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京101校长谈AI:孩子是网络原住民,不必焦虑技术冲击+ N, k0 A" {1 |5 a) [& m0 L% n
今年年初,横空出世的ChatGPT,引来各界对AI(人工智能)的瞩目,人们在畅想AI技术将带来的变革时,也在预言AI可能引发的“灾难”。这种喜忧参半的情绪,在教育界尤为明显。
9 j4 j1 C# o2 l3 X+ D- l, k7 \& b" e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未来还需要老师吗?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否亟须改革?面对AI,教育领域又新增诸多待解的问题。5月28日下午,2023中关村论坛“智能+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行,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中外人士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V# b- b! G! D. M- {3 h% L
9 d8 y$ m" E. K2 u; m' @ 5月28日下午,2023中关村论坛“智能+教育”分论坛在北京举行,嘉宾致辞。南都记者 蒋小天 摄
$ B P. T* v- g+ M2 U3 r 论坛上的发言嘉宾大都认同AI将为教育带来深远影响甚至颠覆性变革,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观点是,AI对教育的影响,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还包括教育观念,AI有潜力改善教育实践,也可能带来风险和挑战。多位学者、教育从业者认为,将来的社会更需要能够适应变革、有创新思维、愿意持续学习、具备多重学科素养的人才。- K* J/ z+ e, q$ S- v* R8 x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也包括经济、社会以及伦理的革命,这种变革可以和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因此,人工智能也将重塑教育体系。
1 I4 r) g( D- z" {$ ~7 \$ ~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等教育从业者也在论坛发言中提及,AI技术已经在改变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帮助教师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作业等。+ j3 e7 `4 F, W, V' a9 V
陆云泉介绍,在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智慧教育场景中,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这个场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智慧教育真正实现了为每个学生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按需学习,更有学习动力,教师也可以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和学生互动时更有针对性。9 q# z- j+ P& T" B }/ O2 ^4 e
一些教育从业者相信,智慧教育技术在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性,另一些人则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担忧,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大卫·布莱尔和北京小学校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明新都谈到,技术发展如果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屏幕学习时间,让人忽略生命和生活的过程,甚至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那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 e. f, N E4 R$ k: T
李明新认为,在各种纷繁、闪光的技术面前,教育最根本的功能不应被掩盖,那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除了创新能力,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守住道德,培养自律自控的能力,更要让他们学会珍爱生命、享受幸福生活。”李明新在论坛中谈到。/ T$ ~ L% u" g6 H! o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幸福,陆云泉在论坛期间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认为中国教育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功利化和短视化,家长总认为孩子考上名校就万事大吉了,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抢跑没有意义,因此赢在起跑线是一个伪命题。
l- n/ V3 B! f, ?, t( g 对话陆云泉8 w) p4 V: w, E) P
新技术让资源无成本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均衡 / y/ S: ~" h8 }9 n
南都:AI会给当下的教育模式带来冲击吗?学校该怎么应对?
# w9 z0 ]/ r0 K4 O# ^2 u9 { 陆云泉:面对技术的变化,我们其实没必要太焦虑,这一代孩子是网络原住民,他们面对新技术其实没什么问题。
( H9 E; h9 P, K! d" g1 A 我认为学校在落地新技术的时候,要有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技术是为了帮助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也是为了改善前面提到的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
9 A9 \9 U4 r( h- @" T 南都:当下教育中的功利化、短视化现象会引发哪些问题?怎么应对?& J& X) M* {) I/ L% {
陆云泉:现在有些家长对教育有些过度焦虑了,让孩子不停地写作业、考试、刷高分、给孩子报很多班,孩子不会获得学习的乐趣,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这样的例子已经出现很多。: Q9 q- K) o" N. F4 y+ L
学习和成长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和学校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片土壤,让他产生学习的自驱力和动力。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现在一零一中学对每个学生都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机制,鼓励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他获得成就感。
2 P) ~) s( K1 ?0 w, n5 ]9 g7 k 教育的目标是成就人的幸福,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长大都成为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教育内卷的现状,需要停止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校和孩子。
) P2 s5 M% `4 p0 |( S 家长也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考上清华北大不是终点,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后反而失去了目标,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这是很可悲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个伪命题。
, t0 q- d8 G0 j4 j ] 南都:面对AI技术的出现,北京的学校比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更有资源优势,怎么避免出现新的数字鸿沟,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
: u% w4 r$ p, { 陆云泉:数字资源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我刚去过贵州黔东南,那里经过前几年的脱贫攻坚,已经实现了互联网村村通,这种情况下,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可以非常快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很轻松地把我们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他们共享,不再需要老师亲自去那里,北京的学校有科学家来做讲座时,我们可以开通一个直播,那里的孩子就能同步观看。' I) ?- T* b" X3 x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每个地方的本土化特点,比如黔东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人类学研究的富矿,这些东西北京反而没有。学校应该看到这种差异化,教育要抓住自己的特征,培养不一样的人才。7 {8 o! R4 Q* t4 }8 y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蒋小天 发自北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