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回复: 0

“AI歌手”走红网络,谁侵了谁的权?

[复制链接]

1599

主题

702

回帖

694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941
发表于 2023-5-15 05: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原标题:“AI歌手”走红网络,谁侵了谁的权?8 D6 x  y$ c8 {2 l3 m7 }
                          据央视新闻报道,喜欢音乐的朋友最近可能发现了,在一些播放平台,“AI歌手”的专辑频频上新,不少新歌打榜、老歌翻唱,都赢得了很多粉丝的追捧,特别是因为训练后的AI能模仿某些“明星歌手”的独特音色与唱腔,让人简直分不出是真人还是AI。在一些平台上,AI歌手演唱了多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网友争相试听。
+ X  m7 g6 [- N! Z$ {4 x! A* v2 O) K 事实上,除了AI歌手,一段时间以来,各领域的人工智能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ChatGPT的横空出世,到利用AI技术开发的智能性游戏和计算系统,再到AI绘画、“AI歌手”的网络走红,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为互联网新宠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AI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保护自身的权益呢?5 f1 T' E: H, b. H- M6 |
━━━━━7 ^0 C3 s( K* [- `. U+ X6 O
播放量破百万,"AI歌手"上新频率高+ u# m& V- w( I
不久前,有这样一个话题在社交媒体走红——叫 “AI技术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将是歌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夜爆红的虚拟歌手其实是在AI技术的“音色转换”的加持下实现的,首先对某明星歌手的声音数据进行了训练,前期收集了真人歌手的采访、直播等素材,并且质量越高、数量越多越好,随后再进行“去除呼吸声”等细节处理,进入一系列复杂的“训练”,最后得到一个仿真模型,再通过模型进行推理,最终实现声音替换,其音色与歌手本人的原声甚至高度相似。
2 F7 o6 v$ r$ ~4 \8 _: R 记者在某视频平台看到,4月中旬,“AI歌手”的相关账号热度不断提高,截至目前,至少已翻唱60余首歌曲,其中包括粤语、日语、英语、俄语等歌迷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其中有不少播放量均已突破百万,从流行到民谣, 这位AI歌手可轻松驾驭各类曲风,且每天都有数十首“新作”面世。
5 L3 M& E4 K5 I ━━━━━8 q2 p* j2 s# b9 L0 ~
虚拟歌手火遍全网,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
' I& d' x" m9 V1 K7 E- c( i 近日,一位虚拟歌手火遍全网,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所谓虚拟歌手,就是通过模型训练和后期处理,让AI用明星歌手的声音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从技术的角度看,这是如何实现的呢?8 W0 F$ f/ V8 {: \7 q7 j/ Z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梁正:基本上还是用开源的生成式语音训练模型,运用一些语音素材进行训练,而且数据量也不大,因为它跟语言模型比所谓的数据量需要没有那么大。0 D4 d2 |9 M7 v! a; l
6 k# Y  p# Q- F5 J" ]0 N* q
简单来说,制作虚拟歌手歌曲,首先需要获取没有伴奏和混响的原始声音。这些素材可以通过去伴奏或者提取对话的方式,从他的视频中获得。然后将这些素材作为目标音色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得到一个可以生成音色的模型。接下来就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转换任意音色的歌声,比如林俊杰、周杰伦、赵雷等歌手的歌曲。最后再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和调校,就可以得到听起来像歌手本人演唱的歌曲了。. M! p( ]+ G& L) A# s3 _

5 H  b3 F2 P& j! a7 ]% P+ P 目前来看,这位虚拟歌手的作品覆盖流行到民谣等多种风格。由于“AI歌手”与真人演唱的音色并无二致,一些忠实粉丝感慨,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歌手本人还是AI,一些粉丝表示“连换气声都能清晰听到,咬字尾音都非常像本人。”  X  t# z8 I/ ?, ^1 _5 ~, c7 Z
━━━━━! o- ?* B& G$ Y% }, o, u4 K
AI歌手火速"出圈",背后有哪些新问题?
5 |: b7 v1 \' a4 c' S8 Z AI歌手在火速“出圈”的同时,其实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例如,有业界人士认为,训练AI歌手中使用的大量歌曲,类似于训练ChatGPT时使用的大量素材。在未经相关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歌曲是否侵犯著作权?同时,还有人提出,AI歌手诸多音频中都使用了原歌手的照片,甚至部分还加入了简单的AI眨眼、摆手等动作,这是不是对歌手肖像权的一种侵犯呢?不过,也有歌迷表示,AI歌手翻唱的老歌新曲,大家就是拿来“自己听听”,又没有进行商业性质交换,这是否算不上侵权?还有一些网友从这起事件里看到了新的问题,如果明星的声音可以用来“被训练”,那我们普通人的声音是否也会被利用?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 G6 K- c; r7 F$ h6 ]
━━━━━; u( b; U* P* n2 i
专家解读, W6 |8 T4 x- d8 p% y

