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4 g: |0 J" e
, w# f( Y; H6 [! y+ V; |
张明在进行焊后检查。
8 s6 |" N, y4 P. w( X O本报记者 邵玉姿摄
* M( C! M3 x1 i/ i2 R1 ]8 q弧光闪烁,焊花飞舞。早上 8 点,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分公司焊接车间便热闹了起来。在这里,多个工区近百名工人同时作业,承担着桥梁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 W; f: |- x9 B4 P0 B第三工区内,巨大的工字钢构件前,头戴焊帽、手握焊枪,特级技师张明正屏气凝神将焊丝深入主梁腹板与盖板的接缝中,开始熔透焊接。桥梁钢构件巨大,焊缝狭长,张明常常一焊就是几个小时。从 18 岁进入公司,如今张明已从事焊接工作 16 年。# l0 l, y- q$ i% s& @6 H) c1 x
从平焊到立焊,从结构焊到熔透焊,工作之余,张明时常加班练习。" 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用心做到最好。" 老师曲岩的这句教诲,张明始终牢记在心。4 M4 D$ b7 k" @7 V& U: k) u
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钻。2012 年,中铁山桥承接了国外的一个大桥钢桥面制造项目。项目制造标准严格,要求桥面 U 型肋单道焊接熔深达到 80% 以上,且平角位单道焊一次成型。这在当时没有先例,公司开展专项试验,张明主动请缨,参与试验。* v! b: C9 w7 r1 O6 h) h; U
如何达到高熔深要求,又能确保不会焊漏?经过钻研,张明找到了办法:调整焊接参数与加工精度。一伏一伏地调整焊机电压,一次一次地调整焊接速度……终于,张明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摸索形成了 U 型肋单道对称焊接一次成型工艺,确保了制造任务的顺利完成。
1 [0 C) _0 ~4 S工作中,张明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参与建设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时,张明和同事需要在宽仅 370 毫米的箱体内完成两块超厚钢板对接缝的焊接。箱体狭小,施工难度极大;超厚钢板厚度达到 110 毫米。一开始,张明拿着焊枪在闷热的箱体里一蹲就是大半天。几天下来,他发现这样焊接,焊缝检测合格率不到一半。
4 ~: X. h, l6 X- e* s1 Z* x为了破解超厚板材狭小空间开双坡口这一难题,张明利用下班时间查阅资料、开展实验,反复研究。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决定将双坡口改为单坡口,通过背面加钢衬垫熔透焊接,变箱体内焊接为箱体外焊接,既解决了空间狭小不易操作的问题,又将焊缝检测合格率提升到 99.5% 以上。% S& K* u7 S6 Q+ e3 q0 n4 y4 Q
精研技艺,永不止步。前不久,张明又花了 4 个月的时间,将龙门埋弧自动焊机由单丝改为双丝,突破了双丝埋弧焊技术,将工字钢构件的焊接工序由两道减少为一道,效率提高了一倍。
1 ^3 x" D; ]1 i! ^$ Q7 Y; `16 年来,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焊接技能,年仅 34 岁的张明破解了多项海内外重点桥梁工程的生产技术难题。" 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鼓励。我将继续精研技艺,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制造技术。" 张明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