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2|回复: 0

保险产品告别3.5%时代!下调寿险定价利率影响几何?

[复制链接]

1641

主题

735

回帖

715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56
发表于 2023-4-26 1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
原标题:保险产品告别3.5%时代!下调寿险定价利率影响几何?
. \/ C/ h' d7 c: \  u6 F% A                          
0 n1 ^$ @6 E0 X3 U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 }% H  X% E0 B# l2 H; ]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0 y4 j5 t2 W) s3 f5 c& A- g+ p
在3月底监管部门摸底险企负债成本状况后,一时间“3.5%利率保险产品即将成为绝唱”的消息在业内流传,而最近寿险利率下调迎来更明确信号。% M% Z5 X, h4 S5 n
近日,界面新闻从业内获悉,监管部门正陆续召集相关保险公司开会,主要内容是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控制利差损,定价利率在3.5%的产品将不再批复。
' ~+ X- V" M+ q0 Q) W& { 对刚有回暖之势的寿险市场来说,为什么要在此时调低定价利率?承载着保费增长希望的储蓄险未来又该如何走?
3 Y9 S$ ^( j: v$ l; Z 3.5%预定利率产品将成历史
- l+ y. s7 M: s: e4 a0 N9 U 今年3月,银保监会已与多家险企分别在北京、南京、武汉三地召开调研座谈会,要求险企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此举在业内被广泛关注,亦被视作降低定价利率的信号。
) X; \4 @* P* w/ u! m$ o 不过降低到何种水平则有多种可能,“未来准备金评估利率(规定的定价利率上限)降低至3%-3.25%之间,具体数字尚未确定,需要各家直保公司测算业务承压后反馈。”有业内人士表示。
$ @! q) g0 W6 o9 r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系讲师杨泽云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寿险产品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概念不同,但一般来说,两者变动相一致。而且根据相关规定,寿险产品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不得高于监管部门公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该险种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率。% k0 R# }9 n  q( T
在这一个月内,“3.5%利率末班车”的消息刷遍各保险销售的朋友圈,增额寿险炒停潮再次来袭。有保险经纪向界面新闻透露,最近在“严监管、窗口指导”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不会像之前一样提前一个月通知下架时间,目前的热销产品随时都有可能紧急下架。
, d$ r9 U( F! E 另有中型寿险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具体的3.5%预定利率产品下架的通知,不过经过这一阵吹风已早有预期。“预计会先从经纪公司开始下架,保司内部渠道先维护一下,不过下架应该也是不远了。”
+ M1 K- C( N" t 为什么在寿险业刚凭借保本且收益较高的理财型保险将要走出行业的阴霾时,监管选择降低预定利率?: p1 j+ {& b- F! ?& I  N, k
某头部险企资管人士表示,虽然表面上看利率是在3.5%,但实际投资端需要做到4.5%以上,这对于目前的投资环境看压力很大。“说实话现在卖保险就是亏钱,如果不降预定利率的话,那些比较激进的小型公司之后有不小的隐患。”
6 b& H) h6 U% L# x$ P+ N) @6 K “其实现在给银行等渠道端费用也很高,但是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块的费用是没法降的,只能在给客户的利率上降低来压降负债成本。”他进一步表示。/ w' g1 \! X8 y  g* l( N- H9 m8 b% a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2022年四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显示,截至当期,人身险公司的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85%、年化综合收益率为1.83%。寿险公司对长期投资收益率的精算假设普遍为5%以上。
- f8 D. V+ `2 r 而利差损背后的原因,则是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错配。此前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撰文指出,我国人身险业平均负债久期约12.67年,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约为6.28年,虽有所收窄,但“长钱短配”的总体特征未变。6 |/ O$ `5 d3 u: u3 a
去年11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
+ o3 a6 \' C/ _% x# Q$ C. V( ]6 Q 在通报中,银保监会特别强调,近期随着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到市场关注,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如,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共2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小康人寿2款增额终身寿险,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银保监会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销售有关产品,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a* s7 _9 G& x
压降利率对寿险产品影响几何?
9 _/ S8 A& M& j/ t 据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测算,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短期险的产品敏感度和以保障功能更强的长期险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相对不高。
0 U% p& z( v( u9 H2 w 招商证券非银团队预计短期内或将导致增额终身寿等储蓄险需求的集中释放,随后可能面临销售疲弱的一段真空期,保费收入将产生一定波动。! K, s, s6 [/ A
“这其实还是回归‘保险姓保’的本质。”有保险经纪公司高层向界面新闻指出,“增额终身寿险本身其实是一款保额抗通胀的保障类产品,但被一些公司做成了高退保率高现价的理财保险,但和其他理财渠道比拼理财的利率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强项。”2 x5 H& j3 M$ Y3 L  j2 U
在中国太保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太保财务负责人兼总精算师张远瀚表示,随着利率的逐渐下行,传统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能逐渐变得不可取,但是分红险会变得越来越可取。同时,近期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出台,在新准则下分红险具有稳定性的优势,因此未来分红险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A4 I0 ?, o: c
但业内对分红险的能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也存在一些疑虑,此前创必承集团CEO、中山大学金融系专业硕士导师孙明展向界面新闻指出,尽管使用浮动收益可以化解利差损风险,但仍然将目光放在收益率上,并不能迎来保险行业的大发展。保险需要从风险管理,化解长寿风险中寻找增长点。1 y+ r! U$ O; \* z2 g4 b5 X6 H
虽然美国、香港等发达保险市场大部分是低保底高浮动的分红险,但监管环境、投资环境和风险兜底的方式和海外都不太一样,分红险未必适合国内市场。”前述保险经纪公司高层表示。0 i5 I; v9 l6 C
招商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中长期来看,保险产品刚兑的市场稀缺性正在逐步显现,储蓄类产品需求持续存在,后续保费增速预计将逐步恢复正常,而产品定价利率的下调则有助于保险公司化解长期利差损风险,改善经营质量,维护行业稳健发展。
" f3 @0 ]  X1 s4 e4 ` 葛玉翔预计,从短期来看,引导降低负债成本将大幅刺激产品销售,尤其是普通型养老年金及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老产品停售炒作难以避免。中期来看,预定利率跟随评估利率下行,保险公司分红险占比提升,传统险业务占比下降,虽然储蓄型业务吸引力略有下降,但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压力。长期来看,有望引导人身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4 13:33 , Processed in 0.0402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