; l1 C- j: h3 f8 \, u0 r! j$ R* Q
      ! ^2 O; r5 y# _1 a* l5 T4 W
  • "AI歌手"触及诸多法律问题
    9 {! p0 P3 Y  g6 i; \% O8 H
    + G' p: w) u: f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再去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那么,AI歌手本身就是被他人的录音制品“训练”出来的,这算不算侵犯著作权法呢?来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的解读↓3 M  c$ v6 k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 左晓栋:AI歌手的实质是深度合成技术的应用,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合成的是声音,而且是知名歌手的声音,所以引起了很多关注。它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假乱真,合成高度逼真,难以甄别的声音。其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深度合成类技术带来的,主要是侵害被仿冒声音当事人的权益。声音和肖像一样,也有人身属性,仿冒伪造利用他人声音的行为,都可能给声音主体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造成损害。
. i* ?/ C6 A4 U7 y! S& I5 e0 p! r 另一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著作权保护领域,这和是不是AI没有关系,都要受到著作权保护,但这个时候被侵权是原词曲著作人演唱者录音制作者的合法权益,总的讲这方面的基础性法律规定是明确的,单边的最新的情况还需要有一些适用性的解释。AI歌手的案例中,由于里面涉及多个法律问题。这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新问题。具体到深度合成领域,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已经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规范深度合成技术应用作出了制度性的安排。另外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组织制定国家标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安全规范。7 i- w" A( ~3 U3 X7 s
: N; U8 V! S! G8 K* _" p$ J
      
    ( k5 r, V  u* G; m
  • “AI歌手”是否涉嫌侵权?
    / w, K7 q1 ]3 z% t; @
    . q" a4 G/ L, R) v0 X2 m
实际上,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民法典》和《商标法》中也有相关条款。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如果仅仅是歌手的音色或者唱腔,它本身是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的。但是在《商标法》的规定当中,声音是可以作为商标来受到保护的,但如果声音并没有注册商标的话,就难以作为商标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不过,有律师在采访中也表示:在民法典里,对声音的保护是参照肖像权保护进行的,而对肖像权保护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不允许进行伪造。所以,法律界相关人士就表示,“AI歌手”在未经相关授权的情况下有可能涉嫌侵权。同时,AI歌手也可能会造成故意误导、混淆或者是形成假冒别人名义等行为,这些都可能会涉嫌不正当竞争。
- ^( C0 y! V) [1 o4 j* v
4 E; ^7 v' A8 A) [6 X& y. N3 V7 u+ m4 r
      , ]  @6 ~4 y, P
  • 平台参与者 责任主体要清晰化3 A* e- C  `; B; a4 [9 U5 F: f
    & Q2 s7 q3 w1 ~8 Q, v) b
“AI歌手”走红网络,其实很多创作者、主播、用户、商家、广告主等等,都是平台生态的参与者。前不久,某视频平台更新规范——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同时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发布侵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知识产权等。一经发现,平台将严格处罚。对此,专家表示,针对“AI歌手”问题,责任主体要分清。, a' [2 Z/ Z* L! w0 O0 F" {4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梁正:我们要把分类的责任更清晰化。除了提供工具的作为大模型的基础服务的提供商,你作为使用大模型生成相关内容的生产者,把它发布在相关的平台上的发布者,有可能是商业性的,有可能是纯粹娱乐或者非商业性的,但这都是发布。包括去使用它,这里的责任其实是要进行一个区分的。. R4 p' x! n+ e) u2 p; |& ?, J& v
━━━━━
. F& U$ A# U3 x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引关注7 w0 s% T2 g2 L- q1 \# @6 X
其实针对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管理,业界也在讨论,我国也即将有规范可依。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要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发现、知悉生成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不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时,应当采取措施,停止生成,防止危害持续。这份征求意见稿已经于5月10日结束公开征求意见,我们也期待随着AI技术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相关配套管理也不断完善,各平台参与者的主体责任也更加明晰。
# R! f- Y. l; n3 N 来源 央视新闻' L9 q+ u4 n' t
班编辑 李加减
. P6 B/ D) P+ R3 P; |" c4 r 一口气带你看懂当代年轻人
$ r6 X/ F. O. O8 C3 f* R “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 - H) H2 M- M$ n+ x4 r- E
公安机关对哈尔滨私拆承重墙事件责任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0 01:45 , Processed in 0.0393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