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图
# k3 I# |0 x7 v4 X9 ^9 t: x6 q% Y: |! C+ T6 u
“工业锈带”改换新颜,市民在此享受和煦阳光,欣赏粼粼浦江。这里是黄浦江畔的徐汇滨江。
9 v- G+ z7 ]+ n! u古典和现代相遇,传统和时尚对撞。这里是有着“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
( Z- [: Q6 g; F- e& X/ Y5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团来到上述两地,虽然路径不同,但它们都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标杆,在历史的积淀中讲好了当代新故事。 g% c1 S" N/ C, w
徐汇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科创绣带”4 n# Z/ Q9 w" P
采访团从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走到星美术馆,不到二十分钟的步行时长,眼前是一派其乐融融、生机盎然的景象。
2 B1 w. y: }$ c7 s. t [8 e徐汇滨江草坪上帐篷和天幕比比皆是
5 C d8 {6 T u5 i% i" T0 n8 K5 d- K
周日午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步道两侧的草坪上,帐篷和天幕支得极为紧凑。三两好友或是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享受和煦阳光,欣赏粼粼浦江。货运渡轮在江上缓缓驶过,江畔的跑道上时不时有锻炼的市民。孩子们抱着滑板或是儿童自行车挥洒汗水,不少家庭的爱犬也在草地里寻觅自己的快乐。各式咖啡馆、驿站、美术馆接纳着想要进入室内的市民,在四壁之内打造别样的海派文化。$ C9 p# [& x7 Q4 X% t/ g% r" x5 ?
孩子们在骑自行车和玩滑板车
( }6 J/ _8 C( W& `+ I
+ u& E4 P& |& c: d* M; }脚下还可以看到嵌入地表的旧铁轨,美术馆边也保留着锈迹斑斑的老式流水线和火车头。它们是有意留存的历史印记,提示着人们,这里曾是20世纪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过去的“工业锈带”已经彻底改换新颜,成了市民闲暇时的好去处,化为一条“生活秀带”。
9 Z% W8 ` N. M( x- K* `% F除了利用开放空间“还江于民”,徐汇滨江还要打造“科创绣带”。上海西岸集团董事长李飞宇介绍,西岸传媒港、西岸数字谷、西岸金融城“一港一谷一城”有序落位、提质增效,西岸热力秀场、西岸生命蓝湾、西岸数智中心“一场一湾一心”把握机遇、提速规划,六大百万级体量产业组团串珠成链,构建起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2 c8 W3 M" p7 `% ^1 R年轻人在龙美术馆外围的历史建筑前拍照打卡5 q3 k1 Q2 l/ \7 x
+ v% O; F# A4 G- c( M目前,西岸传媒港已于2021年全面建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上海总站为旗舰,集聚腾讯、网易、湘芒果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西岸数字谷正全面转入竣工收尾,以西岸智塔为旗舰,期智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阿里巴巴、商汤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顶尖研究机构汇聚于此,共同打造徐汇区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西岸金融城预计将于2027年前陆续建成,西岸热力秀场、西岸生命蓝湾、西岸数智中心等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
* C+ Z1 E8 E ~/ Z, T; W1 w" K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成员单
# L0 F3 T. r0 W/ |8 Z% L5 R+ W
7 q* I( g( }8 q为了充分发挥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优势,徐汇滨江还打造了共建共治联盟。李飞宇说:“通过企业和西岸的优势叠加,一方面能够通过引进和培育共同成长,另一方面能够赋予西岸更多的品牌价值,增强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9 O' Y2 h% b9 P# Q
对此,中电金信高级副总裁张东蔚深有感受。中电金信全球总部于2021年落户上海,入驻西岸。张东蔚说:“公司在上海的两年实现了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感受到非常优质的营商环境。政府切实做好‘店小二’的服务,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也把企业组织在一起共研共建,处处彰显了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
$ H a. B4 `) a- U6 A& e; J张园:在修缮中原汁原味还原历史风貌
# a; D/ J) N+ k6 F0 l6 G6 E3 C在一片古朴的建筑群内,各种时尚大牌和潮流奢侈品展露着各自独一无二的格调。游客穿梭其间,不时在红墙下、花坛边驻足打卡,其中不乏阿姨爷叔和外国友人。( [# N8 A# i5 i) K) \3 w
这里是张园,古典和现代相遇,传统和时尚对撞。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里弄公馆、花园洋房,建筑形态类型多样、中西合璧,每一栋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T+ e+ ?. M! I- p
张园内可以感受到各种不同的风格
: W: c+ x1 x6 |1 H# d+ f" f) V0 y6 L
国内中心城区内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以“留改拆”方案为主导,张园保护性开发项目尚属首例。静安置业集团按照有机更新、整体保护的理念,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活化利用,将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功能完善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有机结合,既要“守旧”,又要“创新”。. ^- N. J6 f. J/ m& _ _5 r
静安置业集团董事长时筠仑介绍,自2016年起对张园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一幢一档”全覆盖建立“张园历史建筑资料库”房屋档案。建档系统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记录现状,二是历史原状考证,三是人文历史挖掘。依托这项数据成果,置业集团对张园实行最为严格的“人防+技防”“三维 GIS+ 三维 BIM”看护措施, 布置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各类传感器,确保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 x+ Z4 U! c+ ^5 M! Q' Z4 J2 w
张园中的里弄2 P) |/ D! G. S- h2 ]0 [ H1 ]
* m3 Z* _7 u% }* v8 N2 B
张园项目一期(西区)共16幢建筑,建筑面积约1.94万平方米,已于2022年11月正式揭幕。据悉,二期(东区)将进行地上地下统筹开发,地上建筑面积约4.2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预计于2026年与市民见面。未来,较为安静的东区将设置顶级办公,引入顶级酒店品牌,并与商业、艺术文化片区相互渗透。2026年10月底,张园片区将实现地下2、12、13号线站内换乘,500个车位的停车,同时与周边商场、街区互联互通。
% p2 ]0 t3 X a% T4 K4 b张园项目历史风貌保护主创设计师沈晓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张园的保护性修缮突出“历史性、文献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他说:“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这些我们修缮过的历史建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看得到。”- I3 y- Z- [5 V! @/ A0 U* T
自2015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办法》以来,上海市陆续出台了风貌保护“留改拆”、“社区空间微更新”等多项政策,从权利主体自主更新到引入市场主体,再到统筹资源整体转型。
; ?6 z; ?/ k+ {( E# s' [市规划资源局详规处处长伍攀峰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持续盘活存量、释放增量、提升质量”,聚焦创新攻坚,统筹规划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高质量、高效能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