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中关村论坛|“国家队”挑重担,国企央企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2 ~# N: x0 E! |' [% R! _) q- u: H3 X1 y i
红星资本局5月29日消息,作为“国家队”,国企特别是央企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技术攻关方面被赋予重任。
+ P. V: u/ r" ]& B9 d# D, r& a- Q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在2023中关村论坛首届国企发现与发明论坛上指出,十年来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元,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达到119万人,国家级的研发平台达到75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有96个,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在能源、航天、交通、国工军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 A: F9 p' X0 B6 V( X) a 重担之下,国企央企如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与会嘉宾对当前原创技术面临的卡点、机制创新等提出了观点。
. F6 B" E+ y' x j6 \; r: \
' {" Q! `% y) L9 r J5 R' D k 传统惯性思维仍是卡点 ! j4 g) {# W( _; S
基础研究要做好长期冷板凳准备 # z( |6 ^$ Z m+ N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实验室研究就是基础研究,而放大工程就不是基础研究,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8 O A- s3 z" m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释疑了对“原创技术”的定义,她认为,一个发明、一个发现,从发现走向产品或者产业化,它就需要创新的技术,也就是原创的技术,所以技术工程都有原创的技术在里面。- O* }, p% Y) |& q
而所有的原创技术和基础研究,最终一定要成为产品,走向产业化。同时,原创技术研究起源于长期的、扎实的基础研究,所谓的发现和发明不可能是一夜之间产生的,是要经过常年的积累才会有发现和发明。
8 r/ x$ g$ i6 j3 e' p. Y 而原创技术没有前人经验可循,也没有参照物,堵点难点必不可少。" l5 J* O7 O# Y5 K* o
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看来,目前科技的发展条件、发展平台的限制、知识产权的限制以及传统惯性思维都是需要突破的卡点。. Y* V A8 \( p" R4 f D
“基础研究本身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很多时候需要做冷板凳,而且求真的过程有时候跟社会的认可不一定一致,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坐长期的冷板凳。”
! F7 W- d1 Y% |* R3 v) L4 b 企业关注不止技术
$ ]- `+ R7 i7 X. s9 Y& W4 g7 f8 o 还要搭新型举国体制的“台”
7 U Q5 g/ a H% w 此前,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曾指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勇挑重担,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 _8 T# r! o0 ^7 z- e9 b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认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是指原始创新和核心底数最早提出的地方。是原始创新的组织者,也是核心技术的供给者,还是市场应用的先行者,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要具有前瞻性,要敢为人先,是领跑者不是跟随者。
$ [( g) J; F1 G, n2 r “必须依托原创技术策源地来提升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使我们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寿命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进而提升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 h* T5 @: m& O! g3 A q, B' B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副总经理向巧强调,要把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目标放到民族复兴的大目标里谋划、推动,这非常重要。“比如以航空发动机来说,不能仅仅满足我能造出,还要看看航空动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怎么能够推动航空强国的建设,怎么能够推动民族复兴这样一个大目标来谋划我们航空发动机的未来发展。”
( |$ n6 q# `( C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企业科技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只有一字之差,向巧道出其中深意,“企业不能只关注你的技术,还得关心科技,要关心科技就得要加强技术研究,很多底层技术就是因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造成的,所以我们定位不仅只关心技术,还得关心基础研究。”
7 c. d* E' f' G1 ~2 | m2 o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实施路径也在变化。“以前叫举国体制,现在叫新型举国体制,以前有可能就是完全政府作用,但是现在企业自己就要主动作为。”, I3 ?3 N# s6 A: w& E& T
向巧指出,企业应该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过程当中建立协同创新,集聚创新要素,推进成果转化,同时打造创新生态。
; s2 u/ i1 w' V- O; w5 E 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可能要去搭新型举国体制的“台”,比如推动建立国家创新平台,牵头搞创新联合体。
3 d) x! d8 ]% U8 G6 ~ 实现从0到1 ( _+ K8 B3 l& B6 L U4 ?* M5 e
需关注容错、激励机制
4 e# }5 w' s/ d' p* S 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看来,足够的研发投入之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建设也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必需的配套。3 ?5 }5 Q: ^* y& s
在体制建设上,高同庆认为,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必须考虑容错机制和考核评价,“策源地是从0到1,到真正地实现产品能力服务全过程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对这个过程中的考核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更适合、怎样体现坚定不移,这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b& b D2 h2 q! P+ T9 I) o
激励机制同样重要。向巧强调,现在讲得更多的是激励科技人员,包括建立创新失败的宽容机制,除此以外,还应激励各个创新主体,比如企业跟各种不同的创新主体协同,就要关注不同创新主体诉求是什么,让大家愿意跟你一起干。6 h! m4 L- ~0 m+ [
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提出了国机集团的经验参考。“我们首先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到高校宣传来吸引更多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到建设中来。其次,要培养具有创新和担当的企业家,没有好的企业家,原创技术策源地也做不了。第三,通过在技术高地上形成学术高峰,在科技团队中产生领军人才,来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和具有工程修养的研究员和教师。”
) L: D& a6 a0 ~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R/ B! I q* ~& L; [% @# R/ B
编辑 杨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