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 5 月 27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一大波尖端科技产品扎堆亮相。其中,医药健康展区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手术机器人 " 国产替代 " 成为展会现场热议的话题。$ q' a9 E7 n" w$ v
: N/ B$ j% d( f# r1 Y! }0 d3 h4 M3 w1 T4 T/ y" G; h
- q( R; W" g. j) {, ~5 z本届科博会由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由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线上展览四部分组成,总面积 2.7 万平方米,约 650 家企业机构参展。其中,展览展示部分设有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信息科技与智能制造、绿色双碳、医药健康、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合作 6 个展区,集中展示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f' g$ {( P! ~7 j0 T) \ W
在现场,一台手术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方寸之间,几只镍钛合金机械爪灵活协作,一颗生鹌鹑蛋的蛋壳被一点点剥开,而柔软的蛋膜没有破损,蛋液也没有漏出一丁点。" 这一台手术机器人上面,有 600 多项专利技术,科研人员花费 10 多年时间,完全自主研创。" 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介绍,公司已经掌握了手术机器人领域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构筑了全方位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现场展示的这台机器人,是国内首台通过 "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 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在多地的三甲医院完成临床手术试验。
2 G# I8 z; D0 i8 j
2 p9 r* z. a X. c$ H2 @6 L% V( n/ T
6 d5 A2 p% J3 s v
. U$ o. S# z% d l
, h% Z/ ]; E: C( \长期以来,美国的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 处于世界手术机器人产业的领先地位。如今,中国企业也具备了同样的能力。胡慧慧说,这台机器人可以应用于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多领域的手术。特别是内窥镜可以实现任意转弯,视野调整范围比国外产品更大。从操作手感的角度,他们也做了更符合人体习惯的设计。具有手术机器人使用经验的医生,只要花费数小时练手,就能适应这款产品。在日渐进步的通讯技术加持下,这款机器人还能实现远程手术,医生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为患者实施手术。3 t* l+ o+ r; T3 V" d& o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就在 10 天前,上海举办的医博会上,微创医疗、精峰医疗、医达健康等企业纷纷携最新产品亮相,展示了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的腔镜手术机器人。2 t2 U9 _5 f2 }2 i _
# n' ~2 M: I1 @) q8 `
) d+ d' y+ m. C' U
7 }2 R1 T$ n, j5 @" z3 Y7 M
业界一致认为,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的珠穆朗玛,如今一批中国企业正在向顶峰迈进。"2023 年或为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元年,中国的‘达芬奇’值得期待。" 国盛证券研报中的一句话展望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的未来。% j& E, [9 G$ I$ a$ Z
这类企业 " 爆发式 " 涌现,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都已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2023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 机器人 +"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诊、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产品。这意味着未来,医疗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1 W/ Q; A* b+ |: Z
在北京的科博会现场,多位参展商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手术机器人具有高度精确的手术操作能力,可减少手术中的失误。同时,稳定性上机器人也更胜一筹,算法可以消除医生手部的微小颤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内窥镜的视野特性,不仅有利于医生切割和缝合,也能缩小伤口,减少患者的痛苦。随着越来也多国内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医院采购设备的成本有望降低,患者也将享受到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