代场馆又带给人无限惊喜。”段晖说,这座功勋体育场和它所在的古都一样,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下,澎湃着一颗崭新且极具活力的内核。& n' a& h, Y& w' T. q! h
“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北京建工新工人体育场项目总工程师王猛感慨地说,“这两年多,我们每天都在拼尽全力和时间赛跑,向极限挑战!”
. i4 Z6 B- ]% L; Y. e% A) B6 y60多年后的今天,工体周边已经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在每天仅有深夜6个半小时运输时间的情况下,用3个月完成180万立方米土方清运,是一项超级挑战。“现场几百辆运输车川流不息,每晚每车至少往返3趟。最终,土护降施工较原计划提前28天全部完成。”王猛说。
$ f9 c' G% g: \5 Z8 ?* u! t6 |大量新技术在建设中得到应用。新工人体育场的清水混凝土外观是最大亮点之一,凸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典雅气质。“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工体外立面展开面积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制作起来非常复杂。”王猛说,为了呈现平整、丝滑的“清水”效果,需要模板加工极为精细。技术团队研发了6台基于数控机床改制的模板加工设备,只要将参数输入程序,就可以进行最大误差值不到1毫米的精准切割,比传统工艺效率提升10倍以上。
2 }3 a  [0 ]. w1250吨履带车、低温焊接技术、机器人施工……“想起老工体建设时吊起2吨重的钢梁都困难,我们有现在的技术条件感觉很幸福。”王猛说。" D1 Z% f$ z0 \6 u5 }2 @$ `% P
60多年过去了,新工人体育场的建设者依旧被前辈攻坚克难的精神引领着、鼓舞着。“体育场外,男、女工人迎宾雕塑庄严矗立,浓缩城市记忆。球场内,现代化球场的气息扑面而来,‘碗形’看台结构视野极佳。世界一流草坪系统、先进声光电营造浓厚赛场氛围。”王猛如数家珍,“工体改造复建,是我们年轻一代与老一辈建设者一起,跑好了一次跨越甲子的接力。”
8 X8 G4 y4 O, f“现在开始做第九套广播体操……”今年4月,由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体育局共同主办的“奋进新时代、劳动创未来”——2023年首都职工工间操千人展示活动在新工人体育场举行。1500名职工代表精神抖擞地共同做起第九套广播体操,这也是工体改复建完工后举办的首场大型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
6 p6 c. c2 F9 s6 u* m( k# t" R9 m“工体改造复建,不仅是为了更好服务专业体育赛事,也是回归服务大众体育运动的初心。”北京职工体育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立冬表示,近年来,工体中心持续为基层职工体育事业“充能量”。在为基层工会提供体育活动策划、体育运动培训等服务的同时,还利用工体场地设施资源,承办了一系列基层工会体育活动,目前已服务首都职工30余万人次。
# E1 Z: ]; Z2 ~4 a) r( s- g除了硬件功能上的升级,在服务理念和软件配套上,新工人体育场也做好了准备。孙立冬说,工体中心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职工体育业务和健康管理业务,围绕“体质促进”和“运动疲劳”等方面进行服务设计,推进全市职工科学运动健身方式,提高职工群众免疫和防病的能力和素质,预计每年可累计服务职工10万余人次。% s2 w! H9 L) v8 r( _
如今的新工人体育场,正被赋予新的活力和使命。作为国内首批、北京首座达到顶级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场,新工人体育场为北京未来承办国际大赛提供了硬件储备。与此同时,这座掀起全民体育热潮的殿堂级体育场,又成为引领北京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更新地标。* w3 k; L. Q: b- p
“以前所有的人流、车辆、产业都向这里聚集,挤压了城市空间。新工人体育场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秩序。”中赫工体公司副总经理宓宁说,现在体育场外设有10万平方米城市体育公园和3万平方米湖区,公园内将提供各类健身设施和休憩小景,“这里不设围栏,将空间重新还给城市和公众”。
4 O0 J; q6 I, ^3 g6 i在宓宁看来,“城市会客厅”将是新工人体育场的城市功能属性。“这里可以看球,也可以逛街打卡,可以遛娃,也可以运动锻炼,还会举办各种展会和公益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多元需求,将进一步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提升。”) }: {$ H- f+ G$ h
“两条地铁将与新工人体育场商业空间连接,形成赛事、综合性消费载体、体育公园、地铁公共交通系统相辅相成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宓宁说,新工人体育场将成为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名片、新时代首都城市更新的生动案例。8 f! r& a* Y% G! L
悠长的岁月中,工体嵌入了岁月的斑驳,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沧桑变化间,它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人勇立潮头的时代坐标。
- T0 G; ^8 S! Z2 u0 c5 N# V, V. h3 p一声哨响,星光点亮;传承历史,续写辉煌。未来,新工人体育场将承载更多体坛荣耀时刻,也将见证更多新的时代荣光。; N5 n2 S2 W  t
编辑 邓淑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8:40 , Processed in 0.0490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