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2日,游客在南京中山陵参观。“五一”假期,南京中山陵游客众多。 中新社 图" x) {+ V; D8 J% b5 I
$ w2 A* w2 Z0 O& i5月3日,中国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7 _9 _% h: o( |5 A+ l) L
可见的是,2023年“五一”假期数据全面超过疫情前同期。来自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尽管“五一”假期时长相较于春节短了2天,但国内游客的出游热情远高于春节,“五一”假期多项数据同比暴增,并创下同期历史峰值。
! G `- \0 ~- }. A8 |' o今年“五一”为什么会如此“火热”?
- L/ G3 w# P. H出境游未完全恢复情况下
& h5 m% f% e0 f. e7 {6 H" N2 M出游需求高度集中国内游
- j1 M' I; e6 t- }# w有业内人士指出,“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交接,天气适宜,本来就是适合出游的季节,叠加“公假”,本就会造成游客集中出行。0 T) m0 L8 R( A4 L% v) N2 f1 W( T
政策方面,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五一”长假,旅游市场供需两端都迎来了全面复苏,尤其是消费需求加速释放。与春节假期相比,旅游度假属性更突出的“五一”才是旅游消费开启全面复苏后的第一个长假,客流大增是必然的。
7 C$ L; z% o+ o程超功指出,从结构上看,在出境游市场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人们的出游需求高度集中于国内游,国内游市场超预期反弹,局部地区的客流量超出了接待能力,热门目的地假期期间的旅游服务供不应求。1 b F9 }: ]+ o; p) h5 j# t: W
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出游人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出行距离和消费活跃度创下历史新高,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国内传统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杭州、大理、厦门热度不减,重庆、长沙、淄博等网红城市,长兴、仙居等小众目的地备受关注,亲子玩乐、非遗、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受到青睐。根据数据监测,4月28日18时至5月3日6时,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7768.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6.39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114.5%。其中,上海南京西路、南京秦淮河—夫子庙片区、泰安泰山秀城、洛阳古城、长沙五一商圈、成都春熙路大慈坊、南宁三街两巷、西安城墙景区等多个集聚区“五一”假期累计夜间客流量均已超100万人次。
0 G; Q- t( E5 w" f. R. W. x长线出游全面崛起推动二季度消费复苏
2 Q( H& B. f; o/ ~# X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预计二季度旅游市场将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 J2 { L: g% O6 t. B0 `9 F( J
从今年“五一”假期的“火热”表现来看,对中国旅游的复苏或起到重要的意义。
1 } T3 c# f3 l, E$ d$ n( s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涵表示,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表现,给了中国旅游业以坚定的信心,确认了市场不仅正在复苏,而且已经进入了振兴的上行通道。0 p& \6 Z7 E8 o; r5 s7 K
彭涵指出,2023年“五一”旅游市场的消费特点,首先体现在长线出行需求的强烈释放。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用户飞行距离达四年巅峰,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超七成;国内景区门票售票量同比增长9倍,较疫情前的2019年“五一”增长超2倍。这与疫情期间消费者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主的旅游方式,有了显著差异,代表着旅游消费信心的全面恢复。0 R, C1 h8 F1 I, T$ X r* P
与此同时,长线出行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一整条产业链的繁荣复苏——旅游对于整个线下消费来讲,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火车头,诸多产业因此受益。今年“五一”长线出游的全面崛起,将在促进大众消费、带动人员就业等各个方面,成为我国二季度消费复苏的重要推动因素。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