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论坛】; E' j- Q' h! _1 V$ U
作者:吴金希(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8 s" `, R& E8 z0 I8 H近期,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大事、喜事不断。5 月 28 日,由首架国产大飞机 C919 执飞的东航 MU9191 航班,从上海成功飞抵北京;5 月 30 日上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首次包含了 " 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 等多个类型的航天员。
# d% R" U# b( Q. k" F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 "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战略思想,坚决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0 `1 C. l+ h- V2 s( ~# \- }8 [
过去 10 年,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惊人进步,迈上了一个大台阶。2022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中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由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至 2022 年的第 11 位。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功迈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4 I( ]5 A9 w: v/ @这些成绩的取得,还与我们主动深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改革密切相关。过去 10 年,我们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评价体系中,我们主动 " 破四唯 "" 立新标 ";我们强化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实施 " 揭榜挂帅 "" 赛马 " 制,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我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合肥等地在向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奋力迈进,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等若干科技创新集群跻身全球前 10 位。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得到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得到重塑,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P6 A; U$ H1 H7 r- Y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过去辉煌科技成就的取得首先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埋头苦干、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结果;另一方面,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低碳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加深,科技全球化的步伐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阻挡的。5 P* B% y/ a" r2 S
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粮食安全、重大传染病频发以及数字技术和 AI 给人类带来的重大挑战等,都需要世界各国密切合作,优化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当前,中国已与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 116 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了 53 家 " 一带一路 " 联合实验室建设。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国科学家在新冠肺炎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疫苗技术对世界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 v+ J; P& ~" T" n9 p- `
展望未来,我国已经确立了到 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球科技合作创新中加快创新型强国的建设。* C2 e: J$ k* H- ]4 H
一方面,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形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国内健康的学术生态和科技的 " 内循环 "。
f$ c* |+ ~* z9 F% V, [- M7 n; ^8 a+ O6 x另一方面,无论我们科技创新取得多大进步,我们永远都不能故步自封。任何把科技自立自强理解为自我循环、自我封闭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科技实力越强大,越需要国际合作。我们要用博大的心胸拥抱世界科技创新资源,持续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学研究和创新网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不拘一格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才俊,要对接优质国际创新资源,在壮大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e7 }3 ~' y- V" d: N《光明日报》( 2023 年 06 月 12 日 02 版)0 S( W W% W$ f( ~9 Z9 M
[ 责编:袁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